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氏数学幼儿园大班上第五册第13页
做成三个长方体。沿着虚线折四道,然后首尾粘贴。
2. 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蒙氏数学:
《按两种特征分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尝试同时按两种特征分类。
2、提高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养成有序整理的好习惯。
3、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印有不同数量、颜色、种类的植物(水果、蔬菜)和交通工具的实物图片若干;白纸、铅笔;玩具柜放置具有明显特征的玩具(材料、颜色、大小等)。
3、《操作册》第四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按要求做动作。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和教师一起走线。音乐结束后,教师可同时说出幼儿的两种外部特征,请具备这两种特征的幼儿做一些动作,如:请扎了辫子的女孩子原地转个圈,请穿黄色衣服的男孩子跳进圈子里等。
2、集体活动。
(1)幼儿操作教具,感受分类。
创设情境:请两名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看,他们吹的泡泡真多呀!
请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将两名幼儿吹的泡泡分成两类,说说是按什么特征分的,再将这些泡泡分成四类,说说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颜色、大小)。
(2)猜猜他是谁。
幼儿2人一组,一名幼儿说出班上某个小朋友的两种明显特征,另一名幼儿猜猜他是谁。交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两种特征给班上小朋友分类,如:梳辫子的女孩子分一类,其他小朋友分为另一类等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操作册》第1页的活动“分餐巾”。
第二组:对食物图片进行分类。可同时根据类别、颜色、数量等两种特征分类,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将玩具柜的玩具按两种特征分类并摆放好。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交流小结,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4册第1—2页的活动。
2、建构区活动结束后,请幼儿按新的分类特征收拾整理玩具,如按材质、属性、颜色、大小等。每周可调整一次分类的特征。
活动目标
1.观察熊猫的外形特点,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
2.了解动物、兽类、野兽、熊猫的关系,学习归类,并学习用比喻、形容词来描述熊猫的形态。
3.知道熊猫是我国独有的野生动物,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熊猫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熊猫,引发幼儿对熊猫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
二、观看幻灯片,感知像猫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知道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熊猫长的是什么样子?他们喜欢吃什么?
让幼儿和同伴自由交谈。
2.教师讲解熊猫生活的相应区域“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知道熊猫是杂食动物。
三、感知讲述熊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1.讲述熊猫的外形特征。
2.提问:熊猫的头上有什么?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熊猫的身上和身下有什么?
3.引导幼儿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观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猫的形态。
表达自己对熊猫的喜爱,讲述熊猫性情温和、憨厚、胖嘟嘟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
以及熊猫走路、爬树慢悠悠的姿态。
教师:你知道熊猫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四、知道熊猫是我们珍爱的国宝。
1.教师:熊猫为什么是我们中国的动物宝贝?
(熊猫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动物,熊猫的数量很少,熊猫生出来的宝宝很小,只有150克,
妈妈每次只生1-2只,两年后离开妈妈生活,寿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师:熊猫被全世界人们喜爱,是我们国家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除了在各地的动物园有熊猫展览馆外,还把它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些有好国家,
你知道我们送给哪些国家的朋友观赏吗?
五、欣赏教师朗诵儿歌《大熊猫》,感知可爱的大熊猫形象。
活动目标
1、能安静的听故事,懂得和大家一起玩很快乐。
2、学说短句:“宝宝,我和你一起玩。” 、“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3、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小狗、布娃娃、小猴。
2、布置宝宝一个人在家的情境。请中班一名 幼儿来扮演“宝宝”的角色。
3、录音机,歌曲磁带《朋友,你好!》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出撅着嘴的中班幼儿,来扮演“宝宝”角色,引起 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谁?“宝宝”怎么了?“宝宝”为什么不开心?(幼儿自由猜测)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一段,并提出疑问:小朋友,你们能“宝宝”想想办法,让“宝宝”开心起来吗?( 幼儿自由发言)
(2)从玩具橱里拿出布娃娃,提问:谁来了?布娃娃看见“宝宝”不开心,会怎么跟“宝宝”说?(学说“宝宝,我和你一起玩。”)宝宝抱着布娃娃笑了。
(3)同上方法分别出示小狗和小猴。
3、理解故事内容,师边讲述故事边跟中班 幼儿进行故事表演一遍。
提问:玩具橱里的小动物都出来和“宝宝”一起玩。“宝宝”高兴吗?那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学说:“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4、学习主动向别人发出邀请,一起歌表演《朋友,你好!》。
(1)为了能有更多的朋友陪“宝宝”玩,教师主动发出邀请:“宝宝,我和你一起玩。”(播放音乐,第一遍游戏)
(2)请一名 幼儿主动向“宝宝”发出邀请:“宝宝,我和你一起玩。” (第二遍游戏)
(3)宝宝和该幼儿为了能找到更多的朋友,学习主动向其他幼儿发出邀请,接着大家一起再向坐着的 幼儿发出邀请:“xx,我和你一起玩。”(全体参与第三遍游戏)
老师小结 :大家一起玩,开心吗?
