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
二、新授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2)提问: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
(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4)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
3.: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
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3-3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 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习目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预习单和检测单,小黑板,桃子吸丁图14个,挂图。学生人人都有二十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
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预习检查。
出示“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预习单,师事先在上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布置发给学生的,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作二次预习,先让学生看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
三、提交问题。
一定让学生看完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如“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红多3个,小红有多少个桃?”一般学生都用加法,让学生上来演讲时,大部分学生都说题中有“多”,就用加法,其实不然。
四、合作探究。
让小组交流,再指名组号中二号人上来讲解,演讲解题思路,因为题中有“比······多”,就用加法。这时,班级里没有孩子注意到解这类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不理解题意,甚至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读,就盲目做,更有圣者不知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什么,我拿出教具桃丁图,贴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析,先让学生拿己的学具小棒,进行摆一摆,想一想,我此时又作点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求少的用减法。很多学生立即说出正确的算式,并解答出来。我又出示第二问中特殊问题“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方多3个,小方有多少个桃?”。很多学生都知道用减法计算,我又出示例题的挂图,让小组交流,指名代表板书、演讲,说己的解题的想法。大多数学生都做得很正确。并且演讲的很清楚,到位。
五、当堂检测。
1、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指名扮演、演讲。解决方法。
2、出示检测单。
(1)低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28人,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比低年级多57,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多少人?
(2)先补充题目中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 。
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_____________?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往还巡视,还有那些学生还存在困难的,一个盯一个,进行单独辅导。给予指导。
六、布置。
1、 本节课主要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问题中是求少的就用减法。
2、发下一节课的预习单,师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疏通困惑点,帮助学生树立预习兴趣,告诉学生先看书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预习题。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投影出示题图。
①比○多几个?
②怎样列式。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苹果比梨多3个。
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听录音,口答。
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12面
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课后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是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相同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要求较大的数就把两个部分加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说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❷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求相差数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根据已有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该知识的理解。
课的开始,首先复习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旨在重温“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和△(第一排9个○,第二排6个△,看○比△多几个,再看△比○少几个。)理解上面的9个○在比较的过程中其实是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和△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多的部分”。这样的引入设计,为学生在学习新授内容时准确找出“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哪个部分”,进而理解是谁和谁比、谁是多的、谁是少的、从具体形象的图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真正理解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题教学中,我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放到比较突出的位置。每个学习环节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从观察图画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哪个是多的量,哪个是少的量,要求的是多的量还是少的量,并且在完成之后请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析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的关系的理解。启发学生用视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重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例题后面的练习题中不再有摆花片这样形象的动手操作过程,但我仍抓住条件让学生明确是谁和谁在比、比的结果是怎样的、怎样求,理清思路再让学生下笔列式计算。
整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地进行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设计意图基本实现,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良好。
❸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1、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中,相差数改变成了已知条件,把其中较大的一个数变成了要解答的问题,解题时要分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少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联系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因此,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动手也很感兴趣,因此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的能力,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自己构建数学,掌握知识。2、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包括学生的坐姿、口语表达、操作前的要求、学生起来时的站姿、书写的姿势等方面,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堂课中,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3、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不是只能用小棒来操作,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还应体现线段图的优越性,把文字题与线段图相比较,让学生明白它的好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还应反复让学生说出算理,加深对条件与问题的理解。4、另外,还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说话要有条理性、完整性。
❹ 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总体上是成功的,基本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成功之处具体如下:
第一,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直观操作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排一排红色的小棒和蓝色的小棒,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基础先“看出”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求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再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只要从13个里去掉8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 - 8 = 5。这样,引导学生达到从“看出”到“算出”的目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第二,让学生从几个实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受篇幅限制,只用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算法。在设计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复习题、例题、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归纳,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做,显然符合编者意图和学生的实际。
