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数学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也都离不开运算。但是,当前学生运算能力的状况很不尽如人意:机械地搬用运算公式、盲目推算、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等,都是经常可见的。而有些老师也总是看重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对运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缺乏必要的指导。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习惯,有的学生都不明白计算原理,肤浅的认为有了计算器就能解决一切计算问题。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运算能力差,已经成为部分学生厌恶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也成为部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致命伤”。因此怎样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问题,已经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其他相关学科和后继高中数学的学习。
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结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必备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课题名称的界定:
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指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思维能力、运算技能及学习习惯的结合。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初中数学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运算。
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初中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理论知识为指导,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运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课题名称的解读:
研究对象:根据我校情况,选择我校八三个班进行跟踪调查、对比,以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
研究方向:探索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尤其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比如实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概率与统计、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解方程、解不等式和函数的相关运算等;几何的线段、角、比例、周长、面积、体积等。通过上述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研究方法:
(1)学习文献资料法:以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为指导,对其相关文献收集和学习。
(2)问卷、访谈法、测试统计法、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等;
(3)课题小组的研讨、反思和总结。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计划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2013.5-2013.7)前期准备,完成开题报告。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计算能力差的成因。②通过对学生做过的作业、练习和试卷进行分析,找出学生错题的类型,并做好记录和整理分析工作。③学习相关理论,与课题小组成员研讨,针对学生存在的计算能力问题确定课题目标,制定研究方案。④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运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第二阶段(2013.9-2014.1)具体实施,完成中期报告。①在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错误有一个预设,为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采取连续一段时间对学生的练习、作业、测试中运算能力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类,并通过与同一课题的老师讨论学生的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不在客观上找理由,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③加强心理教育。计算不正确的原因不往往是知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遇到题时不要产生为难情绪和恐惧心理。④培养学生的反思、自查能力。⑤加强解题技巧的培养,优化解题方法。⑥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⑦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⑧了解同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反映,与同行讨论解决的方法。⑨平常练习严格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第三阶段(2014.1-2014.5)研讨总结,完成结题报告。①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实践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总结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且加以完善和分享。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③课题小组各成员在进一步调查学生和整理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各成员撰写相关论文,并开展组内研讨,完善各自的结论,最后形成可行的措施和大家分享。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且咨询有关专家学者,最终使该课题保质保量完成。
Ⅱ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必备能力,它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诸多因素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培养中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加强运算练习。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同时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减少计算的步骤,提高解题速度,使学生解题和运算过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基础知识混淆、模糊,基础知识不牢固,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和落实双基教学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具体要求学生做到:
(1)、
熟记某些重要数据公式和法则,因为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运算准确的前提。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中,有的是运算的依据,说明了“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理由,有的是运算的方法与步骤,给出了:如何做的程序,即算法,学生学习了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步骤,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即练习)逐渐形成某种运算技能。
(2)、正确理解概念、定义,并能掌握公式的推导,只有理解某些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活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数学学习中运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混淆或运用呆板的结果。
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场所
运算问题一直也来都是提高数学成绩的瓶颈,近几年采用新教材后显得优为突出!我认为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板书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计算,教给他们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一些训练计算能力的练习题,要求他们少心算,多笔算,即使是草稿也要整洁。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就要特别重视课堂训练,其次改变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针对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做了尝试:
⑴直观教学,加深理解。通过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演示内部联系,使抽象变形象、“虚无”变具体,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现解题方法。
⑵数形结合,化难为易。解答数学问题,若用纯代数或纯几何方法去解答,有时造成过程复杂,对运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出差错,若综合一些其它知识,实施数形结合,则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之效果。
⑶学会思考,增强记忆。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找特点、找本质、找联系,方能增强记忆。
