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让乐高积木融入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中
乐高积木一般是应用于建构游戏或者是科学领域的活动。以乐高为主题开展课程恐怕是有点难度,但是可以把乐高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呀,比如说导入或者是作为讲课时和孩子的谈话内容或者是作品展示等等等等。
B. 如何发挥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界的人士通常把教师、教材、教具统称为“教育中的三大基本条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具可节省时间与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具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具的直观性作用。
直观性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模型、图表等,让学生感知事物,感知事物的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使他们对学习的对象获得鲜明的印象,为形成科学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提出来的。一方面,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是以他们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相对贫乏,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当教师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时,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从感知开始,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观念,促使学生把具体的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自然界充满了神奇的遐想,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但由于年龄尚小,学习意志不坚强,自制力缺乏,学习兴趣易转移,在课堂上注意力易分散。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点燃其求知欲望的火花,促其动手、动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上《认识图形课》时,我开始给学生教授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圆,什么是三角形。学生能说出自己见到的各类图形,但有一部分学生在说的时候心不在焉。我把磁性教具分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讲桌上的教具分类贴在黑板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都愿意上黑板分类贴图形。上黑板的同学在贴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在认真看有没有贴错,都想上去把贴错的图形改正过来。最后老师说什么图形,大家举什么图形,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并同时注意观察你的同桌举错了没有。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都积极举图形,再举的同时并说出了自己的同桌举对了没有。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接着我再让学生观察图形,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发现各种图形的特点。教学目的能轻松实现,教具的直观作用功不可没。
(二)教具的利用可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数学教育的实践证明,直观形象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般比较稳定,记忆比较牢固,同时直观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又可引出数学结论,在抽象的数学结论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数学结论。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 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重视数学概念的学习,因为它是数学发展的结晶。正确理解运用数学概念,是数学学好的前提和基础。
怎样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呢?理论来源于实践。教具的使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性质时,仅凭老师口头叙述,学生很难形成牢固的数学概念。若经老师直观演示,图形性质便很容易理解和形成,印象会更加深刻。在教授《长方体的体积》时,通过教师摆长方体,先摆两个长方体,它们的宽和高一样,长不一样。学生发现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不一样;教师在摆两个长方体,它们的长和高一样,宽不一样;学生发现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不一样;教师在摆两个长方体它们的长和宽一样,高不一样;学生发现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不一样。让学生观察它们体积不一样的原因,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然后学生把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学生发现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没变。通过前面的观察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大部分学生就会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的乘积。最后就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取三根长度适当的纸条或木条,用钉子把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向两边拉一拉,没有变形就说明三角形具有特有的稳定性。如果把四根木条的端点用钉子固定起来,构成一个四边形,学生向两边一拉,它的形状就容易改变。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制教具,上课时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老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而且印象深刻。
