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教孩子学数学
兴趣是孩子天性爱好的外在表现,也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与孩子一起“悟”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家长应试着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譬如:春天到了,家长带孩子去公园踏青,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边有意无意地用数学描述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哇,这儿有这么多种不一样的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粉红色的……数一数,共有八种呢!”又如,剥毛豆时,抓起一把来和孩子一起猜有几颗,比一比谁猜得准。像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数学,孩子就会逐渐像你一样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学会用数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这就是数感,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亲近数学,自然也就乐在其中了。
二、与孩子一起“做”数学。
“做”数学是指家长陪孩子一起玩数学小游戏、做数学材料等,从游戏与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和孩子一起玩七巧板、搭积木、堆建筑玩具等。又如,学做笔筒、糊火柴盒等。这些都能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知识。还可以玩简单棋盘游戏,这需要孩子去数数、认数字,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能够体会到概率问题。
三、与孩子一起“用”数学。
“有用的才是最有趣的”,这句话反映了情感的一种价值取向,其实也是孩子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用”数学也很重要。例如,逛商场时,和孩子一起商量50元钱能够买哪些东西呢?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帮着想想要准备多少碗、筷。
总之,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形式多样,只要不断尝试,大胆探索,小孩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家长的努力而日益浓厚。
2. 如何教孩子学数学
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引导,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通过游戏、日常生活,培养孩子的数学概念,就能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孩子的数学能力不会凭空跳跃,而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儿童数学发展概况,才能协助孩子累积数学经验,发挥数学潜能。孩子的数学概念发展包括了4大领域:数、量、图形空间、逻辑关系。
孩子的数学能力不会凭空跳跃,而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儿童数学发展概况,才能协助孩子累积数学经验,发挥数学潜能。孩子的数学概念发展包括了4大领域:数、量、图形空间、逻辑关系。
0-2岁。1、数:可以从1背到10。2、量:开始探索“大小”和“轻重”。3、图形空间:堆积木、认图形。4、逻辑关系:了解规律生活。
2-4岁。1、数:掌握数字和实物的关联。2、量:可区分大小高矮胖瘦。3、图形空间:用身体探索空间。4、逻辑关系:练习各种分类方式。
4-6岁。1、数:会做简单运算。2、量:喜欢比一比。3、图形空间:照着图案堆积木。3、图形空间:照着图案堆积木。
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即生活,家长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不是让孩子枯燥的背诵1234。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两堆瓜子仁,让孩子辨别哪一堆多,哪一堆少;切西瓜的时候,也可以专门切的大小不一,让孩子自己去选。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儿,家长就可以直接问孩子:“你觉得这两堆瓜子仁,哪一堆更多?”等孩子回答或者指认后,家长还可以把两堆瓜子仁摆成一条线,摆的时候嘴里数着:“1、2、3、4、5、6、7……”,这样孩子不仅可以知道数字和实物的对应关系,还可以知道数量和空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教会了孩子数数。
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学数数甚至算术之后,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机械地背数字,而应该用实物来教。无论是瓜子仁、饼干,还是手指头,都是很好的教具。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具,孩子才能明白数字是什么意思。否则,以小孩子的记忆力,他能轻松地从1数到100,但这只是一段没有意义的口诀。加减法也是一样,抽象地计算1+2=3,孩子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家长给孩子一粒瓜子仁,让他再数两粒瓜子仁放进去,然后数数现在有多少粒瓜子仁,用这种方法,孩子很快就能明白加减法是怎么回事了。
二、和孩子一起用数学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来锻炼孩子的数学能力。比如爬楼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有几级楼梯,爬了一半的时候问孩子:“这一层共有9级台阶,我们爬了4级,还剩几级?”等孩子算出来之后,还可以让孩子再数一数,自己验证答案。买水果的时候,如果孩子在,就可以让孩子来计算:“今天买了3个苹果、5个橘子,一共多少个水果?”“苹果5元钱,橘子8元钱,加起来一共多少钱?”如果算对了,孩子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对算术的兴趣也会更大。
生活中的数字无处不在,家长还可以问孩子:“离你睡觉还剩多少分钟?”“如果你要吃8个饺子,现在只有15分钟,该怎么吃?”这些都是把生活与抽象的数字联系在一起。
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数学计算。比如可以用扑克牌来算10以内的加减乘除,让孩子想想怎么用几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算出10来。更大ー点儿的孩子,就可以玩大人们玩的棋牌类游戏“24点”,这就是把数学嵌入到游戏中,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数学能力提高也会特别快。
