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客观题:什么是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请分别说
一、理解问题
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的关键是什么?是通过观察、阅读等方式,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准确的把握现状,快速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在数学思维课上,老师会通过场景、动漫、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等手段,理解问题。比如用不同的形状,摆成不同难度的规律,让孩子通过观察分析,获取信息,通过思考,找到规律。
二、分析问题
当理解了问题后,不是立刻着手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分析,构建出自己的框架,制定好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步骤等。
在数学思维课上,老师会设定问题,引导孩子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强调一点,一定是要让孩子自己分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比如老师出了一个有规律的题目,让孩子判断被遮挡的部分的答案,孩子需要分析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已知条件,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有没有其它可能。
三、找出答案
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有很多种,只有尝试更多种可能性,才会打破固有思维,形成创意化的解决方案。传统教育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很多题目都有标准的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思维课上,老师会鼓励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尤其还会鼓励不同的孩子,表达出不同的想法,让不同的孩子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开拓思维,解决问题。拿凑十法计算为例,13+5=?,老师会通过积木,表示这个算式,孩子可以通过拆分积木,得到答案,可以把13拆成10和3,算式变成10+(3+5)=18;也可以把13拆成5和8,算式变成(5+5)+8=18。
四、评估解决方案
找出解决方案,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评估,通过不同维度的分析,来判断方案是否是最优方案,并做出选择。
在数学思维课上,在孩子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后,引导孩子思考,那种方案更适合,也最优选,从而成为自己日后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
五、实施方案
选出优选方案后,还需要动手实施,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合理,毕竟实践出真知。
在数学思维课上,老师会用生活化的场景,设计问题,让孩子利用自己得出的方案,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间接的体验生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结:通过数学思维课,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遇到问题,知道如何着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也就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了,对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㈡ 什么是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有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前者能够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又以构造能力最让人折服;后者便是大多数曝光的所谓geek,比如什么Nash之类的。当然也有两种能力的结合体。
㈢ 数学课标中的数学思考是什么意思
《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思考作为一种“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思考包括的内容:
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㈣ 数学思考是什么
数学思考是运用数学的知识,从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欣赏数学的美。
㈤ 数学思维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好的文章讲解求科普。
1698位粉丝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 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属于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
㈥ 数学思考的具体内涵
什么是数学思考?数学思考亦即数学思维,顾名思义,指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和原料的思维活动过程。我们知道,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在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矫正调控、探索等。可见,数学有两个侧面,一个是形式层面的数学,即静态的数学,一个是发现层面的数学,即动态的数学。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数学。为此,日本学者藤田提出,通过“数学常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组合来培养数学智力、学会数学思考的教学目标。
《标准》把发展数学思考具体化为“四个发展”:
1、发展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抽取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发展形象思维。《标准》中指出:对学生要“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钱学森教授称形象思维的研究是“思维科学的突破口”。加强形象思维训练,有利于开发右脑功能的潜能,使左右脑和谐直辖市地发展。
3、发展统计观念。加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标准》指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这里提出了统计教学的三个基本目标和要求。通过经历统计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统计是实现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并培养学生以随机观点理解客观世界。
4、发展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学应用是数学教育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也是当前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中一。关注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二是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三是主动探索应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应用的现实性、策略性和探索性。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如在数的四则计算教学中既要从实际计算中概括出运算法则,同时又要将法则运用到大量的计算中去。因此,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是发展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