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应注意什么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
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
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多媒体是创设学习
的情境以及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20
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能以媒体技术简单地代替教师
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
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5]
1.不可替代性
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首先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
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不可取代性原则,
尽可能地避免只追求形式而无视教学效果的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适合
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哪些知识不宜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是否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多用少,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
更不能为偷懒而使用,不能以动画代替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课堂演示实验。
多媒体只有用于那些难以操作或实物操作中效果不太明显的实验才体现出它的必要性。
2.时效性
不可否认,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所呈现的信息容量都比传统课堂所能呈现的信息容
量大,但如果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大容量、高密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是不
行的。如有的教师把两节课内容并成一节课来上,把多媒体教学搞成放电影、电视一样,
让大量的信息在学生眼前一晃而过,从而造成许多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很
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很强的知识表征。这种做法因屏幕变化频繁使学生眼花缭乱,即使
学生被动地接受了这些信息,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迁移,不利于培养能力,体现不
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注意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
角度分析,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变换方式最有效果。如果不是特别必要,尽
量避免一节课的45分钟全部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
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有的课虽然只用二分钟的多媒体教学,却解决了最
难突破的关键点,可谓画龙点睛、雪中送炭。
3.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不能包揽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所有内容,而上课时
老师只管按鼠标,一点到底,虽然省劲不少,但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仍然是“灌输
式”的教学,无法实现师生的共同交流。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有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
统教学手段相互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就会使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
2. 如何在小学数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呢?本人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形、声、色于一体等特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在讲新课前,先播放两段影片:一段是人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一段是人们排队买车票的情景。这两个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播完这两段影片后,教师问学生:“这两段影片拍的是什么情景?”“买东西、买车票要用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你们想认识人民币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这样就使学生自然觉得数学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从而快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动态演示,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和传统媒体相比,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人的思维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它可以借助各种图像、动画、实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仅仅只借助于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观化,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记忆。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
如小学数学第一册“加减混合”是第六单元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我在教学上运用了电教手段,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时,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的场面,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计算顺序。这样,轻松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增大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是一个大课题。要切实提高数学课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数学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如果只有高质,却低速、少量,从整体观点来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却低质、无效,也谈不上高效。只有高质、高量、高速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实现。
如小学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在教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时,利用多媒体把我们常见的一些人民币做成一段影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可以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又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巩固新知的教学,要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题一题地讲解,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一题一题地讲解的话,这样所用的时间就变得很多,使教学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学生在练习时会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解决,我把这四题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开始练习时,我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俩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鸡要到小鸭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小公鸡解决困难吗?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个个都积极举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四道练习。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增加教学的容量。
教育手段现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自身特点,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利工具。
3. 数学课堂中运用到的多媒体手段都有哪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以逼真、生动地画面来创造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多媒体教学带到数学教学中去,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也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在推导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高科技手段,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重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以下几点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到了初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使这部分学生对数学没兴趣。而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讲“三角形全等”知识时,可以制作两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重叠等系列动画形象生动描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有效的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和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二、用多媒体教学解决重点难点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思维抽象。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尚未成熟,缺乏逻辑严谨性,导致思考问题不全面,从而对数学中抽象的性质定理较难理解,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通过其图像及数据的处理功能,在教师的操作下,层层深入地引导他们运用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来处理问题,减少学习困难。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时,本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学生讨论“反比例函数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得出:“当k>0时,y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图形的变化,疑点在数形结合的动态演示中消失,知识在直观与抽象间印入学生的大脑,难点因实验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板书又要擦黑板,这样使课堂的容量小,题型单调,形式乏味。在现代的教学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多种题型,练习容量大大增加。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发挥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直观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几何教学中,能使图形进行平移、对折、旋转、闪烁等变化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几何图形”时,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认识,画它们的三视图,认识它们的图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就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和气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融入到情境之中,能激发其思考与讨论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快的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平移”时,探究: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的雪人呢?