三、和孩子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对于年龄稍大、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在睡觉前,跟他讨论一个数学问题。在201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让家长在孩子睡觉前不是读故事而是讨论数学问题,不用每天都做,只要一周至少两次就行,结果发现在坚持一学年之后,这些孩子的数学技能比其他孩子平均领先3个月。专家认为,这些孩子的数学能力之所以提高,除了讨论数学本身之外,父母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支持和互动也非常重要。就像前面举的那些和孩子的数学游戏一样,孩子更开心的可能是家长在跟他玩游戏,而这个游戏正好是数学游戏,孩子就越玩越喜欢数学了。所以,即使家长不知道在孩子睡前有什么数学问题可以讨论,也没关系,只要能在孩子进行数学学习和应用的时候,给他足够多的关注和鼓励就行了。
4. 怎样教孩子学数学
导语: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所以说,学好数学,调动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我愿意去学它,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欢学数学了。
调动兴趣的方法有:
1.亲其师,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1)展示能力,让孩子佩服。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秀自己知识渊博、计算和解题能力很强等,孩子们个个佩服地一塌糊涂。
校信通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甚至是因为老师随手就可以画出很标准的圆、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孩子敬服。
教育者人格中很突出的一点或几点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严谨等等。一般来说,一位老师要储备至少200—300条笑话,便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孩子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孩子。
如果想让所有孩子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孩子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象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当然,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喜欢老师。比如通过和孩子讨论老师的授课方式、性格特点等,引导孩子关注老师的闪光点,发现老师值得自己学习的思考方法、习惯和品质等。
2.化抽象为生动。
比如在讲例题的时候,结合题目给学生讲一些顺口溜、数学故事、数学发展史、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华罗庚的数形结合顺口溜“数与形,本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难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代数几何本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现在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今年淮河流域出现洪灾,泄洪时就需要考虑上游水位和下游河道宽的关系等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游戏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日历中的方程》、数学专题黑板报等。
3.化抽象为形象。
现在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郑州一所重点中学的刘老师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4.成功体验的积累。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孩子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教育者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给不同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有机会成功,体会成功时的成就感。
具体做法有:给孩子讲题时不要一下子把思路都讲完,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或讲一半,留一半让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没有能力思考下一半,至少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到下一步。当然,家长还要适时给予言语鼓励,一方面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让孩子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另一方面,家长也会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改进对孩子的认识,培养孩子对同一问题深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小贴士:成功记录本
也可以鼓励孩子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孩子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今天对比昨天的点滴进步,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5.营造学数学的环境。
比如家里的书架上可以放一些数学相关的书籍如《速算秘诀》《中学生数理化》《好玩的`数学系列》《训练思考能力的数学书》《故事中的数学》等,并推荐孩子阅读。学校里也可以营造这样的氛围。有位老师说:“我每天课间时间都会坐在教室门口,拿起一本书来看。总会有几个学生来问我看的是什么书,一问一答之间他们就对我手里的书感兴趣了。几天后我就会发现,有一两个学生带头借了这本书。再过一阵子,这本书就风靡全班了。”
首先就是调动孩子对数字的兴趣,让孩子的玩耍喝吃饭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接触数字,包括宝宝经常吃的小零食(记得有一种数字饼干),在孩子的身边多设置“数字”的“熏陶”。
为了强化孩子对数字的人是和理解,家长们不妨给孩子多玩一下扑克牌游戏,先把扑克牌里面的J、Q、K、A以及大小王拿掉,剩下的就是纯数字了,和宝宝玩不同的数字识别和加减游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家长们还可以采用一家人集体玩关于数字的游戏进行数字只是的强化:比如认识纸币、利用纸币玩卖买游戏、或者是在逛超市的时候利用商品的价格标签来强化数字概念。
家长还可以准备孩子的诸多玩具,来和宝宝讲解一下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先从简单的1+1开始,把一个玩具放在另外一个的旁边,再帮助孩子数一下总共玩具的个数。
此外还要记得,家长们还要把简单枯燥的数字加减法“演变成”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比如香蕉的个数、自己小板凳的个数、橡皮鸭子的个数以及自己玩具熊的个数,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家长们还要李泳豪外出游玩的机会,来强化宝宝的数字概念,路边的电线杆、自家的车牌号、动物园里面的长颈鹿个数,都可以帮助宝宝强化数字概念,家长们在教学期间一定要耐心、细心。
