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初中数学社团怎么开展

初中数学社团怎么开展

发布时间:2022-10-05 01:52:02

⑴ 社团活动该怎么开展

1.有一定宗旨、计划。
2.争取有关部门(如团委、学会、协会、学生会、学院、系)、领导、学者、老师的支持,可以解决场地、经费;可以请学者、老师来讲课、讲座、辅导。
3.关心有关学术动态以及相应的活动,组织学习、观摩、参与。例如有名的“国际大专院校辩论会”(以前的有录象、光盘、书籍)。
4.有计划组织学习讨论,开展模拟“实战”活动,例如:拟订主题,分成正方、反方、评判三组,开展辩论练兵。
5.当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公开举行辩论会,海报、广播宣传吸引广大观众观看,一方面进行实战演习,一方面可以扩大影响。
6.走出去,和兄弟单位、兄弟院校、兄弟社团交流、切磋、辩论。
7.注意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辩论,肯定是很受瞩目、很受到欢迎的。

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院校的社团啊?希望你们开展得有声有色,不过组织者会花费比较多的精力时间——不要影响自己的学业噢!

⑵ 怎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更有效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小组讨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师要教育学生小组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热闹,不是为了形式,而是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和同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二、指导学生学会讨论
教学生学会讨论,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学生会表述自己的思想;二是让学生会倾听别人的述说。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也是导致小组讨论无效的关键。为此,我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三条:一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和错误;三听后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关系
在小组讨论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只有保证独立思考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从容地组织语言,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条不紊的叙述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展开讨论,讨论也才会深入有效。因此,讨论前,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要思考后再发表意见,可以要求学生把想法写下来,再进行交流,最后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思考、参与的机会,又保证了交流合作的质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发展。
三、处理好开展小组讨论的时机
教师要合理选择小组讨论的时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小组讨论的,否则小组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在课堂上什么时候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最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小组讨论有效的关键。我认为可在以下几个环节处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在学生疑惑时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我认为,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2.在概念模糊时开展小组讨论
3.当一个人无法完成时,或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开展小组讨论
4.在揭示特征或规律时开展小组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总结、探索、揭示规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5.当新授之后运用新知识判断、解答实际问题时开展小组讨论
6.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开展小组讨论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需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恰当、适时地进行引导、启发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是等待、观望,或者只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要深入到各小组当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对讨论中有争议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启发、点拨。
五、动态地编排讨论小组
讨论组的编排要注意动态性,编排形式要经常变化,要打破固定不变的结构,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采用对子讨论;可以交换对子讨论;小组的成员也可以流动,要经常变换讨论对象,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点。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⑶ 初中的社团活动有哪些

初中社团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长,并不断提高学生在艺术、文学、英语文化等方面的修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使学生幸福成长。

二、活动理念:人人有自信,个个有发展!

三、社团命名:Today’sstarclub“今日之星”俱乐部

四、社团活动的开展要求

总体目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使活动的开设与开展逐渐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亮丽窗口。

具体要求:

1、知识体系:语言内容基于教材,略高于教材语言点。活动内容科学系统。每次给学生印发开放性的语言点,作为提示。活动过程材料齐全,期末结束上交相关材料。(学生作品、过程资料、活动成效等)全学期要有至少一次的成果活动展示。

2、常规管理:做到“三定”(定人、定时、定点),定人:人员固定。做好学生的点名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定时:每周五第七、八节课。定点:活动地点固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固定活动地点,爱护学校的设施设备,并做好保证工作。设内部管理机构:理事会,由学生自主管理。定制会员卡,让学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高端意识,定制VIP会员卡若干,作为特邀嘉宾使用。制作一枚“今日之星”俱乐部印章,用于发放奖状,实行提前申请奖状和理事会决议制度。如果学生想得到什么奖状,可以在活动开始递交申请,如“敢张口说英语奖”、“表演之星”奖、“遵纪守章”奖等,活动结束前5分钟,大家集体讨论该生是否可以得奖,理事会评出“今日之星”奖。最后隆重颁奖。月末评出“本月之星”,期末评出“半年之星”。所有获奖结果经过和班主任磋商后,由班主任给该生加相应考核分。

3、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宣传英语社团活动、扩大知名度。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社团招募在全校七、八年级学生范围内招募社团成员,让对英语有兴趣、学有所长的学生加入到英语社团中来。时间:20年1月5日——2月28日。

