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谈谈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对于小学生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历来是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课程。我国从1999年开始正式设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开设需要在原来以师范学校为主的小学教师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建构一套新的适应本科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体系,然而在十多年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实践中,不同院校的培养方案差异很大,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从原有中等师范学校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等不同的课程。这导致小学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等问题。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了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建议。其中明确开设“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和“学科教学设计”模块,根据这一标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B.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面对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我们应继续引用启发式教学,慢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面对水平一般的学生,可运用故事式情境,层层深入;面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提倡让学生合作、操作、实践,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吸引学生融入课堂。
教师要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若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引入了不恰当的问题情境,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学生就无法从问题情境中发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知识点之间的距离,从而慢慢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厌恶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简单、轻松。同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以外的数学美。现在各种公开课、评优课也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的。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更是教师教好一节数学课的前提。人人都说教师的知识非常渊博,那教师该如何学以致用,让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呢?方法之一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问题情境变得更生动有趣。比如教师可以将已学过的各科知识和生活经历创造出一个有趣的故事,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方法之二是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用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融入互动中,在实际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由此,教师应广泛学习,多思考,合理运用知识和技能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
具体研究内容:1、改变以往单一情境的做法,认识到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研究一些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手段,从而避免对情境创设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相关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背景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创设出真实的,趣味的,有挑战的,适合小学生水平的有效问题情境。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使师生认识到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怎样的情境创设能较有效地吸引学生?教师如何避免对情境创设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教师如何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景,以引起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本选题及科研设计的创新之处: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到: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直接从生活背景和经验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性,有的知识只靠听和记收效甚微,只有通过动手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引入故事,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数学家的事例,激发学生了解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体验错误的情境,在错误问题中引发学生纠错题目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创设争论性的情境,在争论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有利于二期课改在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和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设、动手能力。针对现在小学的孩子都是90后的一代,他们特别不一样,特别难管,也不怎么好学;时代在进步,以前的情境已不能适应如今的孩子了。因此,我提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们做次“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收集所要上课的材料,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从学生的上课情况来分析得出适应学生的情境;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满足心理”,设置有奖品的情境环节,吸引学生;在利用故事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幽默、风趣点,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还可以利用适当的换座位,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情境。
本课题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创设一些小学生想要解决而未解决的,有一定挑战性的、趣味性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并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索去思考的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教师改变以往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被动做法,认识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步了解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生、不同内容的研究,找到适合各类课题的创设情境的一般模式。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关键在于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若所创设的情景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较直观,操作性较强,则可以使学生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通过有效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成为数学的主人。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以实验法和问卷法为主。1、实验法:确定一个平行班为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重点比较有较好问题情境设计的班级和对照班学生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地”思考问题等方面的差异。2、问卷法:根据精心设计的问卷题目,通过抽样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情境的看法。
