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怎么上好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视频教程

怎么上好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视频教程

发布时间:2023-02-18 17:10:10

❶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哪个内容上公开课好上些

公开课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定教学内容,稳重型的教师选计算,活泼型的选操作多的内容,设计一些活动。

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哪一课比较好上公开课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数量问题比较好上公开课。图形的数量问题可以让学生知道这是个什么图形,同时把一样的图形数出来,不难,容易互动。

❸ 急,如何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公开课,

首先不要太紧张,我最近也要讲公开课。
其次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搞清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是备好教材。而是备学生,根据你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然后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
呵呵不要太紧张。
祝你成功。

❹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么学好数学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以供大家阅读。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一)

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基本元素和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因此,重点是兴趣培养。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那孩子就有了“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省力不少。

但是,虽然培养兴趣为主,但是,适当的掌握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那么,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呢? 一、认识数 (一)有趣的“0”

“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

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 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

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

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

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一比

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

(一)摆一摆

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五、找规律

(一)图形变化的规律

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

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

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

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二)填符号

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4)2个不同的数减去同一个数,哪个被减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七、说道理

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说出来。

八、应用题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二)

对孩子来说,一年级数学是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和孩子家长,一定要帮助他们学好数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孩子刚入一年级,就要抓紧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1.培养独立学习数学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特别是独立写作业的习惯。比如,家长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学习环境,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只看书,孩子做数学作业时,家长可收走课本,像对考试一样对待作业。检查作业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允许孩子翻书,查漏补缺。

2.培养有效学习数学的习惯

作业磨蹭是刚入一年级孩子的毛病。对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有必要制定一些强硬政策,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

3.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如今的家长热衷于为孩子安排学习生活,如放学回家后、节假日怎么过,学习计划怎么制定等,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参与到学习计划中来,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如果学习计划在两周内执行不力,家长再站出来提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尽量避免用实物奖励的方式刺激孩子学习,这样容易养成坏习惯,不利于主动学习。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孩子学习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入游戏,增添兴趣

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会像磁铁般把孩子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例如:辅导学习“8的分与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这样给孩子讲:“妈妈这里有个袋子,袋子里有一些画片。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从袋子里拿出的画片数。然后告诉妈妈你拿出的画片数,妈妈很快就能知道袋子里还有几个画片,相信吗?想不想来试一试?”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连续做两次。然后妈妈对孩子说:“妈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你能猜出其中的秘密吗?”(袋子里一共有8个画片)最后,妈妈告诉孩子:“因为妈妈知道袋子里一共有8个画片,是根据8的组成想出还有几个画片的。”这种游戏可以增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的辅导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一棵树上有3只乌,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鸟呀?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2个,还剩几个呀?等等,当孩子说出几加几或者几减几时马上肯定表扬,并问她是怎么知道该用加法或者用减法算的,让学生首先知道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就用加法算。求还剩几个,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算。这样经常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感到困难,有得心应手之感。

5.走进生活,巩固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时,对于自然数的基数意义,我们可以启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数物体的经验;至于序数含义,则可以让学生排排队,数一数自己排在第几;也可数一数自己的家住在第几层楼,在同一层楼中从左往右是第几户,从右往左又是第几户……

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

给孩子辅导数学,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1.问题灵活,激发孩子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对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哪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l+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 7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 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2.动手操作,让孩子去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当孩子沿着对角线剪得3个角时,这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5.借助儿歌,帮助记忆

儿歌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深受儿童喜爱,是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法则让学生感到“厌学”时,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数字1一l 0时,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 9像勺子来盛饭,l 0像火腿加鸡蛋。

在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时,认识了“>”“<”“=”号,学生对“>”“<”容易混淆,就借助儿歌“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来记忆,突破了难点。饶有趣味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记忆起来容易、深刻,既有助于提高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独立审题,善于思考

作为家长要正确认识审题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将注意点放在孩子作业的结果上,对于出错的结果只归结为“不会”、“不认真”,这样势必将孩子引向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上。一年级是起始年级,是孩子系统学习数学的起点,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审题,就会加速学生在审题中思考。

