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课件: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表格式+设计意图)
第八册 第一单元 课时教案
课题
小 数 的 意 义
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及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难点
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
教具
挂图 计数器 四张正方形纸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 建立模型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学生说说商品的单价。
2、谈话引入: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3、四人小组交流自己事先已经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数。
(全班汇报交流)
4、出示挂图,学生阅读第2页。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合情境图,安排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学步骤
自己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活动一: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
2、 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学生尝试把 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 ,也就是0.3。
4、请同学们尝试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在用小数表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挑战: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的1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试用小数表示;那23份涂上颜色,怎么表示呢?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学步骤
6、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 改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商量。
8、观察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活动二:读一读,写一写
1、刚才同学们写了很多小数,如:0.23,0.127,0.409。谁会读这些小数呢?
学生尝试读。
2、这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都是0,如果整数部分不是0,怎样读呢?如:32.017,125.409。
学生尝试读。
3、观察总结: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有什么不同?
4、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学生比较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与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拨一拨,说一说。
(1) 在计数器上各数位都拨上3个珠子,说说每个3表示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读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试读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呼~累死我了,好不容易才找到……
②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有多少名观众
我最喜欢的一堂音乐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音乐课就是唱脸谱这节课,樊老师用全新的形式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国粹——京剧。
一开场就是一组精彩的脸谱表演。我们八位表演的同学,经过几次彩排,早就跃跃欲试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面带笑容登上了舞台。走,走,走,换手,继续走,再次换手,转身,完成一系列动作后,我们双手叉腰,背对着观众,开始了新一轮的比拼——猜脸谱。
只听同学一个劲的喊老师,争着回答问题。没过一会儿,便有人才出了我是谁。在他读完了有关关羽的知识后,我就要亮相了,这是我心里开始有些紧张了,我真怕我会有个动作做差了。我一转身,学着关公耍大刀的样子,但我将最后一个动作改为一手叉腰,一首摆出一个大大的v字,引来了一片笑声。
比赛结束后,我们有一同参与到唱脸谱的环节。一首“唱脸谱”激动了我的心,我大声的和同学们一起伴随着音乐将这首有京剧气味的歌曲完成了两遍。也许是因为我对传统事物的喜爱,所以我对京剧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最后的展示是集我们全班的力量与樊老师一起完成的一张巨大的展板。
通过这节课,我更是喜爱音乐课了,我也通过这节课了解到了更过有关京剧的知识。我真心感谢范老师不畏辛苦给我们准备了这样一节精彩的音乐课。
③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有多少名观众》课堂练习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④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1.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实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从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和学校的学生人数的活动入手,降低估算难度,讨论需要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估算方法进行思考。利用体育场、报纸、营业额、语文教材字数等不同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估算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装有豆子的杯子(1个满杯,1个半杯)
学生准备报纸
教学过程
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1)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生估计出一杯豆子可能的结果有200粒、500粒……)
(2)再估:教师第二次拿出半杯豆子,并在杯子上注明4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杯豆子有多少粒。 (学生估计出一杯豆子约有800粒)
(3)讨论: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板书:2个半杯豆子→一杯豆子)
2.活动二: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
(1)(提问: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需要知道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和全校有多少个班这两个信息,然后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两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反思估算过程,启迪思路。
师:刚才的两个活动都提到了估算,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都是把一个大的整体分成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迁移方法,估算体育场的人数。
(1)迁移方法。(课件出示教材33页情境图)
师:这是一个体育场,大家有什么感觉?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可能有的同学会随意估出一个数值,有的同学摇头表示无法估计。 师: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用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2)给出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①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课件出示教材33页中间的插图)
师:这是体育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②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议一议:怎样估算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1:将看台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其中1份大约有60名观众,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80名观众。
