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要怎么才能养成检查数学的好习惯

要怎么才能养成检查数学的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3-02-17 02:22:27

㈠ 如何养成检查作业的数学学习习惯

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很多同学在做作业的时候,都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做完作业后,完全不检查,导致问题百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每次做完作业后,一定要检查作业。

如何养成检查作业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做吧。

在作业完成后,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检查作业,很多同学以为自己基础很好,在做作业的时候,从来都是做完了就扔一边,导致由于=粗心等小问题,导致作业做错,这种习惯如果不改正过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考试的时候,做完试卷不检查,导致扣分失分的现象严重。

所以同学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样要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成绩。

㈡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就象儿童在江河中游泳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帮助儿童游向知识的彼岸。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保证。良好习惯的形成,对成年人来说,是通过有意的自我控制和努力,自觉实现的。而小学生自觉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这就需要依靠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共同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按照看、想、画、做、问五步自学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看书、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而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复习当天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复习一周的教学内容,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孩子记忆有关的概念,公式,让孩子对一个时期内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形成知识链。
(二)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指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对他人的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这都是听的习惯,这个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反复练习,及时提醒。
(三)自觉读书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它“老师”的效益。语文课一直比较重视读,而数学则受冷落,有些同学把数学书当作一本习题集。其实读书的习惯也要从读数学书开始培养。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太少,不会看书,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看书。而我们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自己读教材,想算理,求思路,在课本上作记号,加批注等。读书习惯的培养要教师和家长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同时要不断强化,才能形成孩子的自觉需要。
(四)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同时也是形成技能,体现智慧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活动;并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在家里完成。因此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作业习惯。
第一,作业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美观,格式要正确。第二,要教育孩子独立,专心,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独立,就是做作业时,不依赖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专心,是指做作业时一心一意,不左顾右盼,心神不定;按时,指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拖欠;按量,指完成老师规定量的作业。第三,督促孩子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检查,评价。每次做完作业,都要留出时间,进行自我检查。包括是否抄错题,是否漏题,格式是否正确。字迹是否工整,解题步骤是否完善等等。当然,衡量一本作业的好坏,主要是看正确率的高低。那么,如何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呢?首先,
1、审题要严密。
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很多。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逐句分析,以求审题准确无误。长期坚持这样,可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具体做法很多,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2、计算要认真。
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是易,都要认真对待。当孩子计算有进步时要给予鼓励,及时树立自信心。
3、检验要强化。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般只热心于做题目,一旦做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也无心顾及。因此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十分重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都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只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认真检查,一相对来说正确率比较高。而孩子们回到家里做的作业就不尽人意了,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严密,计算不认真,检查不自觉造成的。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因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对判断、选择、改错等题型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试卷发下去以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订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接着,我再简单讲讲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的第二个要求,就是:
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使孩子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让孩子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让我再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方式提出意见,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还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因为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这种思维习惯。最后一个要求是请家长们:
三、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而孩子的成长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实,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表扬并鼓励他,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所以有人提出“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父母应该让孩子在自己欣赏的目光中成长。 让孩子在欣赏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
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能给孩子以他所需要的价值感、责任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你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对孩子的责备少点,肯定多点,赞扬他做得对的地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比如有同学患了重病或有同学因生活困难面临失学,学校组织开展捐助活动时,我们就多给孩子一些钱,让他多捐一些……类似这样的鼓励和支持都会让孩子十分高兴,也能让他看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学习习惯、自信心等都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要坚持不懈地抓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