利用多媒体展示把半透明的纸盖在上图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一个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在所画的雪人图形中任意找三组对应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利用多媒体展示就像动画片一样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迅速地归纳出平移的特征。本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地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和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优越性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多媒体能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而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使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情景,展示问题意义,能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2.运用多媒体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的单调模式,达到图文同步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一副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然后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直观地展示了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因此,这种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又如梯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的,因为这个旋转过程很难想象,所以电脑是边讲解边演示。
3.多媒体能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以经常实施。 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复习”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 (1)说说平行四边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学生说到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计算机屏幕马上就出现显示图;(2)说到平移小三角形,微机根据学生所说显示图; (3)产生一个平移的过程。这样就让学生活生生地看到了这个平移的整个过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时再请学生看着演示讲一遍割补过程,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保持、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先在屏幕上显示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又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教学软件,在大屏幕出现: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一堂高质量的课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便是其中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要,并促进这些需要转化为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自觉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精美图案,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美,同时使学生领会到几何图形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是新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对《圆的认识》设计采用了三个问题情景: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圆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圆的几种图形,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圆的判别中,设计插入一个绘制的车轮图象,使学生对圆的性质豁然醒悟;在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相遇问题》这堂课的设计中,在上课20分钟时加入情景问题:“行驶中的两辆汽车,一前一后相隔300米,两车速度相同(30米/分),前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作用,要继续往前滑行一段才停,这段路程是15米,时间大约2分钟,后车继续前行,求两车相遇的路程”。在师生讨论的操作、计算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数学在交通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又体会到站中不同角度观察者的感觉和情景。又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教学平移、旋转、轴反射等几何变换时,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换比在黑板比画易懂直观得多。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中,可设计如下内容的多媒体。△ABC中,∠BAC=90°,AB=AC,MN是过点A的直线,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问题1:BD和AE相等吗?如相等,请证明,如不相等,请说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证明。问题2:如果MN绕着点A旋转,旋转到与BC相交的位置,此时,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做出合理的解释。当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课件的设计也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意识。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几何》的多边形教学课中,将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来,都是些美丽的几何图案,让同学们知道祖国不但繁荣昌盛,就连祖国的象征标志也美观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将《勾股定理》的史话资料和几何图案制成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知识是从书本里、课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奋学习。从而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注意问题
(一)、多媒体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是非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可,有些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不如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好。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例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一般说来,板书既包括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课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临时书写的部分。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演示课件的板书内容是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现的,思维上的跳跃较大。而现场即时性板书则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且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该忽视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张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经过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再比如解决问题的“变式”教学,主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的优点,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的。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5.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它先进的表现方式,独有的显现特点,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乐学”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前提,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于无意下完成,创设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可根据新知识的内容和特点,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创设趣味横溢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的心理变为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如教学《倍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了小兔过生日宴会,请小猴来帮忙招待客人的故事情境:“今天小兔子过生日,请小猴来帮忙招待客人,小猴子可勤快了,把洗干净的萝卜和苹果摆放在了盘子里(一个盘子放3个苹果,另一个盘子放了6个萝卜),它还悄悄地告诉小猪萝卜和苹果的摆放有一个奇妙的关系。于是小猪开始动脑筋想:萝卜和苹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奇妙的关系呢?”学生们听完故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奇妙的关系?”学生都说:“想”!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调动了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2、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媒体能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再引导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思考,采取对策。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可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展购物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易学”
1、展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它们接受抽象概念的能力很差,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加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地自行探索、创造,可促进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现: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走了一个小朋友的画面。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很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过程,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几个小朋友?这样使学生对3-1=2这一等式有了一个直观、形象、动态的认识。然后,教师又演示“小猴子搬5个桃子掉了2个”的动态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了这个动态过程,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这样的事例,让学生说算式及算式表示的意义,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一系列观察、师与生、生与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感悟减法的含义。从而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2、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可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操作性很强,是教学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量角器的构造认识不清,没有很好地掌握量角的要领。为此,教学时要设法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切实掌握它的构成。教学时可以精心设计量角器这一课件,依次点击出示外形、中心、刻度线、零刻度线(内外刻度分两次点击出示),边出示边介绍边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自己的量角器,分别跟着老师依次指出量角器的中心、内外刻度、内外刻度线和内外刻度相应的零度线。然后演示几个角(如30。的角和90。的角等)。量角这一步更要把展台上的演示与学生的操作结合起来,按照量角的要领,每讲解一步,教师随时在投影上示范一步,同时学生跟着做一步,使学生清晰掌握“中心对顶点,零度刻度线对一边,另一边所指的量角器上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内外刻度。只有通过这样扎实细致的过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的要领和方法,提高操作的水平。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如用黑板演示参与人数少,局限性大;如用练习本做,不利于及时纠正;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学生知识结构上的弱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有目的,有层次地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知识误差。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版面的色彩声音搭配
