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我会提问题有哪些方面

数学我会提问题有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2-10-03 05:07:56

1.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首先纠正一下,第一题的关系式应该是6-4=2
再提一个问题,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6+4=10(人)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谢谢!

2. 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其中有哪些

数学问题有:

1、件商品随季节变化降价出售,如果按现价降价10%,仍可获利180元,如果降价20%就要亏损240元,这种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2、小张卖鸡蛋,一篮鸡蛋,第一个人来买走一半,小张再送他一个.第二个人又买走一半,小张又送他一个鸡蛋.第三个人又买一半的鸡蛋,小张再送他一个。第四个人来买一半,小张再送他一个,鸡蛋正好买完,小张总共有几个鸡蛋?

3、小李是一家商店的店主,一位顾客来到这里买了一双鞋,进价20元,现价30元,顾客给了小李50元,小李没零钱,找邻居换了5张10元,找了顾客20元,后来邻居发现50元是假钞,小李不得不赔邻居50元,问小李亏了多少元?

4、有9个玻璃球,它们的大小、颜色都相同,其中有一个次品比其他的正品质量轻一点,能不能用一台天平称两次(不用砝码),就把次品挑出来吗?

5、有两个瓶子,大的可装7千克油,小的可装5千克油,能用这两个瓶子量出1千克的油来吗?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提问

导语: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提问

一、衡量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一)提问的种类

教师提问多种多样,国内也曾有人分析过此项专题。西方教学界根据提问的内容及其功能,一般将教师提问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封闭式(有惟一正确答案)和开放式(有多种答案);2.回音式(确认检查理解度)和认知式(导致学生知识的习得);3.展示式(教师本人知道答案)和咨询性提问(教师本人不知道答案)。

(二)提问的有效性标准

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在师生间的交互中,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迅速、准确、全面的回答,而且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

PennyUr(1996)总结出下列衡量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一是明确性,即学习者能否立即、准确地领会问题的涵义及所需回答的种类;

二是学习价值,问题能否引发学生对所学材料作进一步思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材料;

三是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回答问题很有挑战性,充满乐趣;四是参与性,能否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是否只有少数几个成绩优秀、自信心强的学生回答;五是扩展性,问题本身是否有助于扩展出多种多样的回答;六是教师的反应,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确信其回答受到教师的尊重,即使回答不恰当,也不会受到轻视或嘲笑。

按照上述各条标准,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材料、内容及学生状况,预先设计课堂交互中的问题,从而引导交互活动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提问,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有些过于简单,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二是提问过多,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三是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四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并且课堂多数是师问生答,使学生处在应付状态。对学生的提问不重视,在提问时不能灵活应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在引入新课处设问。

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开展联想,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怎么办?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并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在教学重点、难点处提问

教师的提问,应突出实质问题,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抓住那些至关重要的内容,对于哪些内容该如何提问,怎么提问应“心中有数”。还可在预设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预设,临场才能做到将“意外”转变为课堂的资源,甚至成为课堂的“亮点”。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

3.在知识本质处提问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较以前更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但要想通过课堂,使学习更有效,如何使数学的本质得到有效地揭示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揭示知识内容本质处“精心”设问,尤其是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时,教师的提问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性,更要起到点拨和启迪作用,为学生塔桥铺路,从现象看本质。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本质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4.在认知提升处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个性的激发,体现在数学课堂上,则需要教师通过提问,适时加以引导,抓住时机,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拓展空间,通过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独创性,以便更好地开发、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结语

总之,教师可以从功在课前――精在课中――思在课后三个阶段下功夫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中教师巧妙提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后回答;课后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改进下一步的教学。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不断反思,逐步改进,课堂提问的效率一定会提高,真正实现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4.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导语: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的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的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趣味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没有判定谁是谁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学生课堂辩论。

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师:反方同学,你们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是。”

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小声的):“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们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自始至终,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辩论结束,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孩子们笑了。教师接着向全班学生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分成两份’和‘平分成两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

我听完这节课对这一幕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正是教师延迟了对标准答案的判定,才有了这个精彩片段,它使成功者体会到了快乐,使暂时失败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课堂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求课堂提问妙法,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5. 我要提几个数学问题

第一个问题:可以,但必须在等腰三角形的前提下,再加上EF=ED,就能得到第3步,但最好加上第2步。
第2个问题:这个结论是错的,不能得到这个结论。
第3个问题:两者都可以,没有严格的定义,还是等式性质较好些。
第4个问题:等量代换用的多些,但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第5个问题:等量代换是直接的量与量的替换,很明显。等式性质还需经过推理,得到结果。

