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的数学实践怎么做,急急急
关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可以实践,先设计调查问卷,比如“你对本届奥运会的评价怎么样?”然后实地调查,最后将收集的的数据汇成表格或图像的形式,得出结论。书本上有详细介绍的
B.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主题可以选
其实数学有关的就可以,
比如说可以一些数学小组这样互相帮助。
这样的活动其实就可以。
C. 数学综合实践要教什么
1、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预期达到的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D. 简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说说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并着重分析这些教学策略对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个人对新课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我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新课前安排了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一个月日历中竖列相邻三天的和告诉教师,教师就能“猜”出这三天是几号,这个游戏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在教师“猜”对日期后,他们对教师就非常佩服,认为教师是不是会“神算”,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算”惊叹时,教师进一步的进行引导,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答:想。教师紧接着说,等你们学习了这个问题后,你们也能和同伴或家人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生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的知识,实践下来效果很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在创设情景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设置教学情景的,将“有理数的乘方”的“读一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
例如:在教“字母表示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一盒火柴,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火柴棍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
1、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2、搭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3、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
4、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这样,通过学生大胆的尝试,归纳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搭x个正方形的代数式,效果很好,出乎教师的预料,从这一点说明,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同时,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
总之,我们的新课标教学才刚刚起步,我们必须进行大胆的尝试,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我,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希望对你有用
E. 中学数理化综合实践是什么活动
中学生数理化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展示青少年数理化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活动重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各地青少年踊跃参与。赢得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相关人士的关注与支持。
中学生数理化综合实践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主办,全国组委会统一命题、印发试卷,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学科基础知识展示,学术题库专家顾问团队由知名大学的教授和中学学科特级教师组成。利津县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了高一、高二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的测试。
F.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报告
密铺的学问
��地砖的形状往往是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我们还见过正六边形的地砖。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还是正六边形的地砖,都可以将一块地面的中间不留空隙、也不重叠地铺满,也就是密铺。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同学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总是借助于画出的图形去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而得出结论。
��其实用地砖铺地这一生活问题也有数学方面的道理,可以用数学中学到的圆周角是36O度这一知识从理论上分析、解决。
��我们都知道,铺地时要把地面铺满,地砖与地砖之间就不能留有空隙。如果用的地砖是正方形,它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那么4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在公共顶点处的4个角,正好拼成一个36O度的周角。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度, 3个正六边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上的3个角度数的和正好也是36O度。除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外,正三角形也能把地面密铺。因为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O度,6个正三角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处的6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36O度。
��正因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拼合以后,在公共顶点上几个角度数的和正好是36O度,这就保证了能把地面密铺,而且还比较美观。
G.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那么教师是怎么设计教案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 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1、 在前面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简单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 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 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复习与回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3.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4. 解:解这个方程;
5. 答:检验 并答话.
二、应用与探究
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
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 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 各多少名?
三、课堂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 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 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 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四、小结与归纳
问题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 分别是什么?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 ) 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 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 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abc; (2)b2; (3)-5ab2; (4)y; (5)-xy2; (6)-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概念: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式的次数:在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 ; ③πr2; ④-ab。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
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 ②-x2y3与x3没有系数; 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 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πr2h的系数是。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且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布置:
课本p59:1,2。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三
教学内容
1、 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
2、正确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理解多项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准确地确定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3)能正确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区别单项式与多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2.难点及关键:多项式的次数的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符号问题,以及多项式与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项式的有关概念,同学们看下面一些问题.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是单项式的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
, , ,2, , ,
2.圆的半径为 ,则半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半圆的总长为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可以进行抢答,看谁想的全面,回答的准确,教师对回答准确、速度快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法说明】让学生通过1题回顾有关单项式的一些知识点,再通过2题中半圆周长为 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内容.
师:上述2题中,表示半圆面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吗?为什么?表示半圆的周长的式子呢?
学生活动:同座进行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师:谁能把1题中不是单项式的式子读出来?(师做相应板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 , , 对于这些代数式的结构特点,由小组选代表说明,若不完整,其他同学可做补充.
二、探索新知
师:像以上这样的式子叫多项式,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多项式,上面几个式子都是多项式.
学生活动:讨论归纳什么叫多项式.可让学生互相补充.
教师概括并板书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师:强调每个单项式的符号问题,使学生引起注意.
练习:下列代数式 , , , , , , , , 中,是多项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以上问题,然后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多项式,同桌互相交换打分,有疑问的提出再讨论.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式子特点,讨论归纳多项式的概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多项式的概念是本节教学重点,为使学生对概念真正理解,让学生每个人写出两个多项式,可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 、 , , 各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得到的?每个单项式各指的是谁?各是几次单项式?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否定与纠正.