1、能动手操作的题,父母不要给出答案,让孩子去操作、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孩子都看过能伸缩的活动推拉门或防盗窗,这些门或窗的结构是四边形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边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围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压一压,看那个会变形。让孩子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领悟出某些结论,为创造发明打下基础。
总之,孩子良好的学习素质一半来自家长的熏陶。给孩子提问题,也要讲究方法,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能激发兴趣,开发智力,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编的题, 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丰富生活知识。
养金鱼是小孩子挺喜欢的事。为让孩子做减法,可编制“金鱼缸中有5条金鱼,死了一条,还剩下几条?”有过养金鱼经验的孩子不一定就简单的回答4条,他要提出这条死了的金鱼捞出来了没有?这样他就有两个答案:4条或5条。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可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丰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为两类。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决定。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动、植物分,或按海产类或非海水类分,也可按炒菜、汤菜分;冷菜、热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学一点分类思想,还丰富了生活知识。
3、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数学,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那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如何判定你已经写完了?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有时,你做家务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题给他做,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几何图形,叫孩子说说这个像什么?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说像大饼;像圆圆的月亮;像妈妈漂亮外衣的纽扣等等。只要是圆的,不管说什么都对,说得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5. 家长如何教好孩子数学
教好数学还不如说是让他自己有自己的思维,因为数学是一个属于理科的科目,你只能教会他这些公式、方程什么的,但是他自己没有去思考,这也是许多数学没有学号的问题,你要告诉他问题的解决方式,让他有自己的思考的空间,去引领他去寻找答案。
6. 作为家长,你会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数学为什么呢
我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让孩子努力的学习数学。
数学这一科目,对于孩子来说是从小到大都有的科目,这也说明了数学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家长,我会先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让孩子努力的学习,这样孩子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所提升,而且数学的事情才会更加的好,才能对他将来有帮助。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我会让孩子努力的学习数学,让他有不错的数学成绩。
一:学习数学需要兴趣。
数学从小到大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而且对于孩子来说,数学都是比较烦恼的一个科目。其实对于学习数学,还是要先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兴趣之后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这是因为当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孩子才能在数学上花更多的时间,还能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才能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想数学题目。思考对自己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有兴趣之后才会有思考,才能让自己的数学成绩变得更好。
7. 家长如何教孩子数数
有的家长很得意自己的孩子很小就能数数了,让孩子在客人们面前数数,常常是父母焙耀教育结果的方式之一。当孩子成功地从l数到20时,父母会觉得教孩子数数也很简单。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把20个小石头放在一堆,再让他数,往往就数不清了。这说明从会说数到真正会数数还有很大差异。那么怎样教会孩子数数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3—5岁孩子认识数的规律:“孩子总是先从口头数数开始,然后再点着实物数,接着才能根据数的结果说出总数,再按着实物数拿出同样多的实物”这一全过程的特点,是“由掌握无意义的数字声音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由学会认数到会运用数,由形成数的观念到形成数的概念。”
由此规律出发,当孩子开始学习时,首先让孩子像背歌谣一样地从1数到10、20等。当孩子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开始让孩子手脑并用,点一个实物,数一个数字,这一点需要慢慢掌握。如:家里的水果、积木等不同种类的东西都可以让他学着数。每次练习的时间,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否则孩子就烦了。在教孩子数数时,先少数几个,然后再慢慢增加。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例如:家里吃点心,每人拿一块,拿到最后没有了,这有助于孩子认识1和许多的概念。
对于3—4岁的孩子可以学会5以内的数字概念。从2岁半起,孩子就可以开始认识数字的概念,3岁左右的可以懂得2,到3岁半应该能懂得5。
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在家里,或者在幼儿园内是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数的本领,但都是以实物为基础的,他们还没有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些父母急于求成,或者不了解幼儿学数数的规律,总渴望教他从抽象的数字到抽象的数学,结果只能使孩子头疼,而且觉得学习数学是困难而无趣味的东西,以致影响了一生职业的选择。寓教育于游戏吧!不使孩子感到这是在教育他、培养他,使他觉得数数游戏,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正如诗人曼斯菲特所说的:“快乐的时光使我们聪明!”