㈢ 如何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就低年级来说,是靠老师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措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儿童的兴奋中心,使儿童在一定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具体内容是: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②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纠正精神不集中、贪玩,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的不良习惯。
2.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于这种好问的积极性,一定要很好地保护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特别是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另外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编题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独立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经过长期培养,可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求异和质疑问难习惯的具体内容是:①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自己的错例中寻找问题答案,不畏困难,积极思考。②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③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纠正儿童懒于思考,事事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记忆、模仿、照搬等习惯思维的不良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刚入学的新生,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先讲后看书的方法。
老师把书上的插图放大,讲完后打开书看看,刚才讲的是哪道题、插图画的是什么,算式怎么写等等。使他们看到,课堂上用的这些有趣的教具和讲的有用的知识,都来自课本。从而喜爱课本。当学生初步形成了课堂常规,有了一定自制能力时,可采用讲讲看看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的办法,即按照书上的例题,从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题里怎么说,接着看书中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写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想的?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再补充讲讲。然后就采取带着问题看书,分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概括。最后,采取先看书后提出看不懂的问题。这些办法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并持之以恒。让低年级儿童自学看书,不是放手随便看而是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的看书兴趣,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生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要纠正学生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
4.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教学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数学教学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积极挑错、改错的习惯。这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以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好处。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提高数学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数学课书写时,除同语文课一样要求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笔顺规则,字形比例等规则以外,还要提出格式要求,如横式、竖式、递等式的写法;答案书写在什么地方;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应用题等又怎么写;什么样的题用多大格,都应培养学生书写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反之,作业不专一,书写潦草,会造成作业中不应有的错误。同时要纠正学生字迹潦草,作业马虎不认真的习惯。
5.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表现教育的结果。如果学生从小做作业,就养成了一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将来工作时就难以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认真对待事业。
因此,对学生的作业不但要重视知识内容是否正确,还必须注意卷面是否工整和按时独立完成,卷面乱、脏,没按时完成作业,不但导致不良习惯形成而且必然要影响学习质量。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卷,及时改正,保存完整。开始时,要统一格式、甚至字写多大,哪道题写在哪个格里,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消减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平时,要严防与纠正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毅力。
6.检验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这是培养学生检验能力与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从小树立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保证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㈣ 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对于我在图书阅览室借阅的书籍,和自己上网查找的资料,我对“如何良好的养成数学学习习惯”有了一个新的见解。我认为在养成习惯的基础上最为重要的是上课专心听讲。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点。专心听讲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我自己严格的要求。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的一言一行,仔细想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老师所讲解的例题;另外同学们的发言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有同学讲错了那么应该大胆的提出问题,如果光听同学发言而自己不参与讨论的话,那也是白搭,所以我们还应该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同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如果在课堂上有疑问那么不应该在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情况下贸然的去询问老师,这样反而回产生一种依赖思想。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独立地思考问题,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错例中寻找问题答案,不畏困难,积极思考;要敢于提出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要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扩展题,应该要克服困难争着做。只有这样才能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ode By 1.240473 此外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这是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每天要做好预复习,如果在预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多与老师同学讨论。在空闲的时间里能经常阅读数学故事这也是学习数学的一个 好方法。学习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就比如因为一马虎而少写了负号或少写一个小数点那么回使整一题前功尽弃——错了。每天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也是重要的,此外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规范书写,所以做作业时最好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演算,勤检查,有错及时订正,也应该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看看想想。每当看到我认真的书写,正确的演算,这是自己便会十分的开心。认真检查也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学会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在养成检验习惯的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我认为如果做到了这些一定会是我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的。对我有帮助!

㈤ 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 蒋东义

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潦草、审题不认真、作业马虎,常把数字、运算符号、书写格式写错;相反,另一些学生虽然他们的智力并不突出,学习能力属于中等,但他们的学习态度较认真,结果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超过前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至关重要。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准确计算的前提。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重,原因是一方面学生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因此,要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二、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这是保证解题正确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和督促学生去做,要向学生讲清什么叫验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意义等。

