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学座谈会提什么问题
数学座谈会一般都会提出有关教学质量和方法上的问题,比如说老师是否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是否要精讲多练,是否要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是否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这些方式到底能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帮助等等;此外,学生也会对数学任课老师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比如增加上课的幽默性、“上课是严师,下课是亲朋”等,数学座谈会主要是要与学生和老师强调数学课程在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而多数数学座谈会的目的就是改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B. 数学问题可以提什么问题并解答
从欢欢家经过商店到达学校,要走多少米?
198+507=705(米).
答:从欢欢家经过商店到达学校,要走705米.
(2)欢欢家到学校的距离比欢欢家到商店的距离多多少米?
486-198=288(米).
答:从欢欢家到学校的距离比从欢欢家到商店的距离多288米.可以提出加减乗除法问题。
C. 数学研修经验分享
导语: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很幸运地拥有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聆听专家的语言,真正感受专家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在于创新。而大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风范都是因为他们敢于创新并且不断的尝试,同时还能根据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来追寻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想法。而这一套思路和想法就体现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做开发商,更要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商。超越自己,从读书开始。“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要发掘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隐性知识”。
教学中要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通过制造矛盾和冲突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一种宽容和等待,这样把学生教得高,高到学生可以俯视所学的知识。
要善于利用资源,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善于抓住契机,及时利用课堂中预设不到的生成,这样使学生学得深刻。
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与学生对抗,辅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受到尊重,学习自信心增强,也乐于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
透过培训看自己,我发现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没有广博的学识,没有丰厚的底蕴,没有精湛的教学能力。因此,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把自己提升到一个高度。
经过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六个专题的学习,收获的确不小,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
一、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研修学习,我认为要想驾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以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以后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他们,包容他们,我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我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关爱他们。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1、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中学数学研修正在逐渐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体发展。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还要把教后记只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师的博客,与同行交流思想,为学生提供服务!
D. 高等数学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希望列举一些
大学阶段的数学就要看你所学的专业了,如果不是数学专业,基本上就是简单的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但要比高中难得多,涉及到矩阵,行列式,微分,积分,级数,其中积分是难点,除一般的积分外还有双重积分和多重积分等等一系列的内容。
如果是数学专业的学生的话,一年级会学习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其实别的专业学的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就是这两门课程的精简版,二三年级还会学到概率论与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等。这些课程的深度是中学数学所不能比的。
其实数学的分支是很多的,高等数学当中你可以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不是要你对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掌握,所有的数学家都是有其重点的研究方向的。
有人说学了数学≠好工作,这是因为学的不够好,数学在很多领域都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的,包括人口数量的预测,国家经济数据的统计,都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计算机方面,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必须有着扎实的数学知识,最重要的就是经济领域,你可以查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很多都有着深厚的数学功底。数学在医学成像方面也有应用,现在医院里用的CT和核磁共振就是数学应用最具体也是最造福人的例子。现在可以说每一个行业都会用到计算机,计算机中的数学算法是其能处理数据的最根本的保证。
就我国来说,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你可以网络王小云这个女数学家,她对数学算法的研究帮助她破译了美国政府使用的密码,以及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着名密码算法的破译,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当老师只是大多数人对数学应用的印象。
其实,数学就是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国家每年都会举行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感兴趣的话可以网络一下数学建模往年的题目,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也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全国性赛事之一。
E.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修计划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如教学“可爱的企鹅”时,我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代表的意思。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一人说算式,一人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2.留有思考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老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成8后,让学生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合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指导猜测方法。善于猜测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猜测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①根据经验来猜;猜测不能凭空想象。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比如让学生相互猜起床时间。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对方起床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真实情况。②从比较中猜;只有比较才有发言权。如让学生猜7的分成,一个学生伸出2,让学生说出7的分成。另一个学生说:2和6合成7。接着出题的学生判断对还是错。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判断原因。学生说:因为2+6=8,8不等于7,所以回答是错的。正确的是2和5合成7。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1.鼓励参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1、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就是很好的形式。图片生动,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能自己寻找生活素材,集体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比一比谁提的数学问题多,大家怎样解决等,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六、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l.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一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在一次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会场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没有想到的,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授课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情感(鼓励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情况)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六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所变成两个长方形。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