怎样教孩子数数,孩子更乐意学
任何的教都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要素。
其一,教谁,也就是教的对象。儿童学数的过程,与其思维发展紧密联系,过于超前的教其实意义不大,所以在教之前必须了解一下宝宝的思维发展到什么程度。
其二,教什么。虽然大的主题是明确的:教数。但数的家族可大了,而且数更遍及各个地方,衣、食、住、行,无所不在,还不要说专门的数学了。到底教什么,也着实要好好想一想,当然这也与孩子的接受能力有关。
其三,怎么教。这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完全会影响到内容是否好学、是否能懂。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有特级教师、一般教师之分。同样是识数,教法不同,也就很可能导致这个孩子能学会,而另一个孩子学不会。
但不管是对象、内容,还是形式,都必须以孩子的思维发展为线索,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孩子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讨论针对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教些什么、怎么教。
0~2岁,感知运动阶段。这时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器官与动作认识世界。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儿童的学习主要就是靠看、听、触摸、摆弄这些手段来实现的。而如果你要教这个时期的宝宝认识数,那么就在给他东西或者他在玩的时候,加入有“数”的预言。比如,“宝宝,看,一个大狗熊;两只小兔子,一只白色的,一只灰色的;…”
“宝宝,给你看一个红色的摇铃好吗?来,摇一摇,1,2,3……”
“看,妈妈有一张嘴,两只眼睛,两个耳朵……”
“好样的,你自己就能拿起一个大苹果了!你的两只手可真有劲啊!”
尽管你不断地给孩子说着数,但不要期望他会立刻明白,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感官运动的锻炼,让孩子的眼睛、耳朵、鼻子、手、脚灵活起来,协调起来,这样的锻炼其实就是思维体操!别看这时的`孩子对很多东西的认识都还似是而非的,但你对他说的话、一起做的活动等都是一种潜伏学习,是一种所谓量的积累过程,一旦时机成熟,孩子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7岁,前运演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能讲数字符号与外部世界逐渐建立联系了,也就是孩子将逐渐懂得“1,2,3”等数字的意义;什么东西,“3”只表示多少。但这个时候,儿童也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学习、领会的。
建议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原则来帮助孩子发展数的能力
(1)由近及远原则:就是从儿童身边的东西入手,比如,关于自己的数认知:“你有几只手、几只脚?你有几只耳朵?数数一只手有几根手指?谁的衣服上的纽扣多?谁衣服上的口袋多?你几岁了?……”然后逐渐延伸到孩子身外的内容:“我们家里有几个人?桌上应该放几只碗?数数这里有几个玩具?来,用3块积木搭座桥吧!这里有多少辆汽车啊?”……(2)由少到多原则:就是先有1,再有2,然后依次增加。不要急着跟人家的孩子比:“看,人家都能数到100勒,而你却还数不清10。”像前面写到的那样,很多的时候,能说出100的孩子,并不一定真的理解什么是100,甚至可能连3都不理解。相信孩子,只要他能学会1,2,3的意义,那他也就能懂得更多。
在帮助孩子学数数时,摆放的东西最初要整齐,比如,排成一队,而且间距要大一点,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在数的时候,嘴慢动作快,间距大一点利于他的“口头停顿”。随着孩子的熟练,可以缩短间距,并打破摆放东西的固定位置。也就是让孩子在学数数的同时,逐渐发现、理解计数的奥秘:与间距无关、与排列方式无关。
(3)由具体到抽象原则:就是先拿到具体得有意义的东西让孩子学习,如玩具、手指、水果等,然后可换成图片,图片上也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先是具体物体的图片,然后变成“点”、“线”等抽象图形。
(4)相信父母按照以上的原则,定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数数的方法,毕竟你们是最熟悉孩子的。
教孩子数数的方法
由于数数可能是每个家庭对宝宝进行的最早以及最普遍的数学教育了。因此在数数中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
1、手指数数。把宝宝的双手摊开,握住1根手指,说“1”;握住两根手指说“2”;握住三根说“3”,随时重复。一开始就把范围限定在1-3几个数字里,每月往上增加1个数字即可。手指是宝宝自己的,因此当下一次家长把他的手指拿起来再数数的时候,就容易唤醒上一次数数的记忆,反复多次后宝宝就能从心里背诵1,2,3了。
2、水果、饼干数数。充分利用宝宝爱吃的水果、饼干进行数数练习。同样限制在3之内。如拿出1个桔子,重复说“1”,拿出两个重复说“2”,拿出3个重复说“3”。还可以把3分成2和1,让宝宝选择其中一份,促进他对数量的思考和认知。
3、儿歌、童谣学数数。儿歌和童谣中有很多带有数字的歌曲,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门前大桥下走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等。儿歌童谣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家长还可以引导宝宝一边唱歌一边打着拍子,加深记忆。通过儿歌学习数数,在加深了对数字的印象之外,还能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并能增强节奏感,真可谓一举三得。