良好的版面设计,色彩要柔和、清晰、不刺眼,可带一些声响效果。背景不要太长,也不要太暗,在声响方面不宜使用过多,过多则容易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2、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
掌握适拍的节奏是一门艺术。由于计算机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学生思维的节奏,使课堂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握节奏,给学生以充分地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空间和时间,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强化训练要适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教师就容易加大课堂地练习量,为了能完成练习题,容易使教师忽视学生的思维强度与节奏,不能保证学生有充裕时间独立思考,认真完成练习。从而使计算机机械地代替教师向学生按部就班地灌输知识,变成了“现代化”的注入式教学。因此,要注意精心设计适量练习,提高练习的质量与效率。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不可能替代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学、训练、反馈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由于课堂上计算机部分代替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不仅注意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积极地发现并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我们应明确地把多媒体教学定位在“辅助”的角色,在组织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灵活地调控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6.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越来越多了被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用和重视,并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有效地应用好这一功能强大的新技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本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逐渐进入家庭和社会各领域,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着越来越深刻地改变。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课堂,给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带了变革,也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教师是一堂课的主导者。课堂上,教师就好比是演说员,是魔术师。你要让观知道你在说什么,演什么,你台词就得说得流利无误,演技要熟练利落。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一个操作熟练的老师,才能让其发挥作用。否则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如某教师在一堂使用多媒体的课上,首先是开机,然后几分钟才翻到他要播放的PPT,讲了不到十分钟,机子就出了点小小的故障,他自己在上面弄,学生们在下面等,交头接耳,稀里哗啦乱成一片,过一会儿还是没有弄好,结果只得又去找管理员,这时离下课已经只有几分钟了。这样的一堂多媒体教学课,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因此,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堂多媒体课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多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能自己修改和开发教学课件
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除了应具有熟练的软硬件操作技能,还应该能够自行修改和开发自己教学课件。网络上的教学课件往往是量多而不精,而已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又少或不切合自身实际,用起来就会感到资源贫乏。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课题,有网上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如意的教学课件,一般来说,网上找到的课件都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意图,或是图片多了,动画多了,学生的视线和注意力吸引不到内容上;或是内容繁杂,废话连篇,不够精简等等。亦或是找了半天根本找不到想要的东西。而教材也没有配套相关资源。这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对我们下载的课件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适当补充部分内容,不断地修改以形成自己的课件。要做到能够自己修改和开发切合自己的,具有高使用何时价值的课件,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使用各种开发工具的能力,如:课件制作的需求、课件制作的流程、课件制作的原则、课件的特性,以及PowerPoin、Photoshop、Windiws图画工具等等开发工具的使用,都要求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的理论水平的开发工具的操作技能。
三、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技术,它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熟练才操作技能和自己开发、编辑教学课件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育技术的含义和作用。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应重在“辅助”二字,让计算机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服务。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如下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于一身,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它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小学生对其中奥妙有很多浓厚的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感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3、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使用幻灯片,可以代替黑板板书,简化书写过程,节约书写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1、考虑是否有无必要使用多媒体,控制其使用的频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理论结合实际,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结合教材内容选用恰当的媒体进行教学,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或者说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一定比其他媒体教学的效果好。高频率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还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从众多的教学媒体中选取更加符合教学内容的,更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媒体,可以不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就不要去使用计算机。如果每课必用且毫无选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机械麻木而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抑制了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使其真正用在“辅助”教学上。
2、选好素材,做好课件。
现成的课件一般都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修改和自制课件是我们用好多媒体的唯一途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而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数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课前收集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如需要修改的课件,需要插入的图片、图像、声音和相关资料等。并将这些素材按我们的教学意图,教学构思重新组合,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制作课件时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界面要美观大方,有利于学生观看,又要能调动学生兴趣,太单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太花哨又会让人眼花 缭 乱,将学生的注意引开,颜色搭配要恰到好处。
3、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呈现的频率和时机。
7.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软件升级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个学段,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二要直观。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二是高年级段,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以求异思维为主。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举例:圆的认识。
建立圆的概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就讲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但这个准确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又不能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那课件怎样呈现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第二步,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消隐”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到了圆的实质。这样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质的东西转向本质的东西,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确。
三、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综合与实践” 。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内容用实例形式进行简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讲解。
1、数与代数
“ 数与代数”教学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学,如“因数倍数”,“方程的意义”等,有计算方面的教学,如口算等。多媒体可以做哪些辅助的事呢?
