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华罗庚”三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华罗庚”的读音是huà luó gēng。
⑵ 华罗庚怎么读音
华罗庚拼音:
[huà luó gēng]
[释义] 华罗庚(1910-1985) : 数学家。江苏金坛人。初中毕业后自学成才。1936年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委员、副院长。在数论、群论、函数论等领域有创造性贡献,对应用数学方法的普及也做了大量工作。共发表论着二百多种和科普读物十余部。
⑶ 数学家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3)数学家华罗庚怎么读扩展阅读:
华罗庚个人轶事——推广双法
华罗庚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毛泽东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泽东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泽东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⑷ 数学家华罗庚是谁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非常贫寒,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在家,但他很聪明,具有数学方面的天赋。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五十几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早上天还没有亮他就起床,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炎夏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刻苦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或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的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父亲烧掉。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理员时,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不是在黑暗中看书,而是头脑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着名的数学杂志上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以一种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身边的人都很欣赏他这种学习的精神。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当我们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时,我们就应该付出十倍的努力去干最后一件事,结果可想而知。华罗庚也一样,他用十倍的勤奋,换来了他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的成功。
⑸ 华罗庚的拼音是什么
华罗庚的拼音是Huà Luógēng
华罗庚(1910-1985) : 数学家。江苏金坛人。初中毕业后自学成才。1936年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委员、副院长。在数论、群论、函数论等领域有创造性贡献,对应用数学方法的普及也做了大量工作。共发表论着二百多种和科普读物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