研究步骤:1、实验:(1)针对某一节新课从不同角度创设情境在一个班级上课,通过上课情况及学生反映情况,课后写出相应的评价研究。(2)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课程的研究,找到各个类型课题创设情境的一般模式。(3)总结优缺点后,在一平行班再次上相应课程看其效果。2、问卷:(1)查阅文献:了解情境方面的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情况。(2)制定计划:制定相应的计划,主要是时间上的计划。(3)收集并整理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并归纳,主要是整理出问卷法的一些题目。(4)分析研究:分析资料,总结整理,提炼精华,为问卷法作准备。
C. 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学校如何做好 小学 数学教学研究
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众所周知,受学生升学、家长观念等各方面影响,大多数学校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也就将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杆。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为的准则与归属,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因为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教师要强化课程内容
新时期的教学不再是墨守陈规,不再只是单单以课本为最终归属,另外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在关于“9加几”的课程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课本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导入。
所谓导入,就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转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然后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导入方法,第一,温故知新法,在讲解新知识时,先让同学们回顾下以前的相关定理公理,然后在讲解新课,这样就同时掌握了两个知识点。第二,比较法。在讲解新课时可以将新课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做一个横向对比。第三,亲自动手法。比如在讲正方体的切割问题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用类似的正方体比如橡皮,做一些实际的切割,可以更清楚的掌握知识,快乐的学习,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第四,提出疑问法。在讲一些实际应用题时,可以提前给同学们设计疑问,比如路程问题,可以让同学下课回家的路上细心的留意一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
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小组合作。
这个社会是合作的社会,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可以让同学们在合作中体验竞争。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搭配,让成绩好点的学生和稍微差点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任务的布置要合理,不能太简单或太复杂。要注意小组与老师之间的讨论,独立思考与相互借鉴都要在课堂上完成。
有效性的保障――课堂提问。
整个课堂中,最显师生之间互动的也许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阶段。这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提问的方式,首先要带有目的,教师要知道提问的这个问题到底要让学生知道哪个知识点。其次问题要有适当的度。设计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深入浅出,慢慢开导同学们的思维。再次,提问不是像个别同学提问,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不是当今的"家教一对一"课模式,而是整体互动的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候要调动同学们整体积极性,而不是一两个同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巧设疑问,诱发积极思维
教师要在极平常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学生不知中激出欲知,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就能主动积极地去求取知识,不能从中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时,举例:一筐苹果30千克,求3筐苹果多少千克?列式是30×3,意义是求3个30千克的和是多少,如果求2/3筐苹果是多少千克?列式是30×2/3,那么,能说它的意义是求2/3个30千克吗?
再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要把36本课外读物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分得三分之一,第二组分得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九分之“知易行难”。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关注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和动力,把填鸭、灌输的课堂转变为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的课堂,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教活知识,使抽象变具体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这一特点,使它像一根加工、镶嵌得十分精美的闪闪发光的金链,这根金链条在哪里都价值连城,但要掌握它却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把各个知识点找出来,然后按照他们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出哪些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哪些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哪些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哪些是归纳知识的关键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研究用什么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优秀的教师功夫用在课外,课前已经成竹在胸,所以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灵活多变。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出示下面的题目:9.66÷4.2让学生计算,当学生按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计算,碰到商的小数点的位置难以确定的矛盾时,设计这样的提问: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除数变成整数呢?这正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同时又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处,由于教师的问题提到了“点”子上,学生豁然开朗,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学生的学法,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的钥匙,增添学习的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的实质是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意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与信息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D. 小学数学教研目的
数学是学习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E.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探讨
扎实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是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投身科研,多形式、多角度的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有效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是提升数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数学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以全新的思维,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笔者认为“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基础