三、培养认真估算的习惯

估算是保障计算准确的快捷手段,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有意识的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积、商的规律。如2040÷40,估算时将2040看作2000,把2040÷40看作2000÷40来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确,让学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较多,一些能力强的同学做的快、算的准,他们做完后便迫不及待的报出解题方法和结果。这使得一部分做题较慢的同学不假思索的照抄他们的结果,时间长了,这部分同学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五、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满足于会背诵,更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主动进取。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不耻下问,和同学展开讨论,不弄清问题决不罢休,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课下自己复习起来有问题的话,也可以搭配着课外辅导班一块儿学习,北京新东方泡泡少儿就有数学思维训练班级,专题精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授课过程中,一方面传授学生数学、逻辑等基础知识,培养其应用能力。

六、培养自己发现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差错,对此,老师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学生出现差错的地方,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用自己学到的检验方法去找出错误。在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力求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解题技巧。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我在图书阅览室借阅的书籍,和自己上网查找的资料,我对“如何良好的养成数学学习习惯”有了一个新的见解。我认为在养成习惯的基础上最为重要的是上课专心听讲。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点。专心听讲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我自己严格的要求。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的一言一行,仔细想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老师所讲解的例题;另外同学们的发言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有同学讲错了那么应该大胆的提出问题,如果光听同学发言而自己不参与讨论的话,那也是白搭,所以我们还应该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同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如果在课堂上有疑问那么不应该在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情况下贸然的去询问老师,这样反而回产生一种依赖思想。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独立地思考问题,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错例中寻找问题答案,不畏困难,积极思考;要敢于提出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要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扩展题,应该要克服困难争着做。只有这样才能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
此外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这是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每天要做好预复习,如果在预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多与老师同学讨论。在空闲的时间里能经常阅读数学故事这也是学习数学的一个 好方法。学习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就比如因为一马虎而少写了负号或少写一个小数点那么回使整一题前功尽弃——错了。每天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也是重要的,此外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规范书写,所以做作业时最好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演算,勤检查,有错及时订正,也应该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看看想想。每当看到我认真的书写,正确的演算,这是自己便会十分的开心。认真检查也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学会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在养成检验习惯的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我认为如果做到了这些一定会是我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的。对我有帮助!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常说,做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教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俄国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那么什么是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 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 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课前预习习惯
1、现状分析:(当前,数学课前预习并不乐观,这只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提到课前预习,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想到了语文的预习——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对于数学的课前预习,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实际意义,没有体会到预习的实际价值,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常常会说:“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学生由于自学能力有限,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要求他们预习什么?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是简单地看看数学书,做做课后练习而已。长期下来,学生对预习敷衍了事,走马观花。这样的预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使预习成为一种形式或口号。
(2)部分教师一直主张不能预习
还有一部分教师一直主张不能预习,觉得预习后,课就没法上了,学生都知道结果了,老师还教什么,于是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并失去了的探究欲望,学习的热情。我们在听课时也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上完一节课,学生的书根本就没有翻开过,有时听了一节课最后才知道他这节课上的是什么,他们为的是给学生制造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像这样的老师怎舍得让学生课前预习了,那样一切设想不就泡汤了吗?
(3)预习要求过高,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有限。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如果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有条件的学生能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解24时计时法,大部分学生根本达不到预习要求,24时计时法其实还是挺抽象的,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普通计时法,让学生一下要转个弯用24时计时法确实有点难度。如果教师让学生调查电视、广播、邮电等部门是如何表示时间的,就简单多了。这样,学生不但有能力做到,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由于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只要是布置了预习任务,不是学生在自学,而是家长在讲解。这样,课堂上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其实这些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只是掌握了结果,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部分学生预习时也只是看看书、做做课后练习,提前熟悉要学的内容,没能真正理解预习的内涵,使预习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学生,课后根本不预习。种种原因导致数学课前预习效率非常的低。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呢?
(1)“导”——列预习提纲,明确预习任务。
例如:预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姓名( )
预习导航
长方体:▲研究顺序: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
▲研究内容:数量、形状、大小、长短等;
▲研究方法:看一看、数一数、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体:▲带着研究长方体的研究经验研究正方体,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合作,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你还有哪些发现?写下来:
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当然就能达到预习的效果。
(2)“思”——让学生思考例题的解题过程、解题方法,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解?这部分知识运用到我们学过那些知识?教材中的有些问题该如何回答?还可以怎样想?
(3)“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验。
