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初二下学期数学第一章是什么

初二下学期数学第一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24 12:33:15

‘壹’ 初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

初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 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五章 整式
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 整式的加减
3 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 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 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

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贰’ 初二下册数学第一章分式知识点归纳

初二下册数学第一章分式知识点归纳 篇1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初二下册数学第一章分式知识点归纳 篇2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叫做分式。

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

(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

(3)分母不能为零。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B=0的条件是:A=0,B≠0。

5、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分类:有理式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由数学网为您提供的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分式的概念,祝您学习愉快!

初二下册数学第一章分式知识点归纳 篇3

含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解法:

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出现的字母取最高次幂③出现的因式取最高次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不要忘了改变符号};

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移项,若有括号应去括号,注意变号,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求出未知数的值;

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一般地验根,只需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等于0,这个根就是增根,否则这个根就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若解出的根是增根,则原方程无解。 如果分式本身约分了,也要代进去检验。

‘叁’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一章内容是什么

分式 :
1、分式的概念
所谓分式指的是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0的式子。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如x/y是分式,还有x(y+2)/y也是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B=(A*C)/(B*C), A/B=(A÷C)/(B÷C)(A,B,C为整式,且B、C不等于0)。
3、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 * c/d=ac/bd。
分式的除法法则:
(1).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例如a/b÷c/d=ad/bc。
(2).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例如:a/b÷c/d=a/b*d/c。
4、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c±b/c=(a±b)/c。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b±c/d=(ad±cb)/bd。
5、含字母系数的方程
6.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7.a=bc型数量关系
8.分式方程的应用

‘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1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2

1、分式的定义: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叫做分式。

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

(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

(3)分母不能为零。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B=0的条件是:A=0,B≠0。

5、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分类:有理式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由数学网为您提供的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分式的概念,祝您学习愉快!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3

含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解法:

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出现的字母取最高次幂③出现的因式取最高次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不要忘了改变符号};

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移项,若有括号应去括号,注意变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出未知数的值;

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一般地验根,只需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等于0,这个根就是增根,否则这个根就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若解出的根是增根,则原方程无解。如果分式本身约分了,也要代进去检验。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4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5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则a+c>b+c;<2>、若a>b,c>0则ac>bc若c<0,则ac<bc

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

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

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

(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

1、求4x-6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8a,求a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6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较好,优等生较多。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通过本节课应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和化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 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本章重点是勾股定理和逆定理,难点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题。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本章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章重点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知识,难点是运用统计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分析,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加强双基训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判定、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二次根式和一次函数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也是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快乐生活。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以题类题,触类旁通。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7

分式方程:

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

(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

(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

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

(2)设;

(3)列;

(4)解;

(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8

五大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应用

2、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因式分解法、开平方法和配方法、配方法的拓展运用、公式法)

3、根的判别式

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和增长率问题、面积问题和动态问题)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课本相关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和数的 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能使一元二次方程 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化简、整理都可以转化为 的形式,这个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 ,a是 ,bx是 ,b是 ,c是常数项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9

1.乘法规定:(a≥0,b≥0)

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

推广:

(1)(a≥0,b≥0,c≥0)

(2)(b≥0,d≥0)

2.乘法逆用:(a≥0,b≥0)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注意:公式中的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必须满足a≥0,b≥0;

3.除法规定:(a≥0,b>0)

二次根式相处,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

推广:其中a≥0,b>0,。

方法归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可采用根号前的系数与系数对应相除,根号内的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对应相除,再把除得得结果相乘。

4.除法逆用:(a≥0,b>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10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

‘伍’ 初二下学期数学第一章

好学君~~~

是分式吧,要有难度的么,简单的书上都有的

其实你可以去买辅导书的,里面有很多题型的,比这样问好多了~~~

好吧

1.当X为何值时,分式(X的二次方减9)*(X-3)(X+2) (基础)

