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越来越多的新型 教学 方法 被引入初中教学课堂,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 教育 手段,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
课前预习
培养初中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前教师将新课程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对新课程主要内容和总体脉络进行了解和把握,这样课堂效率会更高。 比如:进行菱形相关性质的教学,教师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菱形的四边有着什么特点;它的两条对角线是什么关系,对角线与对角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布置了这样的预习内容之后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针对性,那些知识点不懂,那些知识点自己可以理解,都要进行笔录,教师在课上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针对学生整体上的知识弱点进行着重讲解,最终将菱形的兴致与平行系变形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 菱形的性质是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组对角。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习时间更加自由,在 学习方法 上也可以自主选择,只要自己能够弄明白即可,这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也是初中数学教育的突破。
新课讲授
在课堂新科的讲授阶段,教师基于课前预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如下图的菱形图形,并在白板上演示菱形的第一条性质,即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为小组,提供已知条件: 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AB=BC=CD=AD 学生已经通过微课进行过课前预习,就会在在组内进行激烈的讨论,各个组员之间互相交流意见,教师就可以积极地引导,对学生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的证明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在交流的过程中将思维发散开,能够调动已知的知识来求证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性质。
通过该证明过程,学生就可以注意到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当学生能够掌握菱形的第一条性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菱形的第二个性质,即: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下图,并向学生提供已知条件: 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AC⊥BD,AC平分∠DAB和∠DCB,BD平分∠ADC和∠ABC 学生在证明和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逻辑思考和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这对于初中生学习数学是很有帮助的。
2数学微课教学
课前使用
课前使用微课,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完成前置性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也为课堂上丰富的交流做好铺垫和准备,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节前,教师可以将贴近生活的图形旋转实例――时钟上不停转动的秒针、转动的大风车、荡秋千的小孩、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汽车上的括水器等,制作成简短的视频,让学生自行进行观看,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转动情境”来导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初步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形成对旋转的概念。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课前的微课学习效果,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图形旋转的相关概念,让学生举例 说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旋转的实例。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前微课学习效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学生理解不充分、学习不到位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完善。
课中使用
课中使用微课,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时间配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科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对于初中生来说,这门学科是比较难的。在传统教学中,针对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师会通过一些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有想象的载体,来理解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这无疑也是教学中常用的好方法。但是,这样的实例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所举到的例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看到过或是体验过,又或是实例需要 想象力 的辅助。而引用微课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动画来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图形的旋转等知识,让数学知识在动态的演示中更显直观,让学生在动态中体会有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课后使用
课后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引领学生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链条,进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例如,在教学完“图形的旋转”一节后,教师可将微课视频中“荡秋千的小孩”转化为数学模型-单摆,并提出下述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转到B,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交流、思考。通过布置这种探讨交流式的实践作业,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
3数学微课教学
1.提高教师微课视频的创作能力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视频的创作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段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是实现微课教学效率提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微课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视频制作能力。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板书的形式,结合视频和音频,制作丰富有趣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查阅,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通过微课强化概念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内容多,如各种图形的性质、定义、特征等,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或者概念混乱,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概念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要想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强化对初中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效率。
3.通过微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其实,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微课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讲解某些比较典型的例题。通过对这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在课余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4.利用校园网、微信群等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资源的共享是头等大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制作了高质量的视频,却难以实现共享,那将会失去微课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微信群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方便学生查阅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4数学微课教学
利用微课指向明确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1)指导新课的预习,这种内容的微课力求在讲解的时候,一个知识点配一个例题,条理清晰,语言精练易懂并有明确的指向性,使得学生明白这段时间自己需要弄懂哪些内容,完成哪些预习作业;
(2)作业评讲,由于本校大部分学生缺乏课后的家庭学习监督,所以家庭作业质量不高,与其布置大量重复的练习题,不如布置简单明了的作业,然后利用微课进行作业评讲,学生可以反复播放,基础好的学生快速订正后可以完成其他微课视频要求的任务,而基础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压力,可以多遍听讲直到听懂为止,同时,教师可以安排1-2位数学课代表,进行订正监督和批改;
(3)班级中有少量思维出色的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无法兼顾,可以利用这种形式给他们开开“小灶”,利用微课讲评一道思考题,有效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问题。
