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指出了哪些具体要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指出了哪些具体要

发布时间:2022-12-18 08:26:19

‘壹’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版课标除了坚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的观点之外,还明确提出:“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的论述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做了很好的铺垫,提升了人们(特别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2022年版课标在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凸显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2年版课标阐述了核心素养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具体表现,不仅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核心词”的合理内核,还从内涵上将核心素养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表现贯通,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和阶段性表达。

2022年版课标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将总目标的三个方面分解为四个学段的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基于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求,融入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提供依据。

‘贰’ 论述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一、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 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 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 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 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用诸如 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多样的方式,而不仅仅 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加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评价方式强调 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标简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 基础教育课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 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 展奠定基础。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不只关 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及与 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选拔适 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 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评价是帮助“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 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评价功能的这一转变同时影响着教师评价工 作的发展。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教师的素质及 其发展同样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以往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关注教师已有的 工作业绩是否达标,同样体现出重检查、甄别、选拔、评优的功能,而在如何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却有限。因此,时代的发展向课程评价的功能提 出挑战,评价不只是进行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即从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学生学业成 就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 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 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 学业成就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也突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 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 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多 元智力理论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评价中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 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 化的需求。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 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经是各国 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 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则表现出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 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 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要么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了,要么是 只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而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 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 势这一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30 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例如, 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 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英国则强调 3 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师评价中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和 行为记录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 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因此,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 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 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评价主体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 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 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 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 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在以往被动地接受 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 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 欢迎,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与此相比,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 中的一员,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 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也在相 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 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 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 展。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 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 价。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 案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 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 4 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 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 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因此近年来,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 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 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 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 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质性评价方法的发展为这种过程式的 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注重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新课程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促进课 程的不断发展,这就对评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可行的指标评价学 生、教师与课程是此次评价改革推行必将面临的核心问题。下面将对此进行一 些讨论。 (一)如何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 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如果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将有助于改变以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 的不利局面。 第一,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如青岛市北区推行的口头评 价,根据“短、小、勤、快”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 5 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 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 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 自己的学习。 第二,利用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收集学生多方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作业和 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 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培养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第三,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期末成绩中 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的导向作用 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 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如在学科期末成绩评定中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分 别报告,并根据内容的不同对平时和期末成绩设定不同的权重。 第四,许多学校重视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 方法。如将语文的评价、考试分为语言表达、词汇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等方面,采用写字卡、朗读卡、积累卡、阅读卡、表达卡等考察方式,与期末 考试相结合;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试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 (二)学生、家长如何共同参与教师评价 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价的 重要内容,旨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家 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他们参与教师评价,也增强了对教师教 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推行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建议注意以下一些原则:学习信任学 生和家长;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校方应综合分析多 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下面是一则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引导家长如何参与“家长开放日”评课活动 6 的实例。 亲爱的家长,欢迎您参加我校“家长开放日”的评课活动,相信这将是 一次我们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增强了解的机会。希望借此机会,对我们的教 育教学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同时架起我们协同教育的桥梁,共同为孩子创造 出健康成长的家校环境。

‘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数学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有哪些

一、提出的基本理念有
1、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时,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培养数学应用及创新意识《标准》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课程教学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
3、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标准》合理地吸纳了我国数学教育中“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理念,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形式化的表达。
4、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标准》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表明了《标准》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将使得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能够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对我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启发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1、深入学习和理解《标准》,灵活弹性地使用教材。
2、突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理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以形成积极的数学体验。
4、挖掘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5、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6、倡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7、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基本技能。

‘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有哪些具体要求

基础知识要牢固会基本的技能比如数形结合基本的思想比如函数思想最值思想还有基本活动比如合作交流

‘伍’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4.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着特征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例如,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课程应增加算法的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7.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8.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9.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_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10.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例如,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对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要建立相应的过程评价内容和方法。

‘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课程目标它对我们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对我们教学的启示: 1.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标在"前言"部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2.教学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观念、功能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对教师教学的"双促进"导向功能的作用,依据新标准的评价建议,讲究评价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总之,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使数学教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评价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柒’ 数学课程标准 中的教学目标是从哪四个维度论述的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捌’ 数学课程标准 中的教学目标是从哪四个维度论述的