(1)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级“9+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
口算练习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口算多数情况下是心算笔记的一种计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要口算练习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这些形式:
第一,用幻灯片(PPT)静态呈现口算内容,让学生看着大屏幕进行口算。好处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制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灯片(PPT)动态呈现口算内容,学生精力集中,读取动态出现的题目并心算出结果再记下来。这种PPT动画制作难度不大,动态形式多样,在自定义动画的添加效果里,有许多方式供大家选择。好处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口算兴趣。
第三,用录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内容。
前两种口算都属于“视算”的范畴,口算练习还有一种那就是“听算”,听算比视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证听清题目,听觉的刺激有时比视觉更强烈,对学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练习效果会更好。
多媒体可供录音的器材很多,磁带、电脑都可以录制,现在学生用的英语“点读笔”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来口算教学上面来,而且“点读笔”的录制方式很简单,只要利用“点读笔”自带的“录音标签”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内容录好,录好后,与标签匹配上,上课时,再用“点读笔”轻轻一点录音标签,就可以播放口算内容了。学生听算式,写得数。如果一遍不行,可以听两遍,听完后,还可以再听一次核对得数。老师在学生听算、核对时,可以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听算情况。这种练习操作简便,练习效果好。
(3)PPT中“触发器”功能可以丰富练习内容或答案的出现形式。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学生回答后,需要把答案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时,利用不同的动画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题目的顺序出示。如口算练习后,按题目顺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飞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声音,如掌声、铃声等,表示肯定、赞扬或,可以用图形表示错误,如“哭脸”等。不足是,学生只能按顺序回答,有点呆板,学生知道下面要做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视觉疲劳,走神或不去倾听同学的发言。
其次,还可以用“触发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实现随机出示效果,学生想说哪题就点击出示哪题答案,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如乘法估算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确计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样。老师在备课时,作好预设,把各种方法都按顺序做好,记在心中,学生说到哪一种方法就点击出示哪种,这种呈现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按一定的设计顺序出现练习内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师牵着学生思路走,把“人灌”变成“机灌”。
(4)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这可以说是大部分老师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难,如果老师能够设计一些巧妙的动画,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的关系,利用“动作路径”等方法,把4/12变化成4÷12,一个小小的动画,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形象再现,学生对两者性质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认识分数后的一个提高练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为阴影部分为什么是四分之一,这时,PPT通过旋转后,把分散的阴影组合在一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2、图形与几何
新课标指出:在“ 图形与几何” 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操作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条件操作的决不要演示,没有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的,就尽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体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这儿把多媒体放在第三位,不是轻视多媒体的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功能,而是凸显其价值所在。
(1)创设问题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兴趣,但归根结底,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不同的学生对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样。那么,如何把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像生动、让学生感兴趣呢?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是一段动画、可以是一段录像,可谓“有声有色”。这样的情景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例如,《圆形的面积》时,设计了“马儿的困惑”这个情景。通过对马的活动范围的讨论引入圆的面积计算的需要,即有知识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学《体积》时,教材出现的是“乌鸦喝水”情景。老师可以把静态的图片制成动画,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学生是最喜欢动画片的,他们在看动画的同时,储存在脑子里的生活经验也被充分调动,当教师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时,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经验说出:因为石子占有空间,把水“挤”上来了,初步感知到体积的意义。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动态的情景更感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这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几何教学的重点内容,那么,哪些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体的支持呢?我觉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长方体表面展开图、圆柱表面展开图、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形成的空间图形等。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用到一些简单的“自定义动画方法”,如,图片“进入”时用到“出现”,图片“退出”时用到“渐变”,根据长方体表面展开不同阶段看到不同形状,运用一进一退,把整个展开过程表现出来,形象生动,
直观有趣。
当然,也要以把这个过程图做成多张PPt,通过播放获得动画效果。如圆柱侧面展开图。
把长方形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这是六年级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用手捏着一个长方形纸片,以长为轴旋转,可是,由于旋转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转后的情形,只能借助想象去体会旋转后形成圆柱形状,但有的学生就是难以想象出来。这时,如果能够做一张PPT,把旋转的过程展现出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旋转后形成的形状了。
(3)有助于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这是几何教学中,PPT运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视。有些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不容易通过实物操作实现,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过实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较麻烦,更关键的是,要把拼成的图形看成长方形学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师一厢情愿地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分的多
了,就接近长方形了,学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这种极限思想让学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撑,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础。
同样,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到“圆柱的体积”的推导上去。(演示)但是,“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还是让学生实际操作好,课件也可以,但课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说服力。“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课件的演示效果要强于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发现,学生要课堂中通过滚动硬币等测量周长比较困难,占用很多时间,而这个时间花的不见得就是必须的,这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时间,效果也比较好。
3、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
新课标指出,统计和概率在低年级只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到了高年级,则需要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体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创设情景、呈现数据、出示活动要求、丰富练习形式等。具体来说,我觉得,能够体现多媒体优势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如:统计图的画法,特别是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时,通过动态的“描点”(甚至可以配上声音)、连线(运用擦除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演示)另外,教学统计知识时,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课本上没有信息,多媒体的作用就体现的更加充分了。
