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课堂上怎么和孩子互动
课堂有效互动“四个一”。
1、设计好一个话题:一个优秀的话题是提高课堂师生间有效互动的前提。话题要有开放性、简易性,人人都可参与,个个都有话可说,话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还要考虑到要达到的终点,用话题在起点和终间搭起桥梁。让课堂始终围绕着主线,活儿不乱。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2、营造好一种氛围:课堂要发扬民主,创造一种和谐,平等,互研互助的学习场,让学生敢说、想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他们做朋友,共同研讨。如果教师总是一副严肃刻板,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课堂的互动是单调的,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课堂是呆板,缺乏生成,没有灵性的课堂。课堂的有效互动也无从谈起。
3、运用好一种方式: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应该成为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面对教育改革。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在课堂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就可以大胆的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讲一讲,研一研,互相探讨,让课堂成为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心灵碰撞的天堂。教师做好导演,把握方向,把握标准,适时点播。此为以生为本,如是做,课堂有效交流会越交流越有效。
4、把握好一种评价:有价值的评价对课堂知识的生成,课堂氛围的把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良好的作用。日常的课堂中,经常看到,不管学生回答的怎样,教师总是你真棒。可是真的棒吗?遇到真的棒是又该说什么呢?所以课堂评价应有针对性,哪里对了,哪里错了,该怎么做。让评价起到调节课堂,指向真知,点燃兴趣,启发思考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才能达到有效互动。
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促进师生互动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认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明确互动目标,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织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说是得不偿失。又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不考虑必要与否,也未作充分准备,很随便地就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只是流于形式的讨论而已。以上这些教学互动,有教学互动之名,无教学互动之实,有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互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互动其目的性是不够明确的。因此,明确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感兴趣的粉笔、磁带、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学生自主操作后,反馈:“你量的物品是什么?长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你是怎样量的?”“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一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其他同学展示,教师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后,继续引导:“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反馈。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10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知,借助投影仪演示介绍:“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三、创设有效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此外,教师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也能促使学生知识情感的内化,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另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运用有效的互动策略,促进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中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我们过去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修正和发展。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互动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使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师:“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我知道,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分成了两个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对角线剪可以吗?”该生摇头。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试一试。”这时课堂又活跃了,学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这样,原定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真正达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
㈢ 数学公开课前如何和学生交流
要做到教学的真实性,教师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人民教师”,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应该把公开课变成“表演课”,在精心包装的基础上表演其“娴熟”的教学艺术,学生在反复操练的前提下表演其“过人”的发展水平,各种现代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听课的教师们在眼花缭乱之余往往会感到无可挑剔,这样公开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当然数学教学的真实性不仅仅指这些方面,还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评价主要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然而,多数公开课的执教教师却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用语,像“你的回答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造性”等等,对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表扬、鼓励仍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有些教师没有听清学生的回答,甚至学生回答错的情况下也说:“很好,不错”,这就有失妥当了。 就教师的教学风格而言,虽然均为数学课,但教师理论水平、个性修养、行为习惯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作为公开课,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应求千篇一律,但求发挥各人特长,要敢于充分展示自我,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索。
㈣ 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如何与学生互动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应做到:
一、民主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一味的只是教师讲,学生答,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放松的环境地中,消除了心理戒备,才能敢说敢做,思维的火花才能蹦发出来。课堂上多用“请你大胆说出来你的想法”,“谁愿意说”,“谁来和和老师一起合作”等,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
二、创设情景是互动的保证
在课堂上只有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必须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很快融入了学习生活中,枯燥无味的知识突然间变得丰富有趣,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成功的激发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情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了《购物策略》时,将讲台布置成商店,讲桌当柜台,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扮演“小小采购员”,每组推举1名数学学得好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充当顾客,先从买文具开始,练习模拟购物,再“买”日常用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怎样购物更实惠。
三、激励评价是互动的动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给自己鼓励,对自己的赞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四、角色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传统教学“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三十五分钟讲到尾,最后留点时间写作业”,教师一人在唱主角津津有味,当观众的学生却索然无味。新课标中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讨论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学起知识来才有劲。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拉,猜一猜等多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异同点。整节课下来学生愉快,开心的在玩中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但学的快,而且记的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起一幅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无风不起浪”,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狂风大作”,让课堂失控。
㈤ 如何把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生动有趣
在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情趣化教学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将师生关系看作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更应该与学生有一种情感上的渗透和升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培养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㈥ 上小学数学公开课前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请指点谢谢!!
首先,最重要的,对学生要好点了,如果平时对学生严厉,肯定对你老师有意见了,如果你上公开课在提前告诉学生怎么做,学生肯定就没兴趣了,肯定更怕你,哪还有什么兴趣啊。可以找一些好玩的题目,最好与小学生有关,可以将题目编成与孩子游戏有关的。对孩子要多谢鼓励,即使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千万不要生气。我以后毕业也是当老师的,如何当一个好老师,就要多想想了。
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摘要: 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高耗低效,即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探究“有效课堂”的教学将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感悟”与“对话”共舞。“激情”与“智慧”齐飞。因为在这里,学生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因为在这里,一颗小小的种子也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因为在这里,我们拥有的是和风细雨,春意盎然!只有这样,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更成就我们的学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师生互动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认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明确互动目标,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织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说是得不偿失。又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不考虑必要与否,也未作充分准备,很随便地就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只是流于形式的讨论而已。以上这些教学互动,有教学互动之名,无教学互动之实,有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互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互动其目的性是不够明确的。因此,明确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感兴趣的粉笔、磁带、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学生自主操作后,反馈:“你量的物品是什么?长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你是怎样量的?”“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一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其他同学展示,教师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后,继续引导:“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