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农村初中如何实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也在逐步推进,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组和教师的引导及调控能够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序、灵活地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步进入到各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是模仿记忆的有效补充,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的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分组的不合理性、教师作用的缺乏等都使小组合作学习作用发挥不足,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更灵活、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科学合理地分组
分组的不合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消极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对于分组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能根据座位或者成绩等进行就近分组,还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态度、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合理分组。小组人数以2-4名为宜,小组中的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要有适当的比例,至少要包含1名优秀学生和学困生,小组成员的能力特点、数学水平、性别都要保持均衡,并且小组人员的认知能力和基础要保持较大的一致性。小组成员都要负责一项工作,结合合作的需要及成员特长进行分工,设立监督员以纠正合作学习中其他成员的解释或总结错误,设立联络员以联系并协调小组和教师与其他小组之间的关系,设立记录员以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设立发言人做总结发言,各司其职,保持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互帮互助,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成绩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并记录到小组总分中,设置相应的奖励,提高小组内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小组主动做出贡献。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1.精心备课,为合作学习提供恰当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及经验精心备课,设计切实可行、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完成的学习目标和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和难点。
设计恰当的问题,围绕一个个的问题一步步地完成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使每一个问题都能充分发挥好学习的拐点和结合点作用。教师设计的问题质量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的成功性和学生知识学习的程度。
2.教师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时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用于课前的预设,还能够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临时开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在三种情况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时机。首先是学习任务较为繁重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才能更快更好完成的时候,如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中,就需要涉及到形状各不相同的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对这些不同形状三角形内角和进行探究后做出总结,从而提炼出三角形内角和均为180度的结论,这时,就能够通过分组探究和互补互助更快地完成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够让学生从合作学习领会到其便利性和优越性。其次是在学生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如“矩形的性质和判定”一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能够加强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印象。在两个相对的顶点上套两根橡皮筋,之后,拉动不相邻的一对顶点,就能够改变平行四边形的现状,在拉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随着顶点角的变化,对角线长度变化情况、变成矩形时的内角情况、变成矩形时的两条对角线长度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边观察边记录,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能够更迅速地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协助能够在短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学习,在学习中还能提高合作意识。最后,对于分歧较大的知识点或者开放度较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及优化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3.合作学习要做好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在合作学习时间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测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度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教学内容中这一求解方法共有四种,让学生分组完成。如,ax2+bx+c=0(a≠0)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完成基本的讲解后,学生可能会根据公式法求解,也可能使用配方法或者因式分解法求解,求解过程就会存在不同,而有的小组根据直接开平方法则可能无法求解。合作学习完成后再选择小组代表发言,说明求解思路并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可以针对这些不同的答案做出评价、补充和提问,更熟练地掌握四种求解方法和其适用性。
②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可以对导学案,让学生小组讨论。
同时,可以让小组长,对课堂练习,或作业,对组员进行帮助。
③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伴随着学校数学课题研究的深入,逐步形成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与学的主角,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一起进步。通过一段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作用不仅是完成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之间能更加深入了解别人对课程的理解角度,以及思想认识。从而更全面掌握知识,合作中以沟通达成共识,产生共鸣。面对现在独生子女的个性,小组学习方式可以学到与人合作,听取别人意见,相互协调达到共同目标的团队精神。合作探究中进行讨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看问题侧面不同,表达思想也不同,交流中会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更多机会表达思想,更有成就感。最终实现在有大面积学困生的农村学校中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
1、课例简介: 《圆》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圆的定义及其性质。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充分经历圆的概念,理解圆与直线,点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条件。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认识圆的重要性,我选择了让学生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2、教学片断:(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创设比较老师手上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实际情境,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学生想到的方法是自己动手做一做。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圆,想不想通过我们的动手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想。
师:动手之前,请大家先看活动要求。
(1)利用手中的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较一下圆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
(2) 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将结果记录到记录单上。
(3)动作迅速、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短,最先完成。
明白活动要求了吗?(明白了。)下面请小组长拿出桌子上的两个圆,小组活动现在开始!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
(各组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且都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动手,有的记录,小组长边指导小组活动,边等待比较结果,小组活动井然有序。由于各组使用的圆的大小不同,所以完成的时间也不等。)
小组交流活动结果如下,
组1:我们组使用的圆,比较的结果是圆与圆有相交的位置关系。
组2:我们小组得到的是圆与圆有相切的位置关系,其中包括外切和内切。(学生边交流,边展示操作过程。)
组3:我们组得到的结论是圆与圆之间有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包括外离和内含两种情况。 (学生展示图形)
组4:我们组对第三组结论有补充,圆与圆还有同心圆的关心,就是它们圆心是同一个点,动手半径不相等的时候,同时给大家示范。