6. 数学座谈会提什么问题

数学座谈会一般都会提出有关教学质量和方法上的问题,比如说老师是否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是否要精讲多练,是否要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是否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这些方式到底能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帮助等等;此外,学生也会对数学任课老师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比如增加上课的幽默性、“上课是严师,下课是亲朋”等,数学座谈会主要是要与学生和老师强调数学课程在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而多数数学座谈会的目的就是改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7.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导语:提问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提问既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问是一般教师都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但是却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他们讨厌被提问,甚至对于提问的教师敬而远之。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厌恶,甚至产生对课堂的恐惧,是由教师提问方式不正确造成的,那么小学教师该如何科学、正确地提问呢?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篇1

一、问题富有趣味性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例如,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二、问题具有思考性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例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的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②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③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④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⑤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⑥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六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三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三种类型提问常用于间接教学模式。

三、问题应有探索性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过程和答案都表现出来,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有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教师的提问更应体现出挑战性。

例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你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这样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问题具有创新性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五、问题具有时空性

教学中,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如果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两秒就开始点名,这样脱口而出就能回答的问题不具有较强的价值性。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至少让学生思考2~5秒钟,再请学生回答。如果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就留给学生更长的时间,以便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篇2

课堂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师生互动水平,促进师生感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提出挑战性、明确性、思考性和开放性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设计与众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入情入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令无趣、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效。

但在日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新教师往往只顾多提问,而不顾提问的策略,对什么是有效提问,如何有效提问等不太注意,常常提问过于笼统、简单和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有以下四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二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是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促进师生感情,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有研究者归纳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思维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数学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二是学习数学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小学生若不能将数学语言与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就容易产生一些思维问题。

因此根据有效提问的作用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有趣、好奇、有挑战性的问题都容易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创设具有现实性、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强烈的挑战心理,强化探索的动机,使学生跃跃欲试。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当学生已经感受到用“2+2+2+2+2+2+2+2+2”表示“9个2相加”比较麻烦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你们能创造一个简便写法吗?”如此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有学生出现了“2+2dengdeng”“2+2+2+2许多”“2+2+…+2(9)”等一连串的创造,教师在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造后,又问:“还能来个更简便的吗?”低年级的学生哪能经得起如此进一步的挑战,于是又有了“2+2(9)”“2×9”……

在挑战性数学问题中,学生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二、提明确性问题,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问就要明确,不然,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

教师应该常常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性问题,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性,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三、提思考性问题,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就要有思考性,将学生带入设计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愤悱”心理境界。

教师应该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教师设计一道“摘星星”的练习情境:每道加法算式和的十位都用星星遮住,让生猜一猜是几,猜对才能摘走星星。

教师没有一次性地全部出示题目,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25,34+8,先请学生轻声地读一读,然后独立口算。

在学生口算后,问:“分别比较算式中加数十位上的数和得数十位上的数,你发现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4+25得数十位上的数与加数25十位上的数一样还是2,而34+8得数十位上的数却是4比加数34的十位多1。

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本课的难点,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有的算式得数十位比加数十位多1而有的算式得数十位却和加数十位一样呢?”

一环紧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原来这和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相加不满十就不要进一有关,要想知道得数有没满十只要看个位上两数相加是否满十就可以很快算出得数了。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而发现规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

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很顺利,正确率很高。

四、提开放性问题,发展发散性思维,促进师生感情

师生课堂上要良好互动,或者师生在课堂上要能营造民主、轻松的、和谐的氛围,开放性提问就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封闭式或简单的提问,一方面学生在回答时会不假思索或带有猜测的成分,学生的思考量不多,在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考成就会因为答案的公布而降低;另一方面学生难以在封闭式问题中感受到自由和激情,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从而降低了学生上课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利师生感情培养。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释放学生的发散性情感,引导时不妨更加民主。

教师把问题放大了,学生们经历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发展了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开放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关系,融洽了师生感情。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篇3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手段;是燃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是激起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是促进师生思想交流的渠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探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 精心设计,彰显提问的目的性

对提问的精心设计,能够让教师自如地驾驭课堂,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教学内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等设计问题。具体应做到:首先,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问题。设计的提问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要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问要做到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问的范围大小、难易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其次,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再次,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来设计问题。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听得通俗易懂,有滋有味。

