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会精打细算的昆虫是哪种
从正面看,蜂房是由一些正六边形组成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20°。这一构造十分巧妙,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但尚未被大家所熟知的、也更为有趣的,是蜂房底部的构造。原来,蜂房的底部并非如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也是由一个个正六边形构成的。也就是说,蜂房并非是由一个个六角的棱柱体构成的。那它的底部是什么形状呢?据发现,蜂房的底部是一个个小小的由三个全等的菱形拼成的椎体。一个六角棱柱和一个这样的椎体相拼,就构成了蜂房的一个完整的单元。而整个蜂房就是由两排这样的蜂房,底部和底部相嵌接而构成的。
蜜蜂为什么采取这种结构形式来建筑自己的蜂巢呢?这个问题曾使许多生物学家为之百思不得其解。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曾仔细测量过蜂房。他发现,所有蜂房底部菱形的钝角都是109°28′,而另一个锐角则正好与之互补,是70°32′。
这样的角度有什么好处呢?法国物理学家列奥缨拉跑去请教巴黎科学院院士克尼希。克尼希经过计算认为,世界上最节省原料的角度应该是109°26′和70°34′。这与测量到蜂房的角度仅仅相差2分之微。
后来,苏格兰数学家马克劳林又重新计算了一次,得出的结果竟和测量到的蜂房的角度完全一致。原来,克尼希院士所用的对数表印错了一个地方,从而使得他计算出的结果有了误差。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数学运算,人们才知道,这种奇特的形状和角度,可使建筑蜂房的蜂蜡用得世界上最少,并且也十分适合蜜蜂的生长和酿蜜的需要。由此看来,蜜蜂可真算得上是昆虫世界中世界上最会“精打细算”的建筑师了。
Ⅱ 哪些动物是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Ⅲ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是谁
丹顶鹤飞翔时队形神秘莫测,它们迁移飞行时总是成群结队,并排成“人”字形,角度保持在110°左右.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也是这样大,两者居然“不谋而合”.这是大自然的巧合,还是一种“默契”?
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个数字正弦函数图形.它的脊椎像火车一样,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如果把每一节的平面坐标固定下来,并以开始点为坐标原点,结果发现蛇是按着30°60°和90°的正弦函数曲线有规律地运动的.
珊瑚虫的头脑很不简单,它们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可见也是一天一幅“画”.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三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即调兵遣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集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赞叹.
科学家发现鸬鹚会数数.中国有些地方靠鸬鹚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鸬鹚的喉颈.当鸬鹚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鸬鹚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没有解开鸬鹚脖子上的绳子时,鸬鹚则动也不动,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应该是自己所得的.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络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制图工具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来.
Ⅳ 哪些动物有数学头脑
蛇:沿正弦函数图形爬行
蚂蚁:计数,按比例分配数量
鸬鹚:数数
蜘蛛:结的网为匀称的八角形几何图案
野猴和黑猩猩:数数
Ⅳ 动物中不仅有数学"天才",有些动物还有其他方面非凡才能,请举两例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说明了……,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这是答这种题目的格式,很实用的,自己套几个词进去就行.跳蚤能跳比自己身高百倍的高度;蚂蚁能扛起超过自己体重一倍多的重量.蜜蜂的蜂巢由6边形构成,这是最节省空间且最坚固的设计.蜜蜂是天才设计师..跳蚤:能跳到的高度是自身体长的350倍;
大猩猩:瞬间记忆能力是人类的10倍。射水鱼会喷水捕捉昆虫蝙蝠利用超声波沟通猫头鹰颈部可360度活动狗的嗅觉是人的几百倍许多动物的眼睛具有夜视功能,例如猫........ ...
Ⅵ 那些动物是数学天才
1、灰鹦鹉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能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种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如果把这些东西各自分堆的话,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2、珊瑚虫
珊瑚虫的头脑不简单,据观察,珊瑚虫自身便是一个“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的是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这足以证明珊瑚虫的数字才能。
3、蛇类
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个数字正弦函数图形,它的脊椎像火车一样,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如果把每一节的平面坐标固定下来,并已开始点为坐标原点,结果发现蛇是按着30°60°和90°的正弦函数曲线有规律地运动的。
4、蜘蛛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络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制图工具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来。
五、鸬鹚中国有些地方靠鸬鹚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鸬鹚的喉颈,当鸬鹚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鸬鹚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没有解开鸬鹚脖子上的绳子时,鸬鹚则动也不懂,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应该是自己所得的。
Ⅶ 谁是昆虫界的“数学教授”
是蜜蜂
早在公元四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就提出:蜂窝的优美形状,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他当时猜想:人们所见到的、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成的,他的这一猜想被称为“蜂窝猜想”,但很多年来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一点。
虽然蜂窝是一个三维体建筑,但每一个蜂窝都是六面柱体,而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人们发现蜜蜂蜂巢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其大小刚好可以容纳一个蜜蜂幼虫。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每片只有针头大小。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腊仔细摆放到一定的位置,以形成竖直六面柱体。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不到0.1毫米,误差只有0.002毫米。六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墙之间的角度正好是120度,形成一个完美的正六边形几何图形。
由此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1943年,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巧妙地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但如果多边形的边是曲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陶斯认为,正六边形与其他任何形状的图形相比,它的周长最小,但他不能证明这一点。而直到最近,美国数学家黑尔宣称:在考虑了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是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都证明了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为最小.......
无论其证明结果如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正六边形蜂窝结构是大自然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它代表了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天然成果。
Ⅷ 谁听说过"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在人类看来,动物只是供人玩赏、受人摆布,甚至会成为口中的食物。其实,动物的头脑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愚钝,有些动物很聪明,甚至是数学“天才”。
珊蝴虫的头脑不简单。据观察,珊蝴虫自身便是一个“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蝴虫每年“画”出的是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这足以证明珊蝴虫的“数字才能。 ”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能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种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如果把这些东西各自分堆的话,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兴斯顿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共三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即调兵遣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称奇。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一只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弋丹也作过类似的试验,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天,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 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
Ⅸ 有什么动物是被称为“数学天才”
珊蝴虫的头脑不简单。据观察,珊蝴虫自身便是一个“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蝴虫每年“画”出的是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这足以证明珊蝴虫的“数字才能。 ”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能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种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如果把这些东西各自分堆的话,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兴斯顿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共三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即调兵遣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称奇。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一只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弋丹也作过类似的试验,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天,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 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