第二阶段:社团定型。审批申请加入社团成员的资格,确定社团的人数,规章制度等。时间:3月1日——3月4日。

第三阶段:社团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社团活动,配备社团需要的各种设施,并逐渐规范社团活动。遴选出参加六一儿童节的英语节目1—2个。确定六月份的成果展示节目。时间:3月5日——5月31日。

第四阶段:展示阶段。6月份在全校展示活动成果。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

⑷ 初中数学有什么社团可以组织

比如可以组织一个小组,利用初中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组织啊。

⑸ 初中数学社团活动有哪些

初中社团的活动一般会有一些专题的知识类竞赛,比如说像因式分解的挑战题,还有一些计算的挑战之类的。

⑹ 初中的数学课外活动有那些<具体活动>要详细

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中学数学课外活动主要有三个形式:开展课外数学选修课,建立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创办学生的数学刊物、数学园地。�

(1)数学选修课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内容是:教师系统地讲授中学课本之外的某一个数学分支和某一个专题,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介绍数学新进展,介绍新学科及新的数学思想。例如,高一结合函数教学可开设函数方程初步;结合集合基本知识的教学可开设逻辑学和初等集合论;结合立体几何可开设拓扑学初步等。高二可结合数列知识开设循环数列课,可介绍母函数的研究方法以及常微分方程与线性递推关系;结合解析几何课可开设三维解析几何学,开设向量理论等;结合方程组可开设矩阵论初步及线性代数等;还可在适当时机开设微积分课。选修课的参加人数可适当多些,除去在学习中确有困难、急需补课或个别辅导的学生外,都可报名参加选修课。选修课的主讲教师应当熟悉该选修课的知识,应当有系统的教案。一门选修课的学时应不少于20学时,在选修课期间以及结束阶段,要对学生进行选修课业务考试。合格者发给选修课(单科)结业证书。�

(2)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应由较少学生组成,他们一般应对数学有较浓厚兴趣,并且其他各门功课都要比较好。这个小组的成员应由自己报名与数学教师推荐相结合。 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主要有:听专题报告(学术报告)会、访问着名数学家或着名数学研究机构(或大学)、开展数学竞赛、撰写数学小论文以及开展内部小型的学术研讨会等。小组成员在各级数学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要及时予以鼓励。小组成员完成了一篇较好的数学论文,应推荐给有关适于中学生的数学刊物。�

(3)创办学生的数学刊物,包括班内的数学墙报,“数学之角”,“数学信箱”等,刊物的编辑、作者全由学生担任。学生自己创办的数学刊物应当坚持长期性和延续性,要充分表现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为吸引更多同学,可设立“点将台”、“有奖征解”等。为确保一个班的数学刊物的质量,为保证其长期性和延续性,最好组成以班内的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及数学拔尖学生为核心的编写队伍。如果条件较好,还可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班内数学墙报的内容除了部分地在公开发行的数学书刊中摘录之外,还应有相当部分针对性很强,并且直接来自同学自己的文章。例如:“谈谈记笔记”,“如何解决计算中容易出错的问题”,“我是怎样掌握×××概念的”,“第×章数学课学习札记”,“读××(数学课外书)的体会”等。数学教师充当班内数学园地的参谋或顾问。帮助同学出主意,想办法,给他们介绍好的资料,推荐好的参考书。�

应当指出,开办数学课外选修课,建立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创办学生的数学刊物这三种课外活动形式,教师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选修课,以教师讲述为主;兴趣小组,以教师激发学生,引导学生为主;创办学生的数学刊物,教师则主要是处于幕后策划的地位。�

这三种活动方式的参加人员也不同。选修课的参加者以数学学习的中上等学生为主,人数可多些。数学兴趣小组则以在数学学习中有兴趣、有特长的少数拔尖学为主。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省、市级的数学集训队或数学奥林匹克学校中学习,形成校内外的交叉培训过程。学生自己创办的数学刊物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是工作热心,有负责精神,而且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还应指出,为减轻学生负担,数学课外活动的密度不宜过大,每次活动要讲求质量,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一般说来,每周进行一次活动,每次活动一至两个小时为宜。每个学生,一般不要参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课外活动。���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读书、整理资料、做学问,从长远的观点看,这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的根本大事。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2)各种活动都应有长计划、短安排、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要适合青少年心理上或知识水平上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尽量与当前学生的数学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

(3)对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学生要逐一审查他们是否具备参加该项课外活动的条件。对于那些赶时髦,图热闹,但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则要以适当方式劝阻他们不参加课外活动,以保证他们的课内学习能达到基本要求,这就是说,对参加不参加课外活动的每个学生都要负责任。�

(4)除对学生进行数学培训外,还要注意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其他各方面的成长。有少数数学尖子,有一种优越感。他们有时组织纪律性不强,还有的人可能会出现偏科现象。要针对这些情况多做思想教育工作,防止他们的骄傲情绪,克服他们的自由主义,鼓励他们多参加班集体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5)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或选修课的内容应充实,有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学习质量;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数学竞赛的专项训练内容,不应当简单地把中学课本中以后将学的内容提前来讲,也不要讲成高等数学课。要在中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能力这个总目标作为选材的依据。

附 录

下面是1990年北大附中推荐去北京市参评的学生数学小论文的题目及要点。其中张昱的论文《一个数学难题的物理模型证法》获北京市论文一等奖,王哲的《利用小型计算机计算无理数π的改进程序设计》获二等奖。�

(1)《一个数学难题的物理模型证法》(张昱)�

该文成功地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借助电学定律解决了一个着名的数学难题,并对原题结论做了推广。这个问题是:在一个无限大的方格表中,每格内填入一个区间〔0,1〕上的实数,使得每格所填的数都恰好是该格四周邻格内四个数的算术平均值,求证各格内所填之数相等。�

张昱不仅证明了这个题目,并且推广如下:�

二元数组aij ≥ 0 (i,j∈z), a0,0 = 1,且对任何i,j∈z,有 aij =1/4(ai+1,f�+aj,j+1�+ai-1,f�+ai,f-1�),那么ai,f与1应当任意接近。�

(2)《利用小型计算机计算无理数π的改进程序设计》(王哲)�

该文利用自己设计的算式π = 16arctg(1/5) - 4arctg(1/239),使计算π的速度得以提高,作者选用的C语言,并在小型计算机VAX-8550上通过了程序。只用4分30秒的CPU时间,成功地印出了π的小数点后1000位的精确值。后来,又改进了程序,使完成同样任务只用8秒钟。�

(3)《空间n边形的边中,互相垂直的边有多少对?》(施前)�

这是组合几何中尚未得到的研究成果。设m表示互相垂直的边对的数目。n,k∈N,n为空间多边形的边数。论文得出了�

n=3时,m=1;�

n=4时,m=4;�

n=5时,m=7;�

n=3k(k≥2,k∈N)时,m=3k2;�

n=3k+1(k≥2,k∈N)时,m=k(3k+2);�

n=3k+2(k≥2,k∈N)时,m=3k2+4k+1��

(4)《多项式最高公因式的新算法》(夏煜)�

本文对辗转相除法进行了推广,使之易于编程序。作者首选定义了“多项式数阵”的概念,并且规定了对多项式数阵的五种运算;提出了两个对“标准数阵”的变形定理,进而将某些多项式提出了只用六步规范程序,便可求出其最高公因式的方法。�

(5)《桥牌中的概率问题》(朱志明)�

一手牌(13张)都是同花色的概率容易计算。但是一手牌最大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形式?这一个问题连最优秀的桥牌选手都未必能回答出。另一个问题是:如果知道了两个人手中某一指定的花色的牌的数目,如何推算出其余牌在对方的两个人手中的分布?再一个问题是:如果知道了自己手中某花色的牌数,如何推算出自己同伴手中该花色最大可能的数目。本文给出了上述问题的准确回答。�

(6)《抛物线内隐含图形的探讨》(孙伟栋)�

给定的抛物线,当旋转坐标轴时,抛物线中的某些基本线段(如过焦点的正焦弦)会形成“隐图形”、该文运用微积分知识,结合解析几何的方法得出了类似星形线的隐含图形,指出了该“隐图形”的较一般的规律。�

(7)《三角形中边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改进》(王志宏)�

本文以熟知的结论:“a+b>c,b+c>a,c+a>b”为基础,通过拼、接、组合,推出了许多三角形边的不等式,成功地解决了某些数学竞赛中的问题。是几何不等式中的一个贡献

⑺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2、要学会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3、要处理好教师的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4、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一)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问题三: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5、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 I)(1+2x)(1-2x)(2)(2a+3)(2a-3)
( II)(100+1)(100-1)(4)(x-6)(x+6)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a)、 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b)、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c)、 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
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从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只要遵循教学原理,把握好时机,调控好过程,就一定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合谐,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阅读全文

与初中数学社团怎么开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