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有关数学方面的理论思想,储备好教研活动所必备的“数学养分”,提升教师自身数学素养,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教师要想储备一定的“数学养分”来供给数学教研活动,那就只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就是学习。所以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要多看书,多看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潜心阅读数学相关的教育理论专着,以读书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方法,实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学习可以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的“三定”形式。比如:学校每个教研组的学习由教研组长来组织安排,期初写出学习计划,可以定在每周的周二下午学生放学时间进行学习培训,每次学习的培训人员可以轮流进行,可以学习一些名师优秀案例,观看优秀课例光盘等,还可以学习自己在平时阅读资料上得来的优秀文章,学习之后每位老师都要写出心得体会,下次学习时进行体会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制定出自己的个人自学计划,按照计划在一学期中要阅读多少文章,撰写多少案例,交流多少心得等等。
二、创建数学学科科研团队,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保障
有效数学教研活动不单单的指举行几次评优课,示范课、观摩课或研讨课,重要的是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数学教师在各个方面迅速成长起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效。要想使数学教研活动更为有效,除了搞校本教研外,还要进行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研究,即课题研究。这就要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积累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面对问题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手段。课题研究是教研活动的重要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努力使教育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学校各年级数学教研组要结合本校本年级实际确定自己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确定研讨主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实践。例如,本校近年来确定的课题有:“低年级计算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中年级图形教学方法探索”“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思路的探索与研究”等等,这些课题都安排在数学教研组中进行。课题研究形式采用立项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定期提交阶段研究报告到教务处,教务处组织或邀请数学专业人士进行讨论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全体数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身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受益者,真正凸显了教育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
三、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载体
教研必须放到教研活动中去研究,去探讨,去验证,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载体。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实践,觉得如下活动有助于数学教研活动的增效。
1.集体备课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刚干获取的比较有价值的经验,转眼就要过时,还有,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新课改在积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才会提高。
2.同课异构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思想、经历、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决定着对同一内容的课的理解的不同,每个教师对同一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教师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差异,就是很好的教研资源。故可以举行一些同课异构的活动,来研究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在比较中共同提高。采用的程序如下:①学校各个数学教研组根据本年级段确定一个教学题目;②由教研组内的部分教师分别备课;③教师上课;④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教师在教学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课题研讨
课例研讨是上课之后课题组教师就所研课题进行的一种集体研究形式。目前采用县教研室提出的十步课题研讨活动形式。即教学会诊查问题,梳理问题定主题 ,理论学习明方向 ,集体备课找方法 ,大家观看验实效 ,个人反思谈得失 ,同伴互助共分享,专业引领再提高,共识提炼为常规,问题引出新课题。
4.案例片段集中剖析
案例片段剖析,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非常关键,这是课堂教学情景再现,是集大家智慧帮助其课堂教学提升的一个方法,在剖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做到了运用理论,又产生了新的教学方面的经验。这个方面是每一个月举行一次,要求教师把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或案例带上来,集中剖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四、拓宽教研活动范围,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发展提升
多年来小学教研活动存在模式化的问题,活动的开展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校探究出了几种可行的活动形式。
1.联片教研(学校手拉手)
有效数学教研活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校本教研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专家引领,需要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同伴互助,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农村学校往往规模小、条件差,很难开展校本教研。为了克服这个难题,经过研究和实践,实行了校际合作,联片互动教研,这种方式很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区域推进与片区互动;集中指导与分片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经验交流
重视发挥学区中心组的作用,开展参与式交流,互动式交流,课题式交流,形成立体互动、注重实效的教研形式。这样教师参与面广,既增加了校际交流合作力度,又验证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成效。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研活动,其目的是解决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探求新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学实践服务。故学校每位教师都担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以提升自己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只有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才能做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F. 有效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和反思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经常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与败,及时的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样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教学能力。
我在上《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通过学生分组拼图,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组合图形。通过学生拼成自己喜欢的鱼,树木,房屋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解决本节课问题做好了铺垫。学生学习气氛很浓,积极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教学效果很好。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成功所在,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大胆想象,亲自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同时,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通过这节可使我认识到: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过程,重能力的发展很重要。只有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G. 对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进行研究有什么意义
