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多样化的作业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多样化的作业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B.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一共设计了四次创新作业,分别是自主设计分数除法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复习,圆形之百变和百分数的应用。
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遵循了以下三条原则:
1.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创新作业,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然后说出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在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百分数?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强调知识点之间的整合。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为此我们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之后,设计了一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复习的创新作业。
本次创新作业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1)练习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句和单位一;(2)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尝试解决,写出分析过程和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过程;由于究竟是运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解决问题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生在完成这次创新作业时,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巩固和提高。
3.发散学生思维,走向数学的真、实、美
在学习了圆这一单元后,我们设计了一次创新作业,让学生在会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利用圆规、旋转、轴对称等知识画圆或半圆组成的图形,由固定的角度旋转扩展为任意角度的旋转,创意出百变圆形,体会到用色彩美化生活,感受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不足之处:
我们的不足之处是:六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学生喜爱做数学创新作业,他们也能够从完成创新作业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满足和提高,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普通作业完成起来尚很困难,创新作业这种提高性的作业完成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了。如何对创新作业也进行分层布置是我们将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C.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
1.作业布置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题量适中在设计作业布置时,要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实际,面向大多数,既做到注意布置突出重点的练习题和抓住难点的强化练习题,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有关练习题,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直接套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根据各层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作业内容。为了增加学生作业的灵活性,还可采用作业分类选项形式,即创设多种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内容,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还可在充分考量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征求学生对作业的意见或建议,帮助教师完善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典型性。让作业真正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效延伸,做到精挑细选、针对性强。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注意数学作业保质的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数量,以每次用时25分钟的作业量为宜,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结束学生“望作业而兴叹”的旧常态,开启学生“见作业而喜”的新模式。
2.重视作业内容的多样化教师可针对某一知识设置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法”的题目,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题型的多样化,可以减少注意力的“盲点”,克服思维疲劳。另外,数学教师还要开发多种题型,如针对教材重点、难点设计专项练习,针对易混概念设计判断、选择、对比练习,单元教学设计综合练习,还可独辟蹊径,增加一些动手操作或实践探索题,激起学生的成功欲望,彰显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整体健康发展。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了苏教版5.3“张开与折叠”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缺少想象能力,对正方体的多种平面展开图不能完全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回家画一画,剪一剪,看谁做的精巧美观,在班内做展示。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就提升了很多,而且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再认识。
3.注重加深作业设计的探究性探究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选定某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课下的调查研究等学习活动,以学生兴趣激发为重要牵引,探索出规范化的研究程序与参考教育教学论文资料方法。催生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小学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适当渗入一些具有一定探究性的习题,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其内在规律,提出论证路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释疑的能力。在创设探究性作业问题时,可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梯度渐进形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可以难易相间、相互穿插,但要始终做好难题与易题的选择,搭配要科学合理。
4.重视作业设计的顺序性练习的顺序应遵循从基本到综合,从模仿到灵活应用,即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比如教学某一新知识时,一般地要联系到一些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可以把这部分知识从新知识中单独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引爆点”,设置以旧引新的基础性习题;接着可设置分散难点,把难点分解成几个起沟通作用的启导性“桥梁题”;教学新知识后,则先设置理解新知的定向性习题,这类题内容单一,主攻一点,促使新知识内化,而后设置深化新知的辨疑性习题,有意识地将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和判断,把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东西分析清楚。最后设置综合性题和引伸拓宽的创造性思考题。这样,练习不仅具有基础性、连贯性,而且具有理解性、记忆性和延伸性,还具有思维性和创造性,层次分明。
5.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贯彻实用性原则作业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关注度,调动学生创造性完成作业的热情,使学生在享受作业独特情趣的同时,高效率的完成作业。通过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不难发现,一些实践类较强,提倡手脑齐动的作业恰好符合这一特性。如,几何模型的制作,轴对称图案标志制作,数据的调查统计等等,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主动亲近生活,体悟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深刻认识数学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总之,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创造、积极学习的重要课外平台。在新课程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从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大力开发思维创新能力,努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D. 如何设计开放性的小学数学练习
通过前一阶段的研究,我发现单从课本习改编开放性习题,显得单薄无力。所以在第十册的教学中,除了用好书上的习题外,我还自己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在作业设计应中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将数学,语文,科技,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1.开放作业的情境,把实际生活场景搬到作业中来。
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滑任何情境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
在教学第十册数学“简单的统计”中作业设计时,我设计“体检”等许多生活情景,开展让学生当医生给学生体检量身高,当统计员求全班平均身高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扼的统计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一培养。
2.开放作业的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