“综合与实践”在每册教材中分散出现,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老师们对这部分内容重视的不够,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不容易把握。新课标指出,这部分内容,“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从这句话中不难体会,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老师的准备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帮助老师把收集、整理的学科知识有序地、多种方式地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老师在开展丰富活动后,利用声音、图片把更多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数学游戏的内涵,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补充与拓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也不能无原则的使用或低层次的使用(仅起到挂图或小黑板作用),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8. 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之一:变静态为动态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母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培养素质统一起来。在中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如果仅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会感觉单调枯燥,理解起来缓慢。我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将静态化为动态,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插图内容全面展现出来,就可以通过图形线条的闪烁、画面的定格等手段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比如,讲解“轴对称”,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花蝴蝶刚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含义,并受这种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应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影像功能,不断地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而且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总结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突破教学难点之二:变无声为有声
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我收集一些跟生活有关的图片或一些现象,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使用的无声教材,在有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上存在局限性。为了突破这类教学内容的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就涵盖了许多知识点: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三角形的高等等。我通过课件先演示一些三角形实物,然后隐去非本质的特征,只留下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出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以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可按边分类: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我通过演示,把出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再通过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从而利用多媒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突破教学难点之三: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数学中的有些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能用具体的形象媒体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充分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放大细节等特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教学内容,将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到的关键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画面的强烈刺激来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从视图到立体图形”时,通过多媒体把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展示出来,先让学生分析这是什么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然后再把这个立体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看,让他们在观察的同时总结每一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规律;在这一节课中,又特别是“由无数个小正方体堆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说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但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我利用多媒体同时把三视图和对应的立体图形展示出来,教学生把俯视图分别与正视图和左视图相结合,运用标数字的方法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并且让学生边观察边总结其的规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样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理解和掌握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学习所学知识。
突破教学难点之四:有效运用多媒体设计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我采取了把一个题,通过改变其条件或结论,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链接到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把题型和知识点相联系,从而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能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于题中,学生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目的。
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数学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这样既传授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9. 使用多媒体教学有那些利弊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和作用: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3、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4、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6、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7、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电脑,不愿意写教案,不愿意钻研教材,不愿意摸索教学规律。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甚至未做任何变动拿来使用,导致有些课件内容虽然形式丰富多样,但跟自己授课内容无关,这样没有起到增强教学水平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
甚至有些教师对课件都不熟悉,讲完了这张幻灯片的内容,却不知道下一张幻灯片会呈现什么,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
另外,还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用课件展示,课件几乎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一旦停电或者多媒体设施发生故障,这些老师就认为不能上课了,因为对他们而言,没有多媒体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目标。
2、多媒体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制作引用多媒体时往往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或动画效果来吸引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出多种多样的导入情景。
但正因为有大量的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关注屏幕上的文字和图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很多时候,这样的课件深受学生喜爱,目不转睛地观看,甚至笑声连连,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授课效果很好,但实际上学生只是对课件本身感兴趣,注意力并未集中在教师的授课内容上,等到下课以后,学生对这堂课所讲内容并没什么印象,使课堂教学变得主次不分,适得其反。
3、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课堂的情感交流
课件教学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影画面一样一闪而过。学生没有时间细看和思考,教学效果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我们的课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老师要能够从学生的目光及情绪的细微变化中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4、课堂容量大,学生难以消化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一节多媒体课的容量大了不少,因为课件的密度、容量不够的话,整个课堂的教学就会显得空洞、松散。
但是,课件内容的增加,意味着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授内容的增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点显然是很困难的,如果课前不做预习、课后不复习的话,更是难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