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的策略
导语: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一、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高效的基石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目标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这双边活动中的首席,尽管与学生地位平等,但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责无旁贷。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科目作业、有的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没有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教学的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许多特级教师上课开始时先调节气氛,让学生集中精力,形成兴趣点,然后因势利导。这样教的省心,学得开心,课堂效益不言而喻。
数学课堂抽象性强,严密性高。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教师如痴如醉,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最终当然是得不偿失,课前的精心备课必然是白费。
二、多管齐下加大管理的力度
管理好课堂,不是单纯的是在课上管理,而是注重课前的铺垫,课上的调控,多方面多层次的做有心人,顺势的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那么,怎样管理数学课堂,进而让管理出效益呢?
1.课前了解学生诉求,做知情人
刚接手班级,应立足于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期望;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教师本身与学生之间不融洽的方方面面。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了解学生普遍喜欢什么类型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具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喜欢;而不喜欢老师衣着不整、无精打采,上课板着面孔, 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的老师。这样心中有了谱,放矢就有的了。此外,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也是课前必须准备的。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精心备课的前提就是备学生。有备无患,课堂管理定然比较顺手。
2.课上激发学生兴趣,做内行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来了兴趣,那智慧的火花就被点燃,课堂的管理就会得心应手。幽默风趣的课堂可使学生放松减少压力,更容易接受知识点。委婉的批评教育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如:上课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头脑聪明、喜欢显示自己,问题刚出现就能一口把答案报出来,这样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去思考跟着乱喊。所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问题。我说:“听!是谁?这么美妙的声音比高音歌唱家的声音还动听。差点引起海啸!”学生很容易接受,他知道老师不希望他用这样的方式回答问题。除此而外,还可以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寓教于乐,以活动的方式夯实学生的趣点。如:有奖竞答、对对加分等。另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动向。一次下午上课我观察到大多数学生听课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我想了个办法让全班学生起立全身活动2分钟,目的是让他们精神一些,听课能精神饱满。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学习常规管理。
上课时学生应做到听课时坐直,手中不应有任何物品,这样可保证他上课足够专心。同时还应保证目不转睛的盯着黑板,这样能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以下一些具体方式可供参考:
3.课堂提问围绕精到,做踏实人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例如,预习提问可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哪些知识点不清楚教师就能有初步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复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准备;随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授,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小结性提问可以训练学生自己去整理已学习过的知识,归纳、提炼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同时应当注意,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掌握难度,因人而易、有针对性;一般使学生能够圆满回答,以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但要注意避免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不假思索的简单问答,以及借提问惩罚学生。
4.课堂板演落实典型,做实效人
数学课上,课堂练习必不可少。此时指定个别学生上黑板演习题,同时要求其他的学生演算完后检查黑板上答案的对错,然后先请一名学生点评而后由老师评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对形式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规范的订正。学生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板演,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确自己的缺陷,自然口服心服,守纪勤奋了。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应用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管理是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和根本途径。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将课堂教学管理推向更规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层次,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向45分钟要质量。
⑵ 初中数学课堂,应该如何把握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很清楚的是:同样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授课会得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初中的数学课堂,往往缺少生机,气氛沉闷,令老师们感到头痛。那么,如何才能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气氛,让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多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的确如此,不仅孩子,就拿我们成年人来说,当我们的教学工作受到别人的赞赏时,我们都会感到特别的高兴,从而更加努力的去把工作做得更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和鼓励,决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知道表扬比批评更有效。在教学的实践中,表扬的形式是多样的,程度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要给予不同的肯定,要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的欣赏孩子。不要勉强追求一致,那样学生会感到虚假牵强。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给予肯定,表扬他爱动脑筋、不怕困难、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等,这样学生们一定很兴奋,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万一学生回答有误,千万不要批评,要调换角度去找出其它优点,如:声音洪亮、口齿伶俐等。即使没有这些,也可以给他一个台阶让他挽回面子,让他不失信心又心存感激。一句话也许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新课教学中,要多用鼓励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新动力,会使他们不断地追求进步。 二、要互相了解,做好情感沟通 深入班级,走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从情感上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必要条件,也是一名教师教学权威的体现。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发现,有些教师课讲的特别好,知识交待的特别到位,但却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没有积极性,甚至觉得上课没有意思。我想原因大概是学生对你只是敬而远之,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受。而有些教师虽然不是什么权威人物,但却可以带动全体,使同学在课上也能敞开心扉,我想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它不在于教师传授多少,而在于学生领会多少、接受多少。所以我们年轻教师特别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学生一定觉得轻松而有意义。 三、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如今的课堂已不是从前那种填鸭式的你讲我听,而应是注重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我们教师往往缺少的就是这种放手的能力,总觉得让学生来说耽误时间或是说不到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开始他们可能说得不够好,但你可以去指导,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这样不仅学生觉得有意思,他也会觉得学习就是自己的事,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讲解和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兴趣,活跃了气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从来都要注重锻炼自己的表达、表现能力。所以每个人都要抓住机会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另外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比赛性质的活动,如以组为单位的抢答,各组之间的对答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提高效率。 四、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增加知识含量,做好榜样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与其知识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你得让学生知道你知识渊博,精通广泛,他们才会因佩服而跟从。其实数学课堂最缺乏的就是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学中要适当穿插生活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会使学生对此产生好感,从而活跃课堂,还能使学生亲之信之进而学之。 五、注重语言、态势,增加吸引力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语速快慢适当,语言抑扬顿挫,用讲课节奏的张弛和语言的幽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恰当地运用态势、表情、手势、动作等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给学生以动感,避免疲劳和厌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可以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进行,也是活跃气氛的一个重要体现。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多学习、勤反思,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去唤醒他们;用我们的情感和能力去感动他们;用我们的勤劳和汗水去浇灌他们,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息,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⑶ 如何调节好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
