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提高数学素养

如何提高数学素养

发布时间:2022-02-15 00:16:00

㈠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㈡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更不是教师在课堂中教出来的,它必须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实践、探究、体验、感悟而得以逐步提升的,而教师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多渠道的、多方面的去引领、激励、唤醒。下面就谈谈我在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1.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学习中形成的,是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来启发和培养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时,采用“借助生活经验设疑——利用动手操作探究——学以致用解释现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的。首先我创设了“学生玩套圈游戏”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围成哪一种形状更公平(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以及圆与正方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画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画圆以及在亲自动手画圆的过程中,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并且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接着安排了“画一画,想一想”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半径、直径与直径的关系,并且感受到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作用,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组织学生自觉探究而充分感知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在解释生活现象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教师将教学内容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解决、灵活运用的数学素养。
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近两年来我校一直在践行的,它打破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促使学生从求同思维方式向求异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进行尝试、探究、验证,长此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意志和精神。同时学生在互相讨论、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呈现思维,在此过程中形成比、赶、帮、带的竞争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
2.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素养
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因此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解构、建构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之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就是要能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巩固。数学建模其实并不神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认为“它是一个模型而已”,做一道数学题,就是建立了一个模型。在小学数学里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各种基本方法和数量关系的分类,但建立的数学模型不能僵化使用、矫揉造作、生搬硬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注意倾听、阅读别人的发言,都能帮助学生形成优选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十册“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首先出示教材提供的例题,要求“谁看的页数多?”引导学生通过理解,知道要求问题就是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那么如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呢?学生就得调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方法不一,学生说出了多达7种不同的解法,此时应引导学生反思各种解法:这样做对吗,这样做好吗?由此产生新的心理需求:这些方法是不是都能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哪种方法最具备通用性?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学生已经总结出7种方法后)书上就告诉我们三种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同学们自己找出了7种,的确很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评价这些方法,说说你的理解。
生1:我觉得以分子为标准进行比较,很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来。
生2:虽然这种方法很简单,但不具备通用性。
师:为什么不具备“通用性”?
生2:这种方法对这道题很适用,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题。
师:如果让你比较和的大小,你会怎么比?
生2: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好。
……
生3:我想评价一下自己的方法。我觉得化成小数再比的方法和通分的方法都具有通用性,但有的分数化成小数不方便,还是通分来得直接些。
师:太精彩了!一个人发现别人的失误,评价别人不是难事,能发现自己的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才更了不起!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有的题,以分子为标准进行比较,很简单;有的题,直接化成小数比,很容易。但所有的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比较通用的方法,还是通分后再进行比较。
……
上例中,学生发现7种算法固然可贵,但如若任凭珍珠散落,不加任何雕琢,它们也是无法成为价值连城的项链的。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灵活地思考问题,用自己方法策略解决问题,但它并不是最终的价值追求,最终目的还得要讲究最基本的算法,诉求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努力建构成数学模型,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而建立模型的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维,形成数学素养的结果。
3.唤醒问题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和思维方法的铺垫,找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素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讨论的问题,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认识百分数》时,课堂伊始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多媒体出示)这是关于我校的一些相关信息,你有没有看到一些特别的数?(1)我校大约占地47.8亩,绿化总面积约为24.8亩,约占学校总面积的52%;
(2)我校现有教师6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16人,占教师总数的23.5%;(3)我校现有学生2109人,其中男生有1092人,约占全校总人数的52%。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出其中的百分数,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数吗?(生:百分数)
师:这么多地方用到了百分数,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除了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百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2: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生3:百分数能不能化成分数?生4: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
生5:百分数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
师:太好了,问了这么多问题,那么我们就把这些问题整理一下,然后逐个来解决,好吗?
在这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学生就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进而积极地去寻求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或否定权威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有不同于别人、不同于常规的做法和想法等,同时通过积极地课堂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4.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根,可以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意识。
仍然以《圆的认识》为例,在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逐步接近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学开始时,我设计了小朋友排成一排“玩套圈”的游戏比赛,利用课件出示比赛场景让学生观看观察,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师:这样比赛你觉得怎么样?生:(齐声回答)不公平,大家应该站在距离中心杆同样的位置才公平。
师:那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怎样才公平呢?
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师将课件改成围成一圈,但是中心杆不在圆心)
生:还不公平,每一个人都离中心杆的距离一样远才公平。
师:也就是要站成什么样的圆形才公平?生:离中心杆一样远的圆形。
师:出示一个圆,这些小朋友应该站在哪里?可以有多少种站法?
生:有无数种,只要站在圆圈的线上,因为上面有无数个点。
师:中心杆在哪里?(生:在圆的中心)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站在圆上,每个人离中心杆的距离都相等,就很公平了。那么在操场上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形来呢?(引入到自由画圆的环节)
在这里,我精心创设了这样一个套圈游戏比赛的情境,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形成数学问题,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同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诚然,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慢积淀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的关注如何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设计富有逻辑性的数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数学思维,领悟数学精神,体验数学价值,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

