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5岁小朋友的数学启蒙怎么教
链接: https://pan..com/s/1EgE4cr6BJmbuNhA6sJ2WKQ
㈡ 我是如何教4岁的孩子的数学启蒙的
很多人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但却不知道要怎么教他们。而我从来不会刻意孩子去学习什么,只要孩子肯学,我都会去他坚实的后盾。比如前段时间迷上了珠算,在一般孩子觉得很枯燥的珠算,他看电视节目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说六加四进四退五进一,连我老婆都会被雷到。而这些是我们没有教过他的,纯粹从电视节目中学习的,而电视节目中,很多都是他自己选的。
4岁的儿子从最初的1+1=2,从刚开始的个位数加个位数。从刚开始的掐着手指算,从围棋子算。现在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个位数的准确算法。而这准确的算法,只经过我一个晚上怎么教他算就学会了。
很多简单的算法有时要教会孩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太简单了,So Easy。但就是因为太过于简单,而使我们不知道要从何教起。
有一次我爸问他说,9+9等于几呀?孩子知道用手指掐是掐不出来的了。于是在小黑板上小粉笔画了9画,接着再画9画,就数总共有多少(从1数到100他早就会了)。最后很高兴地回答等于18。又有一次,我爸问他9+8等于多少的时候,他会拿着围棋一个一个地放,然后再数。这就是最直观的算法。但很难提高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甚至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于是我决定教会孩子从直观的算法进入到理论上的算法。那天晚上打算教他的时候,我也面临着众从父母一样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要从何教起。第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第二因为是东西,如果说得太理论了,孩子一下子会很没有耐性。第三,如果问的问题有点困难,孩子的信心会受到打击,而不愿意再学下去。
针对以上的三个问题,我制定了从比较简单的作为切入点,从他会的作为提问他的问题。于是孩子一下子就爱上了我给他传授的方法。
我刚开始问1+9等于几,他会说等于10,于是我又问2+8等于几?他又回答是10。以依此类推,我把1+9一直念到9+1,他都答对了。(这是作为后面的铺垫,并非随意提问)
我接着提问两个数相加大于10的问题。问2+9等于几。他这时要思考一下才说出答案是11,然后3+8一直到9+2。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样提问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无聊,但孩子喜欢自己知道的答案。这些在大人们看来是无聊的问题,在孩子看来却是很开心的问题。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儿子对结果大于10 的两个数相加都基本上知道答案,但还是反应比较慢,也是因为他一直都是用比较直观的方法在计算结果的原因。
接着,我把9+2作为例子,在黑板上写上9+2=?。就问题9+1=多少,儿子毫不犹豫地说是10。我接着问2是1和什么组成的?他说是1和1。然后马上就说,哦,我知道了,9+2=11.
于是我接着问他,9+8=?,他还是在想,显然还是对这种我说的方法不太熟悉。于是我又写上9+1=10,然后问8是1和什么组成的?他说是7。然后又说,哦,我知道了,9+8等于17。我说好棒呀!(孩子答对了,要适当地夸他,他才高兴。才有兴趣学下去)
于是我再写8+7=?,他这时有点知道这路子了,就说8+2=10。7是2和5组成的。又说,哦,我知道了,8+7等于15。虽然算出来还是需要思考,但我已经知道,他已经进入了这种模式了。于是再写其他的个位数加个位数,结果大于10的题目问他。他都回答上来了。
于是我把难度加大,但还是先考虑没有进位的。就问12+3等于多少?他还是想,于是我问2+3等于多少?他说是5。我问5+10等于多少?他说,哦,我知道了,等于15。我说太棒了,答对了。他很高兴。接着再问一些不需要进位的加法。如84+5等。他按照这种方法,都答出来了。
等他学会了之后,我便开始用两位数加个位数,但需要进位的提问(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刚开始也是从最简单的方式学起,就问19+2=?,孩子不太清楚。于是我又问题他,19+1等于多少?他说20。那2是1和多少组成的?他说是1。然后又说,哦我知道了。接着,我就把19+2改成29+2,改成39+2等。最后改成随机的两位数加个位数,但需要进位的提问。他都答上来了。
接着又把难度加大了。加到简单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但孩子学到这里就有点吃力了。我就没有再继续深教。准备下次找时间再教他。
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满10的算法来教孩子呢?我的想法是,满10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孩子是比较懂的,所以才作为这种方法教他。
今晚,他说要当老师,要我跟我老婆做他的学生,最后在小黑板上写上了歪歪斜斜18+6=24。
显然,尽管我只有教他一个晚上,但他已经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了,已经不需要借助画小线或者拿围棋子这种直观的算法来算了。至于这种方法会不会影响到他后面学习到最原始的加减算法理论,我想应该是不会的。就像数学的解题方法一样,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
就像孩子前段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老是某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但都停留在个位数的提问或者是简单的两位数,如12等,十位数是1的。有一次我想教会他任何一个数是单数的是双数的,我犯难了,因为从数学的角度解释是单数还是双数,是要用2来除,整除是双数,余数为1为单数。但孩子这些完全不懂,我思考了一下,还是不难。我教他说无论什么数,只要后面是2,4,6,8,10的,都属于双数;后面是1,3,5,7,9的都是单数。然后开始问他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结果他都答对了。