数学课程目标分成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这四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数学学习中,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数学思考(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则伴随在上述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玖’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你真的读懂了吗

最近在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刚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是非常排斥的,就像小时候很排斥父母的“唠叨”一样,觉得《课程标准》这种书,都是官方的、刻板的,或者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官方文。因此这本书一直被放在文件包里,我也迟迟不肯翻开来看。

昨日,实在闲的无聊,整理书桌时,才又翻到她。非常不幸,我竟然被她的内在给征服了。里面的内容竟然是中肯的、客观的,既有对教研成果的肯定,又有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客观描述,甚至有些描述又是那么的“接地气”。

如: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这块,书中提到通过,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有75.1%的教师选择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您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这一问题,有48.6%的教师选择“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生期望的学生评价方式中,77.1%的学生选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得出结论:教师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仍是首要考虑因素,而学生则更希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平时表现和学习态度,其次才是考试成绩和作业情况。

再比如数学教学目标中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之间的关系这块中提到:数学家比较强调基础性,认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谈得上选择与发展,而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则比较强调选择性,普通教师对这个问题考虑较少。这也说明大部分普通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对学生未来数学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的考虑。

包括对高中课程缺乏“初高中链接”的问题,都进行了客观中肯的描述。

这些都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有了想把这本书好好研究,深入的读下去的欲望和打算。

如果你也是高中数学老师,我也建议拿起这本书,不要再让她的才华再被埋没了。

‘拾’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具体分为哪几个方面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一、课程目标与数学目的的比较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比以往数学目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下面从总目标、基础知识、能力、数学观四方面对数学目的和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课程目标的发展进步。
1.关于总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学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实这是数学教育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对于数学教育只有明确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体目标。相比之下,以往数学目的没有这种总分式的结构,这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特色。而且总目标中的“满足个人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响应了“大众”教育的口号,这应当是课程目标的进步之处。
2.关于基础知识。
数学教育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这是有史以来的一个共同目的,也是一个最根本的目的之一。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学目的指出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知识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两年教学目的将其列入基础知识的范畴,是个好现象。可是近年数学教育偏重于形式化,教学目的没有强调要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如此“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课程目标没有规定哪些是“基础知识”,但我们通过研读可以发现他们蕴涵于“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之中,可见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其本质、来源和实际背景与大纲相比,这是一大进步。
仅仅知道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恰当地把握各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1996年和2000的教学大纲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用语来描述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而课程标准除了在“内容和要求”中使用上述用语,一开始在课程目标中就提出:“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如此,在课程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内容标准”才能对各项基础知识作定性的规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这是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的区别之处,这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优点。 数学科学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还将会有新的变化。课程目标不仅吸收教学目的的优点——将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而且更关注基础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同时也指出各项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程度。
3.关于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1963年教学大纲首次提出三大能力,能力的出现是一个进步,反应了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体现了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可是,自60年代提出三大数学能力,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把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首要位置。一些学校受升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削弱基础知识教育的趋势,为培养三大能力搞题海战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6年和2000年教学目的中将“逻辑思维能力”中的“逻辑”去掉了,也就是说,思维能力不再只注重逻辑思维了。但目的仍旧将三大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相比之下,课程目标没有沿用旧大纲的三大能力的提法,而是提及了多种能力,如“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
1/3
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它们蕴涵着三大能力,同时内容又有所丰富。其中“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出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因为在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符号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信息,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
对于能力,目的中还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提法无疑是进步的,对于这种能力的实质是什么,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学目的都作了详细说明。关于“能力”,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数学交流”能力。目的中的“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和目标中的“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都体现了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前者只是处于“形成”阶段,而后者是要“发展”这种能力。此外,2000年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都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是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能力要求——创新能力,这贯彻了21世纪创新教育的思想,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上述这些能力都是各国数学教育目的的共同趋势,反应我国课程改革抓住时代的脉搏。
进一步我们发现课程目标提出“逐步地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体现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学到他们今后一生所需的知识,而且知识是不断

阅读全文

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指出了哪些具体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