❺ 二年级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集体备课记录
1、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中,相差数改变成了已知条件,把其中较大的一个数变成了要解答的问题,解题时要分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少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联系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因此,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动手也很感兴趣,因此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的能力,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自己构建数学,掌握知识。
2、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包括学生的坐姿、口语表达、操作前的要求、学生起来时的站姿、书写的姿势等方面,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堂课中,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❻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其中的一个课时,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研究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重点是在于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意义的建构在于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与加法意义相沟通,让学生感知同样多的部分加多出的部分就是所要求的那个数,也就是转化为“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所以要用加法计算,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已经感性认识“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会直观比较实物的多少,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这节课的学习为学习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问题、比一个数多几倍是多少、连续两个问题等更加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在导入环节中,简单地回顾同样多的含义,为重难点的突破打下伏笔。例题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观察图,了解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上这节课是我用课前班级评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题目意思,有的通过画小旗来理解题目的意思,有的用简单的画图来理解。通过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方法,并通过带有“比”的条件句中,弄清谁和谁比,从中找到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并通过练习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拓宽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全班大展示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弄清楚先与二班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手势比划、摆圆片、观察线段图,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12+3=15”的由来,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同样多的12个”,强化了对“同样多的部分”理解,也让学生感悟到这里计算要用加法的原因。 让学生观察理解:比较的对象不同,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不同,算式不同;而算的都是同样的结果。
在练习中让学生算一算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做,进一步强化对同样多的部分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观察所列算式,探讨为什么都是用加法算式,得出都是求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就是把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合起来计算,所以用加法。同时让学生换一种读法,12+3=15,读作:比12多3是15。这样强化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解决身边的常见的这类问题。考虑到部分学生读题方面存在困难,就请学生读题,对重点的字词进行分析。如爸爸比他重45千克,这里的“重”表示的是多的含义;爸爸重多少千克的“重”指的是体重。这样对学生解决问题时更加容易理解。最后课堂小结,得出“高、重、大”等表示的是多的含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用加法计算。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参与都相当积极,操作也比较认真,对“同样多的部分”和为什么用加法也理解得比较到位。教学中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得到较好的实现。
这节课的教学研究探讨,我获得了很多老师的帮助与启发,非常感谢。同时多个方面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教学语言要精简;课堂上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说,自己去补充,最后达到接近完美?另外,因为自己才接这个班,所以,感觉自己还是没有和孩子们更好的配合,总是怕他们做不好,对学情不够熟悉,显得自己包办的过多。
通过这次的天天赛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低年级“扶着走”上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老师放低要求让学生一步步地学会分析题意,学会用自己的话归纳分析总结,这样才真正把“361”快乐课堂的内涵融入平时的课堂中,也才真正达到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让学生能力的=有所提升。我想我需要在研读教材、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问的艺术等多方面进一步努力,多学习,多实践,争取更上一层楼!
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❽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评课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联系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与一年级学习的“求相差数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根据已有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通过游戏首先复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摆花片(第一行摆5个花片,第二行的花片比第一行多2个)理解是怎样排花片的……?(一个对着一个摆的)比较二行花片明白的第二行其实是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第一行多的部分”。这样的引入设计,为学生在学习新授内容时准确找出“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哪个部分”,进而理解是谁和谁比、谁是多的、谁是少的、从具体形象的图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真正理解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学会分析从图中获的数学信息、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的关系的理解。在“想想做做”练习题中不再出现摆花片这样直观形象的动手操作过程,但我仍抓住已有的数学信息条件让学生明确是谁和谁在比、比的结果是怎样的、怎样求,理清思路再让学生下笔列式计算。
❾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评课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联系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与一年级学习的“求相差数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根据已有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通过游戏首先复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摆花片(第一行摆5个花片,第二行的花片比第一行多2个)理解是怎样排花片的……?(一个对着一个摆的)比较二行花片明白的第二行其实是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第一行多的部分”。这样的引入设计,为学生在学习新授内容时准确找出“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哪个部分”,进而理解是谁和谁比、谁是多的、谁是少的、从具体形象的图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真正理解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学会分析从图中获的数学信息、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的关系的理解。在“想想做做”练习题中不再出现摆花片这样直观形象的动手操作过程,但我仍抓住已有的数学信息条件让学生明确是谁和谁在比、比的结果是怎样的、怎样求,理清思路再让学生下笔列式计算。
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 )个。
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 )个。
刚才我们解决了同样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出示例4(1)情境图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请你认真观察并读题:
(1)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自己尝试画图列式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观察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2)自己尝试画图列式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1)生1:知道了一班得了12面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
请小组的2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比一班多得三面小红旗。
生2: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板书)
(2)出示例4(2),
学生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
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3)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 )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 )法计算。
三、目标检测:
1、完成“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2、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