5、宝宝要回家了,跟宝宝说再见,结束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五官是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器官,五官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是很多幼儿都没有要好好保护五官的概念,经常会有幼儿自己抠鼻子或是耳朵导致自己受伤,我们要让幼儿知道五官的重要性,让后懂得很多的保护五官。
活动目标
1、认识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和作用。
2、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
3、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五官的作用和方法。
2、难点: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五官卡片。
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一张,铅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个好朋友,想跟他们玩玩吗?
2、师分别出示五官卡片,幼儿回答并跟五官打招呼。
3、小结:刚才老师给小朋友介绍的好朋友称为五官,请跟老师读:五官。
二、找五官
1、过度:五官朋友说:“我们藏起来了,知道藏在小朋友的哪里吗?”
2、教师说五官名称,幼儿在小脸上找。
三、五官的作用和保护
1、过度:刚才小朋友可能干了,把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很有本事,会做很多事,你们知道吗?
2、让幼儿分别说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会做什么?
3、让幼儿说说怎样保护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4、小结:五官很有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四、五官练习
指导幼儿找眼睛、嘴巴、耳朵相对应的事物。
幼儿园保护五官教案,好像大部分的幼儿都有一些喜欢抠鼻子,抠耳朵,或是将一些东西放到嘴里等等不好的行为,教师们一定要让幼儿有保护五官这个概念,不要让他们伤害自己。
【活动目标】
1、幼儿听到指令快速安全换圈,并能躲避大灰狼的追击。
2、乐意参与集体游戏,有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游戏。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发展身体协调性。
【活动准备】
1、13个大圈和8个垫子
2、哨子一个,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进场及热身运动。
跑步进场,围绕圈圈绕S型幼儿有序进场。排成两竖排。
师:孩子们找到地上的点点排成两排。向前看齐,手放下。(声音干净利落,幼儿动作不拖沓)
师:注意!向右转。孩子们在游戏前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以教师喊口令为主,声音干净利落课适当配合哨子。)
师:跟我一起来做,头部运动(往前点两下12,右边点两下12,后边点两下12,左边点两下。脖子绕起来前右后左)扩胸运动(小手放平在胸前,用力打开)。腰部运动(前右后左,双手插腰)膝部运动~弓步运动(听好哨音加快速度)。孩子们练习的很好!
二、练习基本动作,听哨音快速环圈。
师:立正!请神气的站好。请跟我到这边来。在玩游戏前先和老师练习练习以前玩过的快速换圈。请孩子们随便找一个圈站好,可以1个人一个圈也可以2到3个人一个圈。但是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双脚要站在圈圈里不能在外面。(哨音,幼儿找圈)
师:孩子们,听清哨音。请换到附近的圈圈中。(练习9到10次)
师:注意加快脚步,每个圈都可以站人但是两只脚绝对不能站在外面。
三、导入故事情节,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1、出现大灰狼,在换圈中出击抓住小羊。
师:小羊们你们可要注意了,在附近我问道了危险的气味,你们看看谁来了?(大灰狼)对!我就是大灰狼,而且我很饿。饿的实在受不了。很饿的大灰狼想和小羊一起玩游戏,你们觉得他是真的要玩游戏还是像吃饱肚子呢?(幼儿回答)。
对!所以你们在换圈时不仅要快速准确,还要躲避大灰狼的追击。
(请一对幼儿来示范2到3次。)
师:等会儿小羊要听清哨音了,哨音响了小羊要去换家,而且小脚都要站在圈圈里面,知道了吗?