(三)教具的利用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教具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传递给大脑。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分析,再用理性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用教具教学最大特点就是直观、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在上《长方体的认识》时,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将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分别涂出来,学生很容易就知道长方体有12条棱,长、宽、高可以分成3类,每类4根。学生在计算长方体棱长和时,就知道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计算方法。很容易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分析,再用理性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的利用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近年来,美国学者对大脑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有明显的分工,左半球的功能主要从事逻辑思维,而右半球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并指出,右半球善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生理机能的发现说明,使用各种模型、图片不仅是数学教学上的需要,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全面发挥大脑功能,特别是充分调动右半脑理解新鲜事物和复杂事物的功能的需要,是深入发掘学生智力的需要,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尽可能地利用周围的现实空间和各种教具,启动学生的两半脑协同动作。忽视模型、图片等教具的教学,就使大脑功能至少降低一半,像一个正常人被捆住了一只手臂一样。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动手操作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强化空间观念。实验研究表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空间观念就能宜于形成和巩固。
(五)教具的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和学具,对于学生的学习的辅助作用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几何方面知识的教学,更是如此。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只有让学生亲自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画一画,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步形成。学生亲手操作的效果是空洞的说教远远不能达到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活动。进行空间与图形教学,对实物和模型进行认真、有序的观察是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关键。如在认识长方体时,先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粉笔盒、方砖等实物,然后呈现长方体教具模型,最后再观察长方体图形, “实物表象—模型表象—图形表象”逐级提升,以丰富的表象作为建立空间观念的坚实载体。在对长方体进行观察时,要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让学生逐一观察,特别在让学生认识比较抽象的“棱”时,还可利用拆分教具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对12条棱分组进行观察,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棱的特征。再如在进行低段 “观察物体”单元“观察讲台”教学时,在观察讲台的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图中人物位置从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最后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并能正确辨认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通过仔细的观察,使学生顺利掌握规律,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亲身经历,亲身体会,得到相关表象,建立空间观念,经历从对实物模型的直观观察到对图形的直观观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总之,教具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教具是真与美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好教具。
C. 如何在积木搭建游戏中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积木,可以说是每个家长都会给孩子备上一套的玩具之一。
作为已经诞生了86年的经典玩具,能够经久不衰,乐高确实有其设计的精巧之处。
从数学启蒙的角度说,也是一个十分有效、实用的选择。
从学习计算、数数、估数、比较、分数概念、认识图形,到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可以利用乐高积木来完成。
不过很多家长都只是听说它的好,买回来就丢给孩子,最后价格不算便宜的乐高积木到孩子手中,也只是用来叠高,并很快就失去兴趣,扔到一边了。
记住在孩子低龄的启蒙阶段,任何教具的使用都需要家长去做引导,绝不是买给孩子就完事儿了。
今天,我整理乐高积木的4种玩法,家长们赶紧带着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1.理解数的概念
锻炼能力:比较大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很多孩子口中背着“1、2、3、4、5....”,其实却是对这些数字完全没有概念的。
家长在教孩子数数的时候,若是运用乐高,即一边数,一边对应着相应数量的乐高方块孩子,有了具象的数量,本来无法理解的抽象关系就变得明了啦。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利用实物让孩子清晰数字的含义,同时孩子也感知了数字的大小,因为孩子会直观的看到:“2,是有2个小方块的;而1,则只有1个小方块,原来这就是2比1大”。
2.加减法
锻炼能力:理解加减法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数数一样,“加法”、“减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
家长口中念着“3+2=5”,孩子不理解,思维更是跟不上大人的思考节奏。
但当你一边教,一边拿出乐高方块摆一摆:
“2个小方块加上3个小方块,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5个小方块”,孩子看着实物,听着你的话,便很好理解“加号”的含义了。
其实,所有抽象的计算概念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教,甚至包括乘法。不过学前我们还不用学习乘法的概念,若是小学后孩子不会,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忘记拿出乐高积木哦!
3.拼图
锻炼能力:认知图形、认识整体局部的概念、锻炼专注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很多乐高买回去会附带搭建的图纸,但很多立体场景的搭建都十分复杂,孩子玩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直接让孩子按图纸操作,很容易打击孩子玩乐的兴趣,反而失去意义。
不如先从相对简单的拼图入手,玩这个游戏之前,需要家长如下图这样,提前画好拼图框架,然后让孩子将合适匹配的乐高放进去即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绘制的框架图形,开始可以简单一些,根据孩子的进步逐渐添加难度。
4.分数
锻炼能力:理解等分的概念
分数,听起来是上学后才要学习的知识。
数学启蒙阶段确实也不要求孩子对分数做过多的运用,但幼儿园阶段需要学习的“图形的分割与组合”中要求孩子必须理解“等分”这一概念。
而乐高上本身就带有小齿轮点,很容易帮助孩子理解分数概念。
比如,一个有8个小齿轮点的乐高方块,先让孩子数一数,然后拿出一个只有4个小齿轮点的乐高方块,再让孩子数一数,最后把4个点的对齐放置在8个点的旁边,让孩子用眼睛直观看见“4比8少4,即少一半,所以说4是8的二分之一”。以此类推,让孩子学习1/4,1/8,3/4等等
家长给孩子买玩具、教具帮助孩子启发思维,进行早教,寓教于乐,本身是一个正确的观念,但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方法!
