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式
导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老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到底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呢?我认为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为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更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
一、注意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点,要做好它们的衔接工作,使初中生能够完成好过渡,并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
1. 做好思想工作。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及难度。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做正确的引导。
2. 做好教材方面的工作。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内容和难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要想做好教材层面的衔接工作,老师就要找出它们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做到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的逐渐过渡。
3.做好教学方法的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主。只有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数学思维,才能有效解决初中数学学习中面临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在方法上的不同。
4.做好学习方法的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转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完成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的过渡,保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
二、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初中数学要依靠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改变单一的由老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结构,变单一课堂结构为多元化课堂结构,积极探索其他的课堂方式进行教学,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登上讲台,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和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到了解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3.通过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问题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的手段是通过合理设置课堂问题,让问题成为检验课堂效果的手段,并通过合理设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问题教学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新方向。
三、对几何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是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在这一环节,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素质以及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出现了落后的现象。考虑到初中数学教学总体质量的要求,我们应该对几何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学生两极分化。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住几何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几何教学的重点在于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概念,概念是第一步,只有概念熟悉了才能做到正确解题。所以,提高教学质量要从理解几何概念入手。
2.根据几何的难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几何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难度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夯实基础逐渐推进。
3.讲解与训练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在开展初中几何教学的时候,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开展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习题能力都得到提升。另外,老师还应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几何教学可以发现,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所以,我们要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锻炼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四、重视复习环节,将复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复习课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元复习课、阶段复习课、总复习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总复习课。但只做好这三种主要类型的复习课是不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总复习上,于是平时上课进度较快。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因为前面跟不上或遗忘了,学生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我们教师应将复习寓于平时的每一节课中,复习的同时新知识也得到强化,学生在这“不断重复”中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得到强化。
B. 中学数学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在教育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素质教育如何操作是教师们讨论、议论得比较多的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则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打破常规,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上谈点体会。
一、要给学生有自由的空间
创新是指贯穿整个教学之中的一条教学原则,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落实这一原则,将使课堂出现一种新的局面。数学课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听完之后练习题的格式。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有进行创新的欲望。课堂开始时,教师给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让学生像历史上数学家经历的创新过程一样,观察、试验,用直觉或推理提出猜想,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物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的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设“圈套”,没有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几乎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不加阻挠。
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启发,教师在课堂间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活动,真正让学生向享受“创新”的自由,但是不排除教师恰当的时候组织引导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和反思,不排除教师的总结性评述。由于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身体、心理发育不健全,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重视,对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学习上很茫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灵魂深处去触及他,让他们认识到新世纪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具备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学校培养,要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才能成为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现阶段的学生各科优秀才能进入理想的天堂。学生有了理想就会开始飞翔,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积极主动、自觉进取。
二、要让学生学得轻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增强师生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活动生动有趣。教学函数时可以把这章的内容分为三类:概念类,计算作图类,运用类。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应注意的内容。如在慨念类中一定要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在教学中给学生编出口诀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就归纳为:“二次函数抛物线;主要性质记四点;先记开口对称线;再记最值与顶点;一般式化顶点式;所有性质便出现。”这样学生容易记住,让学生学起来也显得轻松。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按我国教材顺序教学是先讲多边形,作为特殊情况引出平行四边形定义,再讲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按照“创新”教学原则进行,则完全不同。教师可先出示一系列平行四边形或实例,告诉学生这些就叫平行四边形,接下去就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学生经过观察思考之后,会发现所有平行四边形的许多共同性质,如二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分平行四边形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等。接着学生进而会发现这些性质之间的联系,比如可以由一个性质推出另一个性质,而且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性质作为出发点,去推其他性质。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而且通过自己的“创新”活动学会了怎样定义一个数学概念,对于定义的必要性与作用都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生阅读能力德培养不可忽视。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阅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语句要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语句反复强调,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标上自己给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审题,最后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
