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学习的特点:
1.高度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抽象,数学是借助于抽象建立起来 并借助于抽象发展的。
2.严密逻辑性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逻辑严密也并非数学所独有。
3.广泛应用性: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几乎在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都被运用。
拓展资料:
许多如数、函数、几何等的数学对象反应出了定义在其中连续运算或关系的内部结构.数学就研究这些结构的性质,例如:数论研究整数在算数运算下如何表示.此外,不同结构却有着相似的性质的事情时常发生,这使得通过进一步的抽象,然后通过对一类结构用公理描述他们的状态变得可能,需要研究的就是在所有的结构里找出满足这些公理的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学习群、环、域和其他的抽象系统.把这些研究(通过由代数运算定义的结构)可以组成抽象代数的领域.由于抽象代数具有极大的通用性,它时常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似乎不相关的问题,例如一些古老的尺规作图的问题终于使用了伽罗理论解决了,它涉及到域论和群论.
代数理论的另外一个例子是线性代数,它对其元素具有数量和方向性的向量空间做出了一般性的研究.这些现象表明了原来被认为不相关的几何和代数实际上具有强力的相关性.组合数学研究列举满足给定结构的数对象的方法.
空间的研究源自于欧式几何.三角学则结合了空间及数,且包含有非常着名的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现今对空间的研究更推广到了更高维的几何、非欧几何及拓扑学.数和空间在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中都有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微分几何中有着纤维丛及流形上的计算等概念.在代数几何中有着如多项式方程的解集等几何对象的描述,结合了数和空间的概念;亦有着拓扑群的研究,结合了结构与空间.李群被用来研究空间、结构及变化.
2. 幼儿数学的特点和教育方法
数学是人体的头脑体操,是一门培养、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幼儿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一、幼儿数学的特点
1.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这个学科是反映事物之间的一种抽象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使数学教育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难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执行)》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并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数学不是单个事物的一种关系,而是多个事物多种关系的组合。而且每个事物每种关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幼儿时期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时期,学好数学对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
3.数学是一个应用广泛性的学科。数学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的学科,广泛的应用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广泛的应用性为幼儿的数学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教孩子们学习数学。
二、幼儿数学的重要性
1.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在社会学科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数学计算是人类必须掌握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信息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幼儿时期是孩子接触数学的起点,孩子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学会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灵活运用,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反复记忆来理解数学这个概念,并对数学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为孩子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幼儿数学的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三、结合幼儿数学教育的特点及其重要性,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怎样提高幼儿数学教育
1.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适宜
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内容一定要是简易直观的,幼儿的思维只是形象思维,幼儿老师必须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盲目灌输,也不能随意增加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难度增加,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幼儿数学教育一定要与生活密切结合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把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将数学教育变成源于生活的学科,把课本上复杂乏味的数学题转换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这样就会引起幼儿浓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幼儿数学教育一定要增加趣味性,让孩子快乐学数学
①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用具,多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方便操作的'、具有美感的教具。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感兴趣,才会愿意去学,多用一些孩子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孩子们吃小饼干或者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学着自己来分配,一共有多少个,吃了多少个,还剩下多少个。这样孩子们就会有一种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接受非常快,效果也非常好。
孩子们由于年龄特点,很难将注意力长期集中在一种教具上,幼儿老师要经常变换教材教具,不能单一地重复的使用一种教材教具。人们都喜欢具有美感的东西,幼儿也不例外,多采用一些具有美感的五颜六色的教材教具,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形象生动,有情节具有趣味性,也很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通过在故事情节当中穿插一些数学内容,既能避免数学教育中的单调乏味,又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根据教材,让孩子们自己创作一些故事情节,真正做到在讲故事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学会讲故事,有利于幼儿的思维拓展。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游戏也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
如果在玩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数学元素,也可以在数学课上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这样既玩了游戏,也学习了数学,真正做到从玩中学,在学中玩了。这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
③通过操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数学。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了。”幼儿老师不光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自己动手动脑为自己做教具。
操作课上可以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把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当做教材,让孩子们用自己做的教具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又会充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操作课是幼儿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学生动了手、动了脑,既享受了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愉悦快乐,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也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对发展幼儿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并不是学的越多越深,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就越有利。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增加教学内容,加大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应当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用具,多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方便操作的、具有美感的教学工具;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通过操作课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学数学。
3. 小数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的特点
从整体上来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就是体现三性: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具体来说:
1、发展而学。新课程标准首先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获得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1)情感发展。小学数学情感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数学的关心与喜欢;②自信心和意志力;③学习数学的态度与习惯。(2)认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①对自己的认识,特别是自我评估、反思和自我调控。②对数学的认识。即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以及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美和数学学习的有趣味,初步体验到数学的探索过程充满着观察、类比,猜测,初步体验教学推理是严瑾的结论,是明确的。(3)思维的发展。着重是归纳、类比,猜想、推测、论证、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类比、猜测是必要的。(4)能力的发展
2、努力反映时代特点和义务教育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地参与,不能单纯地依据于模仿
与记忆,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时要改变评价观念,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4. 小学数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
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5. 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它有三个显着的特点: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
1.高度抽象性 .
