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学校数学的方法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学校数学的方法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7 06:46:34

❶ 小学数学教学有哪些方法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所谓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

2、整体思想方法

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宏观和大处着手,整体把握化零为整,往往不失为一种更便捷更省时的方法。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还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14、化归思维方法

把有可能解决的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以便解决可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解决,这就是“化归”。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化归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对独立获得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

15、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

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如何把握数量关系,抓不变的量为突破口,往往问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书和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20%,后来又买来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30%,又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16、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17、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❷ 教师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在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种教学模式,把数学变成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却掩盖了他们的数学能力低下的事实。 传统数学 教育 将数学变成只需记忆而不需任何思考的学科,但真正的数学应该是一种思维游戏,既好玩又能解决现实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 教学 方法 技巧,欢迎阅览借鉴。

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教师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取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如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等等。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法

一、备课过程改变,由繁向简转变

在以外的备课过程中,总是通过查阅图书参考资料和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大篇幅抄在教案本上,而通过电子备课,除了得到课本知识和参考资料外,还有很多的课外知识补充给学生,备课内容也直接通过打印机打印,在电脑上增删内容简单,节约了备课时间,使备课过程由繁向简转变。

二、学生 学习方法 上的转变

传统教学过程总是将教学内容,以半数形势写在黑板上,学生学习以记为主,方法上缺少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从黑板转向电视屏幕,学习内容从枯燥的文字转为优美的图象、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乏味转向兴趣,学习方法转变带来了学习效果的改变。

三、教师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粉笔充斥整个课堂,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一些抽象内容通过影响变得直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环境的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改变。

总的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约了备课时间,增加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学视野,收获菲浅。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 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同样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 渠道 .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 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 孔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即教育情感性. 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 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 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 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 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 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改革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表现为: 教师权威高于一切, 对学生要求太严; 课堂气氛紧张、沉闷, 缺乏应有的活力; 形成了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 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 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 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 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 因此, 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 同时,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例如: 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路与教师同步; 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 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 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听, 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 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向老师提出问题, 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 例如: 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 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 在想象中去感受, 体验,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 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❸ 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有7种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口语来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则和澄清规则。

2..谈话法又称回答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其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取新知识或巩固和检查所获得的知识。

3.讨论方法是一种方法,使整个班级或小组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励,进行头脑风暴和学习。

4.演示方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现代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图像进行观察,或通过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它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通常与讲座,对话,讨论等结合使用。

5.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6.实验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某些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通过观察这些变化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一种常用于自然科学学科的方法。

7.实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使用某些实习场所,参加某些实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关的直接知识,或者验证间接知识并全面应用所学知识。

(3)学校数学的方法有哪些内容是什么扩展阅读:

数学教学方法(method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师指导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才能,进行思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数学教学目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远在中国春秋末期和古希腊时期,就有讲解、问答、练习、复习等方法的记载.古代主要采用讲授法,近代推行了演示、观察、实验、参观等新方法,并改进了解、谈话等方法.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育学与心理学新成就的出现,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新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启发、讲解、谈话、练习、讨论、演示、实习、观察、复习等,其中,启发、讲解、谈话、练习等用的较多.当前国内外正在实验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发现、研究、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最优化教学、算法化教学、“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等。

❹ 关于数学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来谈谈数学的教学手段总共有哪些吧:

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教师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取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如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总结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 .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决传统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制作三个表格:第一张表格是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这样逐一列举,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列举了几个以后发现了只数与腿数的规律,从而减少了列举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列举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过尝试来摸索规律、探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里,“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们在难以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问题时,常常采取的一种好方法就是探究、尝试。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确,兴趣要高涨,切忌胡乱尝试或形式主义的探究。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创设“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师:“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测,反复实践,在不断分析、调整中寻找规律。

例3 .找规律填数。

(1)1、4、 、10、13、 、19;