师:准备!(哨音)(2到3次假装抓(请几个配合的小朋友跑S型把老狼绕晕))哟!小羊们真厉害,跑得很快而且小脚都在圈圈里,我都没法吃你们。请一个小朋友说说看:“你是用什么办法躲避狼的追击呢(走S型把老狼绕晕)你可真厉害”
2、增加狼的数量,共同抓羊。
师:准备好老狼又要出动了,我看见你在这个家,不换家老狼我还是能抓住小羊你的哦!(哨音)(抓一个有喜感的小朋友)
师:我们狼群有点势力薄弱。请你和我我一起来做狼,我们一起来抓羊好吗?狼儿们和我一起在狼堡里面准备出击。
师:准备!(哨音)(10次左右,其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
师:小狼们,我觉得我们单独行动抓羊的速度有点慢啊,你们和我一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两两合作,多人合作,最终狼群合作战)请个别幼儿说说。
(注意观察那几只老狼是合作抓羊的)
师:我们再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快速的抓到羊。(指导幼儿两两合作或守株待兔)
师:再次游戏(看场上羊的数量最后狼群合作站)教师请所有小狼碰头,商量对此一次抓光羊。
师:小狼们准备好了吗?最后一次结束游戏(以围攻方式)
师:还剩几只羊呢?这几只羊可真厉害,你们是怎么躲避老狼的追击呢?我们一起为小羊们鼓鼓掌(播放胜利轻松的音乐)
3、擦汗休息,布置场地。(在音乐声中擦汗休息)
师:(播放黑夜沉重的音乐)我知道了要想把小羊抓到狼堡里面就必须把狼堡早的高高的,趁着天黑我来把狼堡做的高高的配班老师将垫子叠成高台(至少半米高)。
4、羊群反击战。
师:这一次,被我抓到的小羊要被我关到这高高的牢房里,剩下的小羊不紧要躲避狼的追击,而且还要拯救小羊,我们以击掌的方式代表拯救。抓到的小羊要大声呼唤救命
师:准备好了吗。(师友共同游戏3到4次)
师:老狼好累啊,换个人来来(前面的营救由于老师是老狼,孩子们比较害怕,游戏4到5次)
四、收拾场地,整理运动。
师:请把圈圈给老师。排成4排。向前看齐。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放松放松。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十分的高涨,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入场时应该充分利用场地形式,带领幼儿围绕着圈圈跑S型,为孩子们游戏中的闪躲做铺垫。热身运动时要做到口令清晰到位。让孩子们清楚的`了解该做什么运动。活动中层次体现的不明显,还要增加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一、设计意图
《小人国》的活动,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小人国举办生日舞会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相似”的概念,找出两个图案之间的相似点。让幼儿在愉快地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合作和分享的乐趣,愿意参与活动。
2、学习有序观察,能大胆地说己对图片的观察结果。
3、初步理解相似的概念,能根据该概念对图形进行分析与判断。
三、活动准备
自制邀请卡4张;图案大卡片;幼儿操作小图卡;黑板、磁铁、湿抹布、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通过故事《小人国》引出活动。)
“有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们都长得很矮,所以大家把那里叫小人国。小人国国王过生日,要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小矮人们都收到了国王寄来的邀请卡。”
(二)出示大邀请卡,请幼儿观察,比较邀请卡的特点。(引导幼儿找出图案之间的相似点,理解相似的概念。)
1、出示2张邀请卡让幼儿观察。提问:“这两张邀请卡是一样的吗?”引导幼儿从上往下观察图片上的颜色是否一样、都分为几个部分。
:两副图粗看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又有许多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说它们很像,或叫相似。
2、出示另一张邀请卡,请幼儿比较与其中一张进行比较。
3、再出示一张邀请卡让幼儿找出它和其中哪张邀请卡是相似的。
(教师故意找错)提问:找它对吗?为什么不对?那它应该跟哪张卡是相似的?
