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如何教学有哪些好建议
如何更好教好小学数学是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你有什么好的 方法 可以分享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注意三维目标的渗透与融合。
第3条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 范文 本,其中凝聚着教学 经验 ,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4条教材研渎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式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习态度 、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第8条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9条教学环节的构建和情境的创设都须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但环节不宜过多。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
第10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11条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12条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第13条课堂调节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第14条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 总结 ,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5条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问的有效互动。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作用。
第16条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17条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三:作业设计与辅导第18条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19条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20条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 日记 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第2l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第22条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第23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24条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个别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但不能让“小老师”过多代替教师进行辅导。
第25条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要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视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条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订合适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 渠道 ,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四:命题与学业检测第27条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教师在编制试卷前,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条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试题的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第29条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30条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附: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1.借助 故事 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 辩论 。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整理数据,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学得很有兴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因此,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计算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圆。在计算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的面积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样,情景由教师创设,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去研究,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探究氛围。
5.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义务 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意图之一,游戏中创设问题情景正是落实编写意图。
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6.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如下一组算式后,我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①9999×9+9999=?②127×36+127+63×127=?③(100+8)×125=?④98×35=?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是我趁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7. 编拟童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级 儿童 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且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级新教材中许多主题图,都可以编成童化故事,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时,可以编个“猴子比聪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妈妈给两个猴孩子带来一些礼物,先让猴孩子猜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多媒体展示带来的梨、桃、香蕉。
猴妈妈接着说:咱们分别数一件带来的礼物,并用数字表示,看谁数得对,数字表示得正确,谁就是聪明的猴子,也请咱们班的同学们评判一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多媒体展示猴子们是如何数的,用什么数字表示。猴妈妈接着问:我们有几只呢?都数成了两只,谁也没有数对。这时教师及时问同学们,他们为什么没有数对呢?请同学们帮帮猴子们。猴妈妈又问,我们每只猴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谁能动脑筋想出来谁就最聪明。同时教师鼓励引导同学们都来帮猴子们想一想。多媒体展示3只猴对3个桃子,3只猴对2根香蕉,3只猴对4个梨的图。从而观察比较出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在猴子比聪明的过程中,通过猴妈妈提出的问题,猴子们的比一比,同学们的评判参与、帮助参与等,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
8. 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
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如师生对口令,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口令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溶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形式的互动中,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且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9.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
又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节练习课,出示这样一道题:有2个长方形木框,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拼成一个图形,求它的周长。大家可以用实物操作一下,把周长指给同位看,再算一算。这样的操作会牢牢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学生得到的结论既准确又全面。
10.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在课堂中故设悬念这一情境,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首先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师已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地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从而产生有什么秘密的问题“悬念”,来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布设了让学生随便说一个多位数,师不计算就能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当学生对老师的这一快速判断持有疑问,利用计算机验证又准确无误时,定会被老师的敏捷反应充满钦佩,定会沉入到一种思考当中,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研究奠定思维基础。
11.巧设室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数学课堂的室外活动情境,易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的本质内涵,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请3名同学分别组织全班其余24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不能重复),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发现,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快速解答了老师指令下的队行每行人数。
紧接着老师又指着旗杆说:“若学校想要更换新的旗杆,你能帮助算一算旗杆应有多长吗?”“以小组为单位先研究方案,在确立实施的方式方法。”学生很快利用杆高和影长成正比例这一知识设计出方案。
这种室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之中,与只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说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12.利用新旧知识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过去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试试。”
‘贰’ 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孩子收益终身,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孩子从一个天真顽劣的小孩到一个真正接受知识的小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要求规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孩子成绩优异的关键,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补习小学数学,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补习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孩子们的大脑不仅仅是课上的40分钟,而是要勇于积极的探索,在给孩子补习小学数学的时候着眼于以上几点,加上对课本知识的结合,孩子的成绩定会有所提高,于此同时孩子更多的学习到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
‘叁’ 怎样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看了这个讨论话题,我想了很多,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这个话题不太好回答,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几点看法:
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这就是说我们在上课时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要钻研教材,掌握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理清本节课和前面我们学的课之间的联系;二、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面有多广,课前学生需要准备哪些学具,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三、要制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四、要准备好这节课用的课件和需要用的教具。例如我在讲“圆的认识”这节课前,首先了解到这是一节新的内容的课,和前面的知识没有什么联系,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几个圆片、圆规和三角尺让学生上课用。我自己也准备了一根细线拴好的粉笔头,还有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师用的三角尺,供我上课使用。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优为重要。一节课好与不好,关键是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是很高,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学生是不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掌握知识的。如果一节课的情境创设得很好,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很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首先我用细线拴着粉笔头的教具给学生做了一个动作,手捏着细线的一端让粉笔头转起来,我趁机问学生你们看清粉笔头走过的路程是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说出是个圆,我接着又说你们认识圆吗?学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那么究竟你们对圆知道多少谁来说一说?想不想知道得更多?这样学生对圆很好奇,很想对圆有个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课堂教学过程更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我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成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一个引导带路作用。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我把课堂充分给了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探索圆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什么确定圆的位置?什么确定圆的大小?怎样在一张圆纸片上找直径、找圆心?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怎样划圆?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学生一开始不明白这两个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是半径、直径、圆心。
