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怎么分析题意

数学怎么分析题意

发布时间:2023-01-06 11:04:42

⑴ 如何理性的分析数学题

理性的分析数学题步骤:
1、找出问题中的所有数量,并弄清这些数量的具体含义
2、通过找关键词,分析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些数量关系是对我们 解决问题有用的
3、 分析有用的数量关系, 看看通过哪些计算才能使不等的关系变成等量关 系
4、写出等量关系式
5、列出算式并解答

⑵ 做完数学题如何分析 做完数学题目之后怎么去分析错题,反思,思考,总结.

1、要知道自己之前的解题思路错在哪里
2、对照参考答案的接替思路再想一遍
3、对题目进行深化,先是改变题目中的数值,然后是条件和问题进行转变,想想如果是原题中的问题变成条件,原题的条件变成问题怎么做,这样就变成多道题目了
4、有时候一些同一个类型的题目归纳在一起就好了

⑶ 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准确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的占的比率很大。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应用题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费用的支出和收入、盈亏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等。因此,可以说应用题是生活的需要,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其实应用题的学习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质。因此,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怎样解应用题
1、认真阅读题目。很多学生一直认为只有语文才需要一遍遍地读。数学是一门很省力的科目,不需要怎么花时间读题的。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目,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求相当高。同时读题也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读,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数学应用题的读不是泛泛而读,要求的是读通、读透。很多学生之所以做错,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读题时走马观花,完全没有看懂题目问了什么,很随意的就开始动笔,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做错了题目,甚至有的题目错的非常的离谱,让老师无法理解你是如何做出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用题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这么说:“与其让学生抄题目,不如让学生认真读题目。”这当中的道理,就像让学生抄不认识的字一样,不论抄多少遍,学生还是同样不认识、不理解。认真的读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捕捉信息数据的能力,为学生理解题意奠定了初步的基石。
2、圈重点。在做应用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点的词圈下来。这里所谓的重点词并不是指同一个词语,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他们眼中重点的词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多有少,但不管怎么,圈出的词一定要为你做题服务。例如:在教《分数加减法》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一块地共多少公顷,其中多少种大豆,多少种棉花,其余种玉米,玉米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这道题主要是让你区别给你的分数是分率还是一个数。这个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必须把有单位名称的数字圈出来,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数和分率是不同的,不可以进行加减法。同时划出“几分之几”明白的告诉学生求的是一个分率,和公顷无关。划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提醒学生在今后的思考中注意一些细小的地方,以免出现不该有的错误。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必须采用“联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可让学生找出题中关键词来引发联想,由题中的一个词语或数量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个词语或数量,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五年级同学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题中出现“要浇、已浇、剩下、3次、平均每次”等字眼,教学时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展开一个由“要浇”、“已浇”想到“剩下”,由“剩下”、“分3次”想到“平均每次”的合理想象过程。又如:一块长方形的萝卜地,长15米,宽6米。在这块地里一共收萝卜135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萝卜多少千克? 解题时只要学生能从“长、宽”想到“周长”或“面积”,或由“平方米”想到“面积”(平方米是常用的面积单位),就能确定必须先求面积了。这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三、让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四、培养学生多练习的习惯
多练即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解应用题的训练。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照顾全体,辅差培优,这样既可稳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练习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使练习收到实效。比如:既要设计一些选择、改编、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基本形式的练习,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如答案不唯一,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余条件、条件不够等。让他们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与快乐。
五、引导学生学会“假设”
假设是指将题中的某一条件先假设为与其相近的另一条件,从而使问题的解答趋于简单、明朗。如练习题:“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16吨,实际每天烧12吨,结果多烧5天。原计划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假设实际烧煤的时间与原计划烧煤的时间相同,则实际烧煤的总吨数要比原计划烧煤的总吨数少12×5=60(吨)。总吨数差60吨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少烧16-12=4(吨),60吨里包含几个4吨,就是原计划烧煤的时间。根据实际少烧的吨数和实际少烧的时间,就能求出总吨数。
12×5÷(16-12)=15(天)
六、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以编一道这样的文字应用题:过春节了,爸爸买了一篮子又红又大的苹果共10个,给姥姥送去4个,还剩几个?这样似乎累赘,但很明显学生感觉到四个苹果是从篮子里拿出来的,拿出来即“去掉”,“去掉”就用减法,从10个里去掉4个,则用10减去4得6个。这比让学生说篮子外面和里面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有4个,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列式计算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教学“小明要写9个字,已经写了6个,还要写几个?”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就画9个田字格,在6个格子中写6个字,指着剩下的空田字格问学生“还要写几个”。写一个字就相当于去掉了(手势)一个格(因为这个格子写过了就不能再写了),写6个字去掉了几个格?去掉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还要写几个用减法,用总数减去已经写的个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至于怎样表述更有利于不同的学生理解,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导方式了。
总之,教无定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教导学生,学生的思路越清析,解题方法也就越丰富灵活。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⑷ 高中数学审题技巧