3、[反思]: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合作,学生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而进行合作,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更多的是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我的感想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当遇到我们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辅导本组的学困生。
第四,注重老师自身参与。我认为: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多和学困生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他们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④ 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一、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要学会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 创设情境,诱导自学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可见,数学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然和谐、民主的探索氛围,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个成员都有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探究问题,明确合作学习方向
数学教学想要有成效开展合作学习与交流的,首先教师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学后做好笔记,再在小组交流中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和遇到的疑难点,与同组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成果,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及时掌握各小组的讨论动态,若某一小组遇到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
例如,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开放性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则应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例如,《梯形的性质》的练习:判断“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是否正确?如果教师仅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学习没有达到内化的层次,在运用时往往容易忽略而引起错误。若对此练习补充问题:“你认为正确请说明理由,你认为不正确请举出反例”。组织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认识,而且也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一举两得。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既不能任何问题都合作学习,也不能把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简单传授。同时在创设探讨问题时还是要讲究“艺术”,让学生感到所要探讨的问题既不会太粗浅,又有一定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乐于开展合作学习与交流了。
五、能力差异,促进合作学习
从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取得的成就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激起小组每一位合作者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感受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要使学生合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先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组员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进一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以获得更多的成功。
合作学习不是学有余力学生的个人表演,更应让后进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合作学习,人人平等,人人都受尊重。合作学习要取得更大的收益,离不开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不仅仅是疑问,还可以受到启发,甚至可以是猜测。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并鼓励有困难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引入竞争,体验合作学习的喜悦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都应该为了集体荣誉,要有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共同发展提高。为此,应把竞争引入合作学习中。比如进行诸如“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这样的小组比赛,让各小组成员在比赛过程中认识到合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性,真正明白“三个臭皮匠能抵得一个诸葛亮,甚至三个臭皮匠可以胜一个诸葛亮”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组间各种各样的竞赛,让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小组都能体验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例如,教“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安排一个手工拼图制作比赛,比一比,看谁能用树叶拼成的中心对称图案最多。通过这场比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并且能增进他们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在竞争机制下,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在教学实验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如: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提高,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讨论学习等,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⑤ 怎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更有效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小组讨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师要教育学生小组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热闹,不是为了形式,而是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和同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二、指导学生学会讨论
教学生学会讨论,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学生会表述自己的思想;二是让学生会倾听别人的述说。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也是导致小组讨论无效的关键。为此,我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三条:一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和错误;三听后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关系
在小组讨论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只有保证独立思考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从容地组织语言,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条不紊的叙述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展开讨论,讨论也才会深入有效。因此,讨论前,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要思考后再发表意见,可以要求学生把想法写下来,再进行交流,最后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思考、参与的机会,又保证了交流合作的质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发展。
三、处理好开展小组讨论的时机
教师要合理选择小组讨论的时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小组讨论的,否则小组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在课堂上什么时候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最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小组讨论有效的关键。我认为可在以下几个环节处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在学生疑惑时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我认为,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2.在概念模糊时开展小组讨论
3.当一个人无法完成时,或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开展小组讨论
4.在揭示特征或规律时开展小组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总结、探索、揭示规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5.当新授之后运用新知识判断、解答实际问题时开展小组讨论
6.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开展小组讨论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需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恰当、适时地进行引导、启发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是等待、观望,或者只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要深入到各小组当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对讨论中有争议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启发、点拨。
五、动态地编排讨论小组
