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什么是儿童数学教育纵向体系

什么是儿童数学教育纵向体系

发布时间:2023-01-06 02:57:16

⑴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如何设计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如何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如何设计 篇1

一、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

教育活动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育活动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首先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

(一)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甚至借助于动作从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中获得,他们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

(二)从个别到一般

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例如,当幼儿对数的概括意义还不完全理解时,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幼儿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的卡片,只有当他真正理解了数的概括意义以后,才会认为可以取多张,只要数量相等就行。对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幼儿也经历了同样的概括过程。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比如,年龄小的幼儿,在数数时往往要用手来一一点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计数能力的提高,他们能逐渐把动作内化,能够依靠视觉在头脑中进行数和物的对应,甚至能直接用目测来确定1O以内物体的数量。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大班幼儿已具有了较强的动作内化能力,他们在学习l0以内的加减时,已经具有在动作水平上进行加减操作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内化,而不是凭空出现在头脑中的。

(四)从不自觉到自觉

心理学所说的“自觉”,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自我意识,他们思维的自觉程度和动作的内化有关。如,小班幼儿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不少幼儿能根据感官判断其共同特征(如形状特征)并进行归类,但在语言表达上却出现了不一致。显然,幼儿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思维过程的外化。

二、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开展数学教育

创设数学环境时,教师不能着眼于活动室的一面墙、一个角,而是把幼儿周围的所有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

(一)活动室

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室内墙面有大有小,在设计时,要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并在下方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例如,在大班活动室的主墙上,布置上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下方留一块空间,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验证。在利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要注意到: 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儿取放,每个数学角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更新。

(二)盥洗室

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可以把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在盥洗室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湿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刚开始幼儿可能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会逐渐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中增长了知识,并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

(三)卫生间

幼儿在卫生间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放松的,因此,要通过创设了一定的数学环境,以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如在平滑的瓷砖上用水将各种几何图形拼贴成一些可变换的图案,让幼儿观察、操作。

(四)楼梯

可以通过在楼梯上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到其中,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五)阳台与走廊

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要也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如在地板上画迷宫、房子,让幼儿自由地游戏。

三、通过差异化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数学教育

教育研究和实践表明,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最为突出。教师可以把应该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根据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将各种类型操作活动(全班操作活动、分组操作活动、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育环节,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为此,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开展需要我们创设数学活动角,投放丰富、可操作、安全而有吸引力的蕴含着有关数学概念属性的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与内在需要,自主地选择、操作,探索、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孩子在操作中可以学会自我纠正、归纳、发现规律。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小组,进行不同层次的操作,在操作中可请操作较规范的幼儿进行演示,以指导较差的幼儿;或教师在观察的同时,适时帮助幼儿体验成功,使他们学会自信、自主、自立、合作,产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慢慢地从低层次过渡到高层次,呈阶梯状层层递进,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以发挥个体的优势和整体功能。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类型单一,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操作组织形式一致,不利于体现教育的层次性;操作材料贫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只重视正规性操作活动,不利于渗透教育的随机性。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设计合适的操作类型,合理选择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创造性操作并有机配合,使幼儿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有关归纳、概括,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

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二等份的过程中,首先在探索性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足量的不同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体验将各种形状的纸张、不同长度的绳、一定量的米和水分成二等分,请幼儿说说自己进行二等分的方法;

其次,在验证性操作活动中,巩固对二等分含义的理解并探索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最后,幼儿通过交流体验后再去体验并继续交流,在创造性操作活动中,感知同种物体和不同物体二等分的多种等分形式。在此教学过程中,操作过程环环相扣,操作类型相辅相成,幼儿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步步接近和抽象出二等分的数学内涵。

此外,在数学活动中应拓展语言操作形式,采用多样的方式提问。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语言可促进孩子理解数学概念、增强逻辑思维。

数学活动中的提问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都不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教师的启导语必须生动、简洁、准确,并进行同一问题多角度提问,积极引导幼儿理解数学情景中的多种逻辑关系,启迪幼儿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幼儿数学思维的空间,提高幼儿分析、理解、判断能力,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最终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设计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如何设计 篇2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的发展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基础,以此确定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对幼儿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认知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以内的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并能正确区分

4、学习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两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6、按数(5以内)取物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说出其名称

8、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9、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并学会基本的运用1、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学习顺数和倒数

2、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特征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即学习数量守恒

3、认识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5、学习按粗细、高矮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物体的正逆排序

