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阅读数学书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阅读数学书

发布时间:2022-11-18 21:38:44

Ⅰ 新初一数学老师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进入初中后,学生所学的科目增多了,并且内容明显拓宽,数学更是由原来的直观形象教学发展到了抽象推理教学,从文字表述发展到符号表示,学生面对这种认知结构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老师要对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课时预习应要求学生做到四步:一要速读,粗略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二要细读,注意体会每个知识点的形成的过程。对不理解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讨论交流。三要精读,把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达到记忆。四要尝试应用,每节课后的巩固练习往往比较基础,学生可以尝试完成一两道,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经过这四个环节的预习后学生在课上思考会更深刻更有高度,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高效。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按照要求预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完成预习笔记:(1)记录每个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2)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3)记录自己完成的巩固练习题。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1.专注学习目标

每堂课上教师首先都会给学生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始终专注学习目标,把握学习目标中关于“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确定每节课的学习重点,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

2.多种行为模式共同参与学习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耐心倾听,用心思考,主动表达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倡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将多种行为模式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高效。

3.主动参与交流合作

对于初一新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1)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思考就没有发言权。(2)平等与尊重是交流的基础。(3)耐心倾听是交流的保障。(4)要有条理地表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小组建设,优差结合。要求各小组分工明确。最初教师要指导小组长分工时要使每个同学扬长避短。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2)创设宽松的合作交流的氛围,选择适合学生讨论的内容。(3)关注中下等学生,加强对他们课前预习的指导,一般在讨论中可以暗示让他们先发表意见。(4)适时评价,激励交流。评价时多以表扬鼓励为主,评价的角度要多元化。

4.及时反思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对每个解决完的问题都及时反思总结的习惯,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方面:(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2)做错的原因(易错点)。(3)解决此类问题有哪些技巧。(4)本题说明了什么规律,可以在今后解题时直接应用。时间久了就会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提升。教师还要养成每节课都进行课堂小结的习惯,小结的内容也不要由教师包办完成,要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评价:本节课我学会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困难的是……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指导学生学会复习

很多学生跟我反映在做作业时有些知识点仿佛就在嘴边,就在眼前,但又说不清,经常要再翻阅教材,才能想起。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有的知识学生根本没有领会,有的虽然领会了但并没有记住,有的虽然初步领会和记住了,但掌握得并不深刻,因此,遇到问题时仍然不知道怎么办。可见,下课后认真地按照自己的理解速度进行课后复习,深入地掌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课后及时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有了这个继续才能保证我们在学习中不“欠账”。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有复习的习惯,还要掌握复习方法。首先,闭目回想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难点有哪些,探究了哪些规律,技巧。其次,翻阅教材,校对自己还有哪些遗漏和识记错误。最后,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再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地学习。

怎样学好数学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培养兴趣,要主动地接触它,摸索它,与它交朋友,它能帮助你解决许多问题。久而久之,与数学就建立了感情。再去尝尝学数学的甜头,如一道难题,先你做不出来,后来你通过努力终于做出来,那时高兴的心情也是无法可比的。这样,兴趣不就来了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注意观察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事例需要你耐心细致的观察,不能粗枝大叶。骑马观花,你不能享受花的芬芳,你就不能找出规律,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独立思考,大胆猜想

通过观察,你就要认真思考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有没有什么特征。它与你以前学过哪些知识相似,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再凭你的数学经验,大胆猜测想,得出一个结论,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四)认真动手验证

看看猜测想是否正确,结论成立不成立。必须去验证,通过推理、证明。有的通过验证,如果正确,你就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方法;如果验证不成立,问题出在哪里?重新去思考、去摸索、去猜想、再去验证。这样坚持下去,就没有学不会的数学。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五)学会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们会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自己的方法是否最佳。与同学们合作,在合作中会增长知识,在交流中会学会学习。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其外还得把好“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三关。