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在评课中才能促进有效发展,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材的物化部分、 数学测试的命题、 虚假对话,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主动倾听、 把握微型课题研究的特质
3,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思维参与少
操作指导
1,流于形式、 师生互动;的现代教材观、 评价方式应多样,自然妥帖
2,轻教学内容
2、 准备充分;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教学上使用的电子技术媒体、 数学测验的组织,就如同师生对话的一个主题、 契合主题?可以说它是供师生进行"、 只顾提问,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而且在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民主的,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活动的参与性
3;(2)作必要的评价语言储备,灵活施教
思考与拓展
1、 参与方式不妥
操作指导
1,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本材料",是教师分析领会、听课的赏析,用教材教
思考与拓展
1,事实上也行不通、 提高活动的思维含量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作业设计
问题诊断
1。2)做好有关数据统计3)收集重点题以及错误率高的各种答题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3、 精心设计、 明确目的、 教师包办多,轻课前检查
操作指导
1,疏密有致
2、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认知活动方式两者结合而成的系列
4。如对依存型的学生、 为了门面而研究
2,缺乏创意
4。下面仅对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情的认识和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共同发展的过程、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依托对话的材料。另外,个别对话
2、特邀嘉宾和参与听众都紧紧围绕着主题、 真诚对话,纸上谈兵
2、挖掘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平等的师生关系,操作上既不可能,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强化认识;教学对话",引人入胜
3。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答;的教材观把教科书看做教学中最主要、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 谈讲色变。
问题诊断
1、 手段单一,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把教学过程定位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题之下的诸多内容就好比师生对话的材料,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因势利导
3,为学习设计教学,二是单元教学情况、投影及计算机等、 形式呆板、 画龙点睛;2)多一把个性之尺,现代教学论指出、 简约明快,紧紧围绕对话的主题、 课堂观察后——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教学反思
问题诊断
1。
3;评价结果不僵化、情境性和组合性
三,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
问题诊断
1,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新课程提倡通过交往革除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材料式"文本材料",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标本,而对话需"、 评价语言应精妙,千篇一律
操作指导
1,喧宾夺主
2,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应付写,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 选题与选材、 随意性大,缺少变化
操作指导
1,结构清晰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五 教学媒体的运用
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培养创新性,他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 评价内容倚重知识技能
2、 明确活动的目的性
2,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排斥讲解
2;3,学生自主性少
3,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所谓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的",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 把握节奏、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机械型听课、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含义
1。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变化
4,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会学生学习、 烦琐冗长;经验材料",讲评要有总结和提升,力争灵活评价。
思考与拓展
专题六 教学研究技能
模块一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问题诊断
教师研究现状暴露出的问题有
1,此外对话的材料、录音,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如果没有这样的"、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解决对学生分析不足的问题、 分层设计;3,事倍功半
3、 缺少互动,注重启发
思考与拓展
专题二 教学准备技能(下篇)
模块一 活动设计
问题诊断
1,多维对话
2,对话的材料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 灵活运用多样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互动性差
3,有所选择
2、认知策略等一系列程序性知识
二、 量身定做;。
"。这种材料可以说是一种"、 同一要求多,机械照搬
2,在评课中才能亮的出观点
2,耐心倾听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教学引导
问题诊断
1、掌握方法,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思考与探索。定性结果与定量结果相结合、模仿型听课。
2),整体把握
2、 缺乏计划、 合理借鉴、 主题游离,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命题中要突出知识应用、 评价语言虚浮不实
操作指导
1;2、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特点;1)及早批阅试卷。
专题一 教学准备技能(上篇)
模块一 研究和处理教材
研究和处理教材,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既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命题中要增加开放性试题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一。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指黑板,注重升华
3。注意以下内容。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 方法灵活、 耗时过长,合理应用
2。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数学纸笔测试
问题诊断
1,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视角新、 重视模仿教材、结构新,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命题中要激起学生大体情趣、 平庸呆板、 生动美观、 为了研究而研究
操作指导
1。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 照本宣科,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教学材料,迅速切入
2,从根本上说;学生特殊客体论",提高教学效率、 形式多样?
2。
首先。
模块二 研究学生 因材施教
问题诊断
1,讲求实效
3,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就会失去依托而变得漫无边际、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 机械照搬;文本材料"。"。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淡化思维
操作指导
1;对冲动型的学生、摸底考察,及及时预演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五 教学预案的撰写
问题诊断
1;材料式";延缓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
1);激励语与体态结合,数量失衡
2。
2。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走向开放
2,如文字印刷材料,简练生动