D. 乐高教育如何上家长课堂
乐高教育属于steam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在欧美国家发展的比较好,目前国内也在大力推广。乐高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课程 ,针对性的培养孩子。
3—5岁的孩子生理和大脑处在对世界元素的感知、发现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授孩子使用乐高积木教学搭建不同的主题结构。 通过穿越游戏、乐创工程等趣味性系列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快乐的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升想象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趣味性的主题搭建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专注。
E. 乐高英语教学设计
乐高英语教学设计
乐高教育的独特学习理念、教学指导、小组作业、教师培训、安全环保的学具、趣味性的比赛方式。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乐高英语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乐高英语教学设计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 怎样滚得远
涉及学科(领域) 数学 授课年级 四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测量角的度数,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会计算平均数。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
1.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参照2011年版课程标准、高中参照所属省份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 知识点(结合教材与学科/领域内容的知识点)
3. 学习活动(活动主题与要解决的问题)
4. 学习目标(建议设置多维教学/学习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21世纪技能)
《怎样滚得远》是数学中少有的实践活动课,本堂课所对应的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是:
1、能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能晕哟过线段、角、垂线和平行线等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运用平均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对一些生活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3、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课堂将通过分组合作,多次试验,整理数据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出在什么样的角度下滚得远,并通过课后作业“滚得远和斜面的长有没有关系”价格课堂知识延续下去,使学生流畅自然的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问题收集、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能够根据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问题结论,并发展数学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用数学解释和研究的问题;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
滚得远,斜面,角度
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工具(乐高教具型号、乐高学习软件、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印刷、视频、网络资源等),请在用到上述工具与资源时,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钟 通过PPT课件展示:小军要将一桶纯净水从教室前面搬到教室后面,但他人小搬不动,这可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你想到办法了吗?(部分学生想到“滚”的办法)
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滚”的应用(出示教材图片)你见过上述的场景吗?为什么人类选择这样做?
利用斜坡上的“滚”可以省力,那你想过没有,滚得远还是近,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地面的光滑程度,山坡的角度等)
那山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物体会滚得远一点呢?是不是越陡就会滚得越远呢?
要想知道问题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不同角度的斜坡来做实验,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来滚一滚,量一量,进行比较,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方法。
观看课件
回答问题
接受任务
教学PPT,投影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25分钟
讲解操作方法和需要注意规范的地方,结合说明在斜板上做好标记,每次要在同样的位置轻轻松开圆柱形物体,让其自己滚下去。
在各小组间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人员分配,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必要时给指导,并收集学生出现的好的方法。 小组活动
1、每组6人,其中3人搭斜坡(其中一人负责测量角度),1人滚圆柱,2人测量距离。
2、按这样的方法,先搭成和地面夹角30°的斜坡,反复做三次同样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平均数。
3、第二、三次分别搭成45°和60°的斜坡,做同样的实验,在表里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数。
4、最后每小组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做同样的实验,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数。 1块木板,1个合适的圆柱体,卷尺和大三角尺