(2)2、8、18、32、 、72、 。

第三,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独立,有自由的思维时空;合作,可以知识上互补,方法上互相借鉴,不时还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让学生去探究的情景,创造让学生去探究的机会,鼓励有探究精神和习惯的学生。

5、观察法

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巴浦洛夫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小学数学“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③题目的结构特点;④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如:观察一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归纳出乘法交换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观察”的要求:

第一、观察要细致、准确。

例4 .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6+6.4 (2)3.6+6.04

(3)125×57×0.04 (4)(351-37-13)÷5

第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渗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要做到“有序”观察:(1)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第三, 观察必定与思考结合。

6、典型法

针对题目去联想已经解过的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找出解题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对于普遍而言的。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则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归一、倍比和归总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异、平均数等。

运用典型法必须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关键及规律。

例7.已知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7倍。爸爸、儿子今年分别是多少岁?关键点在: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多几倍。典型题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即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还要学会典型解法。

(2)熟悉典型材料,并能敏捷地联想到所适用的典型,从而确定所需要的解题方法。

例8.见到“某城市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长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设一个车站。这条线路需要设多少个车站?”这样题目,就应该联想到上面所讲到的“锯木头用多少分钟”的典型问题。

(3)典型和技巧相联系。

例9.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82人,如果从乙队调8人到甲队,两队人数正好相等。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这题目的技巧:调前、调后两队总人数没变。先算调后各队人数,再算原来各队人数。

7、放缩法

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放缩估计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放缩法。放缩法灵活、巧妙,但有赖于知识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据这两个数的质因数情况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但也有两个典型方法:一是“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二是“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大数”。现在我们根据典型方法二,进行扩展运用,放大“大数”来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12不是9的倍数,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然不是9的倍数,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数,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6。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如果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就把大数翻倍,但一定从2倍开始,如果一下子扩大6倍,得数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不是最小的了。

例17.期末考试,小刚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和是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和英语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一想,小刚的哪科成绩最高?你能算出小刚的各科成绩吗?

思路一:“放大”。通过观察发现,语、数、外三科成绩在题目中各出现两次,我们求197+199+196的和,这个和是“语数外成绩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绩之和,再减去任意两科的成绩,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绩。

思路二:“缩小”。我们用语数成绩的和减去语外的成绩,199-197=2(分),这是数学减英语成绩的差。数学和英语的和是196分,再求数学的分数就不难了。

放缩法有时运用在估算和验算上。

例18 .检验下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18.7×6.9=137.3; (2)17485÷6.6=3609.

对于(1)用总体估计,放大至19×7=133,估计得数要小于133,所以本题结果错误。对于(2)用最高位估计,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显然答数的最高位不会是3,故本题结果也不正确。

例19.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个头,114只足,问鸡、兔各有几只。

这是一道鸡兔同笼的典型问题,我们也用放缩法,不妨把鸡和兔的足数缩小2倍,那么,鸡的足数和它的头数一样,而兔的足数是它的只数的2倍。所以,总的足数缩小2倍后,鸡和兔的总足数与它们的总只数相差数就是兔的只数。

8、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二、抽象思维方法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

9、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2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1.判断: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10、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22.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 …………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 ×50 …………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 …………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 …………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 …………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11.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23.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 )

相同,( )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24.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12、分类法

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例25.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

❺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 教学 方法 使我们更好的发挥才能。下面是我整理的实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手段有哪些

实用的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启发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梳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梳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1.深入了解,准确把握

这里所指的充分了解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这些都是准确审题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是对教材的充分了解。一道题目从设计到解答,知识之间的前后承接是要注意的一点。当把一道题目出示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道题中到底蕴含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解答该题是否已具备必要的知识点来支撑,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学段教材,最起码对某个年级段教材内容要有了解。

2.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也算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吧。

小学生如何提高数学的审题能力

3.多鼓励多疏导,增强学生意志力

数学教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同样肩负着 教育 重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也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力的培养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克服畏难情绪,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 能力。

