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堂教学实录怎么写

数学课堂教学实录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12-14 12:50:35

数学课堂实录评分的扣分原因怎么写

就把师生对话记下来,师生师生的,大致环节记一下,比如导入什么的大环节。

⑵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实录及反思心得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实录

北京市教科院 吴正宪 执教

一、引出问题,用字母表示数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经验中,有没有见过用字母表示事儿?

生:wc(厕所)。生:不明飞行物。

师:用字母表示数的有见过吗?见过这个吗(出示扑克牌J、Q、K)

生:见过

师:对用字母表示数,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怎样用字母表示数? 生:用什么字母表示数?

生: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 生:用字母表示数什么意思?

二、探究为何用字母表示数

师:数学课堂就是解决问题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假设你们今年的年龄是10岁,杨老师比你们大20岁,怎样表示杨老师的年龄?

生:10+20=30岁

师:明年,你们11岁,杨老师多少岁? 生:11+20,就是31岁。

师:你们1岁时,杨老师的年龄是…… 生:1+20,就是21岁。

师:你们10岁时,杨老师的年龄,我们用(10+20)岁表示可以吗?

生:30岁。心理算出她是30岁。

师:其实,10+20也是一个结果,只是不是最终的结果,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杨老师的年龄。

师:我们再来,当你们1岁时? 生:杨老师21岁。

师:非得要21岁,换个词? 生:1+20(岁)

师:6岁时,你们上学啦? 生:杨老师6+20(岁)

师:18岁时,你们上大学啦? 生:杨老师18+20(岁)

师:30岁时,你们成家啦? 生:杨老师30+20(岁)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杨老师长1岁,我们也长1岁。年龄差始终是20岁。

师:像这样还能写吗?(能)写得完吗?(写不完)

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能表达杨老师与你们的年龄差关系,能不能想一种能让大家一看就清楚、明白,也能体现你们两之间任意一年年龄关系的式子?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学生活动,师收集生成资源并编号)

1号:A B

学生 老师

2号:我们的年龄+20=杨老师的年龄

3号:n+20=m

4号:(C+20)岁

师:先来看1号,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1号的同学,你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B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1:可以是任何数。

师:那你问问他,A和B爱表示几就表示几,为什么不好?

生:1号看不出老师比我们大20岁。

师:数学就是表达数量关系的,1号看不出老师与你们的年龄关系。2号怎么样?

生:2号表示的清楚,但就是有点麻烦。

师:3号和4号,你更喜欢谁?

生:喜欢4号,3号有点不懂。

师:3号中的N+20表示谁的年龄?M又表示谁的年龄?

生:都表示老师的年龄,说明重复了。

师:4号中,当C可以是1岁、5岁、50岁时,C是一个变化的量,C可以是200岁吗?(不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具体情况下,C是有取值范围的。C+20看出什么来了?

生:看出了老师的年龄,还有老师的年龄与自己年龄的差距。

师:用字母表示可以看出一个数量的结果,还可以看出两个数量的关系。现在对字母表示数有感觉了吗?(有)

三、怎样用字母表示数

出示1:1个盘,盘里放着5个桃,两个盘放几个桃?生:10个

师:换个写法。 生:(2×5)个

师:3盘、5盘、6盘、100盘、101盘、300盘、596盘、1000盘分别是多少个?(生板演:3×5、5×5、6×5……)

师:你受得了吗?受不了就想办法,受得了就继续写,1001盘……

生:我想到办法了,写X×5(个)。

师:X表示什么? 生:很多盘。 生:很多盘,每盘5个。

师:X个5是多少? 生:X×5

师:X×5表示什么?

生:X个盘里,每盘5个,一共就是(X×5)个桃。

师: 从中还可以看出什么? 生:每个盘里有5个。

小结:X×5既表达了一共有多少个桃?还表达了桃与盘之间的关系。

出示2:有两个会场,甲会场有a人,数学是要研究关系的,乙会场跟甲会场的关系(如下),听并写算式:

1、 乙会场比甲会场多200人

2、 甲会场比乙会场多200人

3、 乙会场是甲会场的3倍

4、 甲会场是乙会场的3倍

列式:a+200 a-200 a÷3 a×3

师:这些式子都表示什么?

生:乙会场的人数

师:还看出了什么?

生:甲、乙两个会场人数之间的关系。

小结:今天研究的字母既可以表示一个结果,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四、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出示青蛙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继续说下去说得完吗?能否用今天知识将青蛙只数与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表达出来,既能表达结果,又能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收集结果)

生1:(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生2:(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

师:你选择谁的,为什么?

生:2号,1号只表示了数量,不知道它们间的关系。

师:1号的(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如果a是1,你知道这里的b、c、d分别是多少吗?