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10分钟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结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和自己从数据中得到的实验结论,并说明理由。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投影仪
Continue延续(在新授知识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钟
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滚得远或近和斜面的长短有关系吗?是不是斜面越长就滚的越远?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根据本次实验结论大胆猜测:滚得远或近和斜面的长短有关系,但并不是斜面越长就滚的越远。
评价方法与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的评价工具,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学情调查 按以下指标设计了《学情调查表》
1. 学生知识结构
2. 学生动手能力
3. 活动的难易度
活动的趣味性
学生自评 纸质版《小组自评表》从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实验操作,结论获得等4个方面进行自评
学生互评 纸质版《小组互评表》从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实验操作,结论获得等4个方面进行自评
教师评价 纸质版《学生评价表》从小组的合作、协同能力,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进行量化评价。
其他评价
差异化教学策略(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确保人人参与活动)
超前的小组,让他们多试验几个角度,;对于滞后的学生单独辅导,使全部学生都能都顺利完成实验,得到结论。
教学反思(请在实施后填写)
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思这堂课的实施,如: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率是否最好、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是不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等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改进措施)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数学学习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了斜面的有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操作,进行信息交流等活动,主动丰富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F. 关于乐高,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很多人以为,乐高只是积木玩具,仅此而已。
也有很多人以为,乐高只是叠高高,搭房子搭建筑,厉害的就是搭个车子。
还有很多人以为,乐高只是小孩子玩的玩具,大人玩太幼稚。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事实:
1、乐高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玩具,没有之一。强大在哪?强大在“乐高=无限可能”。乐高看上去只是散落的一颗颗小零件,但它因从出厂时就被极度精细化的控制而具有标准的、接近0误差的精密尺寸。对比国产积木,一个超大型的搭建作品,讲可以明显对比出乐高与国产积木的精细误差度(国产积木在不断进步中,值得肯定)。
2、乐高衍生出了非常多的亚文化,而其中很多亚文化是适合0-99岁的。例如,喜欢购买乐高官方推出的套装(SET)的群体、喜欢收藏老款绝版乐高的群体、喜欢自由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搭建(MOC)的群体、喜欢机械结构搭建类的群体、喜欢用乐高进行竞技的群体…等等。
3、乐高周边的产业也值得创业者留意。乐高套装的销售这一部分自不必多说,笔者还注意到了这些周边:乐高的二手收购与转卖、乐高展示用的亚克力展示架、乐高的教育业态、乐高的动画制作等等。笔者有预感,中国版的“乐高大师”综艺节目,有可能在三至五年之内出现。
4、乐高具备超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包括科技模型、科学论证模型、商业沙盘等。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其实国内外很多科研成果,都有乐高的功劳!
5、用乐高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乐高是非常好的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数学)的综合学科教学工具。孩子们参与乐高课堂(说的是正规的那种),真的会对思维成长大有裨益。
G. 乐高教学的意义与目的
乐高课程侧重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乐高针对孩子年龄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课程主题和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具,
乐高教育产品旨在激发学生天性好学的潜能,使老师有机会在课堂上扮演顾问的角色,指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方向,而不仅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搭建一个作品。你会发现,孩子会开心的告诉你这堂课我搭建了什么,这个是桥、那个是升降机等等,而这其中的原理,是在家里玩乐高时没有人引导,也没有人可以系统的完成教学的。
乐高教育以全面发展孩子的技能为目标,有利于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提高,数学、物理、编程、预测和分析能力等,也许你会发现某一天,很多孩子头疼的物理、数学等,在你的孩子身上却显得特别的轻松,在乐高的课程中,用好玩生动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传统的应试教学,让学习更加有趣,孩子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乐高和传统学习的一个大区别是乐高是玩耍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提倡快乐的学习