㈢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要培养一个人成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
(三)、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俄罗斯着名教育家A·A·斯托利亚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包括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㈣ 如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一、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三、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举一个例子,假如学生会计算“48÷4”,说明学生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解“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可以分给多少人?”,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而在体育课上,48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一) 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培养数感。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有一块展板:“1983年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航行调查表明,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仅发现两只老虎,因此东北虎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对外经贸大学的小杨认为: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比7000平方米大。如果在7000平方米的范围里就有两只老虎,那么老虎的数量应该很多,怎么还会因此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呢?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参观者对此说明都熟视无睹,而小杨却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一方面我认为小杨善于观察、思考,另一方面说明小杨有很好的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有关“数感”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比如说—条狗,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在《数: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庄园主对此很生气,决心杀死这只乌鸦。可是,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乌鸦就离巢而去,直到庄园主走出望楼才回巢。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个朋友,两人一起进去,然后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后来又三人进去两人出来,四人进去三人出来,依然如故。直到五人进去四人出来,乌鸦才分辨不清,回巢了。这说明乌鸦关于数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能辨别到几呢?实验表明,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由此可以推断,在数学方面,发明了计数之后,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有了“多少”这一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后继数”等概念。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便形成了自然数系;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形成了有理数系;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最终形成了实数系。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根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 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 和 计数单位“一”、“十”;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数位筒,认识个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里。另外,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 “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同时,“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从份的概念来分析,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刘钰杰说:“我穿20号的鞋子。”刘翔宇说;“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杜雨萌说:“我有20支新铅笔。”丁中岚说:“20比11大多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 (二)经历符号化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着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

㈤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根本,第二要学会做事,第三要发挥专业特长,为社会做更大贡献!

㈥ 如何提高数学学科的学科素养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的价值的弊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充分汲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明确了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科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一度成为全国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普遍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的形成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反证的自我体验过程。它一旦形成必将超过数学学科知识范畴,并发挥长期、实在的功效。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获得,而相对忽视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到至于只会计算不会运用。使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温床。为此我区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和本地实际提出“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我们身边更多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素养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达到一定心理发展内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展开研究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其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1.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从而使教师意识到培养数学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2.改善教师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数学过程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形成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本课题研究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独立思考、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方面能进一步提高。 4.完善数学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数学教学的评价观是“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以结果评价为中心。”这种评价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指出评价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数学评价体系,这是一项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工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完善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方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针对我区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加于实践

㈦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这一富含哲理的名言。事实上,数学是理性的世界,感性的音乐。它庞大的体系,严密的推理,精确的计算,灵活的思维方法,深刻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史丰富的内容,数学家艰辛的探索与崇尚科学的精神,数学游戏的变幻无穷,用概率统计作决断、指导行动,电子计算机使整个社会为之改观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热爱数学,为学好数学树立必胜的信念。

有钻研的精神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学好数学需要一种理性的、钻研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以发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开展个性化学习逐步提高其自学能力,这是完成后继学习及胜任以后工作的法宝,是学生一笔永远的财富。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除分类教学、分层设标之外,最有效的就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中每章知识几乎都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加大这方面教学的投入量是笔者的成功做法,因为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与学互动,学与用互补,情与理并重,知与能并进,真与实并存,这是数学教育的反璞归真。比如着名的“古印度分牛问题”,既是一道很好的数学应用题,又隐藏着丰富的社会和人文奥秘,特别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人文素养。

㈧ 怎么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和办法1、阅读能力。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如果能够了解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当然更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新教材的一个显着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要求,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大难题。

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素养

创造快乐,让学生喜欢数学。实验证明,一个心理快乐的人,就会一直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就会内心满怀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老师只有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有新的心情。巧设问题,让学生亲近数学。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强化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崇尚探究,让学生“再创造”数学。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㈩ 怎么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数学素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