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周长的思维导图怎么画三年级数学
周长的思维导图画法如下:
1、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相互隶属关系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
2、思维导图就是针对你要研究项目本身相关的一切东西。比如:概念,含义,单位,公式以及图形,这些再具体分类下去,能分到哪算哪?
3、如果把它当成语文来说那就是结构,总分分,再分分。又像物理中原子分解原子核和电子。电子不能再分解。原子核再分解质子和中子。
4、开始在草纸上画图,翻阅了数学书,找到周长那个单元,查了一下学过哪些知识点。最后找出眉目。
5、其实我们都学过关于周长的数学,但做思维导图都不知如何下手。思维导图这个词也是近些年比较用的多,运用比较广泛。
6、先列目吧。周长的定义,公式,特点一一写下来。而关于周长的图形我又分成图形周长和实物周长。
7、图形周长又分出学过的各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星形、心形……
8、实物周长又分出文具类、植物类、场地类、器皿类、装饰类、厨具类……
9、大概列好后,我们又拿出A3纸用铅笔重新布局起来,一条条写出来的关于定义等文字类的放在左边,右边是图形的分类,整张纸列好后,又仔细看了一遍。
⑵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第二第四单元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1、首先拿出A4纸,铅笔,中性笔和在三年级上册数学书。
2、其次在数学书上找到学科第二第四单元的思维导图。
3、最后照着书画出现即可完成。
⑶ 三年级数学二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简单又漂亮
思维导图的画法很简单,一般是由圆圈和线或者箭头构成。像三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将思维导图画成树或者花的形状,树的主干是较大的标题,树枝或者是树头则可以写上具体的内容。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喜欢的样子去画。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都不一样,但思维导图的画法基本上都差不多,由主干(大标题)和支干(具体内容或步骤)组成。
⑷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方法如下:
1,空白纸一张
A4纸就可以了,再大一点也挺好。纸上不要有各种线条,白纸最好。
2,彩笔一副
水彩笔也好,彩色铅笔也好,有啥用啥。
水粉水彩之类,感觉有点太高大上了,驾驭不了。
甚至,没有颜色丰富的彩笔,只有一支黑笔,都可以开始手绘思维导图。
一、确定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1、先将中心主题画在白纸中间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大人们,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都是先将中心主题确定下来,并画在白纸中间。之所以要先将中心主题画在白纸中间,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儿童们思维的发散。
2、进一步扩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接下来儿童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扩张该思维导图的分支,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们在扩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时,要从中心主题向外扩张。另外,儿童们还可以想象成树的分支进行扩张,其中越靠近中心主题的分支,枝干则越粗。
二、补充以及完善
1、用图形来表达各分支的内容。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完成后,接下来儿童们则要进行补充和完善了。在进行补充和完善的时候,儿童们可以用图形来表达各分支的内容,这样会更生动,并且能较好的发挥儿童的创意。
2、给各分支加上合适的关键词。此外,还要给各分支加上合适的关键词,这样能便于记忆和理解。
相关内容: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
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
⑸ 三年级上册56-76页思维导图怎么画
1. 首先在画面顶部偏左的位置画成我们的标题“数学思维导图”。
2. 然后在画面中间画一个方形边框,在边框后面画一个将边框拿着的小男孩,在边框周围画一些数学符号,然后在方框两侧各画两个气泡框,四个框都连接
3. 在画面四周画一些云朵,然后在画面底部画一些植物和花朵
⑹ 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
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如下:
工具/原料
纸笔
数学书
方法/步骤
1、先画一个主标题即“三年级分数”作为所有枝干的延伸地区。
⑺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 数学老师
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首先我们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长方形图案,再在它的四边分别添加一条直线和一个小的长方形文字框。
2、在小长方形文字框外侧继续添加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的文字框,这里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文字框的数量。
3、在纸张内剩余的空白区域中添加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符号、图案,比如阿拉伯数字、几何图案等等。
4、用橙色、红色、蓝色、粉色等不同的颜色给思维导图的文字框上色,让文字框在画面中更加突出。
5、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颜色给剩余的图案上色,这里可以使用过的颜色有黄色、绿色、蓝色等等。
6、最后,在思维导图的文字框内画上一些直线,这样一幅简单好看的数学思维导图就完成了。
⑻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1、首先梳理三年级第五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2、然后开始画思维导图中心图,填写解决问题的策略,
3、然后依次画出思维导图各分支。
4、最后完成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⑼ 三年级周长思维导图怎么画
三年级周长思维导图画法如下:
(1)周长的定义,公式,特点一一写下来。而关于周长的图形我又分成图形周长和实物周长。图形周长分出学过的各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星形、心形等等,实物周长又分出文具类、植物类、场地类、器皿类、装饰类、厨具类等等。
“周长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数学第一学段三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周长的认识”的学习内容,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到周长的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周长;其次是让学生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和过程;最后是体验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⑽ 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怎么做
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怎么做:
【一】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三】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四】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五】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六】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七】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