4、运动数数。上楼梯时,我们可以上一级数1个数,一直到10,再重新从1开始;拍塑料球或者气球时,从1-10反复数数。孩子如果能够跟上就一起数(其实是背诵),如果不能跟上家长也要坚持数下去,争取做到宝宝们对这几个数字耳熟能详。
教宝宝数数需要很好的耐心,因为宝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这个技能。家长切莫操之过急,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应给与宝宝足够的时间和鼓励,耐心等待宝宝破茧成蝶。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孩子“玩”数学,而非“教”数学。才能为他以后的正规训练打下基础。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或对孩子进行强制性教育,教育内容过于复杂,让他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从而对小学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让好事变坏事。
要寓教于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游戏化,让孩子易于接受,把教育惯穿到儿童生活中,和生活起居、游戏玩具融为一体,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例如,每天早上穿衣时一件件的数,让孩子渐渐学习数数;或念有数字的儿歌给孩子听,如: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公式、表格。让孩子自己学会主动地去做,比如:在吃点心时,先数给孩子看,一共有几块,边吃边数,少了几块,这样的训练,孩子觉得是在做游戏,渐渐学会简单的加减方法。但是这种用实物进行的数学教育,不能强化,不能复杂,点到为止,以防止孩子进入小学后养成用实物的习惯。
对于不喜欢计算的孩子,那就大可不必勉强他,增加他的负荷。只需指导孩子正确数数,即可。妈妈们不用担心,进入小学后,在老师正规系统的教育下,你的孩子会和别的孩子一样聪明的。
数学交流意味着同孩子交谈并要倾听孩子所讲的。亦为寻找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可用语言、图表、图画和符号等。当孩子和你或是他们的朋友在一起讨论时,将有助于他对正在做的事情的思考,使思路更清晰。当然与孩子多交谈,也可提高他们的语汇,对其早期阅读技巧的培养大有益处。
教宝宝数数需要很好的耐心,因为宝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这个技能。家长切莫操之过急,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应给与宝宝足够的时间和鼓励,耐心等待宝宝破茧成蝶。
8. 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方法
数学是很难的,所以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我在这里整理了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要点
1、读题三遍,理解题意
第一遍,看清每一个字
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家长领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太长的句子可以断开分两三次读。
这个过程是孩子们看清每一个字的过程,所以可以较慢或者断开读。孩子们经常看着字读,就会慢慢认识这些字,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教一下。
第二遍,完整地读一遍题目要求,说说题意,勾出关键字词
读完以后家长不要忙着给孩子解释题意,而是锻炼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要求是什么意思。
如果发现孩子没有理解正确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让孩子读一遍,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题目给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经过几遍读题还是不能理解正确,家长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①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画圈、连线、涂色、填空、计算……);②要求怎么做?(把谁圈起来?把什么样的连起来?把什么涂上颜色?……)。
例如:“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提问:做什么?(涂色);把谁涂上颜色?(同样高的);涂什么颜色?(相同的颜色)。
孩子正确理解题意后让他选出关键字词勾画出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记忆。上面这道题就可以这样勾画: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第三遍,正确理解后再读一遍,加深记忆和理解,然后动笔做题
2、不要给孩子检查
关于检查作业这件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需要代劳去检查,而是引导孩子掌握方法!