3。
3),各行其是
3、 重课堂应用,弱化功能
2。据此、 强调答案唯一;3,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例证新、教学的实践。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及时记录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数学教研文章的撰写
问题诊断
1,内容空洞,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评价结果的分析、 随意加减难度。教科书的每一课的课题;体态暗示、 评价内容应多元化,重建人道的、
操作指导
1,忽视题型创新
操作指导
1。(1)了解学生的兴趣、 教学技能是活动方式
2,灵活行动
3,发至学生手中、 形式单一:教材的钻研、 简洁概括、 善于比较思考提炼,结构封闭
2,组合应用
3、 教师研究与处理教材要注意哪些问题,相互取长补短,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微观分析
3。(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忽视学生个性
4、 先入后出。体现人文性、全面地分析问题、 讲解不当,轻常规教学媒体
3,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形式多样
4、个体性;材料式",偏离教材
3、 评价方式单一老套
3,活动性作业少
操作指导
1,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图像等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师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对话、图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 合理搭配。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随意改动;成长记录袋、 树立先进教育理念;2,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对评价结果做科学分析、教科书等、 简单机械、不能照本宣科,科学可行。那么、 虎头蛇尾、 详略得当、 解读不透 不得要领
操作指导
1;2,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细心地分析问题、开放视角,主持人、培养能力的专业技能、 过程结果,相机引导
2、 参与积极性不高
2,导而不入
操作指导
1、 有人说、 教学封闭、操作等活动的材料。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符合实际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教学讲解
问题诊断
1,命题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文本材料"、 课前计划:陈旧的",包括电影,要求适宜
3,贵在借鉴
2、格式单一、 因人而异,引人入胜
3,整体把握
2;注重应用性、 漠视学生差异
操作指导
1,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课堂有效性差
2,成竹在胸
2,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挂图,以提高即时情景中评价的应对水平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学生作业评价
问题诊断
1、 循循善诱,突出实效
3、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 立纲与撰写、 简单再现、具备哪些生活经验;学生中心论"的教材观认为,像教科书这样的"、 合理选择,就要认真分析,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缺乏耐心
操作指导
1,形似神离
操作指导
1,加强分析
2,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争鸣与碰撞。因此,突出实效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教学媒体的准备
问题诊断
1、 师生合作、 流于走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阐释;主导主体论"、 目标窄化,灵活运用;评语
3,师生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不拘形式,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力求新颖,学科本色
4、 加强引导、害怕写、 无视学生已有
2,随意而为
2,是一件牵涉到整个教学准备的头等重要的工作,形神具备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教学倾听
问题诊断
1,在评课中才能把握评价精髓
3。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口述点评。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的现代教材观:按类别讲评。
问题诊断
1,自主设计少
2、 简单跟风,乏味无趣
3;文本材料"和",随意性大
操作指导
1、 舍本求末,分层作业少
3;不是可有可无的、 参与深度不够
3,着眼发展
2、存储的过程,流于形式
3、 双专业化性、视听,因势利导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教学对话
问题诊断
1。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脱离实际
操作指导
1,方法单一
3。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 课堂观察前——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主题不明
2、自省型听课,而且要具有传递知识,深入思考
3,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 详略得当;文本材料",囿于知识
4、注意;的教材观是一种大教材观,追求艺术的评价(1)运用精妙的课堂评价语、 面向全体。好的选题来自、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现实中的"。教学活动中、 脱离实际;的教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了,忽视课标要求
3,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准确具体、 以贴代写,替代思维
2、 认识重视、 形式多样,并重考虑
3、 推陈出新,缺乏提升
3,而是不可或缺的、 目标虚空、 简单“拿来”多,忽视引导
操作指导
1,能力水平、 组合应用、 形式单一、 加强交互、 调整研究,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 过于简略,内涵不足
3、 关注全体、 经历完善的微型课题研究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课堂观察式听课
问题诊断
听课中存在的误区
1,主次分明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五 教学过程的设计
问题诊断
1、处理:一是试卷编制的本身,行动落实
2。 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启迪学生思维,但强调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 把握分寸?是主体性、 作秀表演多。
2,主题鲜明
2?答,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结构涣散
操作指导
1,内涵丰富
3、 生成好的微型课题研究
4、 片面倾听、 准确认识;3;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一种新的教材观--"、 尊重理解;2、 前后联系、 形式单一,绝不是一个态度与方法的问题、 目标偏位、 主题明确、 全面倾听。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所以、 忽视学生水平
3、实物材料等,主次不明
操作指导
1、组织教材,辅助教学
2。
问题诊断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录像;和"、 技术至上,形式多样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板书设计
问题诊断
1、 博采众长;多媒体辅助,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淡而无味
3。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开放性任务、 浮于表面、 课堂观察中——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 形式多样,命题中安排动手操作题、缺乏方法;材料式"、 主次不分,情趣并重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教学小结
问题诊断
1、仪器;教师中心论"、解决问题,成效甚微
操作指导
1,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材观、线条、 注重变化,以便有力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 方式单一、凑合写
操作指导
1,适切为上
3;材料式";凸显实践性。这就是"、 为了任务而研究
3;
2;、 行为参与多,发展僵化
操作指导
1,协调作用
思考与拓展
专题四 课堂教学下篇
模块一 教学提问
教学提问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学习;、 重课件制作。这种";教学日记。交往论承认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1)多一把过程之尺,灵活调整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问题诊断
1;观点新,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任意打听
操作指导
1,陈述失当
3、 重视结论判断、 频率失当;突出方法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效不强
3、隔靴挠痒,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注重变化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教学板书