㈢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我们长大后就逐渐明白,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是很重要的,那么想让孩子学好数学,数学启蒙是很重要的,下面为大家分享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有什么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过游戏进行数学启蒙
游戏场景学数学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最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
因为游戏能对小朋友的规则意识、执行能力和策略意识进行综合锻炼。
游戏都有规则,小朋友要听懂规则、服从规则,同时又要达到目的;当规则变化的时候,他们也要跟着变化自己的策略。
这个过程,不是记住知识点就够的,它其实锻炼了小朋友对知识灵活应用的综合能力。
2、通过绘本进行数学思维启蒙
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的,这种启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数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吸收知识。
绘本整个看下来,一点都不枯燥!听着像天书一样的数学知识,在绘本都能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依据。
以场景式代入的方式让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从故事里发掘数学问题,进行解剖和分析。
数学学习最主要的是要体会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毕竟知识是固定的,而背后的思维方法才是最具价值的。
3、看动画片进行思维启蒙
儿童动画系列,片中小人物热爱数学,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将图案、数字和形状的知识融入动画,内容充满互动,帮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孩子能掌握对数字的认识、数学的技巧,同时发展孩子的思考性。
何秋光学前数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1、认识数字
孩子认识数字,先从会学数数开始的,有的孩子会早一点,有的会晚一点。记得在我家大宝一岁半的时候,每次带他爬楼梯,他走得很慢,每上一个台阶,我便数一个数字。
刚开始的时候是重复1~10,每次我数一个数字,孩子也会跟着讲,这样经常练习,孩子慢慢就会数1~10的数字了。
当他很熟练之后,我又开始增加一点点难度,从1~20,再1~30,1~40,1~50,1~100,循序渐进。
即使不是爬楼梯,平常走路数脚步、数木棍,或者给孩子一盆豆子,让孩子数,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教孩子认识书面上的数字
先教孩子10以内的,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看得到这些数字,比如门上,车上,马路边上,看到的时候,就和孩子一起来玩猜一猜的游戏,孩子答对了,及时给孩子大大的鼓励和表扬。
10以内的都认识了,之后再教11-20,20-30,看孩子的学习进度,如果孩子知道了其中的规律,可以把数字写在小黑板或者上纸上,让孩子来认读,看谁能读出数字会更多。
2、感觉数量
孩子认识了数字之后,并不代表他就此对数量有了概念,这时就需要大人教会给孩子。如何让孩子感觉数量呢?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完成。
比如,家里买了一些苹果,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道水果篮中给妈妈拿两个苹果好吗?”然后把2字写在小黑板上,或者让孩子拿3个,4个,5个等。除了水果,家里任何物件都可以用来做引导。
3、5-6岁孩子:数学运算练习
孩子熟悉以上了,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加减法,也就是运算。教孩子数学运算的时候,应该是先教加法,后教减法,先易后难,以免一下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加法运算
教孩子加法之前,先跟孩子解释清楚什么是加法。
比如,“宝贝,爸爸手里有一个苹果,妈妈手里边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两个人的加起来,会有几个苹果呢?”让孩子来数,孩子算好了之后,就告诉孩子:“对了,把两边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合起来就是加法”。
先教5以内的,1+1,1+2,2+2,两个容易的'夹杂一个难,比一下给孩子来难的,会更能让孩子接受。当孩子熟悉了5以内的之后,再教10以内,15以内,20以内。
减法运算
孩子会了以上加法之后,就可以教减法了,同样也是先解释什么是减法,从5以内的开始算起,难度逐步递增。
逻辑狗
(有趣又无敌的逻辑思维养成神器)
优点:
1、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刷题分分钟钟。
2、比较接近我们实际生活,前面两个阶段,分别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尤其是交通工具这个部分,从第二个阶段开始,花了一整本来介绍交通工具,交通规则,红绿灯等安全常识。
第三个阶段又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延伸扩展交通工具的常识。
3、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推理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缺点:
1、 贵。 1-5阶段全部买下来最少要花掉1000块钱左右。