泰戈尔说过:“有能把河水限制有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锢在课堂上。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自己走进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求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
例如,第十册数学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后,我让学生为教室画一立体图;为老师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
(1) 现在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2) 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忽略不计)
让学生通过回家亲手实践,分析写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并说出理由等。
这样的作业“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到答案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的、准确的答案。
3.开放作业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我在设计作业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经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
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我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定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
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都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学生的解答是丰富的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4. 开放作业的答案,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它家庭去游有什么建议呢?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赐教。
E.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方法:
一、趣味性原则,调节学习的心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和强化的效应,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学完扇形统计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以自家的收入为总数,算一算家里的各部分支出所占的百分比,并用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布置这样的练习,学生兴致很高,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二、层次性原则,体现个别差异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作业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要关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新课练习中,可分解成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去求整数、分数的倒数;第二层次,思考1和0的倒数。第三层次,求小数的倒数。第四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报出数据,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用口答来求出这个数的倒数。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
三、分类性原则,体现练习的有效性。
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的。所以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练习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设计练习,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效应”。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练习设计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5)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答案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练习设计重技巧。
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巩固练习。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如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可以补充以下练习:3÷8=1.35÷15=0.49÷7=25.5÷3=7.2÷36=?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应用,重点突出被除数不够商1,同时在被除数上添上小数点并用0补足。
(2)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是指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后,安排一组组合图形。让学生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F.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
小学数学进阶练习
链接: https://pan..com/s/1ofpiy7KR1V1a4cmt3RNGjA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G. 如何优化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
一、 设计好作业的内容
数学较强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课堂性质会相对来说枯燥乏味一些,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感觉作业很轻松,不是负担。
1、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依靠的是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会在一种强迫学习的心态下学习,学生就会感觉学习乏味,没有积极性,完全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为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除了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趣味性,还要强化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比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同桌对口令,全班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学得有趣,自然不会觉得数学无聊。
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2、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作业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设计的作业,也就是适当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动手实践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比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后,与家长一同购物,懂得付钱、找钱……;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学习完五年级新人教版16页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后,让学生自己了解本地出租车行驶多少公里之内的价钱是多少,每多行1千米,再多付多少钱,让学生自己计算一次打车所花的费用。
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通过实践性作业,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习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设计好作业的数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果要求学生把作业做得有质量,不仅要考虑作业的内容,还要考虑作业的数量。数量太少,达不到训练的要求,留的过多学生觉得压得喘不过气,没有头绪,缺乏信心,最终完成的没有质量,只是应付。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生要留分层的作业。
比如:在学解方程的内容时,就可以留数量、难度不同的练习,争取做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完成稍简单的题目,x+5.6=9.4 15x =3 x-0.7x=3.6 3x-8=16,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再完成91÷x =1.3 3(x+0.5)=21 4(x-5.6)=1.6等这样的题目。
又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可以设计三个层次作业:
A级:(1)(0.25+2.5)×4 (2) 3.4×64+3.4×36
B级:(1)5.7×99+5.7 (2)6.5×10.1
C 级:(1)2.4×5.6+2.4×5.4-2.4 ( 2)3.7×3.8+0.37×62 ,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挑选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的作业,激励中、下等生积极进取,不断努力,而且让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的要点、体会了知识的联系,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另外留作业时,在课前、课中、课后也要注意数量。课前留的作业题目不宜过多,目的是检验上次课的旧知,了解学习本节新知是否有障碍,因此抓好知识点,做一、两道题目就可以,为新课做好铺垫。课中的训练主要在新课中出现多个知识点时,为对刚刚学的知识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而进行的练习,此处也不宜过多,因为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接下来还有新的知识予以探究。课后的练习的容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也要依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不易做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所留作业本着夯实基础,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H. 怎样进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原则、类型、组织指导与评价建议等五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