数学的抽象,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抽象,数学是借助于抽象建立起来 并借助于抽象发展的。
数学的抽象撇开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仅仅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家看来,五个石头、五座大山、五朵金花与五条毒蛇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数学家关心的只是“五”。
又如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概念,代数中的“集合”、“方程”、“函数”等概念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点”被看作没有大小的东西,禾长无宽无高;“线”被看作无限延长而无宽无高,“面”则被认为是可无限伸展的无高的面。实际上,理论上的“点”、“线”、“面”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真正理解。
2.严密逻辑性 .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逻辑严密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工具,都有它严谨的一面。但数学对逻辑的要求不同于其它科学 因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一种形式化的思想材料。许多数学结果,很难找到具有直观意义的现实原型,往往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研究的。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确定,无穷小量的得出,等等。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的正确性等,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而只能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方法来实现。
3.广泛应用性 .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几乎在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都被运用。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已故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的精辟概括。
数学应用的例证不胜枚举,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海王星的发现,电磁波的发现,都是 历史上数学应用的光辉范例。
数学的这三个显着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又保证其广泛的应用性。这些特点也深刻地反映了:实践是数学的源泉,实践应用的需要正是学习数学的目的。
6. 数学的特性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特点的分析
1.1;小学数学具有严谨性。数学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严谨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以认真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门学科。毕竟一个数字的差别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涉及到钱财的问题,需要格外注意。为了避免以后的损失,需要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这一特性,树立好严谨的心态。
1.2;小学数学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小学数学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比如加法,会从加法的运算法则一直讲到加法的简便算法、加法的混合运算。同时,小学数学也具有渐进性,书上的内容会从简单的加法运算到加法在应用题里的运用,如若不懂得题意,不知道怎么分析是不会做对的,因此这两个特点也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两个特点。
1.3;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一方面小学数学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以及他们思维的跳跃来完成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比如几何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几何构造都能够展示出来,需要教师去引导;另一方面,很多数学问题可以形象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比如,个数的问题、路程问题,都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所以形象性也是小学数学的特征之一。
2.小学数学学习者特点的分析
2.1;懒惰性。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刚刚接触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虽然有些人对新的知识很好奇,有着强大的求知欲望,但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讲,他们不喜欢这些生活中他们还不能接触到的知识,不想去学习。再加上小学生年纪本来就小,他们并不会很积极地去学习数学这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是更加倾向于玩耍,因此在学习数学的问题上,他们具有懒惰性
7.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项目有哪些
活动项目如下:
1、口算比赛
一年级全班学生参加,每人100道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的口算成绩作为口算过关的一次成绩,不合格者要再次申请过关。
2、玩转魔尺
在两周内练习指定的几个形状。在规定的时间内,拼搭出6种魔尺造型,用时短者胜出。每班选出5名同学参加级段评比,最后选出10名优胜者评为“玩转魔尺之星”,并在闭幕式上表演。
简介:
数学[英语:mathe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μθημα(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8. 怎么理解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
(一)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特定性
1.小学数学学科的内容选择应反映社会需求、数学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设计、组织和呈现方式,必须考虑哪些数学知识对小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符合小学生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成长,不破坏数学科学本来的结构特征?什么样的表现方式的学生可以接受,不违反数学本身的科学性?
(二)小学数学学科逻辑结构的双重性
1.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具有显示科学内在逻辑和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逻辑的双重特征。另一方面,数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以严格的逻辑推理为基础,数学科源于数学科学,数学课程从诞生开始就显示了学科之间的强烈逻辑性,往往前期学习的知识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后期学习是前期的发展。认识整数是认识小数的基础,对小数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十进制值制奠定了基础。
2.另一方面,数学学科依靠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存在,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在遵循内在逻辑的同时,还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分数的产生比小数先,但由于孩子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中,孩子必须先认识小数,然后再认识分数。
9. 小学数学四年级特色课程有哪些方面
小学数学四年级特色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奇的数学
1.巧算24点
2.奇妙的数——完全数
3.角谷猜想
二、生活中的数学
4.古诗文中的数学
5.日历中的数学
6.奇妙的剪纸
三、动手做数学
7.我们来烙饼
8.抢数游戏
9.我的计算我做主
10.我的简算最厉害
四、数学智力游戏
11.七巧板拼贴
12.神奇的纸带
13.有趣的火柴棒
14.抢数游戏趣题妙解赏析
15.搭配问题
16.统筹安排时间
17.名题趣题赏析
以上就是这几个方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1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什么特点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现行大纲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有关数、代数式、方程、函数的运算,《标准》对此作了较大地改革:
1.重视数与符号意义以及对数的感受,体会数字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通过探索丰富的问题情景发展运算的含义,在保持基本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强调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和运算方法,加强估算,引进计算器,鼓励算法多样化.