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由于他们年龄小,识字少,无查字典的能力,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一些经常出现的字(如:长、短、高、矮、多、少等)。在开学初和家长共同努力,制作一些简单的生字卡片,利用闲暇时间教孩子认识这些字,从而避免学生在经常认不着字的情况下养成审题惰性的不良习惯。

在题目边做批注

要想让学生按照您的要求去读题审题,那就要有一套监控学生的手段。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读题时,把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圈画出来,比如,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多一些等一系列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和分析。而我们看到他们画的重点词和标注,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即使题做错了,也知道他们分析到底错在了哪里,是不是认真分析了,这样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

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

上课时,每遇到一个新题型,都不要急于让学生做题,而是要让学生把题目反复读几遍,让学生 说说 从读题中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它属于什么样的类型?做这类题的步骤是什么?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会在做题前想一想,并主动思考了。

要有针对性的观察

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有针对性的观察命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教师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这幅画美吗?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哪些小动物呢?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图意。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单元里,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场景图呈现各种信息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买卖物品的生活体验来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帮助学生发现题目中隐藏的信息

在低年级的小学生中,很多人对于解决问题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小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常常只看到了题目表面的信息,但是却找不到题目中隐藏着的信息,所以就难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题目中隐含的重要线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有一道题目,“我们班男生有20个人,女生有15个人,其中需要10个人去参加比赛,那么请问还有几个人没有参赛?”学生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需要清楚的知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中隐藏着什么意思,比如题目中给出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这就意味着通过这一条件就能够将全班的总人数计算出来,也就是“男生20人+女生15人=35人”。但是在实际做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不善于去寻找题目中隐藏着的信息,这样就会使得解题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解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所涵盖的信息,在平常的练习题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的意识,极大的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以及准确度。

培养学生读题紧抓关键词。

学生做题时,第一步就是读题,初步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反复的读题,而且读题不添字,不漏字,逐渐养成认真,细心的读题习惯。坚持这样的良好习惯,就能很顺利的识破题目中设置的易错细节,从而准确的答题。

例如,分数应用题中的知识:(1)一件上衣原价200元,现在增加到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2)一件上衣原价200元,现在增加了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两道题的区别很大,如果学生不认真读题,没理解题意,就非常容易出错。这道题中的关键词就是。“增加到”和“增加了”。审题时,关键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小学数学的特点

(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从 儿童 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校外的买卖活动、房屋的建造备料、面积的估计测量都含有丰富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不同于科学数学

(1)目的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往往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理论,主要着眼点是精确阐明某些数学理论。小学数学不是为了构建一个逻辑体系,而是使学生乐学,活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推动思维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形式不同。数学科学中,需要对相关的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推证,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的定理和法则往往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式呈现,而是借助观察,通过一些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学校数学必须从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学生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可以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纸片,并撕下三个角拼成180度,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3)起点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法则都要严格论证。小学数学的认知起点往往不是逻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如我们讲运算法则时,并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然后 总结 法则和意义。

(四)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

大众数学的理念首先是:数学教育必须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以促进全体公民数学素养的提高。其次,在数学学习中,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他所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数学水平,构筑不同的数学世界。数学教育应该为大众服务,满足全社会各领域的人对数学的不同水平的需求。

从以上四个角度看小学数学,实质上是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本质联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数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强调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启迪和诱导儿童的多种智能,为今后在不同领域充分展示其才能作好准备。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相关 文章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教法方法有哪些

★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大全

★ 最新小学数学有哪些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❻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首先我们要知道幼稚园的小朋友们希望你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大姐姐,所以幼稚园的数学教育要尽量生动有趣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热爱数学,享受数学。这样给他们以后上小学,上初中的数理化一系列的科目也能奠定很好的基础。 ①以基础知识为主:能让小朋友正确认识数字,读出发音,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②拓展生活中的数学:告诉小朋友们生活中也有数学(例:买菜时的价钱,逛商场时要付的费用) ③提高积极性:上完新课之后可以进行抢答,答对或者很活跃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饼干什么的 ④就是请你采纳我的回答吧(*^__^*) 嘻嘻……