师:在 中,是两个单项式相加得到,就叫做二项式,两个单项式中, 次数是1, 次数是1,最高次数是一次,所以我们说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一次,整个式子叫做一次二项式.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 , , ,应怎样称谓,然后找学生回答.
师:给予归纳,并做适当板书:
学生活动:通过上例,学生讨论多项式的项、次数,然后选代表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就叫做几项式.每一项包含它的符号,如 这一项不是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叫做多项式次数,即最高次项是几次,就叫做几次多项式,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以上几个多项式的感知,学生对多项式的特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些结论,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师:提出问题:对于多项式 是几次几项式呢?多项式的项数,各单项式的次数以及各项字母的指数各是多少呢?
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应都能准确回答)
师归纳:各项字母的指数,发现多项式的排列是按照字母b的升幂来排列。指出多项式的表达必须按照某个字母的升幂或降幂来排列的。
则 还可以表示为 ,还有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展示各组的成果。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填表:
2、填空:
(1) 是___次___项式; 是___次____项式; 的常数项是___________.
(2) 是____次____项式,最高次数是______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
3、将下列多项式按照某个字母的升幂,降幂来排列。
学生活动:1题抢答,同桌同学给予肯定或否定,且肯定地说出依据,否定的再说出正确答案;2题学生观察后,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完成,部分胶片打出投影,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对所做答案给予肯定或更正.
【教法说明】在此组练习题中,1题目的是以填表的形式感知一个多项式就是单项式的和,多项式的项就是单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多项式与单项式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概念,而不能准确应用于解题中的弊病.2题是在理解概念和完成1题单一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
归纳: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说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出多项式、单项式,然后再提出它们统称为整式,并做板书,使所学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四、应用拓展
1、下列各代数式:0, , , , , , 中,单项式有__________,多项式有____________,整式有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观察后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提醒学生不能遗漏
【教法说明】数学要领重在于应用,通过上题的训练,可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与整式的关系.
2、单项式 , , 的和_________,它是____次_____项式.
3、 是_____次____项式, 是____次____项式,它的常数项_________.
4、 是_____次_____项式,最高次项是______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5、 的2倍与 的平方的 的和,用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填单项式或多项式).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流补充,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师:做肯定或否定,强调3题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 是一个数字,不是字母,因为它只能代表圆周率这一个数值,而一个字母是可以取不同的值的.
【教法说明】本组是在前面掌握了本节课基本知识后安排的一组训练题,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特别是对 这个数字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6、自编题目练习:
每个学生写出6个整式,并要求既有单项式,又有多项式,然后交给同桌的同学,完成以下任务,①先找出单项式、多项式,②是单项式的写出系数与次数,是多项式的写出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什么?常数项是什么,然后再互相讨论对方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学说明】自编题目的训练,一是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师:通过上面编题、解题练习,同学们对整式的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下面再按老师的要求编题,编一个四次三项式,看谁编的又快又准确,再编一个不高于三次的多项式.
学生活动: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然后学生讨论是否符合要求.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多项式项数、次数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在掌握多项式概念时,要注意它的项数和次数.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单项式,掌握单项式时要注意它的系数和次数.
猜你喜欢:
1. 初中的数学教学教案有哪些
2. 数学活动设计方案
3. 初中数学课优秀教案有哪些
4. 初中数学全册优秀教案有哪些
5. 有哪些初中数学免费的教案
H. 初中数学数学活动有哪些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据”教学设计
赵慧琼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活动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这一章知识之后而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好地做数学。教材安排本次活动用意有三:一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方程、概率及统计等有关知识作铺垫;二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三是经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决策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成因分析
1.重点:数据的整理
2.难点:数据的分析
考虑到四个活动都与数据有关,而数据的整理是这四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合理的数据整理才能为数据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我认为数据的整理应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依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处理数据的经历不多,不能很熟练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因此数据的分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利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学会对数据的一些处理方法,形成自我反思与综合评价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形成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
自主探究法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有活动都是学生由自主操作、自主探究来完成的,在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因此,我认为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法较为适宜,在学生探索的同时,我将注意展示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点,与学生共同分享数学的乐趣,使数学活动成为再发现的载体。因此我把本节课的基调定为:“自主探究、民主开放、合作交流、师生对话”。
(二)学法
本次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全程参与者,他们通过自主实践来参与学习,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有理数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但学生学法较单一,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数学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变的时期,学生的理性分析(数据处理与决策)能力有待发展,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有望提高。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引入活动
在引人活动前我曾有三种考虑:第一种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第二种是从复习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引人;第三种是提供数学背景材料让学生去感受。由于第一种太单调,不能激发学生活动的欲望,第二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引人,缺乏学习热情,形式上缺少自主发现这一重要环节,第三种提供了探索的空间、营造了活动的氛围、激发了活动的兴趣,所以我打算选用第三种方案。
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在数学方面也不例外,如在使用负数方面,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古代中国很早就开始将负数引人经济生活。在商业活动中,以收人钱为正,以付出钱为负,以余钱为正,以亏钱为负;在农业活动中,以增加粮食为正,以减少粮食为负。
