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单双数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3、感知单双数之间的互相转变。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1、走线。(要求幼儿抬头挺胸目视前方)2、线上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规则:幼儿按一定顺序反复报数1和2,并记住自己报的数,老师指定动作。
师说:
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报1的小朋友向前迈一步,报2的小朋友向后退一步;报1的小朋友拍手一次,报2的小朋友跺脚一次。
师说:刚才小朋友们反应很快,我们再增加点难度,请小朋友们一个一个轮流做动作,你一定记住自己是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不许抢也不许慢呀,一定集中注意了。小朋友真棒!
(二)集体操作1、森林里召开音乐舞会来了好多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他们是几个小动物(6个出示数字卡片);他们是几个几个在一起跳舞(2个);哦他们是成双成对的在跳舞,他们跳的真高兴,又来了一个小动物现在是几个?(7个出示数字卡片)你看这个小动物却伤心的哭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舞伴,很孤单所以他哭了)总结:我们像刚才成双成对的6个叫做双数,而这样的剩下一个孤单的没伴的7叫做单数。
2、我们认识的数字宝宝里有的是单数有的是双数,下面请小朋友来用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来摆一摆,来看看哪个数是双数哪个是单数。(操作要求:①、先摆数字卡片,注意每个数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②、数字卡片的下边摆相应数量的珠子,珠子要两个两个摆在一起就像两个小动物跳舞一样。)师巡回指导并再次重申操作要求。
3、小朋友摆完了请看黑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单数双数都有谁齐读两遍。(单数13579双数246810)问幼儿我有5只笔;我有8个苹果;我有6本书是什么数。
提高难度直接问数字是什么数。并及时鼓励幼儿。
4、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①看到单数请小朋友拍一次手,看到双数请小朋友拍一次腿;②看到单数请小朋友起立,看到双数小朋友请坐。
小朋友真棒。你仔细看看单数和双数是怎么站队的(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又一个单数.......)总结:原来单数和双数字宝宝是交替重复的规律排队的。
5、我们再玩一个点豆子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都是豆子,我来点。点豆子,点豆子,点到的豆子跟我走。点到的小朋友跟这老师上来。请小朋友看看是几个人,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两个两个拉手看看是单数吗?对了小朋友真棒。你能想一个办法把单数变成双数吗?
启发幼儿用添和去的方法单双数互换。
(三)分组操作(请幼儿站在线上,集体讲解操作要求,请幼儿选择加老师指定)(1)组快乐的泡泡能帮小鱼和螃蟹找到朋友,小鱼沿这单数泡前进涂成黄色,螃蟹沿着双数前进涂成红色。
(2)组涂樱桃。把单数樱桃涂成黄色,双数樱桃涂成红色。(师示范在黑板上写上单数用黄色示意,双数用红色示意)(3)贴红花。把小红花两个两个贴到数字宝宝下边,看看哪个是单数哪个是双数。并说说为什么。
评价:对三组幼儿的操作进行简单的评析。
(四)结束活动乘火车游戏:发给幼儿每人一张车票(数字卡片),请小朋友上车拿单数车票的小朋友来举一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拿双数的.小朋友来举两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
蒙氏操作活动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提导分享交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新颖的操作材料和游戏,让孩子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动"中发展数学思维。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老师讲解为主,幼儿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机结合。(比如一开始的单双数定义还是有老师来讲解,但是操作会让幼儿对单双数的含义理解更加深刻)。
活动的设计既关注幼儿数学知识、技能的感知与理解,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与态度、体验与发展(比如此次活动集体操作中幼儿摆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时我在不断的提醒幼儿数字卡片之间要保持距离在操作过程中,他会明白原来老师让保持距离是为了让自己的操作更清晰,同时也让幼儿明白听清操作规则很重要);既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幼儿学习的过程比要求幼儿得出一个结果更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有幼儿快乐的体验,有幼儿深刻的思维历程。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尊重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如在给了幼儿单双数的定义后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其他的数是单还是双数。)尊重他们的解释与表达。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或共同探索,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幼儿玩点豆子的游戏时,在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在老师提出了问题后,老师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使单双数互变变的很简单。)
