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1、算筹
用竹子、木头、兽骨等材料制成一些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用来计算数目,不用时则把它们放在小袋子里面保存或携带。这些小棍子叫做“算筹”。
“筹”原本指的就是这种用于计算的小棍子,因为多用竹子制成,所以字形从竹。“算”则是指用这种竹制工具进行计算。二者合在一起,形成合成词“筹算”“算筹”。
后来,“筹”和“算”各自都由“计算”之义引申出“谋划”的意思。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筹划”“筹谋”以及“打算”“失算”等词的意义就是这样来的。
算筹是我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出现年代现在难以考证,但据史料推测,至迟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时已经出现。算筹制作规范、体积小、便于携带,更利于精确计算,作为一种计数方式,显然要比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成熟得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一直到算盘发明推广之前,算筹都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计算工具。算筹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计数法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2、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绳结。这表明当时已用”结绳”法来表现社会现象的数量,并产生了简单的分组。这可视为中国古代统计思想的萌芽。
3、书契记数
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指的就是文字。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文字和数字,“结绳记事” 的计数方法使逐步被“书契记数”所替代。
书契是指正面写字、侧面刻齿以便验对的文书,具有契约性质,早期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期刻在竹木上。
(1)古代数学计算方法有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我国古代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的取得是跟古人对“数”的重视密不可分的。《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谓“通五经贯六艺”,说的是张衡学识渊博,精通典籍,具备多种技能。
“六艺”是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数”的学习要求和教育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了。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后来算筹、算盘等运算工具的发明以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缀术》等数学经典的诞生。
㈡ 古时候人们常用的记数方法有那三种方法
1、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2、书契记数
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记数记事记录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汉代徐岳在《数术记遗》一书中,记明书契始于黄帝,有“十等”记法。
3、算筹计数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用竹子、木头、兽骨等材料制成一些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用来计算数目,不用时则把它们放在小袋子里面保存或携带。算筹是我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出现年代现在难以考证,但据史料推测,至迟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时已经出现。
(2)古代数学计算方法有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罗马人计数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
为了表示一、二、三、四个物体,就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手指;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
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的数;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形,表示大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形,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