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讲好一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众所周知的。数学哺育着人养成诚实、正直、严肃认真、踏实细致、机智、顽强等当今时代迎接挑战不可缺少的精神。因而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使之形成数学观念具有数学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每一节具体的数学教学,因而加强对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的研究,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与研讨价值。
上好一节数学课的相关因素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相制约的。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的,方法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本因素,占中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内容、目的、方法是实质性因素。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来实现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品行、个性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对学生做充分全面的估计,即对教材、对学生了如指掌。应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加工,善于在知识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安排,进行创造的劳动,使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及认识规律,使学生处于一个准数学发明者的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学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师的语言、节奏、板书等素养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必备条件。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当,思路清晰,运用得体,快慢适度。力求达到生动、形象、清晰流畅,使之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提出的问题要紧扣中心,有系统,有坡度,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深入。对教材的处理与安排富于弹性。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反映调节教学节奏。形成好的课堂气氛:有疑问、有沉思、有猜想、有争议、有联想、有创新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适度的点拔,激励其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氛围。
二、加强数学典型课的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基本课型来完成的。数学课型通常可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研究课、测验课、讲评课、导言课、活动课等。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研究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典型课型。
1、典型课型的教学目的与课堂结构.
对数学典型课加以研究,有利于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有利于教师掌握数学课堂教学规律和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迅速准确地确定课型,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新授课是以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为特征的一种课型,是数学课的主要课型。新授课的教学目的应是:通过新授课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基本训练,通过知识的巩固运用,使学生形成技能,在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新授课的课堂结构主要是: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点,总结、布置作业。
习题课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智力。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习题课的课堂结构是:范例引路、学生练习、变式训练、小结、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基本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使之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复习课可为: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学年复习三种形式。复习课的课堂结构是:提出复习目的和提纲,按复习重点将基本理论、法则、公式等加以回忆或再现,总结并形成知识结构,布置作业。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每一节课教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内容。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知识,否则会造成没什么可讲的现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例如:“平面”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页内容,好象没什么可讲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想象的一大飞跃,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地给学生讲清楚,
(2)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的过程。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之源是:一个问题、一个发现、一个结论------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他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繁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提炼的过程与结论。因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一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镇”的叫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被揭示等过程,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在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重视其形成过程的充分暴露,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基础。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在教学时教师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挖掘出课本中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需要教师“精心提炼、着意渗透、反复孕育、经常应用、小步推进、分层达到”去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4)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方法不是数学家的灵感创造,而是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和深刻的哲理根据的,是体现于生活中的自然法则。知识是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的。学生的思维不会自然的发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使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数学水平方法认知冲突。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有适当的难度,应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了,学生就会乏味。太难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才觉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确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
(5)精选编例、习题
例、习题的选编,一方面要符合大纲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潮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题,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
数学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数学教材在例、习题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提供方便。但他只具有普遍性,并非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编例、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选题时考虑:这道题起什么作用,是弄清概念,巩固新知,还是复习提高,培养数学能力,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典型题的“解剖麻雀”,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例、习题的选编要兼顾各个分支数学间的纵向渗透与横向联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开放性习题,探索性习题等。分析、理解、充分提取已有的知识焦点。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概括性品质。
2. 如何上好每节数学课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的跨越度是非常大的,数学尤其如此。同学们面对的转型不仅仅是学习方法上的,更有对过去的长达六年的思维方式的改革。很多同学在上了初中后原本在小学优异的数学成绩屡现危机,甚至有很多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认为初中数学就是一个永远做不完的大题库,理不出头绪,找不到尽头,枯燥无味。
1、培养学习兴趣
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4、专心上课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5、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可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提高。
6、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7、解决疑难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8、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数学学习主要是要细心,仔细,还要有耐心,建议不能盲目的去写题,要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3.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有的说真漂亮,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出来,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中国有句古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收益一时,而授人以渔却受益一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生会学。着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科学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 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比例的项,让他们自己计算两内项和两外项的和差积商从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这就大大压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我在讲观察图形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用薯仔或萝卜等家里常见的蔬菜切成小正方体,在课上同学们摆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又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这样比单纯教师的说效果要好。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合作方式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或者为了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等等,使合作学习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两大目标,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趋于形式,耍花样,看似小组讨论,实则大家闲聊。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聆听学生的见解。把探索落到实处。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4.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上课时候跟着老师走,别自己单干!眼睛看黑板,而不是课本,除非老师要求,否则不要自己看课本(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忘记公式之类)!讲新课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点,记下老师讲的知识点就行了,讲习题时候视情况而定:这里就要强调下,平时习题一定要自己完成,别去对答案,甚至抄袭,错了就错了,没事,别怕老师批评,如此以后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足!有些题目可能就一个细节没注意,瞄一下别人的就明白了,以为自己懂了,其实不然,下次碰到可能还会卡壳!习题环节做好了,老师讲解时候就可以有松有驰,自己不足的地方就得聚精会神的听,自己懂得地方就可以适当放松,但是如果老师讲解新方法,也需要听下!如果你做到这些,数学课将会越来越轻松,应为你不懂得越来越少!相信我说的,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5.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1、一是准备一定要充分。做到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准备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这就要求要认真备课,在备课课中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每个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等等。当然,一堂课想出彩,设计中要出现一些亮点。
2、二是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自己先天条件再好,经验的积累是有一个时间的,所以想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是很有必要的,平时做到多听课,不管什么人的课都可以去听,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多听多看一定没错。
3、三是做好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课件。现在上课大家都喜欢用课件,但是要做到让课件为我们服务,不要被课件牵制住了自己的思路,所以课件可用,但不一定时时要用,做到辅助教学就行,可以是几张简单实用的就可。
4、四是课堂上要学会调动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一堂好课肯定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算是一堂较成功的课,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设计好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同时在课堂上要会利用课堂临时生成的资源与学生互动。
5、五是事先将课堂中要讲的每一句都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自己对整个课堂再一次熟悉,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过度是否自然,这个时候自己也会反复去思考怎么做才更好。
6、六是多进行几次磨课,多上几次,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请到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来讲,课后及时请教,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经过以上过程,一定可以拿出一堂好课的。
6. 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
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
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地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真正做到哪些才算是备好了一节课?