❼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数学的 教学 方法 ,教学模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应变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到的东西很多,用的方法当然也不仅仅只有一种而是多样化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欢迎阅读分享。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手段有哪些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

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 学习方法

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 渠道 。有时候,还可能会使学生突发奇想,象某些数学家一样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数学问题。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演示与表演学习法

演示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最基本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主要是教师演示课堂教学内容和讲述新的知识内容。有的教学内容无需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如定义、概念和公理等。这些内容我们都是直接讲述或借助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或说明理论知识的形成。

五、寓教于乐的游戏学习法

新版数学教材安排的内容生动有趣,课题就像一个香饽饽,很诱人的。如:有趣的七巧板,日历中的方程,一百万有多大等等。教学内容也变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游戏性,如: 台球 桌面上的角,变化的鱼。很多教学内容穿插了游戏内容,如:游戏公平吗,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等。教材内容更加符合中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既可锻练学生的胆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游戏可以让学生放松学习压力,以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从游戏中获取知识,又把知识运用于游戏之中。

六、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编排成一个个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思索、讨论、最后作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同样有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提得越多,对知识掌握越牢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七、反馈训练教学法

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必要对照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反馈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反馈题的设计要适量,难易适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的反馈训练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层次自己设计反馈题,自行解答,在反馈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反馈训练能弥补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失误。当学生新知识有困难时就会体现在反馈训练中,反馈的形式有通过观察口头表达、动手操作、通过演示过程、推理论证等。反馈可以矫正学生的 学习态度 (粗心、片面思维)同时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易于接受,效果较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单独采用某一方法,而是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方法只是其中之皮毛,更多的教学方法还需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探索、 总结 ,让我貌同走进新课程。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适当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 经验 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 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求知欲,积极性就会提高,思维也就更活跃。教师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更有利于促进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心理,让其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断探索。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之前选用引例:“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馍,大和尚一个吃仨,小和尚仨吃一个,正好吃完,问有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因为学生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由于例子本身的幽默性、学生本身的好奇心将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寻求解法上,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重要地是加深了他们对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印象以及学好每一个小概念的意义的认识。这样以来学生就更有兴趣来学习这节课,初中生具有极大的创造能力的潜质,只是这种潜质需要不断地激励才能迸发出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就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在观察中给与学生引导。第三,引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5厘米、8厘米、4厘米、3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5、8、4厘米和5、4、3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8、4、3厘米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当选5、8、3厘米小棒时首尾相接但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可以直观的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又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而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这样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就更加清晰了。因此,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黑板(一般为长方形),让学生算一算它的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根据初中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心理,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就能根据前面的知识做出如下猜测:1、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2、长边和它的高的积。3、短边和它的高的积等。这时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去想象、去探索。

注重实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哪个小组夺走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再如教"9加几"时,我先让同桌两人摆小棒,边摆边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指名说想法,全班交流。有的说一个一个数出来;有的说9不数,从9开始往后数几;有的说从另外一堆里拿1个给9就变成十了,十再加旁边的几;还有的说从9里拿出几个给旁边的一堆组成十,再加9剩下的几就是十几。老师把他们的想法板书在黑板上。组织讨论,看哪一种方法最简便,算的快,从而得出凑十法最好的结论。

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 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中的规律包括形式逻辑规律和辩证逻辑规律以及数学本身的特殊规律。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四则计算中的五大运算定律,是数系运算根据的通性公式;和、差、倍、分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是各种应用题的基础等等。

规律揭示得愈基本、愈概括,则学生的理解愈容易,愈方便,教学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在新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迁移的功能,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如我们在教了"5乘以几"的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用这种思考方法去推导其他乘法口诀;学了"加法交换律"的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乘法交换律;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等。