利用微课能重复播放的特点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促进学困生的学习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是一个问题。学困生最害怕的就是教师放学后把自己留下来,或课间反反复复被每个教师叫到办公室去辅导。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因为每节课的知识点无法完全掌握,课后又无法自觉补习,导致学习障碍,最后只能自暴自弃。微课就是解决学困生自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课堂上不能保证人人都能完全掌握,对于一些经典例题,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过程不会书写。受时间局限不能在课上解决所有问题,这时可使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题型反复播放给他们看、听,直至他们弄懂。这一举措对学困生的帮助很大。一段微课视频可以两个班同时使用,课后也可以分享到QQ群,便于学生课后继续复习。
相关 文章 :
1. 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2. 高中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
3. 关于微课程学习心得总结5篇
4. 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5. 关于微课制作学习心得体会5篇
㈡ 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㈢ 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3、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4、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㈣ 结合一节数学课谈谈微课
在中国,微课是舶来品。最早让微课大放光彩的是可汗学院,比尔盖茨称赞可汗学院兴起了一场美国教育的革命。近日参加某微课评比活动,我想就评比中大部分老师制作的数学微课与可汗学院推出的数学微课做一番对比,探讨一下什么是理想的微课。(一般大部分老师把微课等同于微视频,按专家的看法,学术界大部把微课看作是“为了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活动或者技能而展开的以微视频为中心和焦点的课或课程”)
1. 举例引出引出函数现象
2. 呈现概念
3. 判别反比例函数或完成简单计算
1. 从正比例函数引出
2. 正反比例函数判断
3. 反比例函数运用
1. 呈现概念环节:大部分比赛的微课急于给出概念,可汗学院更关注在运算中感知反比例函数的特征。
2. 判断环节:大部分比赛的微课提问后迅速给出结果,可汗学院演示变换的过程。
3. 应用环节:大部分比赛的微课给出解题结果,可汗学院更关注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4. 总的来说看,看中国老师的微课,总感觉像在看热闹,看可汗的微课,有一种拿起笔一起运算的冲动。
1. 微课应从问题出发 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 那些一看就懂,一讲就会的问题,制作微课就是浪费时间。
2. 微课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可以作为其他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 ,没必要把微课当成唯一的万能的秘方。一些团体倡导的系列化微课本身就受某种商业利益的驱动,有些学科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录制微课,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3. 录制微课的工具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尤其不要轻视PPT的作用。 用好各种工具,扬长避短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老师虽然采取了所谓的比较新颖的演示工具,但是骨子里还是PPT的思维,还不如就把PPT用好。在我看来, 用什么方式讲,比用什么工具讲更重要 。可汗学院的微课,没有图片,没有音乐,仅仅依靠富有启发性的讲解就可以赢得人心。
4. 微课的终极使命是走向课堂。 如果仅仅为了比赛,将比赛和教学割裂开来,今天的微课之热最终会走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5. 微课应该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 ,绝不仅仅是制作一个小视频。它包括内容发布系统,评价系统,互动交流系统等等,现在往往只把微课理解成小视频,忽略了其他的系统,这样的微课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
6. 我们经常说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面对学生,但是 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思考教学的方式和过程 。
7. 微课和其他的教学手段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充分利用视觉的因素,所以 如何把教学的内容可视化,是微课成败的关键 。
㈤ 怎么把微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首先你要有个好的微课的设计思路,其次时间要控制在6-10分钟讲解一个知识点,再来就是要有一个能吸引小学学生能看下去的素材,一般小学生对卡通人物会比较感兴趣一些的。所以我就建 议及你用“优 芽网互动电影”他是一款免 费开放的速成动画的工具,内置上百种人物场景,搭配智能语音,同时搭载了图像、文本、表格单据、动画模板等多种制作素材,老师可以通过自定义编辑轻松制作创意课程动画。而且还内置了游戏试题等教学辅助模块,它易于上手,简单几步即可完成创作。算是微课制作工具中比较简单速成又素材多的工具了,你可以试试。
㈥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
㈦ 如何把微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我校在“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课、前测、后测、练习题”等元素,初步建立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什么内容适合制作微课、如何制作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配合使用的自学报告单以及实现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我校自2012年9月开始创建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㈧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4篇
微课的内容是实现微课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微课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对微课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而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微课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微课的运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篇1: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微课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微课
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二)微课的意义在 教育 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 方法 传授、教学 经验 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把微课看作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符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案例评述
(一)微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把微课运用到学生的预习阶段。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但常常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不住,而且就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难以突破。如果不解决这些“关节”问题,那么学生的预习就是无效的。对此,教师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很多的学生对分母相同的条件下,分数之间的加减,即分子之间的加减,不是很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预习时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了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了算法和算理。这节微课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二)微课《植树问题》,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探究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设计大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整个的知识链条中自觉地感悟知识。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不是很强,以至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微课却可恰恰打在学生的困扰之处,能够用比较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通过微课视频,先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要栽”,还利用图片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然后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三个点出现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出现三条线段……引领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最后,我又用小路替换线段,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观察发现期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树的间隔数多一。得出了这个结论,例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还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微课《称面积》,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在课后,适时使用微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的容量一般比较大,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教师有必要制作微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整合,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我制作了一个微课“称面积”,先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我省我市的实际面积?在学生苦思不得其解之后,教师要及时教授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这节微课,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四)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有效激发了星号题的探究乐趣