史料证明,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使用负数,并且对负数已有较深刻的认识,这在世界上是首创。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不同时期的生活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
(二)活动开展张扬个性
教材安排了四个数学活动,我打算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前两个活动。由于活动所需的数据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完成,课堂活动中只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活动I
1.活动内容
帮助家庭记录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人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理财的重要依据。
2.活动目标
体验生活中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
3.活动形式
集中观看,组建活动。
4.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5.活动步骤
(1)教师演示一个家庭的收支情况;(课件演示)
(2)要求学生根据所要统计的项目,自己设计一个统计表;
(3)学生根据课件演示的收支情况填表并计算;
(4)交流统计表的设计,交流计算结果;
(5)学生拿出自家记录好的数据整理、填表、计算;
(6)分组讨论,综合意见,交流结果,发表感想;
(7)演讲会
①学生六人一组,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根据自己家本周的收支情况讨论,对今后家庭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②每小组推选一名优秀演说者到全班交流;
③评选最佳“小演说家”。
6.活动预测
(1)可能有些学生不会设计表格,不能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
(2)可能出现部分学生运算中法则运用不当,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3)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对表格中的概念不理解,不能熟练地完成表格填写;
(4)数据收集不一致,出现结果多元化。
7.措施
(1)通过教师引领,鼓励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数据的整理;
(2)通过学生对课件演示收支情况的计算,使学生经历一个对运算法则的复习过程。
利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进行数据整理提供学习平台,为学生处理自己家庭的数据提供参考。通过学生自主计算更好地锻炼学生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今后科学理财、学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Ⅱ
1.活动内容
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可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资料),计算每天的温差以及这周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温差。
2.活动目标
体验有理数减法法则在生活中的运用。
3.活动形式
集中观看,小组合作。
4.评价形式
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5.活动步骤
(1)教师课件演示武汉市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
(2)数据整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统计形式,并根据课件演示的数据完成统计与计算;
计算: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温差分别为,这一周的平均温差为这周的平均最高气温为,这周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3)交流统计形式,比较每种统计形式的优势,交流计算结果;
(4)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本地一周的天气预报数据,完成数据的统计与计算;
(5)数据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对本周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6)师生互评
对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的评价。
5.效果预测
(1)法则运用不熟练,导致计算错误;
(2)计算正确且统计形式多样化。
6.措施
加强组内分工合作,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法则运用更加熟练,让学生从计算中更好地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温差的概念,为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提供思路。通过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让学生在极大的参与度中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回顾反思拓展思维
1.学生回顾(知识、方法、思维、能力)
(1)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本次活动你学会哪些数据的处理方法?
2.学生相互交流、评价,体会活动感受,形成共鸣。
通过活动的回顾与整体感受,让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结构得到完善。
(四)作业布置活动延伸
下表列出了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早的时数,如现在北京时间8点,则东京时间为9点)
1.如果现在的北京时间是7点,那么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
2.小明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姑妈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
通过这道习题,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有一个综合的运用。让活动延伸到课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五、评价分析
教案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两个体现
1.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2.体现活动课的课型特点(活而不乱)。
(二)两个侧重
1.侧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2.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两个希望
1.希望通过生活中丰富的数据去体味数学的魅力;
2.希望学生通过活动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09-08-03 人教网
这可以么?
I. 初中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报告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第四章多项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课题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课题学习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三、教学措施:第七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第八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意教材弹性第九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第十章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第十一章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第十二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四、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i.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ii.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iii.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iv.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v.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五、注意事项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课时安排(教学进度)第二周2.1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课时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时第三周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课时第二章复习2课时第四周3.1线段、直线、射线2课时3.2角3课时第五周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3课时3.4图形的平移2课时第六周3.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第七周3.6垂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2第八周第三章复习2课时4.1单项式、多项式3课时第九周4.1合并同类项2课时4.2多项式的加法2课时4.3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4.3多项式的乘法5课时第十三周第十四周4.4乘法公式5课时第十五周第四章复习2课时5.1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3课时第十六周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5.3三角形1课时5.4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第十七周5.5角平分线的性质1课时5.6等腰三角形3课时5.7等边三角形1课时第十八周第五章复习2课时6.1加权平均数3课时第十九周6.2极差、方差5课时第二十周6.3两组数据的比较1课时第六章复习1课时期考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