自我评价:
在我刚开始决定上单双数时大班的教参上是复习单双数,可是咱们的孩子没有基础,所以根据孩子的经验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活动目标。此次活动目标结合蒙氏和画册制定的,其中1、2为重点目标,同时自己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贰’ haba数学和蒙氏数学有什么区别和特点,谁能告诉我谢谢
1、蒙氏数学是一套通过“游戏”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教材。
蒙氏数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简单有趣的教具中,孩子通过兴致勃勃地操作蒙氏数学纸面教具、完成配套的练习(涂画、剪切、粘贴)等,就潜移默化地理解了数学概念,形成了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
2、HABA源自德国,教具德国进口。其学习目标是:数学性思考能力的开发,理性思考能力的开发,创意性思考能力的开发,策略性思考能力的开发,数学性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社会规则建立。
(2)蒙氏数学区分多少扩展阅读:
1、孩子在创造性、逻辑性、秩序性、独立性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孩子6岁前会进行千位以内加、减、乘、除的运算,达到小学二年级的水平。
3、智力能力好的可达到千位以内加、减、乘、除的心算。
4、孩子上小学的数学成绩普遍要高于同龄人,并一直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5、更多的间接影响是对孩子未来一生的影响,无论孩子从事何种职业,从小对孩子内在秩序的培养,将使孩子未来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如果这一切是在孩子心智定型前进行塑造和培养,效果会远远好于孩子心智成熟以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精确的秩序心会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叁’ 蒙氏数学能用图形拼成什么图案
《蒙氏数学》图形拼搭与分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梯形、椭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几何图形。
2.能用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几何图形组”,用几何图形拼成的美术作品。
2.学具:“几何图形组”,托盘,《操作册》第43-44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抢占图形(地上放有各种图形)。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停止后,要求幼儿找到一个图形站好,并说出该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二、拼搭图形(目的: 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游戏:图形碰碰乐(1)玩法:根据儿歌指令,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新图形。儿歌:碰碰乐、碰碰乐,X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肆’ 哈巴 数学跟蒙氏数学有什么区别,针对的年龄点是怎样的
哈巴数学跟蒙氏数学的区别:
1、数字的感知不同
哈巴数学虽然教具种类也很多,圆的方的片状的教具很多但是没有蒙氏那么直观,蒙氏数学基础是数棒,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建立1——10的认识,理解十以内的数字、数名及数量的一一对应。
4、学习方式不同
哈巴数学是在游戏中学习,蒙氏数学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数字教具认识数字。
5、发源地不同
哈巴数学源自德国,教具为德国进口,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实际应用数学的知识。使得孩子们从单纯的数数,解题中解脱出来,感觉并活用数字,在实际演算中发挥快速计算能力。蒙氏数学是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特制的很多教具,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通入到简单有趣的教具中,孩子在玩中潜移默化理解了数学概念,形成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并进一步形成抽象的数理逻辑思维!