(1)有意义(2)无意义(3)值为零

(1)当X不等3且不等-2时

(2)当X等0或X等-2时

(3)当X等-3时

难的题练习册里也有的···

‘陆’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每一节的整理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归纳
第一章节 直角三角形 第二章节 四边形 第三章节图形与坐标 第四章节一次函数 第五章节数据的频数分布
第一章节 直角三角形
归纳作者 唐 瑶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加和为90 °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锐角相加和为90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标注时一般要标三条线段。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一股都是用来计算或填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²+b²=c²
通常我们称较短的一边为勾,较长的一边为股,斜边为弦,因此这一性质被称为勾股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满足关系;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间接写成“斜边 、直角边”定理 或 HL 定理 〕.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通常是用来计算,填空,证明等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方线上。 用来判断角平分线或者证明。

注意:
1“斜边 、直角边定理”是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独有的,在运用该判定定理时,要注意全等的前提条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
2要注意文章中的互逆命题,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等,它们都互为逆命题。
3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体现了由形到数,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提现了由数到形。
第二章 四边形
廖燕怡供稿

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多边形。
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作多边形的边。 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连接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作多边形的对角线。 相邻两边组合的角叫作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在平面内,边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作正多边形。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所组成的角叫作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 在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去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 n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没有关系。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与边数多少无关,只要是多边形。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这是定理概念。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一: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定定理一: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判定定理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形判定定理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上的每一个点对应到它在绕点O旋转180°的相,这个变换称为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 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绕点旋转180°,得到的像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点O叫作对称中心。
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提供,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如果一个图形绕点旋转180°,所得到的像与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作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作它的对称中心。由上可得: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线段的中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线段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每一条中位线都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个定理通常是用来计算或者填空和证明用。
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矩形,也称长方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还是轴对称图像,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矩形的对称轴(共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知道菱形的边长,一般要标明四个边的长,知道对角线长时,一般是只标它的一半长度。 菱形的面积是两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
判定: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我们把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行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要注意它有4条对称轴)。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蔡博文供稿

为了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平面内的一个点,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其中一条叫横轴〔abscissa axis,通常称为x轴〕,另一条叫纵轴〔ordinate axis,通常称为y轴〕,它们的交点O是这两条数轴的原点.通常,我们取横轴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向上为正方向,横轴与纵轴的单位长度通常取成一致〔有时也可以不一致〕,这样建立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记作Oxy,
在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① 平面坐标轴分为四个象限,分别用I,II,III,IV表示或者一,二,三,四表示(通常还是用后面的这种方法来表示)。
② 并一,二,三,四象限的符号分别为(+. + ) ( -. + ) ( -. - ) ( +. - )
③ 平面直角坐标轴有横轴纵轴分别用X .Y表示。如点A(4,-3)表示到Y轴有4个单位长度,到X轴有3单位长度,且在第四象限的这么一个点。而点B(- 3 , 4 )表示到Y轴有3个单位长度,到X轴有4单位长度,且在第二象限的这么一个点。
④ 到X轴的距离是Y轴的绝对值 点A(4 ,- 3 )到Y轴有4个单位。
到Y轴的距离是X轴的绝对值 点B(- 3 ,4 )到X轴有4个单位。
⑤ 轴对称坐标表示,关于哪个轴对称哪个轴的符号不变。
⑥ 平移的坐标表示上下移加Y或减Y 左右移减-X或加X
本章知识结构:

平面上物体位置的确定

↓ ← ← ← ← ↓ → → → → ↓
↓ ↓ ↓
方位角与距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他方法
点的坐标
↓ ↓ ↓
← ← ← ← ↓ → → → →
↓ ↓
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 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