生1:我知道,如果a是1,那b=1、c=2、d=4。

师:你知道,从你的表示中,其他人能知道吗?(生1不语)

师:而从“(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假设X是1,其它的知不知道?

生1:知道,是(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可以算出来.

师:现在大家是否明白,为什么(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虽然a、b,c、d可以表示任意数,还是不行了呢?

生:他知道,我们不知道。

小结:数学是全人类交流的语言,少了关系就多了麻烦。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想跟吴老师说些什么呢?

        这是12月18日周三晚上网研社群数学组课例研讨的课堂实录,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

反思心得: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是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同时也是学生思维从“算术向代数”发展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符号化思想,渗透代数思想。

本节课,吴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中的字母表示数引出今天的课题,同时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疑惑、问题进入今天的探究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对于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吴老师如何抓住用字母表示数的本质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的?

课堂就是解决问题的地方,吴老师用生活中的事例:老师和学生的年龄问题引导大家进行交流、探究,学生已有这个知识经验,计算起来并不是问题。学生得出10+20是个结果,吴老师就引导孩子利用这个结果可以算出任何一年的老师的年龄,通过推算出的表示老师年龄的式子可以总结出规律,找出一些方法来表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年龄关系式。于是,五花八门的关系式就出来了,吴老师说:“数学就是表达数量关系的”,在大家的不断地认可、推翻中,最终探究出第四名学生的式子(C+20)岁最能表示出学生和老师年龄的关系。从这个式子中不仅可以看出老师的年龄,同时还能看出老师和学生的年龄的差距,自然而然中孩子们也理解了式子中的字母C也有取值范围的。这样吴老师引导孩子们就在不经意间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同时明白字母不仅可以看出一个数量的结果,还可以看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孩子们理解并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第二个问题:对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吴老师用谈话交流的方式,结合实例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在谈话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思考的习惯。吴老师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尽情地想象、发挥,比如在写老师和孩子之间年龄关系时,吴老师通过具体数字分析后,让孩子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来自己总结关系式。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们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个问题:本节课感受到吴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关注知识的生成。吴老师的课堂,总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例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探究,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吴老师强调数学生活化,关注生活,关注课堂,数学知识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也是服务生活的一种数学思想。

⑶ 数学“谁打电话时间最长”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认识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竖式计算:
0.48÷4 6.3÷7 240÷60 4800÷400
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⑷ 新课标小学数学《对称》教学实录与反思

新课标小学数学《对称》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本节课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先设计了“贴蜻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对称的实物图(树叶、松树、蝴蝶、鱼等),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的活动,同学们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对称的秘密”,了解了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了解对称现象,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与教的材料准备:CAI课件、剪刀、彩纸、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1.贴蜻蜓,感知“对称”

师:(电脑播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夏日的傍晚,我们经常能见到满天飞舞的蜻蜓。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只蜻蜓的图片,谁愿意帮我贴一贴?(出示红、黄两只蜻蜓图片)(同学们看后大笑).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位同学贴的蜻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黄色的蜻蜓两边的翅膀一样大。

生2:红色的蜻蜓翅膀大大小小不一样,怎么能飞呀?(4个翅膀大小都不一样)

师:你说得非常好!怎样才能让红色的蜻蜓飞起来!

生3:把它两边的翅膀换成一样大就行了。

师:对!要让红蜻蜓飞起来呀,必须要两边的翅膀一样大。(手指着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先贴一半,再贴另一半)

(有:树叶、蝴蝶、衣服、葫芦、树)

2.观察讨论、揭示课题

师: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老师是一半一半的贴。

生2:我发现左边一半和右边一半同样大。

生3:我发现这些圆形两边是一样大的。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象这样两边一样大的图形,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

[评析:采用有趣的贴蜻蜓比赛导入,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非常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对称,从参与面上看,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了,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并且教师很注意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学生的释疑,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

1.剪一剪,议一议。

师:你能试着用剪子剪出一个象这样对称的图形吗?试试看!

(教师巡视、辅导,并贴图)

师:请同学们先停下手中的剪刀,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 )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生1:我认为1号、2号、3号图不是对称的。

生2:我认为4号图也不是对称的。

生3:我认为5号、6号、7号、8号图是对称的。

师:(指2号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这样用剪子弯了一下。

师:(指3号图)你能给大家说说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拿着纸,这样剪了一下,又剪一下。

师:噢!原来你们是随意剪的。看来,这样是很难剪出对称的图形。

师:我们就请(5号图形)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剪的吧!

生:我先这样一折,再用剪子剪。

师:很好!来,示范一次给大家看。

(指6号图)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先对折,然后再剪,就剪出这个图形了。

师:真棒!(掌声)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5-8号)他们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他们(1-4号)不能呢?秘密在哪儿?

生齐说:他们没对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发现什么?