其实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可能在我们小学阶段,还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可到了初中预习就非常的重要了。有人说课前预习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哪儿是明碉,哪儿是暗堡,哪儿是最坚固的地方,哪儿是薄弱环节等,通过预习,就可以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加认真,并且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相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样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这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 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它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不能双目注视对方,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不是好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1、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语言是有天赋的,那些儿童化的语言我怎么也说不来,说出来也觉得非常的别扭。我也有同感,语言问题曾经也一直困扰着我,但后来我发现只要你有那份心,儿童化的语言是可以练成的。我们还发现同样一个故事有的老师讲得很生动,积极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而有的老师讲完后学生却无动于衷。如教学10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自编一个童话故事:今天,0~9这10个数字在排队做游戏,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你真是太小了,什么都没有,怎么能跟我比。”“0”听了以后可伤心了,圆圆的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1走到0的身边,拉起0的手,对9说:“我们手拉手,不就比你大了嘛!”学生被这个故事吸引着,自然而然的进入的新知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情境创设时一定得溶入你的真情实感,这样才可以拨动孩子的心弦。
2、要加强听的训练。有人说“听”还不容易吗,人从出生就开始听,孩子上了小学天天都在听课,天天听别人讲话,难道还不会听?非也。有人听讲,虽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因此,我说听需要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都要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谁知道他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后交流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刚才××和××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走神。另外还可以通过口号式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这在低年级运用得比较多。如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师:“小耳朵——”生:“听师讲。”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专心听讲也有很好的帮助,如“×××小朋友真会听课,老师走到哪,他的眼睛就跟到哪儿”;“×××小朋友听课真专心,老师从他的眼睛里都看出来了” “××听别人发言很投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他居然听出来了。”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听的积极性。
3、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成为教师后的我们慢慢地发现自己越来越罗嗦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生怕学生听不懂,布置作业是讲完后还要写在黑板上,生怕学生忘记了。因此我建议以后该给同学们提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课“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
4、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每每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我都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我也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案例:桃树有80棵,梨树比桃树多20棵,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多百分之几?
生1:80-20=60(棵) 60÷80=75﹪ (大部分)
生2::80-20=60(棵) 80-60=20(棵) 20÷80=25﹪ (少数)
生3: 20÷80=25﹪(极少数)
从案例中暴露了当前学生的一些思维状况,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会“网络”(他在搜索什么时候做过类似的题目,便把曾经解题思路套用到现在的题目之中),而不会认真的思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常听不少家长、老师反映“我的孩子从来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要么瞎做、要么问老师、要么问家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能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着名教育家费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要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本质的意义,掌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
1、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们现在有很多班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一个问题出来,中下的学生还没开始思考,那些成绩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已脱口而出,这样,很多学生思考的机会都被这些好生剥夺了,长此以往,他便懒得思考,等待现成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其次,课堂上我们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尽量减少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好不好?”及一些填空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金量太低,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训练。
2、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哪怕这个见解是错的,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新课教学是要加强变式练习
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这样一个词,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那么,当这种习惯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路径不一致时,就会形成了负迁移,使思维被定格在某个框架下而无法解脱,对于解决问题就困难了;可当这种习惯性思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就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变式练习,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教给学生解题策略
我们现在经常发现学生一遇到非标准模式的题目(变式的、陌生的题型)就无从下手,学生不是不想思考而是不知该从何思考。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脑中缺少解题的策略。什么是解题策略?“解题策略是指探求数学问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你所接触到的不是标准的模式化了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正确地选择一种解题策略来帮助实现这一创造过程。如果我们的学生脑中有解题策略,又会选择,那么遇到再难再复杂的问题学生也能做出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解题策略分为一般解题策略和特殊解题策略。一般解题策略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题步骤:理解题意、做解题计划、按计划作答、回答检验。特殊策略有:举例、画图、列表、找规律、逆推(列方程)、转化等。下面我就重点讲讲我们在数学解题中常用的几种特殊策略。
!、举例策略
举例比较适合运用在含有字母或只告诉数量关系却不能计算的题目,因为学生习惯于通过计算得到答案,运用举例就可以把不能算的题目变成能算的题。比如:(1)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3倍,那么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 ),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 );(2)甲数是乙数的20﹪,乙数比甲数多( )﹪;(3)有a棵树,死了b棵,成活率是( )。像这样没有具体数据、不能算的题目学生往往难以下手,用举例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交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用举例的策略有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而有的同学算了半天还是错的?”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举例时还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选择好算的数据,这样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图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低年级用的较多的示意图,在高年级画图策略用得最多是线段图,比如学生在做较复杂的“倍数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分数的应用”时就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也想到用画图,可是他画不清楚,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比如,百分数的应用题应先画整体“1”,(而不是哪句话在前就先画什么)然后根据整体“1”画出其他相关联的量;还要思考这道题是画一条线段还是画两条线段。只有学生学会这些,画图才能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
3、逆推策略(列方程)
这种策略比较适合已知结果,要求原先的数量的题目。逆向思维方法是与顺向思维方法相对而言的。在分析、解答应用题时,顺向思维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思考的;而逆向思维是不依照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学生很不习惯,那么如何把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方程就是最好的办法。比如:有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厘米,它的半径是( )。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那让我们教会学生运用解题策略吧!