第四章 一次函数
谢 倩 供稿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 ﹛变量与函数﹜ 在讨论的问题中,取值会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取值固定不变的量称为常量(或常数)。
一般的,如果变量y随着变量x而变化,并且对于x取得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这时把x叫做自变量,把y叫做因变量。对于自变量x取得每一个值a,因变量y的对应值称为函数值,记作f(a)。
函数的传统定义:设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y=f(x),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注间,我们通常说 “纵坐标是横坐标的函数”。
﹛函数的表示法﹜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自变量取得每一个值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函数值(即因变量的对应值)为纵坐标,描出每一个点,由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称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图象法。
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第一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即因变量Y的对应值),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列表法。
用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公式法,这样的式子称为函数的表达式。y=f(x)
如 : Y=8X Y=- 5X Y=3X+6 Y=7-2X
【一次函数】 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像这样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它的一般形式是: y=kx+b ( k, b为常数,k≠0). K值的正号决定了函数是上升——斜上 K值的负号决定了函数是下降——斜下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 y=kx ( k为常数且k≠0)也叫作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作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是经过原点且最简单的函数。
一次函数的特征是: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是均匀的(即自变量每增加1个最小单位,因变量都增加(或都减少)相同的数量 。
【一次函数的图象】 类似的,数学上已经证明 :正比例函数y=kx ( 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只要描出图象上的两个点就行了,然后过这两点作一条直线即可,我们常常把这条直线叫作“直线y=kx”.
一般的,直线y=kx ( k为常数,k≠0) 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多是填空题目和判断题。
类似的,可以证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平行,一次函数y=kx+b ( k, b为常数,k≠0)的图象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 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像这样,通过先设定函数表达式(确定函数模型),再根据条件确定表达式中的未知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先设这个函数为 y=kx+b 然后代入二个点的坐标值,得两个方程,求出K与b,这时这个函数也就得出来了。

第五章 数据的频数分布
黄腾逸供稿
1 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频数
2 当组距和组数无法确定无固定标准,可依数据个数多少分成5~12组(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
3 绘制频数直方图时应注意:横纵轴加上刻度,表明代表名称和单位;小矩形边界对应于各组的组界;
小长方形的面积: 组距*(频数/组距)=频数 请看 P157
4 绘制直方图时注意组距选取不能过宽或者过窄。
5 频数直方图本质上是一种条形统计图,注意体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柒’ 初二数学最新版第一章是什么

初二数学最新版第一章是:全等三角形。

‘捌’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二、证明

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三、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

③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④其中是x1,x2、、、、、xn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三角形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⑤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都有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的一点与它对应。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统计的初步认识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内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后练习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A)。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6、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C)。

A、男性职工人数

B、女性职工人数

C、下岗职工的性别

D、性别构成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数学学习方法

注意习惯的养成

比如遇到问题基本上不思考就直接寻求帮助、做题时总是心不在焉抠手玩笔、每次检查作业的任务都交给家长完成,这些习惯不仅不容易改正,往往还容易由于家长的原因而愈发严重。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遇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学习时拥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够检查自己犯下的错误这些能力是重要而且必须的,这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高效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数学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数学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多项式定义

在数学中,多项式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非负整数次方)得到的表达式。

对于比较广义的定义,1个或0个单项式的和也算多项式。按这个定义,多项式就是整式。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只对狭义多项式起作用,对单项式不起作用的`定理。0作为多项式时,次数定义为负无穷大(或0)。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 =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义:满足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也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菱形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等腰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同一底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直角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都可以密铺。

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位置表示方法:方位角加距离;坐标;经纬度

定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书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至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和y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图形随坐标变化:向上/下/左/右平移X个单位长度、横向/纵向拉长X倍、横向/纵向压缩X倍、放大/缩小了X倍、关于x/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

第六章 一次函数

定义: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是x自变量,y是因变量。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以一个未知数代另一个未知数的解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通过两式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的解法称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定义: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1/n(X1+X2++Xn)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

‘玖’ 初二下学期数学一共分几章分别是什么

北师版一共分六章: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分解因式 第三章:分式 第四章:相似图形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六章:证明(—)

‘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内容

分式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4.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5.含字母系数的方程;
6.分式方程;
7.a=bc型数量关系;
8.分式方程的应用。

阅读全文

与初二下学期数学第一章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