6、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

7、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

8、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9、学会比较粗细、厚薄、轻重等量的差异

10、学习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即学习图形守恒

11、初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简单关系

12、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13、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14、学习向上、下、前、后等指定方向运动

15、认识并学会运用“今天、明天、昨天”等时间概念

16、理解“=”和“≠”等符号1、学习10以内序数、单数、双数、相邻数等概念

情感与态度

1、在数学活动中大胆回答问题

2、产生对数学幼儿的兴趣以及操作数学活动材料的兴趣

1、在数学活动中能安静地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

2、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3、主动、专注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4、学习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调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操作技能目标

1、听懂教师的要求,学习按游戏规则活动

2、学习用语言讲述同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和操作

活动材料

1、学习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按要求进行活动并检查自己的活动结果

2、学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3、基本学会数学操作

活动技能

1、倾听清楚操作活动的规则,按规则进行活动并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能清楚的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2、目标的全面性

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一般说来,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教师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二是错误理解“全面性”,表现为脱离活动内容和具体情境的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即凡是数学活动就必定有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从而使某些目标成为装饰或点缀,对幼儿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并无价值。

3、目标的针对性

由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依据之一,因此目标应当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而不是空泛、笼统的。如某中班数学活动“家里的数字”的目标设定为:

(1)感受数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家的美好情感。显然,这样的目标是空洞而无针对性的,无法作为评价活动效果的依据。

这一活动的目标可以调整为:

(1)寻找和搜集家里带有数字的照片或图片,通过交流与分享活动感受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愿意与同伴交流,尝试大胆表述;

(3)在集体参与的观察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萌发对家的美好情感。这样的三条目标就比较有针对性。

4、目标的统一性

美国课程专家布鲁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阐述教学目标,就是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或者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也就是说,教师既可以以幼儿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行为目标),如幼儿“说出”“会用”等,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教育活动目标中,主体必须统一。一般来说,为了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我们提倡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表述。这种表述方式可使教师从幼儿行为的变化中观察他们的发展状况。

⑵ 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包括幼儿的数概念、计数和运算的教育、量与计量的教育、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的教育等。
①幼儿的数、计数与运算
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数的守恒;相邻数;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认识序数,能够用自然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关系,说出物体排第几;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等;学会10以内的计数;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包括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的口头加减运算,并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②量与计量的初步知识
能区分物体量的差异,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恒;在比较物体量的差异时,感知量的相对性;帮助儿童建立序的概念,并体验其中的传递关系;学习计量,会进行初步的自然测量。
③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和梯形,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能够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④空间方位初步知识
能区分上、下、左、右和远、近等空间方位;能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时间、方位的初步知识
能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并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用途以及正点与半点。

⑶ 什么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我们把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序列: 1.逻辑关系 该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类包含关系及分类,两个集合中元素的一一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及排序,模式。 2.数和量 该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计数,10以内自然数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10以内数加减运算,分辨物体量的差异(大小,长短、轻重、时间等)和简单计量。 3.空间与形体 该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关系和空间方位,常见几何图形及几何体。;上述列举的各序列的主要学习内容,需要通过小、中、大班螺旋式的系统性教学来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关键经验。所谓螺旋式教学的含义是指一项内容(如分类)在小、中、大班都要进行,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逐渐提升或拓展的。