1.预习。先对教材大体上作个了解。弄清重点、难点、疑点。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好让听课时目标明确,有所侧重,这样也能增加你主动学习的兴趣。

2.课堂学习。通过预习,带着问题来听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学会与同学合作。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堂任务当堂解决。

3.课后复习。及时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再现和强化的过程。“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当天不懂的问题,绝不带到第二天。”这是一位高考状元的经验之谈。

相关文章:

1.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2.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成为一个学霸的三大方法

3.初一数学不好怎么办

4.关于简单的初一数学手抄报图片

5.初中数学怎么学好?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Ⅱ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研究方案

阅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数学课本内容单调,比较难读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阅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有上数学课不让学生 看书,怕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本成了习题集或练习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意利用课本,及早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自觉喜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通过一年的实践与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培养学生热爱课本的感情
刚入学时,采用先讲后看书的方法,也就是在教师讲授时,先看放大的挂图,讲完后,让学生打开书看看,指出老师讲的是哪道题,插图画的是什么,算式是怎样写的等等,使他们看到老师课堂上用的有趣的教具和讲的有用的知识都是来自课本,从而产生寻课本的+热爱之情。
二、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用讲讲看看的办法。教师先讲一个段落,让学生看一个段落,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再讲一个段落,再看一段,思考一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全部内容,也就是按照书上的例题一步下地去看,一边看一边思考,例题是怎么说的,书上的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写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例题的意思,并择时补充、讲解。
三、 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
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课本的有关章节。也就是提出明确的要求,简明的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或小组讨论,不时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体会阅读成功的乐趣,逐步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
四、 培养学生钻研课本的习惯
学生初步学会看懂课本的内容时,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本的内容,包括插图、提示语、旁注等,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或插图中除了老师所讲的还包含有哪些内容,或这组题为什么要编排在一起等,通过分析比较来认识某些规律,例如做一做:12+3+4= ,12-3-4= ,12+3-4= ,12-3+4= ,待学生完成后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习题属于同一种类型,计算时要按从左向右的顺序。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低年级的学生也能阅读并且读懂数学课本。