“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时,老师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原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呢一?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的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万形可以是不同图形的,从而体会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于将来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
4.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时,结合本班人数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从这三种不同的解法来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不同。
5.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听了一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加法”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一幅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画面上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对于这个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搭配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大家一致评出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合作化和探究的良好的互动模式。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F.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哪些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哪些问题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思维的过程。一切思维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问题”需要人为地去设置,尤其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面临思维困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思考。所以,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提问。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提问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提问是否得法,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的调查结果,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提问次数局部过密,重复过多。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课堂提问次数占课堂时间的30%到50%,整体的提问频率趋于合理。但存在局部提问次数过密,重复过多的问题。笔者在一篇论文中看到在一次公开课上,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课题的观察中,在这节45分钟的课上,老师提了56个问题,在某个提问“高峰期”的5分钟内,就提了12个问题,平均每分钟2.4个问题;围绕着某个教学内容,老师一下子提了8个问题。这样的提问有些是重复的,没有思考的价值,使教学步骤重复较多。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没有帮助。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影响学习的效果。
2、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学生难以回答。
一个提问,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述含糊不清,学生无法作答。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时,学生计算出“(-3)× 7”的结果后,教师问“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学生答“结果”。“结果中除了符号还有什么?”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回答。又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课伊始,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的包装盒,提问:“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由于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回答。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3、侯答时间偏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约有45%的学生认为老师给的应答时间“有些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往往造成启而不发。
4、提问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忽视课堂的生成。。
有些教师提问时虽然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当学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预设问题的答案上时,就把学生的答案晾在一边,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下面是一位年青教师上汇报课“一元一次方程”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 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 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1!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
[生]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这位教师提问时,对学生新颖的回答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般步骤和“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必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学生回答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予激励性评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根据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对提问内容的设计,对提问对象的态度和课堂提问情境都影响着数学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1、优化提问内容。
(1)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出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针对总结归纳三角形边的性质,可设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此设问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性。
教师面对的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水平不尽相同。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适当安排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例如在一堂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将问题全盘托出,而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问题:①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②这几种制作方法中,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④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设宽AD=x,则AB等于多少?⑤当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⑥当宽AD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4平方米?⑦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学会分析问题,看清问题的本质。