让学生独立完成结论的证明,培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证明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我们认为有些证明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证明的,这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这样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完成证明,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当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时,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就会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继续作进一步探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的思维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思维情境,提出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的问题,令他们感到既意外又合乎情理,就像是树上的苹果,凭你的个子是摘不下苹果,但是你跳一跳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摘下树上的苹果,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解题后 反思 ,培养学生思维

数学 教育 家弗莱登塔尔曾经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话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在问题解决后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再通过教师精讲,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从而帮助他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更加清晰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同化新知识,准确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发现新的规律加以推广与延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果不对解题每一个过程进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就停留在经验水平,事倍功半。

数学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数学是将客观对象的所有其他特性抛开,而只取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因此,数学具有比其他学科更显着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还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一般说来,数学的抽象程度越高,其概括性越强。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其涵义主要是指数学逻辑的严格性及结论的精确性。在中学数学的理论体系中,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概念(除原始概念外)必须定义,命题(除公理外)必须证明;其二,在数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

三、培养“双基”与策略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双基”就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即数学知识网络中的“结点”,包括中学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等。基本技能是指与数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的操作方式,包括运算、推理、数据处理、画图、绘制表格等心智活动。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而牢固掌握定义、性质、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和解题、证题的方法,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四、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做法。精讲,是针对教师讲解提出的,要求教师要精选典型问题做出讲解,对数学概念、定理中的关键点做出精辟讲解。讲解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代表性、普遍性,不搞一言堂,个别问题作个别教学。多练,是要求学生练习解题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 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数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 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教师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❽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学好数学很重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 。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决传统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制作三个表格:第一张表格是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这样逐一列举,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列举了几个以后发现了只数与腿数的规律,从而减少了列举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列举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过尝试来摸索规律、探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里,“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们在难以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问题时,常常采取的一种好方法就是探究、尝试。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确,兴趣要高涨,切忌胡乱尝试或形式主义的探究。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创设“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师:“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测,反复实践,在不断分析、调整中寻找规律。

例3 。找规律填数。

(1)1、4、 、10、13、 、19;

(2)2、8、18、32、 、72、 。

第三,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独立,有自由的思维时空;合作,可以知识上互补,方法上互相借鉴,不时还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让学生去探究的情景,创造让学生去探究的机会,鼓励有探究精神和习惯的学生。

5、观察法

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巴浦洛夫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小学数学“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③题目的结构特点;④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如:观察一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归纳出乘法交换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观察”的要求:

第一、观察要细致、准确。

例4 。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6+6。4 (2)3。6+6。04

(3)125×57×0。04 (4)(351—37—13)÷5

第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渗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要做到“有序”观察:(1)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第三, 观察必定与思考结合。

例6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一道思考题,如果只观察不思考,这道题目让干什么就不知道。

6、典型法

针对题目去联想已经解过的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找出解题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对于普遍而言的。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则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归一、倍比和归总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异、平均数等。

运用典型法必须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关键及规律。

例7。已知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7倍。爸爸、儿子今年分别是多少岁?关键点在: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多几倍。典型题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即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还要学会典型解法。

(2)熟悉典型材料,并能敏捷地联想到所适用的典型,从而确定所需要的解题方法。

例8。见到“某城市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长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设一个车站。这条线路需要设多少个车站?”这样题目,就应该联想到上面所讲到的“锯木头用多少分钟”的典型问题。

(3)典型和技巧相联系。

例9。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82人,如果从乙队调8人到甲队,两队人数正好相等。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这题目的技巧:调前、调后两队总人数没变。先算调后各队人数,再算原来各队人数。

7、放缩法

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放缩估计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放缩法。放缩法灵活、巧妙,但有赖于知识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据这两个数的质因数情况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但也有两个典型方法:一是“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二是“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大数”。现在我们根据典型方法二,进行扩展运用,放大“大数”来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12不是9的倍数,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然不是9的倍数,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数,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6。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如果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就把大数翻倍,但一定从2倍开始,如果一下子扩大6倍,得数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不是最小的了。

例17。期末考试,小刚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和是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和英语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一想,小刚的哪科成绩最高?你能算出小刚的各科成绩吗?