1.要备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2.要备重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3.要备难点。
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5.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的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出发点。
2.发现问题,掌握兴奋点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学、勤问、勤走、勤看、勤想,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共有四个特点:
1.适当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
2.重视教学语言的编写。
3.把发问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4 .及时进行课内练习。
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种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环境,做法有:
1.不要求学生抄笔记,更不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实在需要记下来的东西,只需要写在书本相应的页上就行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主动参与发言提问。
2.把重点放在"讲"课上。把概念、例题讲明、讲透、讲活。上新课切忌任意补充例题,特别是在学生尚未理解掌握新知识时,任意加大知识点难度是得不偿失的,会骤然引起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反感和恐惧心理。
3.及时进行堂内练习,使学生对自己能准确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产生愉悦心情,对自己充满信心。
4.讲课要抓住知识要领,来龙去脉也要清楚,特别还要讲清运用,联系生活,联系生产劳动,联系科学技术,使学生不断树立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5.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举例得当,使适合学生年龄层次,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具有初步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我又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着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7.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温西中学杨美霞
从这些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最有效的途径是课堂教学——即上好每一堂课。
从教育学角度来讲,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里包括: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时间及物质条件的利用等各个方面。
上好一堂课的因素很复杂。就教师来说,包括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责任心,教师的情绪、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作风等。就学生来说,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目的、态度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就教材而言,包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循序渐进、对师生的适应性等等;这些条件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教师短期内所不能解决的。
在既定的师资素质、教材内容以及各种物质设备条件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上好一堂课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如在上初中四册课文时,先了解全书是由五章构成的,每章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以及各章在全册中所占的比重。就拿本人来说,每次开学之前都认真通读大纲、教材,参阅各种参考资料,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充分吸收,扬长避短。因为教师如果不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具体掌握哪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内在联系,自己的教学目的就会是空洞无物的。
一堂课所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地单独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我听过这样一堂课。上的内容是圆心角定理(二)。在复习了圆心角定理后,本应利用圆心角定理解答有关圆心角定理应用方面的知识。而这位教师却讲到了竞赛数学的发展,并且足足讲了30多分钟,学生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导致不仅学习内容未落实,还给学生造成“不会教”的感觉。我真替他悲哀。所以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工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和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要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上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性质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当堂齐读,熟记它的性质,这样一来,这个知识点就能落实掌握了。
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如在上总体和样本时,在解释为什么要引入样本时,如果照搬书上两大理由(1、样本容量过大时;2、实验带有一定破坏性时),有些学生可能难以正确明了。所以,在引入时,我就插入了一个小幽默:小明买来的火柴全点不着,妈妈问小明,为什么不试一下,小明却回答:“全试过了。”同学们全都哄堂大笑,笑说小明笨。我就紧追一句“聪明的你,该如何做呢?”同学们马上就兴趣盎然地策划方案。我就趁此引入样本和总体的概念,同学们就很轻松地理解并赞同了我的观点。瞧,多有兴致!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 ,促进其智力发展。如在上圆锥侧面积时,我料定学生难以区分r、h、l,在运用s= rl中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前就先要求学生每人做一顶圆锥形的帽子。然后,上课时分别根据学生的头围、高度、圆心角、母线等各种量,设计合适自己的帽子。在与实际结合的情况下,这堂课的内容就落实了,目标也达到了。
一堂课决不是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法方法才能完成。
当然备课时,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改变教学方法,使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人员及教学设备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的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的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有积极性。譬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性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探索问题,积极独立地去动手动脑,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8.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一、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节数学课的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仔细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重视突出学习数学的实践性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在教学进程中,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感受、探索,把一些实际的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的一些模型,进行必要的解释、应用。
9.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站在讲台上的数学老师茫然了。于是我们走入其他课堂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播放着闪烁的画面、舒缓的音乐,热热闹闹,代替全部板书,也取代了实验。学生看不到教师的亲手示范,学生不能亲手操作,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机灌”代替了“人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略了学生从事实中的感性认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严重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新课程面前,我觉得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总是用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功或利益来教育孩子们,殊不知过程中的快乐对他们来说,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果过程中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将累积成为学习障碍,从而令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用这样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才更有意义”。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教师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创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创设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一、课堂提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垂径定理时,课前提问:“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二、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
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小结再问,整理知识方法和体会
课堂小结时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最后给予知识补充完善,对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课后思考,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
布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适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能够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作为“导演”的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
正是一节又一节的课,组成了教师的职业生涯;正是一节又一节的课,连成了学生的发展轨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对他们的影响都可谓十分深远。是课堂发展了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考和判断能力,是课堂促使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堂实现了师生丰富而完整的生命交流。在认知与情感同构的课堂上,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生命因此而厚重!
10.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这要看你是老师还是学生了。
①如果是学生应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课,做好课堂笔记,积极配合老师的讲课。
②如果是教师应该备好课,查好资料,考虑到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你讲课的方式,等等好多。
没明白可以在具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