1、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能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选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数学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测量”这一单元,教材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的实践活动:测量铅笔、书、凳子以及自己的肘的长度再与同伴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量出自已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是多长。一拃大约长( )厘米,一步大约( )厘米,一庹大约长( )米( )厘米。让学生在以上实践性作业中体会到量物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来测量,同时还很有兴趣地感受一种奇妙的现象:“身上有尺”。知道这样的尺在日常生活里可以用来估测。再如,三年级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①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②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形成,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在欣赏漂亮的图案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愉悦。
2、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如一年级上册在学生学习了“认识物体”以后,可安排“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摸一摸”、“滚一滚”、“堆一堆”“说一说”等活动,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些特征。再如“可能性”的教学,准备一些黄球、红球、白球等。通过摸球,来进行统计和验证自己的估计与猜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在现实世界里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安排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这一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①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圆柱形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形美;②找些圆柱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③找一些圆柱体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④社会调查,收集生活中人们常用圆柱体容器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⑤用一块长31.4厘米、宽15.7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圆柱体,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通过以上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4、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其中包括用数学的方式和方法去研究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策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数学策略和数学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数学方法,探索和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策略方法。如:在家或学校栽一盘蒜苗,每3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让学生感受“实验——统计——结论”的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是指数学活动生动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练习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实践性作业应该认真选择适量的、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通过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四年级学习了估算后安排实践作业:你所在地区的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2、探索性原则: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实践性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考价值,要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设计实践性作业:小明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方案一:每块5元,边长为2分米;方案二:每块7元,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①用第一种地砖铺需180块,你知道这个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吗?②用第二种地砖铺需要多少块?③用哪种地砖比较便宜?
3、应用性原则: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计算后,可实地测量操场的面积或对生活用品进行估测;熟练了数的运算后可开展有关价格与购物的活动;学习了“小数乘除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咨询、收集有关电话、手机话费等方面的信息,运用小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及折扣知识解决有关话费的系列问题等。
三、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类型
1、调查类:调查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训练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
如:①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 水。调查一下水价及你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计算一下按照这个滴水速度,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②调查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
时间
不到10时
达到10时
人数
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如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为多少,睡眠时间与成绩、身体的好坏有没有关系等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让学生调查的素材很多,如:储蓄的利息、商品的价格、乘车的时间等都可组织或按排学生去调查,在调查中获取有关信息。
2、操作类:操作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去思维、去探索、去学习。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设计“包装磁带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磁带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磁带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3、实验类: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自己动手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知识点,拓宽知识面。教师在课内外巧妙设置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实验课题,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促进他们知识向纵伸发展。
如:①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②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③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豆芽生长情况统计表: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豆芽长度/毫米
统计图(略)
4、应用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开启心智、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这一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一位农民伯伯有一张长方形的席子,准备把它卷成一个圆柱体放稻谷(接头处不算)。要使它放的稻谷最多,请你以这张长方形席子为例,为他设计一个方案。①底面周长为( ),高( )(取整厘米数);②求一求它的容积;③从中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应用性的实践题;可以从报纸、电视、广播、广告牌中发现数学信息,尽可能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题,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实际问题,参加课内外数学实践活动。
四、实践性作业的组织与指导
1、组织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
数学实践性作业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应用数学思想、思维方法和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应该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
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前可布置学生到公路旁,要求他们记录5分钟内通过的机动车辆的次数、车辆的型号、牌照类型。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先谈谈前一天收集到的数据,再谈谈是如何记录这些数据的?接着,研究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调查中获取真实的原始数据,由此分析现有公路能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开放的力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以上的组织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感受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意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策略,同时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