(3)问题类型应重“内化、理解和引申”。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要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以疑促思,以思促学。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引申,适当提一些创造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②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③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④N边形的内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试一试。⑤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较好地抓住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又比如:在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时,对方程x2 = x+3的求解所有学生都是将方程化为x2 - x-3=0,画出函数y= x2 - x-3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针对此现象,可以设问:“这样画图象麻烦吗?”“能否将它看成y= x2 和y= x+3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呢?”“你认为还有几种变化方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还可进一步提问“对于如x =x2 +3的方程有几个解?”就这样,把上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的升华,从而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4)问题应答要讲究课中的生成与变化。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课前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和预设有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或错误信息,并利用其指导学生学习。笔者在听课中曾遇到一位老师进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写了两道题目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过了几分钟,多数学生准确地完成了练习,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了:“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当x项的系数、y项的系数和常数项是连续的整数时,这样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都是x=1,y=-2 。” 本节课的内容只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没有涉及解的规律。任课教师听了这一问题,看起来有些惊讶,他在备课时应该也没有考虑这一问题。但这位教师没有急于转变话题,而是充分抓住这个契机提出问题:“大家看这个规律正确吗?” “请尝试再写出几个并解出它?”学生马上编写符合这样条件的方程组来检验那位学生发现的规律,结果都是正确的。教师因势利导“如何验证这个规律?” 学生用代数式表示符合上述条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一般式,并解得它的解为x=1,y=-2.这位教师的提问无疑是机智的,通过师生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尊重提问对象。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提问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才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就马上要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不可能回答好问题。到底停顿多长时间较合适呢?这要随问题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已形成的学生能力结构中思维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对比较简单的铺垫性、过渡性的问题,或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个问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些;对比较关键的问题或为了巩固复习而提出的问题,停顿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较重要的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时教师还可再等待一定时间,让学生的答案在大家脑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学生补充和评价,或转入新的问题。研究表明等候时间至少在3到5秒钟。这3至5秒的时间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课堂实践表明,教师使用等待技巧,学生的回答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1、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2、会有更多学生自愿回答问题,3、学生回答根据分析性,创造性。4、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2)注意提问的全体性。
课堂提问应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不能为了教学顺利只问优生,而应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思考活动之中。一般情况下,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重要的问题,可多叫几个学生回答,回答以后,还可叫其他学生议论补充。这样做可使每位学生都认真思考,都必须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助于提高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3)及进行问后点评。
及时的问后点评对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讲评时要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创见的回答应及时肯定,鼓励大家效法;对和教师预期的答案不同的回答,如确有道理也应该肯定;如果学生解答的根据待考证,可以作为不同理解,留请大家课后思考。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上,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追问或补问。“这种思路可行么?为什么?——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你能理解XX同学的思路吗?——你是怎么想的?能描述一下你的观点吗?——你能再解释一下,把意思说的更明白,更简洁吗?”通过一系列追问和补问,给学生实践思考,让他认清不同情况出现的答案,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
3、营造和谐的提问氛围。
(1)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
问题的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题、探索求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大优点是使学生更容易突破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展开。调查表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影响了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的外在表达的效果。有时仅仅是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紧张,就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营造有利于提问的良好氛围。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合理应用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包括神态、眼神和肢体动作等,提问时教师应用非言语行为的最大优点在于把教师的问题和学生思维作答融于一体。一个好的问题应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而非言语行为是激活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许多细小的问题都可以辅以非言语行为。例如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用眼神、微笑来表达期待,并不时地点头赞许,学生回答完毕,老师未评价先鼓掌(有时,如果教师正好在这位学生身边时,教师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以示赞许)。这对这位同学以后的学习会有多么大的鼓励啊!可能他从此会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喜欢这位教师的数学课。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的实验说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不是把学生带到教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一个预定的统一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相待与鼓励,而是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还要指导学生会问。一方面:在教学中鼓励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层层深入,探求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面对学生繁琐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保持兴趣和耐心。认真地对待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的途径。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是“问无定法”。归根结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以学生为重心,创设使课堂教学能有效开展的问题情境,将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G. 评委对数学教学能手可以提哪些问题
很多,下面仅供参考。
本节课你将怎样突破重难点知识?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你设计哪些问题进行驱动教学的?
你是依据什么来设计重难点的?设计重难点的意图是什么?
这节课如何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
怎样在这节课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框架,六个要素,十八个基本点。
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本节课要
实现的是什么素养?如何实现?
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什么素养?
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
你将如何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说一下你的教学方法?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H. 向数学教研员可以提什么问题
看你是提有关学习的还是个人方面的。
范围很广,比如从事这个职位有多少年了?有什么心得?觉得跟学生相处的最大好坏是什么?做好教研员工作,教改信息、考试信息等的收集非常重要。教研员不光能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积极主动地和相关的学科专家、课程和教学论的专家等保持联系,要加强和市教研室、各区县教研员的互动和交流。教研员还要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新举措,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平时的教学研究和学科指导之中。
I.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有哪些主题
五种:1、教学内容,知识点。2、教法。 3、学法。4、教学理论。5、学生特点。
J. 初中数学教研主题题目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研主题题目有: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2、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