(三)幼儿自由探索。给每个幼儿4张图卡(男孩、女孩图卡各2张),请幼儿找出男孩图卡和女孩图卡的区别。
1、“这4张图卡里有2个男孩子和2个女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你们来尝试动手分一分。听清要求:a、男孩、女孩分开排好,把男孩摆上面,女孩摆下面。B、分好的小朋友请坐好举手。”
2、分别请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到黑板上操作,其余幼儿自由探索。
3、检查。幼儿操作完,请他们分辨理由。
4、2人1组合作区分男孩、女孩图卡。
“现在老师再给一些图卡给你们,2人1组合作把男孩、女孩图卡区分开。要求:a、男孩选男孩图卡摆上面一排,女孩选女孩图卡摆下面一排。B、小朋友要摆好自己的,也要和同伴合作好,把图摆整齐。C、比比哪组分得又快又准,做完之后请举手。”
(四)找相似的邀请卡。
1、国王说你们真聪明,他出的题都难不倒你们,他要出更大的难题来难你。听清要求:a、要男孩和女孩结成一对舞伴。b、它们手里的邀请卡要是相似的。C、摆放要求:把男孩图卡摆在前、女孩图卡摆在后面(教师示范摆一组)。
2、分别请男孩女孩各一名到黑板上操作,其他幼儿2人一组合作完成。幼儿操作完后,一起检查。教师可挑出一组图片让大家说说相似的地方。
3、请幼儿手好学具。
(五)增加难度,解决新问题。
1、出示新图卡,并按男孩、女孩自取一张。
2、按相似概念找出配对的图卡,并尝试说出理由。
(1)相互议论相似的理由是什么。
(2)师生交流。
五、活动结束
1、
2、
3. 急求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教案
蒙氏数学小班下学期《比多少》 《比多少》 ----深圳市远恒佳教育集团 龙华中英文实验幼儿园 饶婷 活动 设计 蒙氏数学 《比多少》 重点领域 科学 活动重难点 1、会用对应摆放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 2、知道用减增的方法变成一样多。 创新意图 1、学具不复杂,很好的利用了身边的物品做为教学具。 2、...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游戏简单易懂贴近生活,游戏适合小班年龄,小朋友都爱玩。 3、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程序也有变动,没有按照蒙氏课程的路线走,例用线上活动进行游戏巧妙的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的课程,主要亮点是孩子可以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通过游戏教学喜欢蒙氏活动,学会探索。 活动 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 2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 准备 1、教具准备:椅子、音乐、小红花、录音机。 2、学具准备:玩具红色雪花片和白色雪花片。水彩笔。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 动 过 程 一、预备活动和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多与少一样多) 师幼互相问好。 游戏名称“快乐转转转”。规则:音乐开始所有小朋友围着椅子转,当音乐停“STOP”小朋友要赶紧找一张椅子坐下。(椅子摆在蒙氏线里面,摆成一个圆圈) 1、椅子比幼儿少三张,音乐起所有的小朋友双手插腰,走线,当音乐停所有的小朋友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教师提问幼儿: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坐到椅子了?(因为小朋友多椅子少) 2、椅子比幼儿多2张,音乐开始小朋友们继续插腰走线,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赶紧找椅子坐下,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有的椅子没人坐了?(因为椅子比小朋友多) 3、椅子跟幼儿一样多,进行游戏,教师提问:现在有没有多椅子?幼儿回答没有,教师接着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多?没有,(椅子和小朋友一样多) 二、 操作活动 1、用对应摆放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 师:在游戏中很多小朋友都表现不错,现在老师请一些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上来,给他们奖小红花,(8个小朋友上来)花10朵。 请下面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帮老师发小红花,一个人给一朵小红花请幼儿回答红花多还是小朋友多?(红花) 2、启发幼儿说出红花比小朋友多两朵。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朋友和小红花一样多了? (添2个小朋友或减少两朵红花。请小朋友们回到位置上。) 3、比较教室里的物品谁多谁少? 请幼儿比一比班里的男孩和女孩,电灯和电扇,等,谁多谁少?怎么样又能让他们变成一样多了? 三、 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学具小星星”比较各种星星的多少。(大星星8个,小星星7个) 第二组:两名幼儿一组,比较谁红花栏里红花多? 第三组:比较教室里的玩具红色雪花片和白色雪花片哪种多哪种少?(红色雪花片6片,白色雪花片5片用两个栏子放好,每个幼儿人手一份)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分组幼儿交流自己操作的结果,并收拾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 在校活 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的活动。 2、交换操作分组学具 在家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品的多少。 教学 资源 《取学具儿歌》师:摆好工作台,学具拿出来。 生:——工作台,——拿出来。轻轻拿,轻轻放,我的学具我爱护。 《收学具儿歌》 小学具,要回家,谁最快,喜欢它!一二三四五,我来数一数,五四三二一,有没有到齐?家门要认准,认准你才进! 建议: 1、操作活动中缺少集体操作的环节,最好是有同一个要求,全体幼儿同步来做。比如:利用学具小星星来感知多少和比较多少。如:教师给每个小朋友5颗红星星,3颗黄星星,请幼儿观察探索,哪种颜色的星星多。 2、分组活动应体现照顾孩子的个体差异,投放的材料应该有层次。最好是有实物组,学具组和纸面材料组三个层次。