讨论组的编排要注意动态性,编排形式要经常变化,要打破固定不变的结构,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采用对子讨论;可以交换对子讨论;小组的成员也可以流动,要经常变换讨论对象,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点。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⑥ 如何运用学习小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使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势互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1、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班主任编排座位时就要考虑全面,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四人中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同时兼顾到男女性别、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我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平时座位前后的4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还应根据学习内容阶段性表现,进行弹性调整(比如有的学生几何是优,计算差,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差等差异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合作学习中分工职责要明确
实践初期,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都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或是只有小组长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研究,发现是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小组内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定时进行轮换,当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每组人数不要太少,也不要多,组数5-10即可(按班级所需)。并设立游戏合理的小组等级制度。按解决题目多少,演讲次数多少,等实践内容合理分配经验值(升级所需)。
如果要更活跃,老师就得更幸苦(但是学生们会更起劲)这时,老师需要一个小本子,来记录一些东西:比如
设立适当的货币制度(不是人民币,是虚拟货币),在升级同时,能获得货币,这样学生们更有成就感。
设立个人团队贡献值(一个人为团队,做出的贡献有多少,具体老师衡量),这样在团队竞争过程当中也会激发个人竞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会激发一部分孩子的上进心。
设立连对抽奖系统,老师可以举办活动,先完成活动内容的人可赢得抽奖机会(抽奖用具,这个可以程序设计,也可以动手自制),奖励老师给定。这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兴趣,还可以更好的激发斗志。
设立队员身份系统,根据每队队员的贡献值,来确定身份(切记不要固定死身份),有队长,副队长,委员,队员等(老师决定)。
设立组与组之间的交易系统,比如一个组有不会的题,他可以选择花货币来向其他组求救,也可以免费问老师(但问老师不能获得经验,与货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头脑。
当然,做一个表决不能只由队长之内的独裁。由此设立投票制度(让学生都能参与)
。。。。。。(还有的老师自己脑洞)
老师还要确立正确合适的答题规则,比如
轮换每个小组每个人答题(这个不推荐,不仅减少了竞争意义,还会加大老师负担)
小组合作写卷子之类的作业(以上内容大部分以这更为合适),团队每个人负责应对不同的题(小组自己商量),针对每个人写的题目多少给相应的贡献值,根据每组完成的快慢给相应的经验值或货币。
抢答(呵呵呵,,,这个是鬼打架)
。。。。。
而且学生犯错不要批评他,不然久了,会对老师产生排斥
总而言之,老师可以参考一下游戏的设定,来增加游戏趣味
⑧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到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确保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设计合作活动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
⑨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
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广大教师都在努力学习新课程的思想,感受课改的新理念,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究和创新。其中,“自主――合作――探究”是最新颖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已被很多教师认可并采用。尤其是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特色和重大意义。它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取缔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我完善,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真正实效和高效。因此,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值得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去浅谈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供同行和专家参考。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首要因素。分组前,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性别等作详细了解和分析。每个学习小组一般由4至6人组成,组员搭配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学生按优、良、中、差的等次以及个性和性别进行分组。分组后,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同,以保证各个小组公平竞争。每个学习小组选好小组长,建立组名、组号、组训、组微、组歌,以增强小组的荣誉感和团结精神。
二、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和合理分工的方法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出现合作混乱、合作时间过长、任务难以完成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学生不会合作或合作分工不合理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合理分工的方法。合作技巧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归纳众人意见等。掌握合理的分工包括:明确小组长职责、记录员职责、发言人职责、督察员职责等。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小组中每个职位都定期轮流担任。
三、精心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和预设好合作学习的问题.确保合作学习的成功
因为并不是什么内容和任何时候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去精心选择确有合作价值和学生学习确定需要的内容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好合作内容后,为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师要在课前对合作的问题进行精心预设。例如:合作的问题怎样提出,合作需要多少时间,达到怎样的效果,都要预先设计好。合作学习问题的提出应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难度不能过大,难度过大,学生合作不下去,就会失去合作意义。在合作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如果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完成合作任务就早早收场,学生就会对合作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如果时间过长,学生无事可做,就会造成纪律松散,也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合作学习内容和合作时机的选择上,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适宜使用。
首先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的重点、难点时往往会导致学生认知活动的思维障碍。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已掌握的知识来克服、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转化。为了突破这个学习重点和难点,我在学生利用15分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下面的问题。
(二)用加减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组讨论:(1)当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个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时,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2)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未知数系数绝对值都不相等时,又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全班交流,总结出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三)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编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好又多。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提醒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编题,这样使学生能真正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放。
四、教师恰当的引导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要“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要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五、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积极评价制度,能够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新境界,把眼光洒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开展小组学习的竞赛。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个体表扬与小组表扬相结合。总之,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进行不断总结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