㈥ 如何培养数学的验算好习惯

。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教育: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检查,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了没有?教学中要教师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常用语的验算方法有:重算一遍、逆算法、估算法等。特别指出:估算在计算题里起着对结果的定性估测作用。运用估算可以方便与计算得数进行比较、验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经阶段。

㈦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 检查习惯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 学会倾听、乐于表达
倾听与表达是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
一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弱,自我意识强,上课时往往不爱听别人讲,喜欢自己讲。但在讲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语言组织能力差。说与听是相互支撑的,学会倾听,善于表达,需要教师精心培养。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最好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应从教师自身做起,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沉下心来聆听学生的表述。教师对学生的“说”与“听”要做出科学的要求和合理的评价。在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同时,要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分类”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用数说一句话,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一共有几个图形,有几种颜色,有几种形状。然后请小朋友动手操作,按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最后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有的说是按颜色分的,有的说是按大小分的,还有的说是按形状分的,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上课时经常问:“你能看图说一说吗”“你还能怎样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说的好”……培养学生将操作过程、观察过程、质疑过程说出来。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还能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仔细阅读、独立思考
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我们一年级有这样的练习:请你把同类物品圈起来,再和它对应的数连一连。还有一种题型是给你一个数,要你圈出对应的物品。因为练习册上这两道题目是上下排列的,有些小朋友就搞起来了,全部连了线,弄得像蜘蛛网似的,看也看不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阅读题意的能力呢?虽然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但可在老师的帮助下读题,也可让个别识字较多的学生读题。例如教材首先出现的是介绍“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等卡通人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知道了新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独立阅读题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着例题说说这道题目要我们做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要仔细地阅读文本,看懂意思,逐步培养孩子认真阅读,独立思考,理解题意的能力。
三、善于检查、有错就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作业完成后还要学会检查,善于检查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相差并不很大,关键是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之中,良好的习惯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㈧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哪些措施