2、 练习册动手能力不多。孩子能动手画的,只有每页反面。它是练习册的涂涂画画部分。 但是整套能让孩子动手的,也就是后面的涂涂画画部分以及后面几个阶段的算数练习。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
(孩子好奇心和思考力最大化被激发)
这套书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矮人,通过这两个小矮人,介绍了13种基本数学思想,启发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点:
以精准,有趣,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引领者孩子感受数字和公式背后的思维。 比如第一本中的第一课“不是一伙的”。因为很多东西没有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
就是通过这样慢慢的观察,思考,再观察,比较,理解,果果开始感受到思考的妙处,并且逐步爱上了思考。
缺点:
因为很多没有标准答案,并且思维能力较强,需要我们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每一课想要教授的知识点和引导方法,否则很容易教到中间卡克。
摩比爱数学
(学霸养成必备)
《摩比爱数学》又一步从数学的角度深层次扩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套书分为萌芽篇,探索篇,飞跃篇三个阶段,总共18本。 一般幼儿园小班的(3-4)孩子可以从萌芽篇开始,从认知图形和数字开始进行数学启蒙。
优点:
1、 思维导图。学会看思维导图,用它分析问题,会让孩子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全局性。
2、 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个动画视频讲解。 只需要扫描“视频讲解”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去看知识点讲解。
3、 闯关游戏有趣好玩,下方家长还能给孩子反馈评价,记录孩子完成状态是“是独立思考完成”、还是“引导下完成”,还是“有点迷糊”。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㈣ 孩子的数学启蒙方法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学龄前的数学启蒙,就是“数数”和“加减法”,孩子数数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急着想教给孩子“加减乘除”。其实学龄前并不需要学习“理论”方面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话、游戏、实物演示、读绘本和故事的方法,把基础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理解得越扎实深入,以后上学就能越容易学好数学,轻松进阶。
下面整理了一些数学启蒙的概念,供各位家长学习、参考。但不要给孩子和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习进度和程度要因人而异,而且这些数学概念孩子上学以后也有科学的学习安排,不要把它当成“学龄前的必学清单”。
1~2岁
1、1~10的正数与倒数
从孩子婴儿期起,家长就可以开始“磨耳朵”了,一边逗孩子玩,一边开始“唱数”。类似传统的童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就是很好的数学启蒙。
等孩子会说话了,引导孩子清晰地说出1~10的数字,孩子的数学启蒙就正式开始了。等孩子熟悉了正数,就可以开始熟悉10~1的倒数了。
2、认识1~10的数字
孩子可以清晰地说出1~10以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音”和“形”对应上,通过图书、积木等认识数字,孩子看到数字,可以说出正确的读音。
3、1~10的数字排列
等孩子可以认出每一个数字以后,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把数字排列出来,可以通过积木、数字磁力贴等,让孩子爱上数字游戏。
4、1~10的实物对应
把数学的抽象实物化,具体应用到生活中:让孩子可以简单的数出物体的个数,比如:一个苹果,两块饼干,三本书。
5、基本二维形状
孩子在1岁多就可以开始学习认识基础的二维形状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等等。平时生活中的生活物品、玩具,都可以用来做“教具”帮助孩子构建基本的几何思维。
6、 大与小的概念
生物的趋利性是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到“更大的蛋糕”,但理解“大与小”的概念不是天生的,家长在生活和游戏中多向孩子提问: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等,随着月龄的增长,再告诉给孩子“更大,更小”的概念。
2~3岁
1、“比较”的概念
孩子到2~3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理解一些比较的概念,比如对比的:轻与重、高与矮、长与短。在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对不同种类的两个物品,以及相同种类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
2、数量多少的概念
让孩子辨识“谁的碗里米饭更多?”、“哪个盘子里的苹果多?”通过生活中这种数量的认知练习,孩子会逐渐理解数字本身的大小,比如5和10哪个数字更大。
3、1~20的认知
如果孩子已经熟悉了1~10的正、倒数,错乱排列,可以把数字逐渐增加范围到1~20。
4、配对的概念
“配对”是孩子都很喜欢的游戏,把两个一样的或者相配的物体是“一对”。比如让孩子把同一双的袜子配对、同样的筷子配对等。
3~4岁
1、1~30的认知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可以把数字的识记、排列、正倒数的范围增加至1~30。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这个概念可以基于孩子的“配对”游戏之上,告诉孩子所有物品能够配对成双的,就是偶数;配对以后多出一个,就是奇数。依然可以利用筷子、袜子、手套等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