两种数学都是在真正尊重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让孩子适时、个性化的成长,短期内的效果(比如孩子思维方式的获得)不易被察觉,但会在某一时间爆发性的体现出心智的成长。
‘伍’ 蒙氏数学与全脑课数学环节的区别
区别是
蒙氏数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简单有趣的教具中。全脑数学主要是启发孩子自我思考,触发右脑,让孩子更聪明为教学目标。
‘陆’ 蒙氏数学图形分类活动方案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蒙氏数学图形分类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圆形、正方形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2.在分类操作中进行简单的计数和分类。
3.让幼儿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圆的太阳花”;“方方的塔”。画有正方形、圆形的白纸各几张。
2.学具准备:“圆圆的太阳花”;“方方的塔”。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进行线上游戏:走、跑、跳交替进行。
教师出示教具中的正方形,幼儿说:“正方形正方形走走走”;教师出示教具中的圆形,幼儿说:“圆形圆形跳跳跳”,幼儿边说便在线上做相应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教师奖2种图形卡片散放在黑板上。
教师说:“这里有许多图形娃娃,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和正方形的名称。在图形归类中进行简单的种类统计。教师与幼儿一起讲图形归类,教师演示讲相同的图形叠放或摆放一排。让幼儿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游戏:“对对碰”。幼儿拿出学具“圆圆的太阳花”和“方方的塔”念节奏语“对对碰”:正方形正方形对对碰,一样大小对对碰。当念到最后一个“碰”字时,幼儿同时出一个正方形,一样大小的留下,不一样大小的拿掉,排成一排。同理,将圆形一样大小的留下,不一样大小的拿掉,排成一排。
第二组:幼儿涂色练习。讲白纸上的圆形和正方形涂色,每种图形涂成一种颜色。
第三组:图形接龙。一幼儿拿出正方形,另一幼儿拿出相应大小的圆形,一个一个接下去,区分图形的大小。
‘柒’ 小班蒙氏数学区分正方行和长方行
‘捌’ 中班蒙氏数学《比多少》教案及反思
本次活动涉及到的内容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用到的比较两组物体(5以内)的多少。三岁左右的孩子们吃饭时用到最多的就是碗和勺子,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请孩子们自己对碗和勺子进行比较,孩子们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勺子放在碗里或将勺子和碗一一对应,这样孩子们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会较容易掌握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在孩子们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之后,紧跟操作练习,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孩子们操作完学具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进行巩固。这样,孩子们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较好地学会本次活动内容。本次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玖’ 小班蒙氏数学《比多少》课后反思
小班蒙氏数学活动《归类》课后反思
邵靖
《归类》这一活动属于数学中的分类活动,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出发,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辨别水果、蔬菜、生活用具三个种类并进行归类,逐步积累类的经验,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这一活动的设计理念,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1、学习在众多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并放在一起。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探索物体的共同特征。3、培养幼儿初步合作意识。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通过游戏在众多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述出来,难点则在于将在众多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并放在一起。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幼儿分别带不同颜色的牌通过“小司机”这个游戏找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桌,以此让他们区分红黄蓝绿颜色。第二环节是集体活动。我通过“超市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很高,纷纷到前面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摆放在货架上,且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表述出自己选的物品名称和它的类别,只有少数孩子的胆子还没有放开。第三环节是操作活动请幼儿也来开“超市”,将学具物品按不同的类别分别摆放在相应的货架上,通过操作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类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个个都能动手,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极高,一点也不感觉到枯燥。这个环节中有的宝宝摆错了,但在同伴的帮助下,摆错的物品很快就被纠正了过来,孩子们既有了初步的关于类的经验,又增强了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操作环节即将结束时,我又让宝宝从自家的“超市”中选一种水果送给听课的老师们,这一环节的设计又一次使宝宝对类别有了巩固,从而也使宝宝与在场的客人老师有了互动与交流。我投放的材料有层次,能力强的宝宝每类摆放5种物品,能力中等和叫差的宝宝投放了4种、3种物品。并在小组指导时随时给能力不同的宝宝添加物品。但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应该多元些、结合到宝宝的生活,从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活动的最后又以“小司机”的游戏让孩子再次进行分类练习,站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停车场中,在此环节中也体现了同伴间的合作。并且我设疑以达到延伸到下一次数学活动中。但我觉得这个游戏的设置只有游戏性缺少目的性没有起到层层递进的目的,应该比之前的环节更有难度。
可以说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成,教师的引导也比较到位,小结清晰明了,过度与转换很自然,以游戏贯穿始终,首尾呼应。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小班幼儿有了实践性的了解,也是自己对《蒙氏数学》活动的一次学习和实践,希望以后和大家共同探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