自从教学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试着想一想,如果走进教室,发现一双双眼睛都目瞪口呆的望着你,这样的环境沉闷,毫无生机。久而久之,可以预料,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 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特别压抑,压抑的想睡觉。每当我们走进这样的课堂去听课时,包括我们自身的课,总感到时间是那么的漫长,稍微咳嗽一下,仿佛都不能打破这个“沉睡着的城市”。可见,如何调动课堂的气氛迫在眉睫。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他们都想去展示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多参与,不管对与错,只要大胆地说,就该好好鼓励一下,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对学生约束得太多,比如举手发言、坐姿端正等,这样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受到压抑,这种课堂纪律制定得再多,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使课堂管理方式符合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应该创造出一种纪律与活跃并存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保持适当微笑,措辞亲切,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信,教态自然大方,从容不迫,随时保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幽默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幽默不仅能够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和融洽师生感情,进而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个性飞扬、思维活跃。我们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灵活合理地实施好课堂控制的策略和课堂自由的策略,把握好课堂控制与课堂自由两者之间的平衡。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控制与课堂自由之间的平衡,并达到理想境界,关键是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锤炼教学基本功,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和应变能力。 课堂上教师跟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做快乐的研究,一是拉近的师生间的感情,二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练习的兴趣更加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我们期盼着我们所思、所做的,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发展”,得到充分的“自主发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只有促进课堂气氛的生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总之,激活课堂气氛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自网络
⑷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方式
导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提高初中课堂管理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数学课堂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完善和加强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提高初中课堂管理的效率是十分必要且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应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基本需要
有生存才有发展“衣食足而知礼仪”,要激发学生的多方面的求知欲望,就应注意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由于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沉默寡言,加上数学课程的无趣性,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无比的生硬,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活性及主动性。从而在初中的数学课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友善的,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的课堂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构建和谐“良师益友”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结果,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要师生关系好,学生会原谅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差错,对老师表示理解。所以说,教师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外部学习动机。才能使整个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充满激励性。则要重视知识本身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对数学思维有一定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地把学习知识当成获得某种报酬的手段。
四、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组织、有领导的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才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到不可一视的知识传播作用,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
五、教学中、防止学生的假听行为,增强课堂氛围
数学的课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防止了学生的明听实不听的现象。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从而增强了课堂氛围。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并且创造积极的数学课堂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就要引导学生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因为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平行线的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从滑雪板、电梯、双杠等等生活物品来引入平行线,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理论与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生活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感和总结归纳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的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投掷并验证一元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从事数学学习,不能是简单的模仿,或是知识的复印,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所以在新知识传播时用这种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方法更有效。
2.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质量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
2.1 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只能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
2.2 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概念教学中,可提问圆是否能作函数的图像,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概念。
2.3 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1)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
(2)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
(3)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2.4 教学辅导中帮助学生科学归因
归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 . Heider)提出,韦纳(B . Weiner)等人又进一步使这个理论系统化。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成败时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韦纳从三个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划分,从学生自身来看,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从因素特性来看,可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从对因素的调控来看,分为可控制的和不控制的。
同一个因素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认识,如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归因理论认为,学生本体的因素对成败的情感体验最为重要。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因素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和能力不强时,会感到自卑和内疚。因素的稳定与否的特性会使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有重大影响。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就会对以后的成功抱有较高的期望。因素的可控制与否影响着个体以后的努力程度。积极、科学、实事求是的归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差生的转化,帮组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