Ⅲ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外阅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呢?老师们认为:
1、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让学生这个的舆论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阅读。例如,在教室里,我们进行读书方面的特色装饰,张贴读书方面的富有启发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的鼓励语。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自发建设小小图书馆,合作创设书香环境,增进阅读氛围。第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开家庭读书交流会。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引导。
3、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此法得益于美国的“读书俱乐部”:假如一本书被引进青少年俱乐部,一个孩子说好,大家即刻会跟上先睹为快。如果一个孩子没读过热销的图书,当别的孩子就这本书谈得热火朝天时,这个孩子就会产生孤陋寡闻、被冷落之感,便也会赶快去买本来一饱眼福。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对阅读方法的认识,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4、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联系生活,抓住阅读机遇,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着被搬上银幕或电视了,比如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英雄》、《封神榜》等,还有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大闹天宫》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这些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和热播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注意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现在自己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极为有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显得尤为重要。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文学名着什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制定长计划,是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引导学生投入真情实感。
读书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是能不能读好书的关键。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由情感驱动,引导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
3、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可让学生进行圈圈点点,完成读书笔记。笔记中“本书主要人物”、“我学到的词汇”、、“我最喜欢的段落”、“本书值得讨论的要点”、“我配的插图”、“我为本书设计的广告语”等栏目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多读,重视阅读积累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
多读,首先阅读的品种要多。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的精神喜爱;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节伏跌的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常识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秘给人的思想的启迪。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多读,还要特别强调诵读。诵读,也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叶圣陶先生要求我们:“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因此,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四、检查阅读效果,推动阅读深入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定期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需,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从而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Ⅳ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颗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它的高呢?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声形同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在讲授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我设计了“找同类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二次根式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对的同类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四、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问题情境,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就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乐意的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我先将学生分为8组,给每组准备了足够的一元和两元的纸币,看看共有几种方法能凑够十元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Ⅳ 如何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
任务,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较好的阅读方法,从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切实加强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对数学材料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包含认知,理解,吸收,联想,记忆,推理等能力,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不会阅读,数学学习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数学教学应在这方面加大训练力度,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的自觉性。
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书,激励学生勤奋钻研,积极向上。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出租车收费问题,手机收费明细账单,水位变化图,股票信息图,人口信息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材料,从而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相当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因此要求学生需做到:1.阅读时应手脑并用,读写结合,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可视性的东西越来越多,虽然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但学生的联想、推理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有重点词语的标注,如:阅读定义、定理时,会标注其有几点限定和要求,这样便于记忆;阅读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不仅要抓关键词语,还应浓缩出相等关系式,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解题后善于建构数学模型,这样才会较为轻松地掌握知识类型。2.阅读时应认真细致。数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它的精确性,没有含糊不清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所以,切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和速读,每一定义、定理、公理都要字斟句酌,理解透彻,如:“或”、“且”、“不小于”、“至多”、“有且只有”等;每一道题目都要弄清其要求,抓重点词语,注意细节变化;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形表格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直至弄懂含义。3.
阅读时善于比较,
平行必须是直线外一点,这样就很容易记住这两条性质。4.
记忆力也会不断地提高,所以要养成独立回忆的好习惯。
最后,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防可以做这些方面的尝试:1.
优化课堂结构,改“讲、练结合”为“讲、读、练”结合模式,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因为课本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根据不同的课型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选用目标阅读法(自学课),
重点阅读法,类比阅读法等,设计阅读问题时可采用:创新设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虚拟设问,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重、难设问,以增强学生的掌控能力。2.
课外指导学生阅读试题,强化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一份好的试题能体现某一章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可以研究几份试题,并从中摘抄好的题目,进行组合,但应做到对本章知识点不重不漏。这样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较好的梳理,也便于轻松地掌握。另外,还可指导学生对试题中的阅读题型进行认真研究,短时间读懂并理解一个陌生的数学问题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技巧灵活地解题。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与良好的看书习惯后,不但在解题论证时,能正确审题、严密推理,而且还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共同提高。户县北关中学陈小琴

Ⅵ 如何教好初一的数学

一、指导学生读
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平方根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可是在做判断题时,4是16的平方根();16的平方根是4()。这两道判断题前面一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倒是都能做全对。因为他们更熟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就因为没好好读懂平方根概念,这使初一新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指导学生听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指导学生写
初一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3)2=–32,(2×3)2=2×32,(3\\\\4)2=32\\\\4等等。还有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8-8×(3\\\\2)2=0×9\\\\4=1,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①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②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③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样经过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指导学生记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①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②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④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⑥系统记忆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来帮助记忆。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
总之,对初中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Ⅶ 数学:初一学生如何才能学好初中数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问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法。新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高低,而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进行数学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谈几点浅见。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读法”指导 初一学生装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沿用小学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既不能读懂,更无法读透,且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读数学书呢?平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二是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2.“听法”指导 “听”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3)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4)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5)听好课后小结。3.“思法”指导 “思”指学生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一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1)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2)善思。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3)反思。要善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4.“问法”指导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不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当然,平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因人而异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5.“记法”指导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有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听”,“思”中有选择地记录;(2)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3)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4)记课堂小结。并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好的笔记能使复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1.讲解式。就是一学期专门安排几堂课,向学生介绍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介绍“如何预习”,“如何记笔记”等。2.交流式。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相互交流,也可请本班或高年级数学学科得好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体会、经验。3.辅导式。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生方法作不同的指导和咨询,特别是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要。 最后要指出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发展,持之以恒,才可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Ⅷ 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兴趣