生1:有一条印。

生2:有一条线。

生3:都有折痕。

师:对!这个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请同学们读两遍。

师:谁能上来画画其它图形的对称轴?其余的同学请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评析:让学生剪一剪、议一议,探究出了对称的秘密。恰当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猜一猜,折一折。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的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谁能给大家演示一遍。

师:对!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再猜猜看,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动手折折看。

生1:有一条。

生2:有四条。

生3:有十条。

生4:有一百条。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样,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电脑画面显示很多条对称轴并伴随着声音:我也折累了,不想再折了。)

师:圆到底有多少条对称轴?

生1:数不清。

生2:无数条。

师:对!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评析: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充分让学生猜一猜,并动手折一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对称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三)拓展运用、强化表象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图形是对称的以外,还有许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例有:桌子、椅子、文具盒、橡皮、窗户、黑板、衣服、飞机、脸、人等等)

师:你能指一指人的对称轴在哪儿吗?

师:谁能指一指书本的对称轴在哪儿?

师: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电脑播放:蝴蝶、蜻蜓、脸谱、小鹿、飞鹤、8.A、北京体育馆、艾菲尔铁塔、民间剪纸等)

师:欣赏完美丽的画面,你们想不想动手剪一剪?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图案!试试看。

(在学生动手剪时播放音乐)

(学生剪完后自己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象什么?

生1:我剪的象窗帘。

生2:我剪的象梅花。

生3:我剪的象火箭。

生4:我剪的象宇宙飞船,我长大了要当宇航员。

……

[评析: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科学”、“艺术”、“建筑”等学科中,注重了学科知识的整合,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还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很美丽!

生2:很好看!

生3:很有趣!

师:对!这些对称的图形是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贴一个对称的“美”)

[总评:这节课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教学中,教师充分给学生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课堂教学通过贴对称感知___剪对称探究___拓展对称___应用对称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知识的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形成了技能,掌握了数学方法。]

二、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比赛“贴蜻蜓”导入,我出示两只红、黄颜色不同的蜻蜓,让学生们比赛贴。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对蜻蜓很熟悉,而在贴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红色的蜻蜓翅膀大大小小不一样,就笑了起来,纷纷说:“红蜻蜓怎么能飞起来呢?”这样也暗示了蜻蜓两边的翅膀一样大才行。贴蜻蜓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 /article/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是按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在知识引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贴”的方法,在贴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红蜻蜓飞不起来?黄蜻蜓能飞起来呢?

在教学“对称”时,我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先对折,再剪,而是让学生在发现“两边一样大”的基础上,自己随意去剪。这样,一部分会剪的同学就对折了,不会剪的同学从他们的演示、介绍中也明白了“必须要对折”,非常轻松地发现了对称的秘密。

3.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

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最后一次的剪纸,是学生认识和技能上的提高,他们这一次剪出的图形很象生活中某些物体的模型,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少数同学先对折,然后画图、再剪。剪出的这些图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很美的印象,整节课在“美”字中结束。

;

⑸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一、小学数学听课实录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的文章。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
小学数学听课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授课教师

听课班级

听课地点

听 课 人

听课时间

随 感

听课内容:

听课总结:

⑹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实录我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课堂实录》

四边形课堂实录1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周 长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 6分米8厘米2厘米 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估 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
教学要求: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⑺ 怎么写小学数学‘认识图形’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主要包含:
一是教学实录;
二是教学评点。
(一)教学实录
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记录: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这一般听课笔记的开头都已明确注出)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记录教学方法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更大。特别是要详细记录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教学处理方法。每堂课都雷同的环节,或一些平实的述说性语言适当少作记录,把自己从记录员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投向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的观察)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这往往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地方。当然时间安排是否得当,还有待于学生课堂状态。)
4、学生活动情况。(学生精彩的回答绝对有记录的必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我们记录并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5、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什么)
听课记录的三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
3、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过程全都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者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准确,也可以写出自己对于某部分教材的处理看法。教者的教学思路是否明晰,如果自己上会采用何种思路,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目标达成度如何等等)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评点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突破了难点,如何突破的,突破得是否巧妙,有无更好的办法)
3、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驾驭能力)
7、教学思想(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8、其它
教学评点的两种形式:
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二是总评:就是把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⑻ 课堂实录包括哪些内容

听课是教师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那么,听课时就要做好听课记录以便于课后的反思、研究。那么听课者如何做好听课记录呢?愚以为,听课记录可以从教学实录和教学点评两方面来记录。

一、课堂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课堂实录如何记,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3、实录,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二、课堂点评。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点评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

写教学点评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总评,就是把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录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需要强调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录课堂实录,而不做点评,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师记录的是教者的板书,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此外别无他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的价值是不打的。好的听课记录应该是实录与点评的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点评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减轻教师上课压力,学生自主学习神器,关注课堂无忧微信公众号:kt5u21 。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堂教学实录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