A.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确定起跑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0-81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和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起跑线”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2.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测量校园田径场上400米跑道的直道长度、跑道间距、弯道半径等,获取相关数据。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1.出示视屏片段: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400米决赛起跑时的场面。
问:看到这两个起跑的不同场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揭开“确定起跑线”的秘密。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1.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1)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独立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2)小组合作探究。
2.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先了解跑道的构造。(结合自己课前跑道的观察及自己画的跑道)
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2)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3.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1)问: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或计算弯道(圆)的长度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怎样计算相邻跑道间长度的差?
(3)先自己独立计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有几种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学生用草稿本计算)
(4)汇报交流。
4. 小结
(1)总结方法:回顾得出结论的过程,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2)发现规律。
师: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了起跑线的位置,从结果来看,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学生思考发现: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③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
④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
得出结论: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2π×跑道宽”
(三)巩固应用
1.如下图所示,小狗和小兔分别从A、B两点出发,沿半圆走到C、D。他们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吗?
(1)小狗所走是的路线的半径为10米,他走过的路程是()米。
(2)小兔所走的半径为()米,他走过的路径是()米。
(3)两只动物走过的路程相差()米。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四)小结
1.回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2π×跑道宽”
比赛需跑两个弯道时,相邻外圈比内圈起跑线提前:“2π×跑道宽”
比赛需跑一个弯道时,相邻外圈比内圈起跑线提前:“π×跑道宽”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既然起跑线不固定,终点不固定,跑道不固定,又有无数次重新尝试的机会,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人生不是短跑,人生处处是起跑线,奔跑需要智慧,需要内心的力量,在今后数学学习的“马拉松长跑”中处处都是起跑线,成功者将是那些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人!
B. 小学数学里的综合与实践可以分为哪些知识点
第一在数与代数领域,看起来简单实则内容加深。第二,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变简单。第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由简便难。由认识到自己作图。第四,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应用题基本和实际相结合。
C. 请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学习内容有哪些
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四: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
设计思路---关于实施建议
为了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标准》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以及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课程内容,《标准》在相关部分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上内容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D.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几大领域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领域。一是数与代数;二是图形与几何;三是统计与概率;四是综合与实践。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方程,代数式及其运算;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第三部分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第四部分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如烙饼的问题,搭配的问题,找次品,打电话,粉刷墙壁等。
E.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有哪些
:1 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相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成熟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性活动是它的主体内容。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 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开课难,缺乏详细的开课流程;相关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活动逐渐变味;只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走过场,无实效。针对这些问题,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经历了从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等艰辛的历程。这些研究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课程实施的主体还是学生,没有成熟评价体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像是一份没有正确批改的试卷,老师稀里糊涂,学生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误导学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研究工程。 2. 很多老师只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成果。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特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 绑缚在数学综合实践上的培养责任非常多。但是,现实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展后并没有实际性的收效,很多老师还是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何种方式真正转变老师的这种评价观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在课程研究中,应当拥有足够的关注: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档案,把素质报告逐渐提升为包含学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3. 课程理念的落实,学生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2 合作精神。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基于上述愿景,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思考把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作为研究重点,拟定课题为:小学数学活动课堂与综合实践相整合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改变教师观念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活动,探索等方式,难以控制学生。学习过程浪费时间,而且有时不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如教师真接讲解,即能节省时间,又能直指问题词的结论,省时省力。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不但要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过程的感受。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活动的内容是不参加考试,有一些教师就人为的把这部分知识给省略掉了,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要彻底转变教师这种想法, 就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让教师能够有章可依的主动的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2.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些学生因为个人智力水平的差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有不同的差异。以往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往往有偏科和厌学的情绪,通过参加数学活动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他们也会产生一种被需要和被认同的情感,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实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数学上得到发展”的课程目标。 3. 改变家长的教育理论很多学生的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意识,在他们心目中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高,一切就都好了,形成一种重成绩而轻能力的思想。然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就需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通过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得到家长的帮助,更有助于家长理解新的教育理论,改变他们传统而落后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和学校配合,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共同努力。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3 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整合是指在数学活动课上对学生按照综合实践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把班主任引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活动结合起来,在不增加学习学习负担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力求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对于综合实践课的兴趣。(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流程进行研究,总对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课的分课型课时的教学模式。能对学生数学活动进行动态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方式、及评价的时间、评价的延伸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理念。 2.建立数学活动课的分年级分段的教学模式。 3.探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策略。 4.探索 1-5 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互相衔接,对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纵向的培养。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一)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了解国内外有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的有关文献,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与实施的要求。 2 .调查访问法: 对课题组、当地教育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访问或书面调查,了解对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策略的看法,并对本课题改革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3 .实践教学法: 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策略进行实验,创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班”,并及时总结经验。 4 .理论分析法: 以基础教育课程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有效评价。(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2012年 3月~20 14年 4 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措施。 4 2 、文献研究阶段: 2012年 5月~20 12年
F. 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考不考
考试的。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综合与实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
G.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有哪些
《第七周小学|小学综合实践|小学语文》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_GtSDC-gKPH18YkUhX11Dg
第七周小学|小学综合实践|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音乐|小学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小学体育|小学数学|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1)|小学第七周网络学习资源一览表.xlsx|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02-参与公益-阴泓欣.zip|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01-服务社区-宋娜娜.zip
H. 可能性属于小学数学四大领域的综合与实践领域对吗
可能性属于小学数学四大领域的综合与实践领域是对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和探索规律;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学习内容有:统计、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的学习内容包括: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I.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都有哪些
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方向与位置》
的
基础上设计的
。
本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
体会方位
知识,感受生活中的方位概念。
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
描绘出合理
的旅游路线,并尝试
设计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方案。活动分两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中,
我们提出课题,
讲明活动的意义。
根据
地域特点确定了文化广场、
森林公园、
长城、
九龙泉水库等几大景点。
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每组活动任务。各小组自己进行了人员分工,
并讨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学生走入生活中,
通过实地测量、
查询访问、
查阅资料等不同手段搜集记录下不同景点的相对位置方向
及距离。
并绘制出以文化广场为中心的部分景点的坐标图;
二是汇报
信息、设计方案阶段,即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