在数学课本中有一些星号题,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使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数学课本一年级下册有一道星号题,内容是“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入圈里,使横行、竖行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是一道典型的九宫格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难度。一年级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个填写九宫格的口诀,简单易学,对解答这道题很有帮助。于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了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讲授环节从这道星号题入手,继而引出九宫格的填写口诀,再结合九宫格图进行点位分析和数字的对应填写,接着进行纵横行的数和验证,最后推导出任意九个连续数字填入九宫格的步骤和规律。这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花费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最后呈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方式是通过QQ空间或者微博,同时要求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视频,学方法,解难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口诀到验证的科学推导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一年级学生及家长非常喜爱这节微课。亲子共学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全班学生都掌握了这道星号题的 _ “秘诀”。“我要挑战星号题”“星号题真有趣”成为了学生学数学的热门话题和探究学习时的目标。这节微课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这几节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微课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点,利用课内和课外两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和探究,并制作深入浅出的微课,让学生在 课前预习 、课堂合作学习、课后探究等环节都能有效利用,进而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李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三立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篇2: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发展, 无线网络 的日渐流行,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的产物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地流行起来,而在这一环境下,“微课”应运而生,并且以其新颖、独特、高效的优点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都纷纷开始了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尝试,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问题,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微课在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内容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微课的内容是实现微课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微课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对微课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而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微课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内容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或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微课内容的选择和内容呈现上存在僵化、古板的问题,使微课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课堂灌输,而这样的微课内容自然也就达不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微课使用存在盲目过度的问题
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换句话说,教师在应用微课的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使用微课,即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重点时,可将其做成微课,以保证学生能够反复研读,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如数学概念等问题,可以直接利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将微课当成了“法宝”,无视知识点的具体情况一律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而这种盲目滥用微课的情形不仅让学生对微课失去了兴趣,还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过于依赖微课复习,而产生听课惰性。
3、对微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盲目滥用微课,而有的教师却对微课嗤之以鼻,他们坚信课堂讲授对于知识传递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化,微课已经成为丰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因此,其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微课
1、在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熟悉课本知识,对于后面的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使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重点,从而大大提高预习的效率,例如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预习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先将预习内容制成微课,并通过网络群发给学生,而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同时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标记、整理,而到了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存在理解困难,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重点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实现知识重点的科学讲授,例如低年级学生在理解24时计时法时经常出现偏差,因此某教师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将其制成了微课,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微课内容先从问题入手,即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火车票,车票上显示了发车时间为18:00,而钟面上时间的数字只到12,这会不会是印错了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发的思考,教师引出了24小时计时法,并向学生讲授该计时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而学生在这样实际问题中则很轻松地理解了24计时法的含义,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知识巩固中的应用
课堂上知识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而微课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例如学生可以将微课内容“拷贝”回去,并对课堂教学中未及时消化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观看、研究,而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直至完全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而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该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结论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其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科学设计微课,并在课堂上合理调控与使用微课,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帮助下深入分析知识的重难点,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周广洲 单位: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
㈨ 如何把微课应用在数学课堂上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模拟再现生活,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用微视频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仅使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微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切身体会自主探索及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快乐,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
㈩ 如何使微课恰当运用于数学教学中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