一、精心编拟导读提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教材不同于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材虽然也注意了事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但数学知识本身的特性使数学教材仍以严谨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这就让学生自我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会产生阅读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积极
创设出一种读书的境界,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能为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而
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的兴趣、动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只是水平、理解能力编拟导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可以编拟导读提纲:
然后要求学生像阅读语文课文一样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数学教材,进行圈、画、勾、点,整体粗读,不懂处吸毒,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多动手、多动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有序观察,获取信息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首先要获取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有关信息,然后再进一步地来处理信息.“读图”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年级教材经常出现用图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看图时指导学生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引导从图像上找关键点、特殊点、转折点,寻找读图的突破口.教会学生读图最简便、最快捷、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要注意两点:1.条理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而学生要模仿的是整个思维过程.2.要降低起点,从零做起,让学生感受到读图是件很容易而且很有趣的事.
2. 咬文嚼字,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广泛,包括概念、各种计算、图形的认识、作图、实地测量、文字叙述题、应用题等内容.其中,概念和应用题多以较多的文字叙述出现,学生只有用心阅读理解,才能分析出解答方法.因而概念和应用题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训练和培养.
标重点字词法
顾名思义,标重点字词法就是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或找出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并标出重点词——“末尾”,引导理解“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叙述,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标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了.再如:学习“通分”这一概念时,可引导学生标出“异”、“相等”、“同”几个重点词语,然后加以讨论理解,再结合恰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就很容易了解“什么是通分”、“怎样去通分”了.
比较法
这类题目看似相同,而实际上在题意和解答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再比较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标划数学术语法
解答应用题时,还经常会碰到“增加”、“增加到”、“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照这样计算”、“比……多”、“比……少”、“产量”、“平均产量”、“原计划”等数学术语,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标,试着加以阅读理解,教师可适时地给予点拨.学生只要能够明白题目中术语的意义,问题也就算迎刃而解了.
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1.从每一节课做起
2.从帮扶到放手
经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也可边看书边做题,也可先做题再看书.先练习,再阅读课本,这时的阅读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3.从课本到课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本具有鲜明的“严谨清晰,通俗简明”的特点.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以课内为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可以准备有趣的、密切与生活相关、启发性强的数学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课后“你知道吗”和“生活万花筒”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可读素材,有人物故事、生活常识、天文科技等,当然有些需要补充拓展课外读物.
总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有意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数学书,会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Ⅸ 如何指导初一学生学习数学

1、初一各科学习,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①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②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③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④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

2、学会整合知识点,提高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3、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记忆是学习的根本。
提高记忆力,可以专门的训练一下。这一类的训练比较多,比如我比较熟悉的:速读记忆、编码记忆、思维导图记忆。速读记忆是一种快速阅读之后的重点记忆和理解记忆;编码记忆是一种将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的个性化记忆;思维导图记忆是一种将所需记忆内容整合成关键词句后的思维记忆。以上三种记忆,是我个人用下来比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具体比较多,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对我上述的三种训练都有具体的讲解和训练。

4、高效复习,温故而知新。
①制定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合理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复习任务。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做题训练,什么时候看书背诵,什么时候查缺补漏等等,都一一明确下来。
②复习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的只复习一科,也不要频繁的更换复习科目。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
③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最好就保持同步进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于老师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师远远落下。
④每一小阶段的复习之后,要检查掌握情况。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合起书本,回忆一下这一阶段都学习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较模糊的、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针对有问题的要趁热打铁,折回去快速温习巩固。也可以找你的伙伴一起进行,相互检查、考校。

5、认真做题和面对每一次考试。
做题的时候:①要仔细审题,而且要审准、审透,提炼出有效信息。②要讲究效率,会的就过(一定是要真的会,而不是感觉会),把时间放在不会的上。③不要动不动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题会让你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④适当进行题海战术,掌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考试除了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①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②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③磨练考试心态;④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

6、合理用脑,避免事倍功半。
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学习、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三是要劳逸结合,不要熬夜、注意午休等,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引导初一学生阅读数学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