H. 如何用乐高玩具建立孩子的数学观念
尽管我的弟弟有乐高玩具,但我自己却不是玩着乐高玩具长大的。每次我都会虚心地和一些玩乐高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但实际上,我欣赏的不是这些塑料方块所赋予的工程方面的意义,因为他们就是一些僵硬的长方形小砖头啊!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开始欣赏乐高,不仅是因为它直线型的美学标准,更多的是它可能产生的数学观念。在教室中,这些小方块现在是我最喜欢的、由数学概念包装的小工具。我将用下面的例子来解释如何用乐高玩具来建立关键的数学观念。 乐高不仅仅是用来玩的 如果你是家长或老师的话,你应该已经知道,至少在理论上,这些耐用的塑料块有巨大的潜在教育价值。除了蕴含明显的创造力,孩子们在玩乐高的时候,也正在建立起他们空间和比例上的意识。进阶版的乐高玩具甚至被用在高中和大学水平的计算机编程、机器人设计和其他课程上。 尽管许多小学老师是女生,就像我一样从小就不是一个乐高专家。直到你有第一手关于如何玩这些玩具的资料,你就有可能不满足于将它们仅仅作为一个教学工具。所以,这里是我的一个请求:在储藏室和地下室找一些乐高的塑料块,花一些时间研究是怎么来玩的。数一下有多少嵌钉,面积有多大,再建一些塔。我保证你现在就会思考数学。 乐高能用来建立部分-总和的思维模式 对于年纪较小的数学学习者来说,合并和拆开数字是建立数学计算中所需数字感觉的最关键部分。学生是以一些标志性的数字5和6开始,朝着最重要的数字10来搭建。 乐高方块对于这种部分-总和的探索游戏来说真是棒极了!和其他一些流行的部分-总和的数学工具(多米诺骨牌和骰子)相比,这些方块玩具上有着清晰的被标记出来的嵌条让孩子来数。这些嵌条通常是两个一组,两个一数要比单独数每个嵌条要快得多。通过练习,学生们就能掌握嵌条的排列,而且也不需要将它们全部数个遍。 学生能对两个甚至更多的乐高方块做不同的组合,发现所有的嵌条数量。他们可以拿一个更大的方块,用一个小一些的方块覆盖上其中一部分,再算出剩余未被覆盖的嵌条数量。 乐高=现有的不同颜色的排列组合 作为一个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画排列组合,建立模型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排列组合来跳着运算,拆分排列组合,用不同的小物品(葡萄干、便士、谷粒等等)来建立排列组合。总之,明白排列组合是为什么和如何运作的,为我这群学数学的学生们建立乘法的思考方式奠定了基础。 收集一些手边的乐高玩具用在乘法课程上是很有用的。我分出了一些方块用来强化区域模型,解释平方计算,提醒我的学生关于乘法运算中的交换量。这里有组照片关于如何利用乐高来教乘法和除法的可能性。 用乐高处理分数计算 分数似乎总是会难倒我的学生。当我们谈论不同大小的整体或思考从一个整体转到一套整体上的时候,事情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防止分数计算焦虑的唯一方法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用实物接触分数的机会。Patternblocks是一个流行的分数模型工具,但我更喜欢乐高。(当用六边形作为一个整体时,Patternblocks只能被分为六大块;乐高方块却有更多的可能性。) 用乐高探索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值域 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分析数据的时候,会探索多种方法来表达他们一套数据中的中间趋势——平均数。为了发现几何平均数,学生们很快就学到将全部方块合并为一个整体再拆分为大小相等的模型。但是很少有学生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做这些合并再分开的事情来得到几何平均数。即使没有不同高度的乐高塔,学生们仍有第一手的关于几何平均数含义的学习经验。 教孩子用乐高学数学的两个小贴士 1. 要“探索”,不要“玩耍” 让我们诚实地来说吧,当你在数学课上第一次拿出乐高玩具的时候,学生们却想拿这些方块来建塔,策划打仗和互相交换方块。但你不需要打击这样的趋势,一点点地接受它。要求你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对乐高方块进行数学可能性的探索。 2. 把乐高玩具成套装入袋中 当准备乐高教学课的时候,我很少给学生机会接触完整的乐高方块。我会提前仔细挑选出我认为学生们会在任务中要用到的方块,并将它们放入自封袋中。我也确信学生能明白如何全部返还他们装着方块的袋子。
I. 乐高和数学思维的关系
乐高开启创意思维,是对数学思维一种的极好的训练。
以下是乐高的相关介绍:
乐高积木是儿童喜爱的玩具。这种塑胶积木一头有凸粒,另一头有可嵌入凸粒的孔,形状有1300多种,每一种形状都有12种不同的颜色,以红、黄、蓝、白、绿色为主。它靠小朋友自己动手动脑,可以拼插出变化无穷的造型,令人爱不释手,被称为“魔术塑料积木”。乐高积木的故乡就在丹麦比隆。
乐高积木的发明者是克里斯第森先生(Ole Kirk Christiansen),他1891年生于丹麦比隆附近的菲尔斯哥夫村。他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年轻时就热衷于制作各种小玩具,出自他手的小飞机、汽车、动物个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乐高
J. 谈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是供老师和学生按照教育教学要求进行动手加工组装或操作的基本材料 ,它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合理使用教学具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而且能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直观形象,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四、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课内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实践能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在“认识厘米”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桌找几厘米,通过寻找测量,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后,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实物图像抽象为只有线条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比实物辨认,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课后让学生利用橡皮泥、面团、泥巴等,制作出各种立体实物,带到学校展示,学生们的兴趣盎然。
可见,合理使用教具与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