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读本是什么书
《数学读本》是一本涉及的数学阅读,不是指数学课本的阅读,也不是单指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是指学生的课外数学阅读,或者是以语文阅读的形式呈现的关于数学内容的阅读。
可以当做休闲娱乐小品随便翻翻,有助于排遣工作疲劳、俗事烦恼;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
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对于数学修养比较高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数学研究工作者,也会开卷有益。
《数学读本》的特点:
1、选材新颖
从选材角度来看,体现了两方面:一是往前找,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寻根”,注重讲知识的来源;二是往后看,找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可读性强
这套书里包含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文化介绍,数学历史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笑话,数学游戏,经典趣题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3、感染性强
文章通俗易懂,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娱乐性于一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多小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触动孩子的数学神经,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指的是什么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前苏联着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卡通、漫画、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对孩子们来说动画的《西游记》比有名演员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阅读效果。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的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阅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故事结局已经确定,读后的感想被情节结局所左右,具有被动性。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因此,更具有主动性。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 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 “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高阅读效果。
三、认真阅读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数学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然后师生交流反馈,归纳总结,便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课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教材中概念、定义、性质、公式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严谨性和抽象性;书中例题贴近生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课文中的练习,习题具有广泛性;书中的图画、对话、表格形象生动。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就能把知识融会贯通。通过阅读教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百分数意义”一课,让学生在读教材时思考如下问题:1、例题是比较什么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 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何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教材,并把书上重点地方画出来。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诱导,最后指名学生小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又教给了学生归纳小节的方法。
四、让阅读丰富多彩,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保证。
组织学生阅读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如教材中“读一读”、“做一做”、“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如第11册教材中介绍祖冲之的生平及中国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兴趣昂然。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学方面的素材,如古今中外着名科学家刻苦学习,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事迹材料。又如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再到现代机算机的应用等反映人类在数学方面发展进步的资料。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新课标所题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优美的音乐,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阅读,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数学信息。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自办墙报、黑板报、学习园地、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阅读材料的收集编辑工作。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境中去。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使学生真正练好数学阅读基本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才符合现代教育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思想。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3. 什么是数学阅读在小学低段怎样进行数学阅读训练
数学是一种语言,不过,这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则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
第一部,《古今数学思想》,美国数学家克莱因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本书是我上大学时看过的一本好书,是数学史方面的一部巨着,中译本四卷,共1500页,近120万字,由北大数学系十余位院士、教授花费多年心血译就。这部书从古埃及、巴比伦谈起,直到1930年,对数学的发展做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书中的数学都以数学家的学术讨论和争鸣的形式表达,也很注意把数学放在文化背景之中,还不时穿插数学家的简短生平,很有看头。
第二部,《20世纪数学经纬》,张奠宙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于1930年以后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没有提及。《20世纪数学经纬》的作者张奠宙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着名教授,曾多次采访陈省身、杨振宁,而且他酷爱文学,文笔相当好。全书共70节,为100多位大师立传,往往只是寥寥数笔,大师的形象和成就便跃然纸上,使读者油然而生钦佩之情。“经纬”意味着70节是有独立性的,不是按历史顺序滴水不漏地写,但仍可清楚地看到全书的中心思想,即告诉你什么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像庞加莱、阿蒂亚这样的大师,重在对数学进行整体把握,推动数学理论发展,促进数学内部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比如研究三体问题、费马大定理这样的重大问题,这才是做最好的数学,它需要深邃的直觉和洞察力;而单纯地追求技巧上的高难度,恐怕至多只能算“不坏”的数学;至于人为规定一些概念和公理,它们非常孤立,与主流数学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对解决问题提供帮助,那就是在做“坏”的数学。历来凡是极端和人为的做法,都是不长久的。一切归于自然,归于中道,是为大道理。
第三部,《天遇——混沌与稳定性的起源》,迪亚库等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这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林斯顿文库》中的一部,是享誉世界的名着,说来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十多年前,格莱克的《混沌:开创新科学》风靡全球。格莱克是记者,强调对同代人的刻画;而着名科普作家斯图尔特的《上帝掷骰子吗》,则对某些理论和历史做了艺术般的描述。《上帝掷骰子吗》一书实在太精彩了,可《天遇》的作者还不满足,他们要把1970年代兴起的混沌学的渊源从更高层次反映出来。他们紧扣天体力学和动力系统的百年史,一开始主要讲庞加莱,后面是几个大专题,包括着名的KAM理论,闪耀着科尔莫哥洛夫、阿诺德等顶尖大师的智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华人数学家夏志宏,他解决了历时百年的潘勒韦猜想。潘勒韦猜想:给定星体的初始条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存在非碰撞奇点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星与星之间未发生碰撞便有星跑到无限远去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夏志宏在十多年前构造出了5个天体的例子,那时他还不到30岁,论文几经周折才被承认。书中对此的叙述是非常详尽和令人感慨的。
