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怎么样提高计算能力呢
数学离不开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抓住以下五个要点可以找到方向。
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可以按步骤逐步逐步地检查,也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或者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还可以用估算来验算。
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了,做题速度自然就加快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自然也就上去了。
2. 小学怎么提高计算能力
导语: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 本的数学能力, 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一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三、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
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验算时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算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要求书写清楚,方便检查。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计算题还复杂的计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如我在每次学生考试之前都会给每一位学发验算纸,并要求学生每一道验算题都写在纸的一定部位上,一道题是一块的验算方法,并且在考完试后,将验算纸回收检查,对学生每次考试的验算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班级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
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晚上坚持练5分钟。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就会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重视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小学阶段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简单乘除法。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算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即使在计算工具高速发展的将来,口算仍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同时,口算既是笔算、珠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口算方法、掌握口算技巧的重要阶段,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最重要的能力,因为运算 看起来很简答,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于是就出现了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计算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的速度慢,特别是口算和心算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是计算题的准确率比较差,尤其是综合运算中,总会出现方法、顺序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孩子如果能做到坚持每天做口卡计算,善于归纳总结和反思,整理错题,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加油!我给孩子们总结了运算率和常考的简便运算,以及常考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替孩子收藏一下吧!
4.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你可以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评出计算小能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多做练习,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5.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什么好的办法
家长如果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话,就得让孩子接触一些数学题。家长要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并且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有的孩子在学习当中会想有比赛的行为,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评选。爸爸妈妈要掌握住孩子学习的一些问题,然后再给孩子做好分析。父母不要一味的去帮助孩子,一定要知道孩子适合什么。在孩子需要肯定的时候,父母就得站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鼓励。
总的来讲数学对小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也得把握住关键。孩子的学习是有关键期的,所以父母知道孩子在该学习的时候应该如何提升。家长要知道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数学知识,等孩子上初中之后就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家长可以慢慢的去帮孩子不必着急,孩子也能够去明白。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计算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上和质量上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习惯计算技巧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计算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计算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上和质量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习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并且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要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白题目的考察重点。其次,要弄清楚运算顺序,按照顺序进行有效运算。再次,是想清楚运算方法,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其二,良好的计算书写习惯。计算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小心谨慎,避免出现漏写、错写以及潦草不规范的错误。其三,良好的验算、订正的习惯。计算完毕之后要进行验算,也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概判断,这不仅能使计算的正确性得到保证,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还要及时进行订正,遇到出错的地方,要认真分析,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二、指导学生理解算理,锻炼学生思维
俗话说:“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如果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理清算理,明白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那么,学生不仅能巩固计算能力,而且也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笔算”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对齐的重要性,明白对齐、列竖式、细心算、得出结果的流程,这就为以后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必须要夯实基础,利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在思维中完成操作,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
对于简单的运算顺序我们应让学生烂熟于心。什么时候该进位,什么时候该退位应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技巧以便于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质量。例如,在低年级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这些基本技巧是有效提高计算质量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还有一项基本技能应得到我们教师的重视,那就是口算能力。学生的口算能力直接决定这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能力应贯穿在我们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我们应引导学生大胆口算。当然在口算还不熟练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口算后进行相应的检验,一定要避免学生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口算能力,造成有速度而没有质量。口算能力的锻炼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情景模拟提高兴趣
例如,针对小学除法教学,我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扮演消费者,我扮演商家,进行118÷12时,记得有一位学生说到:“118”则是118元钱,“12”就是钢笔的单价12元,“118÷12”则表示118元买单价12元的钢笔,所得的商表示最多可以买几支,如果有余数则表示还剩多少元,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学生们有了很大的兴趣,我首先让同学们猜一猜应该商几,我记得有位学生这样说到:买10支这样的钢笔正好是120元,但是118小于120但又很接近,所以我猜应该商9。还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到:我尝试着用乘法算式来试商,我从1―9中间的数字5开始试商,12×5=60,12×7=84,12×9=108,所以我猜应该商9。通过这个活动,为学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提供了实践经验,然后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自己试商的方法与技巧,最后再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就顺理成章。
五、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对错题的分析
学生做题时出错,反映了他的一些问题,所以不能轻易放过,要分析他出错的原因,查出他知识的漏洞,才能及时改正。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导致计算失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抄错题,加法当减法来做,做题过程中丢三落四,不能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道题,这样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踏实的良好习惯。
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对它运用不当。如:学生在学完进位的加法后,再做23+42他也会点上进位1,好像所有的加法都需进位。这就是为什么对进位不太理解的原因。在学完分数乘法后,再计算25+14,学生就会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减,与分数乘法的法则相混淆。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创建民主、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7. 如何提高计算能力小学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兴趣就是动力,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要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PPT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刺激学生;在教学中还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牢牢的记住,以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什么好的办法
培养孩子数学计算能力,就应该抓住孩子的信心。每个孩子计算能力都是从小的时候培养的,孩子的算术不好,计算能力肯定都不行,要针对孩子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对症治疗。不过每个孩子的学习问题多方面和遗传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也会和后天兴趣相关。特别是孩子性格比较马虎,家长可能要做出不同的分析和对待。
我们国家目前教育模式都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传授知识,家长适应的指导,都可以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困境。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应该观察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出现厌学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疏导,避免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好的情绪。特别是家长可以利用游戏来帮助孩子计算,时间长了之后孩子能力提高,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教育方式需要不断的去鼓励,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9.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计算方法的技巧性;
3、计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
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
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
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10.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实际计算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教师授口算的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每天早上安排10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口算兴趣。
多做多练是前提,但学生习惯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目标教学的学中玩,玩中学,从中增长知识,如果单独某种练习,学生是容易感到厌倦情绪的。由此,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如听算形式、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机、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有时不定期可以通过找朋友,动脑筋,互相问答等进行竞赛。另外,要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进行“你发现了吗?”“我来帮帮‘小马虎’”“火眼金睛孙悟空”“做个称职的好医生”等游戏性强挑战性高的试题训练,使学生在改错中明理,并给自己以启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专心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 ,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从那以后,在每次作业或考试中,类似的现象已降到最低点,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3、积极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及时订正的习惯。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计算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作基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要给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的机会。要舍得放手,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坍台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研究中掌握。因此,上课之前,我就先组织学生比较扎实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新课开始,就提出探索的问题: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探究、思考后,我又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讨论、研究。经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就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最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原因,找找规律,从而使学生比较自然地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总之,计算能力是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教学不能凭借反复机械的练习,加大计算强度,来提高计算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