⑷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掌握验算方法,在进行题目求解的运算的过程中或结束时还须对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以便及时纠正运算过程或结果中出现的错误。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加强运算练习。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加强练习,特别是练习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典型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改、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培养运算的熟练性、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合理性。教师还应把握好数学课堂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课后并以题组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运算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并注重题目难度系数的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提高运算能力的同时又不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Ⅲ 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学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完美阐述了吧!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并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又是学生数学的基础,所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
(一)自我陶醉心理
现在的初中生,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他们视野广阔,知识面宽,但缺乏挫折的考验,喜欢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学习中被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所主导。
(二)固定的思维方式
固定的思维方式(即定势思维)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时,必然会出现思维惰性,影响运算的速度,使运算过程繁冗不堪。
(三)基础知识欠扎实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甚至是一知半解,导致做题时出现不应该有的小错误。
有些学生家长认为,题目做错,这是学生年龄小,容易“粗心”而造成的。其实并非仅仅是粗心,还有思维上的原因。
(四)缺乏比较意识
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的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认为做对就行了。老师讲评时,应注意在多种方法中择优。
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无论是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还是《考试说明》都把它列为诸项数学能力的首位。由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所要重视和培养的。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增强意识,激发兴趣
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多举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是将数的运算和和实际运用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运算不是单纯的、枯燥无味的数字游戏,而是为了解决自己或他人的再显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或困难。
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中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基础知识混淆、模糊,基础知识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和落实双基教学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一个数学题,看一看知道怎样解就行了,其实运算的合理性,正确性,简捷性,时效性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算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自己体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到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有一部分与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为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对阿拉伯数字、运算符号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经常这样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真正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在课堂上对同学们的计算要给予及时的评价,但切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老师不要代劳,即使做不出来,只需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培养学生“眼尖,手准,书写清晰,及时检查”的良好习惯。
五、注重算理教学,加强算法的对比及辨析。
正确的算法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对计算法则只有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时才能牢固地掌握,因此对算
理的教学不容忽视。再则,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法则,要经常进行一些算法易混淆的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对错题进行辨析,从反面让学生“扶正固本”。
六、一例多变,一题多解,培养运算的熟练性
数学运算的熟练性主要表现在能迅速、合理地进行运算,有些学生往往只会机械的死记公式,生搬法则,其结果是既花费了大量时间,又不能求得准确的结果。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加强速算教学。多步计算的题,其解题方法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好多题都不止一种解法。众多的解法中肯定有一种“又对又快”的。这种算法依赖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分解和组合,依赖于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的应用。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主动探索速算的方法灵活计算。方法活了,便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在应用过程中,运算的.目的不一定是追求一个简化的结果,而且要为一定的推理、演绎、判断服务。
Ⅳ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 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 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 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 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 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 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 的口算,就是
Ⅳ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有什么办法
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要培养好孩子的逻辑能力,要掌握有理数的运算,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让孩子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家长要引导孩子。
Ⅵ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很多的学生对于数学都感到头痛,因为数学的分数每次都不高,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不太懂,那么初中数学怎么样学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分数?
初中数学怎么样学可以有效提高分数?
知识框架图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几点基本上这个科目的分数就会有一些改变,当然在学习当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复习还是学习都需要制定一个专业的计划来帮助自己学习,在加上以上的几点,数学分数会有相当大的进步,在学习当中如果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像老师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学求教,以便于自己可以解决难点,不会对以后的学习有影响,以上就是初中数学怎么学的内容,相信你做好这几点,各个科目整体的分数都会出现上涨.
Ⅶ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注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提高计算技能 。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讲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数加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讲述算理,概括法则,如讲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可以这样进行:先用图表示:然后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结合图形观察后回答:1个加上2个等于多少?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并让学生再思考:怎样计算?并说明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如学生不理解数的数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笔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不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就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不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就很难讲清计算法则。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和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又是掌握四则计算法则的前提,因此教学中必须讲清数和数的计算知识。在平常教学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可以注意让学生在计算题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依据,可以注意通过典型例题,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讲清计算法则和简便算法的基础,可以通过具体式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归纳,使学生认识定律、性质的实际意义。特别要重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应用运算定律、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1、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特别重视口算训练。