要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敢于质疑书本。因为,书本上的东西和权威们的说法,都是在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当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按照新的情况得出新的结论。如果爱因斯坦不突破牛顿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会去钻研,去创新,才有好奇心。创新肯定是标新立异,肯定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新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因此,数学老师要培养、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找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这道题的重点、难点和易错处,设置思考题、课外阅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课外数学材料,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进一步顺应和强化知识。
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之所以有利于贯穿“创新”原则,这与数学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同时也是最容易“创新”的一门科学,因为数学实质上正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这与别的科学不一样。数学的建立,从观察到猜想,再证明,得到真理,用不着像物理、化学那样大搞试验,而且数学结论可以在不同的场所由不同的人独立获得。老师要依靠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对初中阶段所有解题类型有个整体把握,把初中的运用题分为13种类型,每拿到一道题先分析它属于我们学习的哪种类型,涉及到的有哪些数量关系,哪一句体现整个题的等量关系,有没有“是”或“比”等等。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思考,这样一道题就不难解决了,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如在讲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题作为速算题,以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阅读题比赛,分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思路,尽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才能形成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C.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经验分享
导语: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最基本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以前的那种课上不足课后补,训练不足课后补,填鸭式、高耗能、低效果的模式应该彻底打破,为此必须着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中学生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学生若是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教师要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学习探究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初中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或者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积极倡导师生角色的转换,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角色,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定位。保持课堂教学气氛的民主和宽松,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做好环境因素的准备,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保持课堂教学的愉快性,学生爱学,老师爱教。学生的学习是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完成的,因为爱这个老师才喜欢这门课程。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客观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润滑剂。为此,笔者认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三是要放下身段,既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三、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多一些、活一些的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例如,看书、讨论、讲解、动手练习等交替进行,当教师在讲解重点或难点问题时,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预设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时,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总之,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想使课堂变得更具实效性,一堂课往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四、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初中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以《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为例:第一层次,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二层次,在熟悉解题步骤的同时,加深巩固以前的知识(数轴上表示数,整数解等);第三层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学生在进行尝试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并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中、低层次学生的辅导,对较高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高层次的初中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平时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高层次的学生辅导低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五、改进评价方法,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初中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低落情绪,此时,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在此时适时地给予欣赏、鼓励和支持,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及信赖。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认识、回答、发言对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价值上去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贯穿数学知识,注意引导能力的发展,给予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热情,而且应该关注学生能力表现、情感态度等,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同步进行,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种子就会萌发出幼芽来。”通过改进评价方法,重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来强化初中生的内部动力机制,提高认知水平,诱导他们在失败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并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导入问题化,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这时,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例如:我在回忆三角形全等时,得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那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全等吗?我首先对这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然后拿出教学用的一副三角板,让学生也拿出他们用的一副小三角板,进行互相比较,结果发现这两副三角板的对应角确实相等但它们显然不全等。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后,我同时告诉大家,这样两个三角形在数学上称为相似三角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生活化,带着问题进行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一些教师只知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实际上,我们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可这样提问启发: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50人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元与30元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改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摒弃,因此变式训练的功用显得十分突出。变式训练就是多角度、多思路地从不同的方面改变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则的应用情境,让学生理解其最本质的东西。它是基于学生熟悉问题的背景,是对问题的现象和本质的延伸与拓展,是师生共同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层次化、灵活化、巧妙化、多样化。因此变式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四、数学应用化,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性的。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的生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应当摒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因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在其它学科之中,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
艺术课参与教学,使数学课堂更精彩。着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与黄金分割、黄金比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赞叹《蒙娜丽莎》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到这美却来之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联系方差等知识决定射击选手谁参加比赛。物理中的电功率问题、压力、压强、速度问题、密度问题和杠杆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结合起来。化学中溶液配制问题也是数学问题。真的可以说,在数学中,科学身影无处不在。从以上来看,学科综合不仅开辟了数学新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与其他学科综合是大势所趋,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之,一节课的设计过程离不开问题,课堂情节的深入总是伴随着一个个精彩问题的呈现。打造高效课堂,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关注教师的问题设计。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外让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会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D.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导语: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初中数学枯燥单调,抽象难学的特点就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再加上初中学习学科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也急剧减少。基于以上的两个特点,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学会数学就不但要增加学习的强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而老师提高课堂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老师怎么打造数学的高效课堂呢?