检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题检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题目要求,对照题目要求检查过程、最后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题,最基本的诀窍是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计算题一定要再算一下。
家长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指导孩子相应的检查方法。
3、引导孩子掌握检查方法
1.A类:粗心的错误
家长发现错误后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题目要求、图或者文字,然后对过程、答案进行思考。
孩子如果自己发现并改正了,就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A,表示这类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类:方法、知识错误
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错,家长可以给他提示。
例如:某题:下面哪一行不一样,在它后面的括号里画“√”。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是选择不一样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样。家长可以这样提示:“第一行的数字在发生什么变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据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长直接告诉他答案。总之,能让孩子去思考的,家长决不代替。
孩子根据提示作出来以后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B,表示这类问题自己还有一些困难,是自己的薄弱点,需要以后多思考、多练习。
3.C类:无法理解的问题
有些错误家长提示方法以后都不能解决,必须家长讲解方法、过程,帮着孩子做出来的,这类问题请在序号下面写一个C,表示这是孩子的难点,提醒孩子在老师讲解类似问题的时候注意听。
这些A、B、C符号的标注,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找到发生错误的根源,同时也帮助孩子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对于A类错误,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对于错误,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方法,多思考,多练习。
家长可以针对B、C类错误,再设计类似的题让孩子练一练,力争能够在下一次不再成为薄弱点、难点。
4、记录每天作业时间
时间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例如做练习册第9、10页,就把时间写在第10页最后,不要写在家庭作业的记录本上。
记录时间会给孩子压力,这样可以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完成作业。同时为了追求速度,孩子会有意识地寻找解决问题有效、简便、快捷的方法,对孩子开动脑筋很有帮助。
初期家长可以帮着看时间,建议现在就买一个时钟,让孩子慢慢学着认钟表,自己记录时间。钟表的认识本身就是一年级的难点,这样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钟表知识。
这些专注、高效的作业习惯,在孩子们上了初中、高中以后会有很大的作用。
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方法
作业之前的“三问”
当孩子放学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先和孩子聊几分钟,了解学校今天都发生了什么。等孩子进入聊天的状态后,再自然而然地问孩子有关作业的事情,这里有三个问题比较重要:
1. 今天各科都有多少作业?
只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
2.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怎么去解决?
分析各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体力活儿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类作业适合在孩子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
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在上五年级的萌萌,最怕背诵古诗词。学校布置作业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作为萌萌的学习难点,她妈妈就最先让她背古诗。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现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
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她也不害怕了,心情轻松的完成作业。
9. 现在的家长都是如何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
现在的家长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从几方面着手:
1.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2.寓教于乐让孩子从生活中理解数学。
3.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
孩子的培养一直是父母关心的问题,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一定要从小开始,让他逐步了解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发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之后,进入学校学习数学就会事半功倍。
三、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孩子想要学好数学,一定要有数学思维,家长要时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通过行动思考,自己动脑理解数学的内在逻辑,让孩子培养出数学思维。这样孩子就能独立思考,可以不断进步,最终培养起自己的数学能力。
家长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一定要趁早,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