2、组织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实践性作业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自然界为活动场地,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的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去观察生活、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地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思维去研究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要做的工作,学会分工负责;共同提供需要的资料和工具,学会资源共享,以促进合作成功,荣誉共享。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可设计一道策略开放性的实验题:“设法测量一个薯仔的体积”。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将薯仔放进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间接测量;也可将薯仔切成规则形体估计体积;也可将薯仔煮熟再压成长方体来计算等。然后,再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进行实验对比,每位学生不仅可以巩固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而且提高其思维水平,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发展。
3、组织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性作业,组织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元、角、分”之后,给学生设计一份作业:①请你调查下列物品的单价,并记录: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②班级用100元买以上体育用品,你准备怎么买?这种问题答案开放的实践题,学生可根据需要,钱数的可能性,作出各种不同的合理选择,老师只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评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4、组织指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操作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在完成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克的初步认识”一节课,可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活动:(1)用弹簧称或电子称称一称2分的硬币(约1克),然后亲手掂一掂,感受1克实物的重量;(2)要求学生称出1克黄豆,数数约有几粒(4—5粒);再要求数出4—5粒黄豆用手掂一掂。充分感知“克”,反复体验1克的重量后,让学生扩展到几克、几十克重量的认识操作中去。课后要求学生找一些物体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反复体验,正确理解度量单位。再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可要求学生动手去量一量,比一比单位面积的大小,或用纸剪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在地上画出1平方米的地面,反复对课桌面、黑板、教室的墙或地面面积进行测量或估算,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建议:
评价是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实践性作业起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达成作业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要明确目的,落实内容,要考虑方法手段。
1、要明确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目的。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包括:(1)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综合应用数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实践的价值。(2)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交往,学会理解,学会与人共同生活。(3)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划能力,学会做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促进学生对学习与生活关系的理解,体验生活世界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拓展学习数学的视野和获取知识的空间,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要落实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内容。
数学实践作业的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进步与发展。具体包括:(1)学生完成作业的情感态度。(2)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方式。(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分析、实验、研究中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程度。(4)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5)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自身体验。(6)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计划性。
3、要把握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手段和方式。
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手段和方式主要有:①观察;②收集;③展示;④访谈;⑤问卷等。
4、实践性作业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1)评价要注意导向性。导向性是指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性,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参与活动的计划性、操作性、监控性和参与活动的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使自已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2)评价要注意差异性。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客观地存在差异,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实践性作业也同样具有差异性。因此,要用不同的要求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变化,才能更好地激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实践性作业。
(3)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教师采用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形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实践活动的过程,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我体验和计划进行评价。定性描述的语言,应以肯定鼓励为主,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活动、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数学实践性作业,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通过实践性作业,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复习巩固知识,更能探究实践、体验过程、培养情感、发展能力。
I. 小学数学练习题如何设计
练习1:某工厂每天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按工艺规定,每件甲产品需分别在A、B、C、D四台不同设备上加工2、1、4、0小时;每件乙产品需分别在A、B、C、D四台不同设备上加工2、2、0、4小时。已知A、B、C、D四台设备,每天最多能转动的时间分别是12、8、16、12小时。生产一件甲产品该厂得利润200元,生产一件乙产品得利润300元。问:每天如何安排生产,才能得到最大利润?
详细讲解:设每天生产甲产品a件,乙产品b件。由于设备A的转动时间每天最多为12小时,则有:(2a+2b)不超过12。
又(a+2b)不超过8,
4a不超过16,
4b不超过12。
由以上四个条件知,
当b取1时,a可取1、2、3、4;
当b取2时,a可取1、2、3、4;
当b取3时,a可取1、2。
这样,就是在以上情况下,求利润200a+300b的最大值。可列表如下:
故现在比过去每月可以多生产60套。
【最佳策略】练习题
(中华电力杯少年数学竞赛试题)
习题1:A、B二人从A开始,轮流在1、2、3、……、1990这1990个数中划去一个数,直到最后剩下两个数互质,那么B胜,否则A胜。问:谁能必胜?制胜的策略是什么?
详细讲解:将这1990个数按每两个数分为一组;(1、2),(3、4),(5、6),…,(1989、1990)。
当A任意在括号中划去一个时,B就在同一个括号中划去另一个数。这样B就一定能获胜。
(1992年乌克兰基辅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习题2:桌上放有1992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从中任取,每次取得根数为1根或2根,规定取得最后一根火柴者胜。问:谁可获胜?
详细讲解:因为两人轮流各取一次后,可以做到只取3根。谁要抢到第1992根,谁就必须抢到第1989根,进而抢到第1986、1983、1980、…、6、3根。
谁抢到第3根呢?自然是后取的人。即后取的可以获胜。
后者获胜的策略是,当先取的人每取一次火柴梗时,他紧接着取一次,每次取的根数与先取的加起来的和等于3。
(上海市数学竞赛试题)
习题3:有分别装球73个和118个的两个箱子,两人轮流在任一箱中任意取球,规定取得最后一球者为胜。问:若要先取者为获胜,应如何取?
详细讲解:先取者应不断地让后者在取球之前,使两箱的球处于平衡状态,即每次先取者取之后,使两箱球保持相等。这样,先取者一定获胜。
J.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回去找一道有趣的题,明天来写在黑板上 让全班做,看谁的最有创意,一天布置五个人做作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