一、注重授课的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是沟通课本知识点和讲台下学生的中介物。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信息后,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是口头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反馈给教师。这其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对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接受兴趣和接受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规范使用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技能,这是消除师生沟通障碍的首要因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用好普通话,使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和学科术语来授课,不能杜撰一些生僻的词汇,尤其是不能操一口方言去讲授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就初中数学教师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规范准确,简介严谨。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一个词汇的篡改就可能让一个定义或是一条定理失去科学性。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自己一定要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的语言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
再者,教师也应尽力使语言通俗形象,生动易懂。教学既不像演讲,亦不似朗诵,书面语太多会显得沉闷,口头语过多又会有失严谨,只有通俗形象的表达才能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对此,教师应该将抽象的概念尽可能通俗化,将描述性的材料生动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让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当然,对于一些教师的"口头禅",在不影响教学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和整体讲授效果的前提下,我们理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二、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兴趣
新课标的规范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而非仅限于传统意义上那种呆板的记忆和模仿,将以往的被动接受积极转变为主动创新。高效课堂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便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教学过程是否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够被调动。
有心理实验表明,青少年,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持久地集中于某一点,思维呈现出反复跳跃和间断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并应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求注意力集中外,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能力。诸如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概括能力等。据此,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来获得和加强这些能力,并且可以灵活应用到解题的过程里,作为教师,就必须坚持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把握好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和架构性的原则,力求打造一个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法不仅仅可以将枯燥的概念、公理、数字变得生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和老师开展良性的互动。
当前,课堂上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教学两张皮,教和学往往被剥离开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就优化教学过程而言,代课教师首先得拟定一个视角独特、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学设计,这样既可以对课堂节奏有一个宏观把握,又可以集思广益,适时地将课堂上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增亮放大。
三、精讲知识点,带领学生多想多练
数学和其他学科最本质是,这门课程主要与数字打交道,通过掌握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来运算和解题,其对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字运算能力的要求极高。鉴于此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初中数学,就必须把握好点和面、深和浅的关系,对那些简单的概念和定理点到为止,而重要要讲透一些重要的公理和公式;学生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的练习才能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据此,教师的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能一股脑的进行"满堂灌"。而是要通过精讲多练的教学技巧,带领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在实例中去理解和消化重难点,然后总结出一个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模式。在概念中,比如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平行线、对错角、互补互余等都是学生必须通过理解才能记忆准确的,必要时老师还得制作一些模型,在黑板上用作图和实证演练的方法,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去耐心引导学生做习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将减轻学生课外的负担,真正的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将四十五分钟的效益发挥到了最大。
不容忽视的是,为探索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打造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还需要将更多的功夫花在课外,不断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领悟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在信息时代,教师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操作,使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融合,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活泼、高效的课堂。
一、课前备课要全面、细致、细心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仔细的备课。首先,要对即将上课的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了解,不但要能细致的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还要对本节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做到不到知道这节课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用,更要做到能给学生讲出来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节,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典故甚至故事让学生能更加形象的认识本节知识点。
其次,上课之前的备课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及已经掌握知识的程度,他们能不能对前面的知识熟练掌握,对新的知识能不能理解。另外在备课过程中更要想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什么困难,不能老以老师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想到学生会在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标准、简洁明了
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它对语言表达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有时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的不同就会表示不同的意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的数学用语,不能让学生跟着老师养成一种随意的习惯,这对他们以后数学的长久学习非常不利,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更要严谨标准。另外我们对待的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尽量避免词不达意、含含糊糊、模凌两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语言的理解难度,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老师在授课时要尽量语言简洁,语言贴近学生生活,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三、加强课后作业的检查批改力度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课后作业的检查批改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分开来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一定要注意课后作业的检查批改力度。
首先,我们的学生年龄都不大,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有很多学生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不能非常认真的完成作业,这样就要通过老师的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只有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他才会对当天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好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在课堂上了解老师所授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只有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才能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强点和弱点在什么地方,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更好的对第二天的教学做出一个很好的预判。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部分再进一步讲解,掌握的好的地方就可以更进一步的加深难度或者学习新知识,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学生,使课堂效率始终保持在最好状态。
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是以老师为核心,老师口若悬河的讲,学生默默的听课、记笔记,但是一个高效的课堂是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师生互动要多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想出现这样的课堂就要求师生之间有一份良好的感情基础,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没有良好的感情,那么他在课堂上势必不会全情投入,这样就没有办法谈什么高效课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要注意跟学生之间的感情融合,平时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做学生的朋友,让师生之间相互信任,课堂氛围融洽,这样课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总之,教学改革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慢慢摸索,真正的积极投身课堂教学中去,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改掉缺点发扬优点,是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