01条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诱导解题方向

解题实践表明,条件往往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则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可以按照条件列出所有的解题手段表解,根据结论写出可能的解题方向,并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将题目进行分解,避免失分

02隐含条件挖掘

对于条件,一定要用足用够.解题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往往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即隐蔽给予的.一方面,解题时如果遇到“盲点”,可以回过头来分析是否用足用够条件;另一方面,也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也说明,审题一定不要怕慢.

03复杂条件转化

一切解题的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变换转化,即把面临的问题转化为一道或几道易于解答的新题或者旧题,最终达到解决原题的目的,常用的策略有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特殊化、间接化等策略.

熟悉化策略 :就是将陌生的题目变为曾经解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进而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解题模式,顺利地解出原题.可以在分清题目条件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结论及其联系上下功夫.

⑴联想回忆基本知识和题型

通过联想回忆,找出现有问题和熟悉问题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同的知识点,充分利用相似问题中的方式、方法和结论,从而解决现有问题.

⑵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题意

全方位分析题意,即把题目的所有条件都要分析透,并找到各条件间以及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从中找出熟悉的解题手段;多角度分析题意,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适时调整分析问题的视角,找到自己熟悉的解题方向.

⑶恰当构造辅助元素

通过构造辅助元素,如构造数列、构造图形或几何量、构造等价性命题等,改变题目的形式,变陌生题为熟悉题.

简单化策略:就是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结构复杂、难以入手的题目时,要设法将其转化为一道或几道比较简单、易于解答的小问题

⑴寻求中间环节,挖掘隐含条件

大多数结构复杂的题目是由一些简单题目经适当组合并抽去中间环节而构成的.因此,应尽可能从题目的因果关系入手,寻求可能的中间环节和隐含条件,把原题分解成一组相互联系的系列题,以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

⑵分类考察讨论

某些题目其解题的复杂性在于它的条件、结论(或问题)包含多种不易识别的可能情形.对于这类问题,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把原题分解成一组并列的简单题,有助于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

⑶简化已知条件,恰当分解结论

如果解题的复杂性来自于条件或结论的抽象概括,可以考虑将条件进行简单化处理,或尝试把结论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部分,以便各个击破,解出原题.

直观化策略:就是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内容抽象、不易捉摸的题目时,要设法把它转化为形象鲜明、直观具体的问题

⑴图表直观

有些数学题,内容抽象,关系复杂,给理解题意增添了因难,使正常的思维难以进行到底. 对于这类题目利用示意图或表格分析题意,将有助于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关系条理化,发现解题线索.

⑵图形直观

对某些涉及数量关系的题目,直接计算往往计算量偏大.这时,可借助函数图形或者几何图形给题中有关数量以恰当的几何分析,以找到简捷、合理的解题途径.

间接化策略,就是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从正面入手复杂繁难,或在特定场合甚至找不到解题依据的题目时,这时就需要改变思维视角,从结论(或问题)的反面进行思考,以便化难为易解出原题.