4. 蒙氏数学加减法板,红蓝定规尺怎么用
使用方法
提示一:10的基本加算练习
1、取出加法板和定规尺让幼儿观察,说一说其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蓝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摆在加法板的上方左侧。
3、红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对准加法板上的中间红线摆好。
4、取一个蓝色定规尺“1”放在加法板第一行第一个方格中,然后用右手指数后面的空格,数到10,得出结论“9”,“1”和“9”和起来是“10”。取红色定规尺9接放到“1”的后面,再从1-10数一下(验证),再把此板向下移一行。
5、取蓝色定规尺“2”及红色定规尺“8”做10的合成。以此类推。
6、家长还可以口头或写出作业单给幼儿出题目练习,也可以用此方法练习10以内各数的合成。 提示二:构成11-18的加算练习
1、先把红蓝定规尺的“1”取走。
2、取蓝色定规尺“2”放在加法板上,再放红色定规尺“9”,“2加9等于。。。。。。11”得出“11”的结果。
a)从第一个格开始数1、2、。。。。。。11。
b)看定规尺终点上方标出的数字“11”。以此类推,分别放在3+8,4+7,。。。。。。9+2等于11。
c)用此方法练习11-18各数的加法。
家长可以出一些小作业单,每张作业单上要得数相同,待幼儿能力提高后再出混合得数的作业单。幼儿操作正确,家长要给予奖励。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减法板
一、教具构成:
画有横18格,纵12格组成的方格板,印有1-18的数字。1-9是蓝色,10-18是红色,在9 的地方用1条蓝色直线隔开。
定规尺:A、红、蓝色1-9板条各9枚,红色定规尺上有刻度。
定规尺;B、自然色的木制定规尺17枚,上面没有数字与刻度。
二、教具目的:
练习1-18以内的减算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0以内数)
1、取出减法板和红、蓝色定规尺。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在减法板的上方左侧按从9到1的顺序自下而上摆好红色定规尺,再沿中间蓝色直线的上端自9到1,自下而上摆好蓝色定规尺。
3、取一个圆环放在减法板上沿“10”的数字上面。
4、取红色定规尺中的“1”放和板左上第一格,取蓝条“9”接在“1”后面。先指“10”,后指“1”和“9”并说:“10可以分成1和9”,边说边指,做完后把定规尺向下移一行。
5、取红色定规尺“2”放在“1”的上边,取蓝色定规尺“8”接在“2”的后面,叙述方法同前。
6、以此类推,完成10可以分成9和1
7、也可以鼓励幼儿做其它数的练习(1-9)。
提示二: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8以内)。
1、告诉幼儿试试看“18减9”用右手指减法板上的数字“18”,拿蓝色定规尺9,定规尺一头“9”字要刚好放在数字“18”(最上段右端)的下面。
2、右手指最上段左侧空格,报出“9”之后,开始数空格,18-9的答案是“9”。拿红色定规尺和蓝色定规尺并排。让小朋友注意到红色定规尺和减法板上段的数字同样是蓝色字
3、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举一反三,练习18以内的其它数。
提示三:使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
1、家长可以从17-?开始练习。
2、如“试一试17-9”。操作时先从自然色定规尺中拿起最短的盖在减法板18的数字上面(因为18与这次计算无关)(把尺盖在方格里)。
3、其次取蓝色定规尺9,一端对齐17下面排好(右侧是最短的自然色定规尺)。
4、进行提示2的操作“17-9。。。。。。答案是8”。拿红色定规尺8排在蓝色定规尺旁边。
5、做后把每枚定规尺还原。
如:做12-8
首先找自然色定规尺中6个格长度的一枚(从右顶端)盖在减法板上,前面从1-12个空格。取蓝色定规尺8,再取红定规尺4
提示:给幼儿出的题目,答案一定要是个位数。
减法板的蓝色分隔线(在9和10之间)表示减算的答案是在9以下,也就是红色规尺一定出现在蓝色线的左侧。
参考资料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出自《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
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着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基本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的目的。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是给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参考来源蒙氏教育(教育领域术语)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