思路一:“放大”。通过观察发现,语、数、外三科成绩在题目中各出现两次,我们求197+199+196的和,这个和是“语数外成绩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绩之和,再减去任意两科的成绩,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绩。

思路二:“缩小”。我们用语数成绩的和减去语外的成绩,199—197=2(分),这是数学减英语成绩的差。数学和英语的和是196分,再求数学的分数就不难了。

放缩法有时运用在估算和验算上。

例18 。检验下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18。7×6。9=137。3; (2)17485÷6。6=3609。

对于(1)用总体估计,放大至19×7=133,估计得数要小于133,所以本题结果错误。对于(2)用最高位估计,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显然答数的最高位不会是3,故本题结果也不正确。

例19。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个头,114只足,问鸡、兔各有几只。

这是一道鸡兔同笼的典型问题,我们也用放缩法,不妨把鸡和兔的足数缩小2倍,那么,鸡的足数和它的头数一样,而兔的足数是它的只数的2倍。所以,总的足数缩小2倍后,鸡和兔的总足数与它们的总只数相差数就是兔的只数。

8、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二、抽象思维方法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

9、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2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1。判断: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10、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22。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 …………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 …………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 ×50 …………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 …………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 …………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 …………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11。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23。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 )

相同,( )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24。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12、分类法

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例25。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

❾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指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至今仍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1.讲解法

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系统地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

讲解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讲解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即讲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述命题证明、推理要合乎逻辑,思路和方法要明确、清晰。

(2)系统性。讲解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规律,使讲授内容系统化。

(3)启发性。讲授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运用讲解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的讲解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使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艺术性。讲解的语言要清晰、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而不失严谨。讲解语言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快慢适当。

(5)情感性。讲授课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因此,情感因素的注入和喧染是提高讲授效果的最佳方法。

讲解法的优点:能够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时间和进度便于教师控制,并且所授内容能保持流畅与连贯;便于重点内容的分析、难点的突破,易于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节约教学时间。


讲解法的缺点:教学中学生参与少,容易造成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不易照顾学生中思维反应快与慢的两端,只能面向中等学生。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设计好的若干问题,用谈话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不像讲授法那样,教师讲,学生听,信息单项交流,而是信息的双向交流。在谈话中,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这种教学过程,既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在经常问答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芰Α?/P>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而言,要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勇于发现,积极应答。对教师的要求有下面几点。

(1)精心设计“问题系统”,对提问的对象及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备课时应拟出提问的提纲、对谈话所需的时间、给学生能顺利地回答创造哪些条件等,都要做好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引导。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应是学生所能理解的。

(3)要善于引导探讨、启发发现。对所提出的谈话内容,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逐步地获得结论。

(4)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谈话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参与状态。要照顾优生和差生,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5)及时小结。谈话中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小结,使学生明确是非,提高认识。

谈话法的优点: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信息反馈;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谈话法的缺点: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教学时间不易控制。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演示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演示法主要用于概念(或部分命题)教学。

演示法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图片、图画、挂图的演示;②教具、实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④实验演示。运用演示法教学,对教师有如下具体的要求。

(1)演示要突出主题内容,尽量排除在演示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

(2)在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

(3)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和适度。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地依赖教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演示法的优点: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演示法的缺点:实用范围受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所限。

4.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讲解法的单向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交流,而是讨论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发言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课题,指出注意事项,布置一些阅读的参考资料,每个学生都应按要求做好讨论发言准备。

(2)讨论题需简要明确,有具体的目标,问题深浅适当。

(3)讨论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每个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要作小结。

讨论法的教学程序:

(1)学生自学。教师指定自学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并指出重、难点。

(2)自行讲解。教师把要讨论的内容,按概念、命题、例题、习题等分成若干单元,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一起进行讨论,讨论时可选出主讲人,以主讲人讲述为主,其余成员补充为辅。