生2:看台每一排大约有20名观众,共有8排,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60名观众。
③估算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学生独立列式) 师:你能估算出这个乘法算式的结果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
④小结。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估算时,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方便计算。
3.课堂活动。 师:你能估计出这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是多少吗?(出示报纸)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算方法,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方法一: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分成字数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字数,再用乘法算出整个版面的字数。 方法二:也可以先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再与总行数相乘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完成教材34页“练一练”4题。
(1)引导学生先估算出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每天营业额的平均值,再进行这个月上旬的总营业额的估算。
(2)指名汇报结果。 2.课堂活动。 (1)组织学生拿出语文书,估计出整本书的字数。 (2)指名汇报结果。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4页“练一练”1、2、3题。
⑤ 四年级有新北师大上册数学有多少名观众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1、同学们到过体育场看球吗? 2、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多少名观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 (1)先数一排大约有几名观众,再数有几排,用乘法算一算。 (2)可以先估出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再…… 2、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反思
《有多少名观众》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该节课被安排在乘法这一单元,正是为了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体现出乘法的实际应用,并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在出示情境图后,我就直接切入主题:“请估计出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本环节旨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学生却对于如何估算表示出困惑。因此我结合教材中淘气和笑笑的讨论,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估算的策略。从估计整个体育场缩小到先估计一个看台的人数,在估计看台的观众人数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始逐步启动,纷纷提出多种方法,例如,可以分为3部分,或每排取整十数再乘排数等等。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慢慢感受到估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若干个大致相等的几份,用每份数乘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这也就是“以小估大”。紧接着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后,引导学生再估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学生各自表达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出估算的多样化,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也让我认识到了,本班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比较薄弱,可能是由于之前的计算都是精算,导致学生在估算的意识上较为缺乏。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还得适当地引导学生多进行估算,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多少名观众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调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在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两个杯子一杯黄豆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估一估咱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二、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1)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2)再估:教师把一杯豆子大致分成相等的两份,告诉学生半杯约2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满杯豆子有多少粒。
(3)讨论: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选择估算策略。(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1)师:这是一个体育场,你看到了什么?爱研究的淘气和笑笑想知道——这么大一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呢?同学们,你们有兴趣研究吗?想想看,你有什么办法?(师提示: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
(2)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的办法吧。
a.指导学生读淘气的办法。想:淘气说的有没有道理?但是如果对于这么大一个体育场,淘气的办法可行吗?
b.指导学生阅读笑笑的办法。老师觉得笑笑的办法说了半截,他想让聪明的同学帮她补充完整,然后怎么办?谁能补充完整?这个办法可行吗?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 尝试估算一部分的数量。(师出示一个看台图)
(1)师:淘气同意笑笑的思路吗?看看他又是怎么想的?他也学了笑笑的做法,把后面的话省略了,聪明的同学,你能说出他省略的部分吗?
(2)师生尝试淘气办法。(板书列式:60×3)
(3)师生尝试用淘气开始的思路解决。
a. 我们看看笑笑又有什么别的想法了?你能想明白吗?(师启发:笑笑觉得一个看台人不算太多,坐的还算整齐,他觉得淘气开始的思路—— (生读)可以用在这儿,同学们觉得呢?)
b. 师生列式解答。(板书:20×8)
3.师生解决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完善板书。
4.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合作,我们知道了这么大一个体育场,它大约能容纳约5000名观众。回想一下我们解决的思路——因为整个体育场人数是一个较大的数量,不方便直接估算。我们就把这个大数量分成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再用乘法算出所要估计的较大数量。比如我们用一个看台近似数×看台近似数就算出了一个体育场的大约人数。这是笑笑的原创思路。
当然,如果较小数量的估算,排列还算整齐,我们也可以用淘气的原创思路。比如这儿我们用每排的近似数×排数的近似数,就估算出了一个看台的人数。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4题。师相机指导。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⑧ 新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更换了新教材,与以往的内容相比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编排体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学期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依据河北省教学评估细则的要求对本学期地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总体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