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数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数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是对小朋友们数学的启蒙,所以这个时候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那怎么才能学好学数学呢,下面分享小学数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01、阅读引言
1、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
2、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
3、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02、阅读概念
1、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
2、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
3、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03、阅读定理
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2、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
3、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
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04、阅读公式
1、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
2、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
3、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05、阅读例题
1、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
2、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
3、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01、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 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02、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例如:
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 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
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03、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有些家长头疼孩子上课效率很差;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做好预习;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04、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
一些孩子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孩子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
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
经启发,孩子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
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
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
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
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所以说,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家长最大的作用是:启发。
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去主动思考解题的思路,掌握学习方法!
05、培养阅读兴趣
假期和一位资深老师聊到孩子数学学习问题,分享一段重点:
“您孩子数学学习是什么情况?”老师问。
“题不难成绩还不错。一遇难题,就好像深入不进去。”提起女儿的数学,我真头疼。
“那她平时喜欢读书吗?”(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想不明白,阅读?这不是语文老师的事吗?跟数学。。。?)
“不是特别喜欢,但也不是一点不读。平时喜欢看漫画之类。”我想了想说。
“哦,那科普读物和一些经典名着读过吗?”老师接着问。
“没有,我认为对学习有用的书她都读不懂,也不愿意读。”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是有些问题。”老师顿了顿说,“孩子将来中学要想学好数理化,必须小学得多读书,特别是有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多读好书的孩子思维活跃,视野也开阔,到了高年级就更能显示出优势。”
“我们带过的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多6、7岁就能看书,在小学阶段就大量阅读有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爱思考,爱看书,这群孩子问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时把我都难倒了。
而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孩子大都对阅读没太大兴趣。这两者孩子最简单的差别就是在审题能力上,不注重阅读能力的孩子 ,经常会无法理解题意,或者是频现家长常说的孩子审题不清,粗心大意。
其实主要问题是出在阅读理解能力上,这类孩子,老师家长再怎么辅导,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听她这么一说,我这才更加理解“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阅读对数学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总觉得阅读所带来的改变很缓慢,而考试就在眼前,所以还是觉得不如补课来得直接,效果更显着。
其实: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丰富文化积淀,提高语文素养,而是帮助孩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视野,深化思维,提高学习力。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首要的。有研究发现,一年级或更早开始大量阅读的孩子比三年级开始阅读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学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学习方面潜力更大。
因为前者在其后的学习生涯中具备了深阅读能力和习惯,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强,而后者阅读时思维很肤浅,理解能力自然很弱。这个现象在初二这个分水岭年级就表现得很明显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学遇到困难才没完没了地补课“拉一把”,而是要让孩子4-7岁解决识字问题,6-9岁就能爱看书,9岁后就会大量阅读、读好书。
⑵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阅读课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更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数学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推理、抽象等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邵光华认为,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和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现在国内外越来越注重儿童阅读的培养,甚至设立了儿童阅读日等提倡阅读的节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英语阅读和语文阅读备受重视,大部分的研究文献也是围绕英语阅读和语文阅读进行研究论述,而与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相关的研究较少。同时中小学校中也常见各种语文阅读和英语阅读课程和相应教学目标,却很少看见专门的数学阅读课程。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启蒙时期,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应从这一阶段开始着手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情感丰富且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本课题以数学绘本阅读为切入点,从小学低年级趣味阅读课入手,进行有关小学数学阅读课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研究,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数学阅读课形式,让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课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自身的概括、推理、抽象等能力。
数学阅读是指在数学学科内开展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的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而低年级的数学趣味阅读,即在学生个体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源,从阅读中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不断的阅读锻炼,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以数学绘本阅读课为切入点,从小学低年级趣味阅读课入手,进行有关小学数学阅读课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研究,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数学阅读课形式,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让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课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数学阅读习惯。
三、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再创造”过程以及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
1、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视,提供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方法、上好数学趣味阅读课的理论依据。
2、通过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通过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阅读课,提升学生自身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推理、概括、抽象等能力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新时代下数学阅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寻找更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形式与内容。
2、通过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段特点、学习规律等,设计出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的数学兴趣课教学方式。
3、研究长期数学阅读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权威期刊和文献杂志,掌握他人的最新研究进展,学习对本课题有帮助的理念与研究指引。
2、调查法
在研究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测试法
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对学生进行知识性题目的考察,了解低年级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
4、课堂观察法:在研究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数学阅读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研究,做好学习过程阅读的日常记录。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探索出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6、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将课题实验过程中所取得的心得、对策、成果及见解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从而达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组成员。
2、制定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撰写“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2、搜集各种适合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
3、教学实践。
通过钉钉进行线上“每周共读一本书”数学活动。
通过校本课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
4、案例分析。开展课题研究,上好课题研究实践课。课题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内容进行研讨,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其他成员进行听课、评课。
5、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的论文、课件、教案等成果资料,完成课题的研究总报告,申请结题。
1.区域形成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阅读课程改革模式。
2.撰写优秀案例、论文,形成案例集和论文集。
⑶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产生对数学本身的内在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感兴趣呢?要利用好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课本上设置了“阅读”和“数学实验室”等内容,比较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引导。这些内容有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贴近生活,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精力显得格外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极大地提高,能自愿学习,主动地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如在上《勾股定理》时,通过书上的阅读材料,学生了解到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象,作为人类探寻“外星人”并与“外星人”联系的语言,就对“勾股定理”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掌握阅读方法