二、 创设情境,彰显提问的趣味性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提问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重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彰显提问的趣味性。具体做到:一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把数学的学习当做自我需要。二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借助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愉悦地思考、大胆地猜想,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控制难易度,彰显提问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具体做到:一是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有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课堂的提问不能问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否则就显得问题太容易或者太难。而是要问在最近发展区,提问要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不是很难。有挑战的问题才能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而问题难度过大,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以度,保证问题的有效性。二是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问题过多让学生感动反感,无从答起,滋生学生的懒惰性,过少又影响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控制好问题的数量,在设计问题时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三提问要有层次性。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清晰的层次感和条理性。

四、 尊重差异,彰显提问的开放性

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让不同的声音都有存在的空间和权力。加之,学生的内在需求、思想实际、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做到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一是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一样的问题。对于学困生,要重点照顾,提问简单的问题,重点在于鼓励他们的参与;对于中等生,提问稍微难的问题,激励他们不断的进步;对于高材生,就要提问有挑战性的问题了,鼓励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用于创新。总之,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培养更层面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尊重学生多样性的回答。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时候一个数学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解法能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后,要认真地对待学生的回答,对给予不同解法的答案要充分肯定,对有创见的回答,应该给予赞扬;对于没完全答对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也要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和存在的价值。

8. 数学问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数学问题可以提加减乘除的问题,后面有更高级的问题,可以提几何问题,还有一些高数问题。

这后面的话,越来越高阶,你学到越难的东西,它就是能解决的东西越前沿。

9. 数学问题可以提什么问题并解答

从欢欢家经过商店到达学校,要走多少米?
198+507=705(米).
答:从欢欢家经过商店到达学校,要走705米.

(2)欢欢家到学校的距离比欢欢家到商店的距离多多少米?
486-198=288(米).
答:从欢欢家到学校的距离比从欢欢家到商店的距离多288米.可以提出加减乗除法问题。

10.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导语: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 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一、在无意中提问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看到某位同学在开小差,就直接点名:“某某,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由于开小差,那位同学肯定没有听课,回答不出来,教师自认为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实际上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容易使他对课堂恐惧,对教师反感,进而影响到他对数学的热情。如果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换一种方式,在不经意间进行提问,就会减小提问对学生的压力,教师不经意提问,学生不经意回答,也能达到提问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随口问大家: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呢?如果不除以2会是什么样子啊?学生们就会去思考,进而就会有学生回答,不除以2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者是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教师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其实,每个三角形都可以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一样的三角形,将2个三角形合并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然后告诉学生:其实三角形就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除以2。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关键处引问

在我看来,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是―个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传送者”。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出来的结果对他们来说才印象深刻,才容易掌握,如果仅仅是教师传输与灌输,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对于他们以后的创新才能、智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提问的时候也是引导提问。在学习二位数乘法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技巧,比如,十几乘以十几的乘法,我就会将结果写出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怎么能够简便、快速地运算,如15×16=240,16×17=272,17×18=306,我提问学生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就会有学生发现;结果的最后一位和2个乘数最后一位的`积的最后一位是一样的,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就进一步引导,直到学生发现:十几乘上十几,你只要把前面的乘数加上后面乘数的个位作为百位和十位,他们的个位数相乘作为对应的个位十位,然后相加就可以了。

三、在教学中探问

探问就是试探性地提问,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问题达到提问的目的。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学校的花园长6米,为了提高校园的绿化度,又加长了3米,加长之后花园的面积比原来大了18平方米,求原来花园的面积是多大?这个题目不是简答的面积计算题目,而是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求所需条件,进而才能得出结果的实用性应用题。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直接提问,而是一步步地探问:根据已知条件能够直接算出面积吗?算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要怎么求?引导学生求出原来花园的宽,加长3米面积增大18平方米,说明宽是6米,算出了宽,也有了花园的长,就可以得出花园原来的面积了。

四、在尝试后导问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也是需要学生尝试的过程,一些知识应该先让学生思考、实践,解决不了再由教师进行引导。比如,在“植树”问题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了迎接植树节,要将操场周围都种上树,已知操场较长的边上要种15棵,较短的边上要种10棵,问最少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学生刚看到这样的问题时,算出四边的和,(15+10)×2=50(棵),看似正确,其实不然。教师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操场的模型,再将50棵树“种进去”,看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最少的,为什么不正确呢?经过学生的思考后,再导出题目的实际意义:“植树问题”其实是一个需要特殊对待的问题,由于操场有4个角,每个角上的树既可以属于较长的边,也可以属于较短的边,其实是被重复计算的,如果要正确计算,就要减去4。通过这样的导问,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4.提问的多向性。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五、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一位老师上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4×6÷2=12(平方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啦!”一语出口,尤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数学我会提问题有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