一:课堂内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这一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但孩子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常常出现老师在讲台大讲,孩子在讲台下小讲或者根本不听讲这种情况。此时切忌停顿讲课对孩子进行批判,影响教学进度不说被批评的孩子面子上也挂不住,往往是表面制止了学生的行为实际治标不治本。 尊重别人,让学生明其理而知其行。养成倾听同学的发言,听清同学发言,联系自己的想法并能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论的好习惯。
2:敢予表述: 课堂是一个思想火花碰撞的殿堂,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好地方。要让学生产生:“我有问题”、“我有意见”、“我想说”的氛围,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的时候学生的表述与授课内容相差很远也要给予肯定。

3: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 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更是意志锻炼的过程。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好习惯是他人生好习惯的开始。课堂独立完成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好多老师孩子做作业时还在不停的讲,这是极端错误的行为,老师可以在孩子们身边走动及时发现问题,但不能发现问题就马上大声地指责孩子 或者要求全班同学注意等等,老师的这些行为习惯恰恰是一面镜子,容易让学生养成边做边说甚至边做边玩的坏习惯。

㈨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第 一,我们要从小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而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艰苦的认识活动,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引导孩子努力克服,才能从小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因此,我们平时要正确引领,当孩子一旦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适当给一些引导和帮助,给他一根“拐杖”,降低一些思维的难度,扶着他走上新的学习台阶。比如孩子做家庭作业时,先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碰到不懂的字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等孩子全部做完了,要帮着检查一下,发现错误引导孩子及时改正。 第 二,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是学生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学生学会了倾听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每天一节数学课,短短35分钟一定要好好把握。如果上课35分钟的时间把握不好,回家是用2个小时也补不回来的。一年级孩子比较好动,上课难免要开小差,老师要经常提醒,往往课上没学会,回家还要补课,更严重的是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上课习惯。所以,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问问他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发言了吗?让孩子说一遍当天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达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有时家长还可以请孩子出今天学到的题目来考考自己,让孩子当小老师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 第 三,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按时、认真、细致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数学作业是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从现在起,就要让孩子们懂得按时做作业的意义,注意孩子练习是不是抓紧时间了,杜绝孩子边看电视或边吃东西边写作业,是不是认真书写了,一年级的书写相当重要,家长们尤其要注意,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其实每天回家作业的量不是很多,主要是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内容,数学重在理解,弄懂了一个题型,做100道都不怕了,我觉得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理解了,就不用让孩子多做,若孩子没有理解,那么烦请家长在家多督促辅导,因为一旦没弄清,孩子做题就会有困难,每天漏掉一点知识,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这门课程,到那时想再补可就晚了。认字少,读不懂题目要求,对于刚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认字就成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作家长的如何来帮助孩子认字呢?一是咱们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关注一些自己不认识的新字,再就是让孩子自己去读题,碰到孩子不认识的字时再以字为单位教给孩子认读。这样长期下去,读的多了,自然认识的字就多了。建议每位家长每天能拿出一点时间来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你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也有助于咱们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在这一特殊阶段一定要多帮帮孩子,让他们能平稳地度过这段非常时期。数学会定期考试,而且都会让孩子拿回家让家长签字。当然签字不是目的。签字主要是让家长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其不足,更有助于我们家校配合。 第 四,培养学生从小认真阅读课本和数学读物的习惯。 学生具备了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就获得了终生受益的自学能力,从现在起,我们就应着手做这一工作,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这培养的过程中,家长们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而定,有的孩子只能解决与书本相应的内容,那么适当加强巩固就行了,而有的孩子却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这就得靠老师和家长去开发他们的潜能,指导他们多看数学课外辅导书,数学大师的故事、数学报等,不断开拓知识视野,使他们从小就胜人一筹。

㈩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反思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将起着很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二、培养学生“积极说”的习惯。这样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学习积极性。三、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这样在课堂中的听讲就比较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细心认真的习惯,在以后的作业或者考试中会很有帮助。在数学教学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积极挑错、改错的习惯。这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以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好处。总之,孩子的数学习惯要提早培养,学生会终身受益。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要怎么才能养成检查数学的好习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