例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另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如中年级:25×4=100、125×8=1000;高年级:分母是2、4、5、8、20、25的最简真分数的小数值、百分数值,1~20的平方值等,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达到正确、迅速、灵活地计算。
2、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进行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如:多位数乘法,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小数四则计算,要看小数点的定位。根据算式特点估算结果是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如25×0.85,因为0.85小于1,所以25×0.85的积小于25;100÷0.25 ,因为0.25 小于1,所以100÷0.25的商大于100等,这样预先估算,一旦发现有明显错误,就可及时订正,为正确答案的获得提供了保证,从中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此外,估算还用于应用题的计算中,如平均数应用题:敬老院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解答之前,让学生估计老人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有了估算结果,就可避免出现(80.5+73.5)÷(10+12)≈7(岁)的笑话了。
在教学中,让学生估算,把计算教学与估算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随时进行估算训练,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确式题答案的范围,减少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素质和训练良好的思维大有裨益。
3、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 计算中,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定律,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点,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300-175+25,300-1
Ⅷ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计算能力实施方案
初一是初中的初始年级,有的同学习惯了小学的口算,到了初中后也是完全按照小学的方法,计算没有任何的过程,错误率极高。还有的学生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总认为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加强计算教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下面我将从分析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及怎样提高计算能力两方面来说明。
一、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1、学习习惯不好:好多初一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都上过奥数,都已经习惯用固定的公式去算,所以好多简便计算都是一步得出答案,没有任何的计算过程,所以好多的计算孩子根本没有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只是重视了答案,没有重视知识的生成。
2、思维方式运用的不合理:初中数学和小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如:负数的引入、用字母表示数、空 间概念的形成、函数的知识等与旧知识有明显的不同,有些同学的思维还是一直停留在小学的思维方式,不能进行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
3、学习方法不合理:好多初一的孩子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急于求成,粗枝大叶,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知识点应用的不到位。
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我自己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二、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刚踏入中学的初一学生,他们好多都是第一次住校,第一次过没有父母的生活,第一次所有的生活都得靠自己,孩子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他们一方面好奇心强,爱说爱动,争强好胜,学习的动力多来自兴趣激情,收获多来自“无意”。另一方面,他们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弱,情绪起伏较大,动力和效果都不稳定。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三、抓好起点教学,防患于未然
1、负号的引入与符号法则是代数运算的一个重要起点。教学中除重视理解外,应特别注意其应用要点。如初一学生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时,应强调运算时“先定符号后计算,观察特点再起步”,即先确定每步运算或结果的符号,再对其绝对值进行计算;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求运算简便、快捷。有些学生开始不能针对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来解题,而是按同级运算法则把题中的分数化为小数(或小数化为分数)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可以让孩子们使用不同种的计算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亲自感受哪种运算简单、快捷。
2、做好学生的思维转化。学生感知字母的主要障碍是容易受小学算术的定势影响。比如学生觉得a是正数,总以为-a一定是负数。如比较4a和2a的大小,学生易受4>2的影响而忽略a可正、可负、可为零的本质属性,而错误的判断为4a>2a,忽视了4a=2a(当
a= 0时);或 4a< 2a(当 a<
0时)两种情况的存在。为此,教学中要着力突出a是什么有理数,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孩子举例子,使之认识由表及里,由具体向抽象发展.
四、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相结合,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合理的运算方法等一系列过程。中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而非只机械套用公式计算。运算出错,常听到学生自责“粗心大意,没看清楚题目,数字抄错等”,当然不排除个别情况下因粗心造成错误,但解题经常“粗心大意”,就不仅仅是“粗心大意”了。同时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混淆、模糊。基础知识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计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基础教学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正确理解概念。熟记某些重要公式、法则、定理的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计算准确的前提。并能掌握公式的推导,只有理解某些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活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2、抓好审题训练。做题时养成认真审题、细心求解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要做对一个计算题,首先要做到认真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过好审题关。
3、选择最优计算方法的训练。我们平时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
4、加强计算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进行严格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最好培养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题,而且必须保证准确率。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一个过程,好多家长老想让孩子练习一、两次就做到这点,太急于求成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5、加强学生准确检查计算题习惯的培养。好多孩子做完计算题后检查一遍后还是错的,或者有的直接把正确的反而改成了错误的。纠正这种坏习惯只是要求学生细心还远远不够,还要提高其验算能力。学生往往两三遍地查不出毛病,其原因往往是他们只是简单的重看一边或重算一遍,而不是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演算。事实说明这种重算一遍的方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能从各个方面来迅速判断答案真假的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才会深刻,对学习才有意义。
6、建立错题集。让学生把自己在平时中经常做错的题整理到错题集上,自己在平日里可以经常看看自己哪些题老容易出错,在以后的做题中改正。
五、加强推理训练,注意解题策略,提高运算的简捷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性。有的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认为做对就行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条件,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如灵活运用概念、公式,灵活选择运算途径等。数形结合,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