关于混沌学问题,我还是在上大学期间听北师大原校长、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的讲座时第一次接触过。混沌学的老祖宗,可以说是科学巨擘庞加莱对三体问题的研究,这项了不起的工作在1900年左右就完成了。由于那时崇尚数学的公理化、结构化,即使作为最后一位横跨几门学科的庞加莱也未恰如其分地评价。到1960年代初,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甚至被指责“快分道扬镳”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家提出了“混沌”,数学家也对非线性问题越来越感兴趣。人们终于认识到:庞加莱及其继承者的工作是20世纪数学的主流。
第四,数学科普我推荐的是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小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包括《数学家的眼光》、《帮你学数学》、《新概念几何》3种。《数学家的眼光》尤其受到称道。全书共有5章,内容包括:温故知新,正反辉映,巧思妙解,青出于蓝,偏题正做。书中讲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密率、鸡兔同笼、不动点等数学问题,或者温故知新,或者巧思妙解,把简单的问题上升为有深度的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又化解为容易理解的简单问题,令读者从中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方式,领悟数学的奇妙与美感。《帮你学数学》包括80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每个故事都生动有趣;《新概念几何》全书共分2章,内容包括:平面几何解题新思路,平面三角解题新思路。
张景中院士的另两本书也可称为数学科普中的佳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与哲学》和《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其中《数学与哲学》共有11章,内容包括:“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哪种几何才是真的,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自然数有多少,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数是什么,是真的但不能证明,数学与结构,命决定还是意志自由,举例子能证明几何定理吗,数学与哲学随想等。而《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则是由张景中院士和曹培生教授共同编写。内容包括:珍贵的遗产,沉重的负担、国王向欧几里得提出的请求、要什么样的几何教材、抓信面积,开门见册、平面几何的另一条新路、面积方法在课外、微积分大门的高门槛、漏掉了的基本定理、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等。这些科普读物都是中学师生学习数学不可多得的好书。
第五,高考复习方面的教辅用书:《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数学》由高考专家审定,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乔家瑞主编。这里有对考纲的全面解读,是最新考纲的全真展示,凝聚了每一位考生必须熟悉的高考信息。其中的规律方法,是许多一线教师的秘笈,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是高考总复习不可或缺书。第六,推荐一本数学杂志:《数学通报》《数学通报》由中国数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创刊时名为《数学杂志》,1936年8月1日在上海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份全国性的数学普及刊物。曾几度停刊、更名,1979年7月复刊至今。
《数学通报》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为宗旨,主要任务是帮助中等学校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水平、教学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发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或创造性的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深入浅出地介绍数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讨论教学中的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反映国内外数学教育的进展和动向,通俗介绍数学新分支、新思想、新方法。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坚持订阅,受益匪浅。
4. 数学读本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课外数学阅读。数学读本是一本书,数学读本所涵盖的数学阅读不是索引教科书的阅读,也不是单一指数学的阅读能力,而是学生课外数学的阅读,或以中文阅读的形式阅读数学内容,数学课本是固定的知识,而数学读本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阅读数学读本的好处
数学读本的优势在于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而是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包括思维、想象、运算,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内的综合能力。数学读本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智慧思考,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阅读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数学的眼光透过文字找到背后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读本阅读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数学思考的有效手段。
数学读本的核心是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课外阅读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
5. 数学读书笔记除了概括大体意思和讲我懂得了什么含有哪些内容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6. 数学一共包括哪些内容
高中数学主要是代数,三角,几何三个部分.内容相互独立但是解题时常互相提供方法,等高三你就知道了. 必修的: 代数部分有: 1 集合与简易逻辑.其实就是集合,命题,充要条件三点,很浅显高考也不会单出这类的题 2 函数.先是对于函数的描述,有映射定义域对应法则植域;然后是性质,三个,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后是指数函数还有对数函数,是两个基本的函数,要研究他们的性质和图象 3 三角.三角其实就是个工具,比较烦人,公式背下来再多练练用的滚瓜烂熟就行了 4 几何.也就是平面解析几何,用坐标法定量的研究平面几何问题.学几个定义,然后是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 高考的重点一般在 常用函数 常用双曲线+直线 数列 三角 二项式定理 立体几何 排列组合加概率等其他一些知识是比较小的部分 重要的是基础 高一的话上课的基本解题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并且不能忘记 到了高三再练习就很麻烦了 还有不要忽视概念 往往很多题目是考概念的 难度方面要视文理科而定 但是70%题目肯定用基本知识就能做的 20%需要结合各种知识并且动脑 真正有难度的题目只有10%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谈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供同学参考。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着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
7.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产生对数学本身的内在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感兴趣呢?要利用好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课本上设置了“阅读”和“数学实验室”等内容,比较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引导。这些内容有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贴近生活,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精力显得格外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极大地提高,能自愿学习,主动地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如在上《勾股定理》时,通过书上的阅读材料,学生了解到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象,作为人类探寻“外星人”并与“外星人”联系的语言,就对“勾股定理”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掌握阅读方法
1.运用方法,独自阅读。学生预习数学课文或独立练习、测试时,只有经过个体的独立阅读,才能让文本的意义脱离语言的外衣,进而焕发出内在的光彩。个体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咬文嚼字,反复阅读。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等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进行推敲,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在实际操作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以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例如,在阅读“一元二次方程:具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时,就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整式方程”这三个关键词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再加以概念辨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通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动手操作,理解阅读。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所以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可以借助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感受和体验文本的蕴蓄,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3)质疑问难,比较阅读。“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在学生阅读数学材料时,针对材料中所提的问题和留白之处,或提出问题,或认真地思考、验证,比较书上的结论,搞清每个概念、算式、图形的意思及知识的前后联系。这几种方法有时可单独使用,有时可综合使用,如真正掌握,肯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曾出示这样的阅读材料: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4+b2c2=b4+a2c2,判断△ABC的形状。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