2.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可以发现、描述、分析客观世界中多种多样的模式,把握事物的变化和事物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学会用符号表达现实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关系,会初步进行符号运算.
4.体会方程和函数是刻划现实世界,有效地表示、处理、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强有力工具,是探究事物好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对简单现实头问题的建模过程,学会选择有效的符号运算程序和方法解决问题,重视近似解法特别是图象解法.
第一学段
1.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2.适当加强基础.
3.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段
1.增加“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感;加强与现实的联系.”
2.增加了“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教师讨论)
4.将“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改为“能理解简单的方程.”
图形与几何
(原称空间与图形:变“空间与图形”为“图形与几何”;重提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用词更加规范,体现了课标的严肃)
现行大纲这部分内容,小学主要侧重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初中主要是运用逻辑证明和扩大公理化的方法呈现有关平面图形的性质,这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没有体现现代几何的发展,还往往造成不少学生因此对几何、至整个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为此,《标准》在重新审视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几何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形成空间观念.并对传统的几何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1.设置了“空间与图形”领域,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从第一学段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2.通过观察、描述、制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和图形设计与推理的能力.
3.突出用观察、操作、变换、坐标、推理等多方式了解现实空间和处理几何问题,体会更多的刻划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标准》中还指出,逻辑证明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几何内容,而应该体现在数学学习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等;对于几何证明的教学来说,它的目的不应当是追求证明的技巧、证明的速度和题目的难度,而应服从于使学生养成“说明有据”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质疑的习惯,形成证明的意识,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意义,体会证明的思想,掌握证明的基本方法等等.因此,《标准》中在强调探索图形性质的基础之上,要求证明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降低了对论证过程形式化和证明技巧的要求,删节去了繁难的几何证明题,旨在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逻辑证明的意义、过程,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同时,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使学生体会它们对于人类历史和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标准》大大地加强和改善了目前的几何教学.
<标准>的”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仍分为四部分,具体表示有所变动,(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的运动,(4)图形与位置,
在探索、发现、确认、证明图形性质过程中,体现两种推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
体现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图形的运动”强调了图形的运动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动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第一学段
(1)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2)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
(1)删除“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
(2)增加“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
统计与概率
现行大纲中只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三代数中设立一章介绍有关统计初步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概率内容,同时仍然采取“定义——公式——例题——习题”的体系呈现弦计初步知识,使得学生很难得体会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统计与概率对决策的作用.因此,《标准》中大大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在三个学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内容,结合实际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1、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2、体全随机观念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将概率统计方法作为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3、根据数据作出推理和合理的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统计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⑴(第一学段)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放在第二学段).
这种变化有三个原因:
① 更加突出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析数据.
② 早期经验的多样化可以为以后学习:“正规”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
③ 使得统计内容在第一、二学段的要求层次更加明确.
⑵ 加强分析图表的能力里的培养.
提升“读图能力”的培养.
⑶ 加强调查等活动的体验.(主要是小调查)
在收集数据方法方面,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调查等的简单方法,不要求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去收集资料.
⑷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第三学段)平均数易受极端数的影响(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影响).
⑸ 另外,删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这一要求.
概率(可能性,重视“随机现象”)
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的描述.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针对问题的情景,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教数学内容的理解.
《标准》增设“联系与综合”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现实社会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同时,采用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新技术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新技术包括数学课程的目的、数学学习的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标准》提出在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并鼓励把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这样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从而在探索性、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更为广泛的现实问题.
同时,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数学课程的技术含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方面的优势,去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
“综合与实践”应当保证每个学期至少有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或课内外相结合完成.
“综合与实践”的核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学段:内容安排强调时实践性和趣味性.
第二学段:
通过应用、探索和反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思考的习惯,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启示:
启示一:坚持数学课程的三维整体目标
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新的教学课程标准中,形成了包括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能力、情感与态度 三个基本方面的目标.
启示二: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初步学会大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自我评判和调控.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初步学会对已有知识经验质疑和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能进行发散性思维,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算法多样化、思考问题的策略化).
初步掌握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类比、归纳多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利用图表整理数据,获取信息的方法.
具有抓住现实生活的本质,进行数学抽象与概括的经历与经验.
懂得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以及转化的思维策略.
启示三: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
在标准的修改稿中,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经历探索、实践的过程).
启示四:要把促进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
数学学习中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占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