⑸ 做数学题如何分析题目,怎么构思

数学题最主要的是多做题,见的题型多了的话,也就没问题了。
如果你碰到了你没见过的题型的话,那么,写不出来的话,看答案。分析下答案上面是如何展开的。也就是说,答案上是通过何种思路来求解这道题目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把答案上面的每一步都搞懂了。这样才可以,然后找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来做。当然了,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这个题目先记下来,过一两天后在做一遍,尝试下看看能不能写出来。不能的话,说明你对这个思路以及方式还不理解。直到你真正能够写出了 这道题目为止。
数学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有些就是熟能生巧的,第一次做可能会存在问题,但是做的多了的话,就可以了。
我记的最清楚的就是我初中的时候,刚刚学的垂径定理,当时,我去做练习册,发现很困难,做一个题目需要好久,但是当我做了几道之后,我发现太简单了,看到这些题目后,我条件反射的就去做了条辅助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题目就解决了。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了。还有一次,是我高三的时候,数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题目,就是需要用到数形结合的题目,大概就是选择或者填空题的压轴题目吧。当时,老师给我们整了好多,但是我一点都不会写。然后,我便问我后面的那位同学,他给了讲了,大概我问了4-5道题目后,我终于发现了这题目的规律。然后后面的几十道题目我都很快的独立的完成了。虽然,看起来吓人,但是真正的掌握后,并不难。主要是一种思路,以及大量的练习

⑹ 如何进行数学试卷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数学试卷分析?因为考试的功能有两种:检验和选拔。除了中考、高考、竞赛类考试以外,其余考试几乎都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调整 学习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进行数学试卷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二:从数字分析到计算分析

要点有三: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三: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 反思 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四: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对此,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将做详细探讨;

极客九字决:

一:马上写

首先,学生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在老师已经讲解过一遍的情况下,独立完成错题,此处最重要的是独立,一定要学会独立的去思考和分析。(此秘籍简单基础,主要考察学生耐力,若能完全领悟此法,A卷满分不是梦)

二:及时析

及时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包含以下两步:①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②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

二、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学生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学生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

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但关键是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学生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此法囊括范围广,轻易不能领悟其精髓,倘若真有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的恒心,这第二招想必也难不住你。)

三:定时习

定时即找到自己的一个学习规律,习即复习,完整的来说就是定时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此法和极客“风影大神”祝老师提出的回退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很多学生忽视此法,一心去追求新的题型,殊不知老而弥新,回味无穷。)

相关 文章 :

1. 2017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2.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3.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4.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数学试卷

5.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⑺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题意

理解题意比分析数量关系更重要——谈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分析与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每次练习或测试时,有不少学生倒在了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怎样攻破这个难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不少教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找出其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找出重难点就是分析数量关系。从理论上说,这个观点很有道理,解决实际问题无非是给出一些已知量,要求未知量。而已知量之间、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把它们一一弄清楚,未知量就会水落石出了。然而,教学实践的结果果真如此吗?
通常我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一般分为四步:读题和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答。读题和审题通常很简单,一般都是读题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重头戏就是分析数量关系,教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找关键词、画线段图等),对数量关系一步一步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甚至画出“方框图”用箭头表示推理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列式解答。
笔者也教学了十几年的解决问题,通常也是按这种模式教学,表面上看效果还不错,但考试的结果往往令人吃惊:课堂上多次讲过的同类型的试题,考试时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做得不对。原因何在?学生是怎样解题的?他们真正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之所以不会解决问题,竟是由于他们不会把题目流利地、有理解地读出来。他们不能把一句话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更不能前后连贯地、系统地全面理解题意。
与大师所见略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邱学华
先生也曾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关键不是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理解题意。其实,理解题意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题意不清楚,数量关系从何谈起?题意理解不透,数量关系怎能分析正确?
其实,理解题意的关键就是“审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读一遍,然后问: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将题目中的有数据的句子找出来也就是已知条件,将有问号句子找出来就是问题,教师也就认为学生“理解”了题意。整个过程也就一分钟左右。如笔者听过一位教师上“相遇问题”的公开课,在教学完例题后出示一道练习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11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60米,乙队每天修70米,甲对先修120米,修完共需几天?在学生做这道题前,教师还是像教学例题一样,让学生进行了“审题”,问了“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一位优等生上台板演,结果这位学生列式是:(1160—120)÷(60+70)=8(天)。显然这位同学所算的时间没有包括甲先修120米
的时间,因而不合题意。这充分说明了能答出“问题”是什么,并不见得就理解了“问题”。正确的应该是(1160—120)÷(60+70)+ 120÷60 = 10(天)。
笔者今年所带五年级两个班,所任教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我在两个班进行实验教学,一班采用理解题意的方法,二班采用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实际问题时,我采用以下教学:
一班:
1. 把题目默读几遍。
2. 不看题目,在脑子里回忆这道题。
3. 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
4. 尽量画一张图来表示题意(只要求画出表示题意就行)。
二班:
1. 把题目读一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 分析数量关系(重点)。
3. 列式计算并解答。
在教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题意,我尝试让学生在对比中(方程法和算术法)理解题意。找出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即区别在哪?联系在哪?哪些题适合用方程解,哪些题适合用算术解?具体如下表:

方 程 法
算 术 法
例1
解:设学校原纪录为x米。
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成绩
x +0.06 = 4.21
小明成绩—超出部分=原纪录
4.21—0.06=4.15(米)
例2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块数
2x—4 = 20
(白色皮块数+4)÷2=黑色皮块数
(20+4)÷2 = 12(块)
例3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价钱
2x + 2.8×2 = 10.4
或(x + 2.8)×2 = 10.4
(总价钱—梨的总价)÷苹果的数量 =苹果的单价
(10.4—2.8×2)÷2 = 2.4(元)
例4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x + 2.4x = 5.1
地球表面积÷(1+2.4)=陆地面积
(把陆地面积看成单位“1”)
陆地:5.1 ÷(1+2.4)=1.5(亿平方千米)
海洋:1.5×2.4=3.6(亿平方千米)
或5.1—1.5 =3.6(亿平方千米)
例5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小琳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0.25x + 0.2x = 4.5
总路程÷速度和 = 相遇时间
4.5÷(0.25 + 0.2)=10(分钟)
教学时,学生畅所欲言,一致认为:顺着题的思路去理解,中间过程中有未知量就可以用方程解决,列方程时,等量关系是不变的。在教学完方程后,我特意增加了一节课,专门和学生探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法的区别。如出示一组题:
1.老师买了一支钢笔花了15元,买一本书花了12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2.老师带了27元,买了一本书后还剩15元,一本书多少元?
我让学生顺着思路去理解,怎么理解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的式子是:1. 12+15 = 27, 15+12 = x。2. 25—15 = 12, 25— x = 15。
在期末测试中,一班的平均成绩明显要比二班平均成绩高,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均分就要高4分。而在最后一道试题第(2)和(3)小题比较难,一班得分率比二班得分率明显高好几个百分点。试题如下:2012年7月1日起
铜陵市实施阶梯电价,收费标准如下:
类别
用电量(千瓦时/户·月)
电价标准(元/千瓦时)
一档
180以内
0.56
二档
180—350
0.61
三档
350以上
0.86
(1)小明家上月用电量为25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元?
(2)小丽家上月用电量为40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元?
(3)小刚家上月交电费是230.3元,他家上月用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第(1)小题的题意是小明家用电量为二级阶梯,电费是一档全部价格+二档部分价格,列算式为180×0.56 +(250—180)×0.61=143.5元;第(2)小题的题意是小明家用电量为三级阶梯,电费是一档全部价格+二档全部价格+三档部分价格,列算式为180×0.56 +(350—180)×0.61 +(400—350)×0.86=247.5元;而第(3)小题则是知道电费算用电量,理解此题的前提就是要知道电费230.3元的用电量是几级阶梯,那就要先算出一档全部价格+二档全部价格:180×0.56 +(350—180)×0.61=204.5元,而230.3元>204.5元,也就是230.3元的用电量是三级阶梯,一档用电量+二档用电量+三档部分,算式为:180+170+(230.3—204.5)÷0.86 = 380(千瓦时)。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发现一班的孩子大都不需要老师分析数量关系就能解出题目。他们在解答实际问题时,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并不是分开的,而是互相融合的。而这一过程的基础就是他们能正确地、熟练地理解题意。
教学实践表明:理解题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应重点放在理解题意上,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式。

⑻ 数学应用题怎么理解解题

解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审题,将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列出,未知问题搞清楚。
第二,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比如行程问题等。
第三,根据己分析出的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或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第四,解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不等式组。
第五,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实际意义,进行取舍。
第六,最后解答结果。
这样就解答完一道数学应用题了。

⑼ 做数学题时怎样才能最好的理解题意

做数学题时,要准确地理解题意,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你可以把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与身边 或 生活中你所熟悉的事例进行对比。
因为你对生活中熟悉的事例理解深刻,
这样可以帮助你正确理解题意,并能进一步帮助你建立起正确的解题思路。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数学怎么分析题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