3、观察规律
3~4岁的孩子开始发现一些“规律”了,比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让孩子观察和预测,下一个灯是什么颜色的,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4、时间顺序
“先换睡衣、再刷牙、最后上床睡觉”,通过生活规律即可帮助孩子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有“开始、然后、最后”的顺序概念。
5、“一半”的概念
“一个苹果,妈妈和宝宝一人一半。”
“一杯水倒掉半杯,留一半。”
生活中“一半”的概念很容易呈现,提高一些难度的话,可以考验孩子:比如,4个苹果,给爸爸一半,给宝宝一半,每个人有几个苹果?
4~6岁
1、“倍数”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可以让孩子先试着理解2倍的概念,“增加了同样的数量”就是2倍,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
2、隔数字数数
当宝宝将1~30都数得很溜了,可以让孩子试着隔数字数数:比如2、4、6、8、10。用数字积木和数字冰箱贴来玩也很方便,趣味性高孩子也乐于参加。
3、分组
给孩子一堆物品,让他根据特定属性来分类:比如根据物品的形状、颜色等属性分类。以此再引发“成套”的概念,比如一套餐具,一套图书等。
4、三维形状
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些三维的物品和特征,比如:球体、圆柱体等,可以利用沙子模型教具。
5、体积和容积
当孩子掌握了长短、大小、高矮之后,就可以判断简单的体积和容积了,比如同样大小的杯子,哪个杯子里面的水更多,以及比较和形容物体的高、宽、薄厚等。
6、时间的概念
学龄前的孩子看表还是有点困难的,可以先从整点时间的认知开始,利用孩子生活最相关的几个整点,比如7点起床、12点吃午饭、18点吃晚饭等等,到了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去看钟表来理解。这对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也是有益的。
㈤ 四岁多宝宝怎样学数学有哪些方法
由于数学是公认的难题,所以很多家长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习数学。那么四岁多宝宝怎样学数学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四岁多宝宝学数学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要打好基础: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前面的内容往往是后面学习必备的基础,前面没有学好,肯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例如,10以内的数都不认识,怎么去做加减法呢?因此,学习数学必须先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这一点非常必要。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你把根基打好了,才能够在上面建造一层、二层、三层……。这些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计算、基本概念、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知识……,还有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基础;
要重视数学能力:单纯地让孩子机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单纯记忆一些计算题的做法不是数学启蒙,这样机械地数数和运算,不等于孩子头脑中数的概念已经形成,也不能证明孩子已掌握了数的知识,随着孩子无意识记忆的消失,所背诵的题目自然也会全部忘记。相反,在家长的机械灌输下,不仅让孩子产生混乱不清的概念,更可怕的是孩子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恐惧心理;
要做适当的练习: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只有时常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并整理而找出头绪,加以巩固,才能不断吸收和了解新的东西。不做适当的练习,学到的知识就没有办法巩固;
要善于找规律: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数学就必须善于寻找数学规律,善于总结。要能够触类旁通,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起来,整理成框架。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体系,我们就有解决综合题目的能力。
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具体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范读题方法,孩子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认真计算的习惯
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
检验改错的习惯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因此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好习惯。