课堂巩固练习也很重要,学生在探索出新知识的时候掌握得并不牢固,因此课堂巩固练习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后,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练习有关圆的一些知识。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课后教学反思同样重要,一节课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得有个教学反思,因为每节课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把每节课都进行反思,吸取每节课的精华,发现每节课的不足,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肆’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这门课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只有对学习数学充满了乐趣,才会更自觉地学习和研究数学,你会发现数学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如何上好小学 一年级数学 课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这门课(一)
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少、学生好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做题速度快慢差别大,造成课堂纪律乱、难管理,该学的学不会、学会的学不精等一系列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既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又能使学生安静、乐学呢?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激活。如在教学中设计猜 谜语 、讲 故事 、做游戏、小竞赛、动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走近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如在一年级《数字找规律》课程中,我设计了“数学 军训 ”的游戏,游戏中我让所有孩子迅速上台整齐的排成一排(犹如军人),依次报数,之后再一个一个报单数和双数,让孩子自己从中找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发现特点。我的学生对此活动乐此不疲,他们很快掌握了所学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而且通过这个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二、课堂常规严要求,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使课堂“活”了起来。看似热闹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浮躁。老师只有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才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所以老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严格要求。如发言先举手,不抢答,完成任务就坐好,学具要轻拿轻放,用完请收好等等。像小棒、计数器、卡片等数学学具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变的直观生动,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它也是造成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祸首”。有时学生整整一堂课都拿着它们把玩,可想而知他听讲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让学生每次把使用完的学具放到桌洞里,这样学生就不会分心了。每当我们听一堂优质的课时,除了欣赏老师精彩的讲授之外,更被学生们表现出的良好的素养所折服。对比我们乱哄哄的课堂,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得非常重要。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会终身受益的。
三、发挥小组以点带面的作用,是上好课的辅助条件。
低年级学生已有 经验 知识和自身素质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时间》时,有的学生学习几天都掌握不好时和分,有的学生却早认识24时计时法了,这个知识点是二年级要求学会的。这样的情况在低年级数学课上是很普遍的。老师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无视现状一遍又一遍得重复那些好学生早就会的东西,此时这些好学生一时间就可能成为给课堂带来不安定因素的问题学生。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以不好的态度对待他们,长期下去这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极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发挥这些人的作用,以点带面,帮助那些学的困难的学生,既安定了这些孩子,又避免了多次重复,从源头上遏制了恶性循环的产生,实现了双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限,老师有策略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除了这几点老师要做的还很多。我们要认真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每堂学而思·乐加乐的数学课有序、有效而和谐。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这门课(二)我认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应从教学中寻找生长点,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有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法要灵活,教材要活用。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情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上一年级上册《分类》这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百货店”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归类、摆放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产生了分类的欲望,接着又创设了整理小朋友学具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 方法 ,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课中,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我们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这样既保持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这门课(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 儿童 ,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 文化 知识,还沉浸在 童话故事 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四十多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
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 措施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猜你喜欢:
1.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2. 怎样教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
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4. 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学习数学
5.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
‘伍’ 作为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么做
1. 不占课、不拖堂、作业少;
①有时按课程标准来上课,总会觉得数学课太少,内容太多,又想让学生学得好,所以总觉得课不够上,就会去占“副科”来上数学课,其实学生是很反感的,特别是学生喜欢的体育课、音乐课等,如果总被占来上数学课,学生就会对数学课开始厌烦了;
②有的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学点,心意是好的,其实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心已经飞到教室外了,多讲无益,应较短的时间内结束讲课准时下课,让学生在该休息的时间可以放松片刻,学生下次才会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③数学知识确实是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提升的,但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题海战术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以作业布置的针对性非常重要,要少而精,请学生愿意去完成,而且有效果。
2. 多表扬激励及奖励;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试错、改错的过程,当孩子做的不对、不够好时,我们要多鼓励、激励他们,给他们加油打气,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孩子表现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还可以给他们树立目标,开展评比活动、小竞赛,给他们优秀的学习表现一定奖励,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表扬信、小奖状也可以,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 轻松、有趣、易懂的课堂氛围;
学生喜欢不喜欢数学课,和整个数学课的整体氛围以及给学生留下的整体感觉很有关系,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喜欢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当然如果只停留在轻松、有趣是不够的,易懂才是关键,如果学生在一节课中听懂了,相信他的喜悦是由内而处的,轻松、有趣才会成为锦上添花。
4. 丰富的数学活动;
丰富的数学活动有数学游戏、数学竞赛、动手实践活动等,这些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有力补充,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陆’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怎样上数学课才能让课堂效率更高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这也造成了数学教学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数学课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活泼,学生提不起兴趣。(2)搞“题海战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到充分发挥,每天为了做题而做题,心里挺压抑。(3)“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消化的时间和空间。(4)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营造一种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软环境。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厌烦而形成的冷漠的师生关系,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也无从谈保证上课效率的。
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我们所面对的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多变的现代型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重视教师与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展现新的标准中,我们应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重在以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也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和明快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自然,整个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富有动感。
(3)优化教学形式,有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等知道很多方面的知识,对待一些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当今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人,而课堂教学也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现代型的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现代各种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也就会逐渐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而客观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见解、有着强烈的认识社会和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一代。
‘柒’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 躁 。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捌’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数学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上好数学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导入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哪里更安全些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应该有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为什么要选择储蓄?储蓄有什么益处呢?学生就会对储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利息”这就一知识点就水到渠成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要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 “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有了风趣幽默做后盾,枯燥无味的数学将会变得其乐无穷,学生更会对数学爱不释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课堂教学,使之接近生活。
实践证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我将题目改编成本班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三(5)班有69人需要过河,每艘船每次只能乘6人,至少要乘多少次才能完全过河?”根据实际情况,学生会这样列式,“69÷6=11(次)……3(人)”教师可以随机提出,乘11次还余3人,怎么办,能不能超载。最后通过师生共同交流,知道还余3人,应该在原来的11次的基础上,多乘1次,即11+1=12(次)。这样的教学,不仅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面积、自己家的面积,学过“人民币”后,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只有充分做好导入的构思,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利用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身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何愁学不好数学,教师何愁教不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