由a4+b2c2=b4+a2c2得a4-b4=a2c2-b2c2, ①
即(a2+b2)(a2-b2) =c2(a2-b2), ②
所以,a2+b2=c2, ③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①请你仔细地阅读上述材料,这位同学的解答过程有错误吗?②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在哪一步?③如果有错误,请谈谈一下你的思维过程。待学生对以上材料阅读、思考之后,首先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疑惑的地方,再请其他学生作补充和优化,然后请有能力解决该问题的学生板演自己的思维结果。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比较书上的结论,最终找出了错误的原因。
2.借助小组,合作阅读。“有效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个体的理解上,那就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不到30人,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也逐步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在平时教学中成立了“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助小组”里聆听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自我认识、行为等方面的调整和提高。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数学阅读时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实际的操作按“阅读文本―直观演示―同伴合作―教师引领”展开。
“互助小组”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同学们以开放、坦诚的心态进行心与心的平等、深入的对话,这是确保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内在要素。
8. 数学阅读记录卡的内容有哪些
数学阅读记录卡内容写法如下:
一、要不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许多同学在小学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当你认识了一个数学规律,解决了一个较难的应用问题,成功的喜悦是无法用别的东西来替代的,它激励你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越学越爱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要不断地培养的,况且同学们刚刚迈进“数学王国”的大花园里,许多奥妙无穷的数学问题还等着你们去学习、观赏、研究。
二、要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过去有些同学认为:学习数学主要是靠上课听老师讲明白,而把我们手中的数学课本仅仅当成做作业的“习题集”,这就有两个认识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同学们要认识到,我们的教科书记载了由数学工作者整理的、大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等。
阅读记录卡的内容可分为五大类:
1、随手记
2、读书名
3、默读序言
4、填表格
5、读目录
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9.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想知道数学阅读能力的 方法 有哪些?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阅读越来越显得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一样,而比值相等。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呢?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后再问,怎样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规律呢?那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如此根据教材创设阅读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阅读效果也会好一些。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
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 教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体现。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为了使学生积极、有效的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设置一些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性的悬念等,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这种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加强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技巧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数学教材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读不出要点,发现不了问题。此时,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很重要。阅读前,可以先出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要边读边思考,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边阅读边实践的习惯。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比例尺含义,并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课上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再次阅读,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
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阅读与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阅读的需求,学会从教材中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
提升孩子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譬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
例如:“+,-,<,β,∑,×,”等,如果 儿童 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于跟读“天书”一样。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
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孩子需要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儿童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的儿童乘、除法会做
但加、减法常出错,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儿童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
提高阅读效率
1.厚薄结合推敲法
“由厚读薄”即通过阅读,把问题的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提炼,使之具有优化的结构、更一般的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教学四边形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不断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归纳,由此 总结 出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是数学阅读的双翼,缺一不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2.读记思写一体法
“读”“记”“思”“写”四位一体,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孤立地阅览,读要与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应用整体和整合的观点与“记”“思”“写”结合来开展“读”, 促进整体推进。孔子曾强调阅读应注重学、问、思、辨、行的结合,从中我们也体会到多种学习方式结合的重要性。
“读”“记”“思”是内在隐含的心理活动;而“写”突出外显、表象,这样四位一体,将心理特征与生理机能,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学习有机地结合,使数学学习更有效。
3.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性。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相关 文章 :
1.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2. 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 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该怎么培养
5.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6. 怎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7. 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8. 小学生语文阅读题做题方法有哪些
9.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