(4)验算的好习惯。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孩子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看书、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如我们马上就要学习的统计表,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课前收集、调查好一些相关数据。而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一年级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的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
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能使孩子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要提倡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也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这种思维习惯,从小掌握这种方法终身受益。
1 足够的耐心。
有个孩子说他在学校不敢找老师问问题,在家找爸爸问时,爸爸讲着讲着也经常大发脾气,慢慢地数学方面有问题就再也不找谁问了。这可能就是很多数学学不好的孩子面对的真实情况。
足够的耐心正是家长在家辅导孩子时最重要一个品质。美国一所大学的一位明星数学老师面对记者的问题:“ 那如果学生总是不能理解你的解答?你会不会生气呢?”时,他回答:“有时候我想帮助学生,但是我们之间就是‘断线了’,他总是理解不了你的说法,然后我就会换一种解释的方法。这是很有挑战性的,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沮丧。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不要丧气,有时候学生不能理解并不是谁的错,所以你只要继续努力就好啦。”
作为家长,如果需要在家辅导孩子的数学,也得先做好这种心理准备。这是很能够有效进行下去的基础,有了耐心,就是如何引导和讲解的问题了。
2 引导的方法
有些家长会觉得给孩子讲清楚,或让孩子理解透彻太麻烦,所以会经常直接把方法和答案告诉他。这种辅导方法是非常有害的,长期这样,是在给孩子传导这两方面的信息:
1、你的能力不行,无法理解这些东西,我已经放弃你的数学了;
2、学数学可以不用理解,只要去记忆和模仿就行了。
第一个是在破坏孩子学数学的信心,第二个则是在帮助孩子养成非常不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都将会是非常致命的。但好在,追求真理似乎是每个孩子天生的本能,所以什么时候开始调整都不晚。
引导应该是引导孩子去思考,而不是告诉其答案或者方法。引导的总体原则应该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理解和定位问题,并将当前问题和所学知识产生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还会发现孩子在一些知识上面的漏洞。
3 讲解的原则
虽然辅导的总体原则应该是多提问,但有的时候不得不进行一些讲解。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就应该给孩子进行讲解了:
1、问题的场景是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不能理解那个场景具体是什么意思,以及这些场景下一些约定成俗的潜规则;
2、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晰;
3、数学方法和工具没有掌握好。
讲解的时候应尽可能不要抽像地讲,应结合孩子能理解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抽象的部分应该留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在逻辑架构。
要是你只抽象地讲解,而不是按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那孩子就会忽略你的讲解过程,而只记结果。这样,记得不牢固不说,更重要的是长时间进行容易养成不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为什么不能抽象地讲呢?因为小学阶段大部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太发达。对他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思维过程必需借助于具象的实物来完成。
猜你喜欢:
㈥ 孩子快四岁,非常喜欢数学,如何科学引导
孩子快四岁,非常喜欢数学,如何科学引导?孩子现在已经4岁多了,朋友和同事们都夸他长得聪明。其实,除了平时的照顾和喂养外,我在孩子3岁左右时就开始对他进行算术训练。因为我知道,3-7岁是孩子大脑发育极快的时期,被称为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数学启蒙的 "黄金时期"。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孩子做好数学启蒙工作,孩子的数学成绩将是最好的。
准备好重量、长度不同的玩具给孩子,让孩子去掂量玩具的重量、长度,孩子用手去触摸各种玩具,可以深刻感受到 "量 "的变化,可以增加孩子的认知,甚至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的眼光看出一件物品的高度和重量,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甚至可能培养出以后的数学小天才。
玩过建构主义玩具的孩子在大脑中与空间处理有关的区域显示出更多的活动,空间思维也更强。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活跃的建构主义玩具,如乐高、积木、雪花、傻子腻子、沙堡等,儿童可以自由组合,创造出各种形状,达到锻炼儿童空间思维的目的。此外,建筑玩具还能有效培养儿童的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钙和维生素D组合,均衡全面的科学配比,支持儿童大脑和视力发育,补钙助成长。同时,优博也是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老品牌,质量自然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