1.运用方法,独自阅读。学生预习数学课文或独立练习、测试时,只有经过个体的独立阅读,才能让文本的意义脱离语言的外衣,进而焕发出内在的光彩。个体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咬文嚼字,反复阅读。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等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进行推敲,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在实际操作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以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例如,在阅读“一元二次方程:具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时,就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整式方程”这三个关键词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再加以概念辨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通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动手操作,理解阅读。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所以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可以借助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感受和体验文本的蕴蓄,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3)质疑问难,比较阅读。“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在学生阅读数学材料时,针对材料中所提的问题和留白之处,或提出问题,或认真地思考、验证,比较书上的结论,搞清每个概念、算式、图形的意思及知识的前后联系。这几种方法有时可单独使用,有时可综合使用,如真正掌握,肯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曾出示这样的阅读材料: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4+b2c2=b4+a2c2,判断△ABC的形状。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
由a4+b2c2=b4+a2c2得a4-b4=a2c2-b2c2, ①
即(a2+b2)(a2-b2) =c2(a2-b2), ②
所以,a2+b2=c2, ③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①请你仔细地阅读上述材料,这位同学的解答过程有错误吗?②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在哪一步?③如果有错误,请谈谈一下你的思维过程。待学生对以上材料阅读、思考之后,首先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疑惑的地方,再请其他学生作补充和优化,然后请有能力解决该问题的学生板演自己的思维结果。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比较书上的结论,最终找出了错误的原因。
2.借助小组,合作阅读。“有效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个体的理解上,那就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不到30人,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也逐步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在平时教学中成立了“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助小组”里聆听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自我认识、行为等方面的调整和提高。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数学阅读时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实际的操作按“阅读文本―直观演示―同伴合作―教师引领”展开。
“互助小组”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同学们以开放、坦诚的心态进行心与心的平等、深入的对话,这是确保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内在要素。
⑷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06 阅读理解》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ZLZlQc02BOXHYUJ3rHwscA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⑸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研究方案
一、针对实际情况,分步指导
1. 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列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如在学习新课程八年级教学上册第1章“1.4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时,可针对该课时内容给出以下预习提纲:(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组成的?(2)横轴、纵轴是如何确定的?(3)什么叫有序实数对?什么叫点坐标?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4)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怎样的关系?
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可不给出提纲,应放手让学生去预习,并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2. 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提问题本身也渗透着怎样阅读教材的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强调教材中例题的示范作用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致使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结构欠严谨,层次感较差。每逢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例题,从中找出差距,使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懂得应该怎样使用教材和阅读教材。
4. 及时交流阅读教材的经验。
学生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的自觉程度不一,因此,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教材的经验,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阅读教材中,很多同学会得到这样的启发: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运算法则等重要内容要用醒目的记号标出;要理解,熟记定义、定理;要善于从教材的例题、定理、法则中悟出一些发现,从而转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并能对教材中例题的解法提出更多的看法。如此总结、交流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会大有裨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当学生感到自己的自学能力在提高时,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数学方面的参考书,或者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借阅相关书籍。趁热打铁,形成风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如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二是在指导阅读中应该以鼓励为主。三是指导学生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四是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务使都有发展,并且要形成良好开端,切忌盲目执行。五是及时交流经验,总结得失。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可行的阅读方案,不断总结经验方法,切实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⑹ 怎样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
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要么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么就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或是讨论、汇报、交流。课堂上,学生没有机会阅读教材中例题的分析、公式推导、概念、结论等内容。下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教材的什么地方是常见的事,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阅读教材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上的内容,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用课件出示,教材越来越多的被当成了学生的练习册。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更不会想到通过阅读教材来自主构建新知,遇到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或同学或家长,不会想去通过阅读教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
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但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活动多、讨论多、课件多,而回归课本进行阅读的少。其实,小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是许多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应该是可以看懂的。
为此,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把阅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
一、 用阅读的方法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里提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个活动机会指的是什么?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是当然了。可是笔者认为,阅读,也应该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课堂上除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机会外,同样也应该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机会,这种做法不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吗?
的确,在数学教材上,有一些内容的教学,教师感到很难处理,通常只好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着。可细想一想,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最多就是能够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只是一个比较单一的、初级的教学目标,如果能够考虑到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就有可能会采用更合理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考虑到“中位数”这个概念的特殊性,在“新授”这个环节,笔者摈弃了讲授式教学模式,而是设计出阅读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来初步感知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和求中位数的一般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⑺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有哪些
一、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自愿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爱读、乐读。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一样,而比值相等。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呢?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后再问,怎样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规律呢?那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如此根据教材创设阅读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阅读效果也会好一些。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激励的评价语言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受到他人的表扬与肯定是一件心情舒畅的事情,成人如此,孩子们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见到他在认真阅读时,给他一个微笑,轻轻地点一下头,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小脑袋,有时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阅读的书名,有时把他所阅读的书推荐给大家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优化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由于数学学习内容的精炼性、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很多学生不会把数学文本当作一件轻松快乐的事,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所以,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
⑻ 数学的研究方法
学数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5、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的本体性知识?
6、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7、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8、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
二、教学资源研究
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教学评价研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