⑷ 举例说明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纵向整体性

目前,一些幼儿园的教育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具体要求、轻总目标;重上课、轻游戏;重共性、轻个性;重集体活动、轻自由活动的倾向,忽视了教育的整体性。 马卡连柯说过:“人不是分成部分培养的,而是由他们受到的影响的整个体系而综合地造就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考虑各种教育因素的整体结合,而不是单一的、分割的实行。 教育计划的整体性 我们在制定每学期、每月、每周、每日计划时注意进行改革,注意各育教育内容要求的内在联系,整体考虑。以小班教学计划为例,计划中安排的德育有爱护花草树木,不随便采摘的要求;智育有获得花草树木初浅知识的要求;美术教育有掌握粘贴、朗诵的要求;计算教学有比较“1”和“许多”、“一样多”的要求;语言教学有理解儿歌内容、清楚地朗诵儿歌的要求等等。 我们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有关花草的初浅知识,并能动手贴制、涂画出花草,同时让他们知道一朵花和许多花的区别,学会念“一朵小红花”的儿歌,并天天给花浇水,使幼儿懂得爱护花草,不随便采摘的道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散步、日常活动、游戏等各种教育手段配合运用,在园内外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花草;在教室自然角里安置孩子们亲手种植的花,同时,我们还要求家长配合,注意教育的一致性。 实践活动的整体性 活动,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桥梁”。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观察、探索,才能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中班活动“勇敢的黑猫警长”中,我们就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教育。 活动开始时,黑猫警长将这项营救小动物的任务交给了在座的小朋友们。孩子们立即与黑猫警长一起进入战斗状态。他们戴上了自己创造制作的警帽,骑上自己设计的椅子摩托车出发了。可是大海阻拦了他们的去路,警察想了许多过海的办法:有的说开气垫船过去;有的说乘坐水陆两用艇过海;还有的说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抱住树枝或徒手游过去。接着,大家按照自己想出来的办法,纷纷过海救小动物。 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整个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得到了语言的反复练习,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创造力,还锻炼了勇敢、机智的意志品质。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教育不仅要求教育活动的整体性,而且要求教育环境与内容相适应。在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全园迎新活动。在节日般的热烈气氛中,小班的小朋友们通过与大哥哥姐姐的共同活动,结成好朋友,使他们对幼儿园有了感性认识,消除了惧怕感、陌生感。 我们创设了可供幼儿练习、实践的条件。如中班进行劳动教育时,为将日常生活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在墙上布置了小朋友自我服务的画面,让幼儿编儿歌,讲故事,还放置了实物,如扣子、鞋带、筷子……促使幼儿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另外,为使幼儿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定期组织全园性各年龄各班混合游戏,全园小朋友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游戏内容,以增强幼儿独立性、主动性,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园合作的整体性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整体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家园配合教育工作,方能更好地教育幼儿。我们除了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还举办“专题讲座”、“教育咨询活动”,办“家长专栏”,向家长公布教育计划,听取家长意见,经常进行家访,针对特殊幼儿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与家长一起,共同探讨教育幼儿的方法,并组织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半日活动,参加运动会、节日庆祝会等,使家园教育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好幼儿。 整体教育既需要各教育因素的横向联系,又需要有系统的纵向发展,这是由儿童发展以及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系统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还注意了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和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的衔接。

⑸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数学认知总目标是哪几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如同一般的教育目标一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是按一定的有序结构组织起来的。 从纵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具有一般的层次结构。从横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 标具有不同的分类结构。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 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 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 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 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学前教育总目标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与总目标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例如,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提出“自然教育”,其总目标包括: (1)增进幼儿对自然的 情感,萌发其初步的环境意识,包括幼儿对自然、对生命、对环境的态度。(2)增进幼儿对自然界 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知识经验和 认知能力两部分。(3)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以及好学、好问、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虽然 从今天看来,上述的总目标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个目标是符合了总目标的一般特 性即概括性, 目标比较宏观,目标的表述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概括,而且是涵盖了当时所认为的, 通过科学教育所能达到的各个方面:情感态度、技能,以及认知能力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中,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来 实现的,因此,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都应以总目标为指导思想。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 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三到四年中在科学领域的 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则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年性的目标。”它一般分为小班(3~4岁)、 中班(4~5 岁)、大班(5~6 岁)三个年龄班的科学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学前教育 各年龄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是中期、中观的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把科学教育的总 目标,按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做了具体的划分,因此,年龄阶段目标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和总 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年龄阶段目标还是学前儿童各个不同阶段年龄特征在科学教育目标中的体现, 它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目标要求的差异性。儿童的年龄不同, 其身心特点、需求、兴趣也不 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适宜的目标,以适应儿 童的发展需求。另外,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是具有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反映了学前儿 童发展的连续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连续性。这三个一年的目标之间衔接性要强, 分阶段的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小、中、大班有关植物的目标,就体现了三个年龄班之间的衔接 性。小班是“认识常见的三四种蔬菜、水果,一两种花草、树木,知道它们的名称、明显的特征和 主要用途;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种植一两种种子大、容易生长的植物。”中班是“认识常见的蔬菜、

1

1/21页
水果、花草、树木各两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 较其明显的不同点;种植几种容易栽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知道植物的生长不可缺少土 壤、阳光、空气和水。”大班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干果、树木、花草和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各 两三种,比较其异同,并进行分类,区分常绿树、落叶树;参加力所能及的园田劳动;采集各种树 叶、种子和野生植物,学习简单的保存方法。”

⑹ 什么是数学的纵向性

所谓数学知识的纵向延伸是指基于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需要,以基本数学知识为教学原点,在课堂以高视野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数学学习。

⑺ 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你好,幼儿学前数学教育根据何秋光老师的将数学教育体系,可分为以下六大模块: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儿童数学教育纵向体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