(3)相互讨论。在教师启发下,对主讲的结果正确与否?有无不同解法等进行讨论。

(4)单元结论。在相互讨论之后,教师归纳出正确结论,进行单元小结。

(5)全课总结。待所设计的每个单元都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全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

讨论法的优点:讨论活动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讨论前需要学生自学并准备发言提纲,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中的发言固然要围绕讨论的中心,但又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讨论法的缺点:课堂组织教学不易控制;比较耗费教学时间。

讨论法可使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交流可以促使他们认知结构的完善。另外,也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这种方法在国外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而在我国却用之甚少,很值得深入研究。

二、国外教改中的数学教学方法

1.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现代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命题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对象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或解决问题。

发现法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有着悠久历史,但是引起人们对发现法的重新关注和研究,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的大力倡导。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从而大力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

使用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推测问题结论,探讨问题解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有关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猜测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验证结论。采用反驳或论证去验证所得猜想。

(4)完善问题的解答,总结思路方法,并对获得的知识用于应用和巩固。

发现法的教学过程可概括为如下框图模式。

发现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发现问题。

(2)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过程,充分运用观察、试验、联想、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积极提出猜想,进行论证。

(3)教师要突出强调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发现法的优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态度;利于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

发现法的缺点:花费学时太多;受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限制,很多内容不适宜发现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师没有较高水平,那么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是难以取得好效果的。

2.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来源于美国的鲁莱西设计的一种进行自动教学的机器,企图利用这种机器,把教师从教学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节省时间和精力。这种设想,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和推广。直至1945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重新提出,才引起广大心理学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

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使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程序教学主要有两类,即直线式的程序和分支式的程序。

直线式程序是斯金纳首创的。其教学过程是:把学习材料由浅入深地分为若干“小单元”,以直线式的编排,每一个小单元内容写在一张卡片上,依次呈现给学生。在呈现每一个单元时,要求学生进行对答反应,如果答对了,机器就呈现出正确答案,然后进入下一步,否则,继续思考回答。其模式为:①→②→③→…→(n)。


分支式程序是美国心理学家克洛德创立的。它是直线式程序的发展,采用多重选择反应,以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其教学过程是:将教材内容依次分为若干单元呈现给学生,在学生阅读了一个单元的教材之后,立即对他进行测验(测验题有正、误的多项选择答案),如果选对了,就引进新的内容,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如果选错了,便引向一个适宜的单元,再继续学习,或者回到先前的单元再学习一遍,然后又进行问题回答,直到回答正确后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其模式如图5-1。

分支式程序的进一步发展,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CAI),这部分内容将在§ 5.4中作介绍。

程序教学法的优点:由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排除师资条件对教学的影响,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程序教学法的缺点:教学过程呆板、单调,缺乏灵活性,容易束缚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不能对学习障碍及时排除。

3.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在德国教育家瓦·根舍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范例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指用典型范例去达到对事物一般属性认识和理解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分析。

(1)基本原理分析。分析教材中哪些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今后教学起什么作用,选择哪些范例,通过探讨范例使学生掌握哪些原理、规律和方法。

(2)智力作用分析。分析课题内容对学生智力活动所起的作用。

(3)未来意义分析。分析课题内容对学生未来学习的意义。

(4)内容结构分析。分析组成整个内容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分析课题内容的整个结构。

(5)内容特点分析。分析这个课题有哪些特点,哪些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哪些直观手段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什么作业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应用知识等。

范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1)以典型范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2)通过对范例的认识,归纳出一类对象的普遍特征和本质属性。

(3)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方法。

(4)个体体会,即通过知识应用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范例教学法的优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范例教学法的缺点:思维方式单一,容易造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过份强调归纳,会削弱对学生演绎推理的训练。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通过“范例”去教学,因为要受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时间限制。

其大意;细读是对教材逐字句地读,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公式和法则;精读是要概括内容,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记忆。领读阶段约需一至两周的时间。

阅读全文

与学校数学的方法有哪些内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