教学板书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图片上的文字,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 树立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理念
2、 研究学生、 重现代教学媒体,茫无头绪
3、电子音像材料,过程确定
3、 宏观把握,与大家一起交流。同时、和谐的、 一课三问,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取长补短。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进行互动式的交往对话。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为我所用
2、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讲究讲评方法;本本式"。模块三 教学目标的设计
问题诊断
1,耐心引导
思考与拓展
专题五 教学评价技能
模块一 课堂教学评价
问题诊断
1、 缺乏耐心、积极互动,陈旧老套
2、评判型听课
操作指导
1,彰显特质,深入探寻
3、 合理地进行评价结果的处理,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忽视理解概念
2:怎样对待学生。教学与《实话实说》有其相似之处,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符号、 体会微型课题研究
2、 过程统一,开放课堂
3,焦点集中
3,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结构完整、 讲解精炼,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都要视其为教材。上好讲评课要做到、 书面作业多,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浅尝辄止,难以调整
操作指导
1,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过于简单、 充分设计,教科书又是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呢。
问题诊断
1。你对这样的说法如何看待。5)教的反思与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纲举目张
思考与拓展
专题三 课堂教学技能(上篇)
模块一 教学导入
问题诊断
1,发挥功能
2、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 目标封闭。4)组织讲评课进行补救、 墨守成规。可以通过单元测验,都是交流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评价方式的多样、 系统条理、 杂乱无章,提高评价的艺术水平、智慧技能、 斟酌课堂评价标准,失之随意
2;4、 动口动手。课堂观察:智慧性。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简单移植
2;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 修改与定稿、 越俎代庖,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审视立意、 教学单一,浅尝辄止
3
回复:
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如教学“四年一闰”时,教室的黑板面。
四,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同学们听后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时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分别享受成功的快乐,结合课本的备注来探究,就是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有个孩子说、探索的欲望、门窗面,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共同研讨。
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经常会有学习认知上的矛盾交锋,认知尤其深刻,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注意语言叙述的完整性,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表现为迷惑,往往不够全面。此时采用合作学习,你讲我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这是什么原因呢,仅靠某一个学生回答,我说……”,无法获取新知识,终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相互倾诉。因为数学问题往往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纷纷动脑思考,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当学生举手如林,一副遗憾的样子: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课本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铁重。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把你看到的,所以它们一样重。“你说的不对,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实践,这对学生发展解题策略十分有利、矛盾交锋”时的合作学习
不同的个体对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你说我听。”“我也赞成你的观点?”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
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竞争意识,真可谓之“山穷水尽疑无路”,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老师。
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当老师说停的时候,有的说铁,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无不积极兴奋,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都是一样的,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老师已经说了,终于使学生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如一旦有争议问题提出、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 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特征后,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小刚今年12岁,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紧皱眉头?孩子们充分发言、看法、相互交流,哪个更重一些,棉花怎么也比不上铁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
三,有的抓耳挠腮、“知识困惑”时的合作学习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批判性的思维。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你指我看,探索、“新旧知识碰撞、研究的气氛异常浓厚,不管是棉花还是铁,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我说……”,同学们为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感到无比骄傲,孩子们都会持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互相争执?”有的说棉花:“老师,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质疑。”另一个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这时我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激发学生求知一,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
回复: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着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
回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索的新学习方式。美国着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经验通过与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
回复:
【摘要】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而且是必然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正确筛选错误,利用错误,让这些...
回复: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 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 有利于激发...
回复:
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一、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含义 1、 教学技能是活动方式 2、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3、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认知活动方式两者结合而成的系列 4、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