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错失了审题的机会。要把孩子每次的作业当成是他又一次新的挑战,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听他说,帮助寻找原因。当孩子审题困难的时候,你不妨告诉孩子,“我也不明白题目叫我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将题目要求叙述给你听,在叙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让他有机会进一步审视题意。作为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地围绕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向孩子发问促其思考,这样变孩子“等”答案为孩子“解”问题,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孩子养成审题的习惯。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三)

要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学期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王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2.帮助孩子掌握数的概念。

孩子在入学前,可能会数会认20以内的数,但不等于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家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认识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如“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说明“5”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如“国旗上面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又有五个角”,“一只手有5个指头,家里有5口人,5个苹果„„。”还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连续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长5尺的麻绳,时钟敲了五下„„。从而使孩子知道一个抽象的数可能表示的实际数量是很丰富的。

(2)认识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就是要认识一个数或一个物体在一个自然数列或一组物体中的位置和次序。如:应知道“7”在“6”和“8”中间;7大于6,但7小于8,训练孩子用多种方式练习计数。首先,按自然数数列逐个出现以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利于对数序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儿童生活实际中的数字材料让儿童顺数、倒数或嵌数。教孩子知道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做基数。如1个、2个、3求书、4辆车、5个茶杯„„用来表示次序的数叫做序数。如第一、第二、第三本、第四辆、第五个座位„„。

(3)认识数位,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知道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的。认识20以内的数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进一的情况,要求孩子认识满了十就要有一个大的新计数单位出现,即,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掌握数位的顺序和进率,这是读数和写数的基础。

(4)正确的读数和写数。孩子第一次学习读数和写数,可将数字形象化,并编成儿歌:1象小棒,2象小鸭,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称钩。6象电灯泡。7象镰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导孩子写数要求严格掌握每个数字笔 2

顺和结构,写得正确、匀称、规范、迅速,不能乱画或倒笔,区别易混的6和9、9和7,着重练习难写的数字8和0。

(5)正确认识“0”的意义。家长如果问孩子“0”表示什么?孩子会说。“0”表示一个也没有。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全面的。“0”还可以表示温度,摄氏0度时,水就结冰了,能说没有温度吗?“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数轴和米尺的起点就用0来表示。0在1的前面。“0”还可以占住数位,少了0或多了0,数就会发生变化。

3.让孩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加、减运算的基础。 掌握数的组成、建立数群的概念。数的组成就是说一个数由哪几个数组成的,或一个数有几种分法。数的组成知识是计算加、减法的基础,儿童掌握数的组成越多,越牢固,计算的方法就越灵活,越快。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是2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20以内数的计算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说指导孩子学好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很重要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熟练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学生对10以内的组成与分解的熟练程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数的组成与分解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4.加强口算训练,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够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这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口算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对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通过训练要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其口算标高应在1分钟内,一般要求能口答30道题,优秀者能口答40~50道题,希望家长能用口算卡片对照时间训练自己的小孩。

5.帮助孩子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解答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能够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初步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根据这个要求,家长们可看教材,要明确应用题的计算是从学生开始认数和计数时就开始了,如数学课本第一册第6面上方的图就是一个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意说出条件和问题:其意思是2个小朋友在扫地,又跑来一个小朋友参加扫地。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扫地?前面是条件,后面是问题。因此希望家长配合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逐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头发表能力。

6.辅导中、高年级数学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如果说简单应用题(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那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则是教学的关键。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只有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而解题需要的两个条件,往往是一个已知,一个未知,也就是把解题必须具备的这个条件隐藏起来,在题目里没有出现,而这个条件属于第一步计算解答的问题,必须由解题者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叫做中间过渡问题。这个中间问题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关键。因而,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就必须指导孩子把脑筋用到想中间问题上去。下面,就上述这个问题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①分解成两个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探求中间问题。

教学例题“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先把这道题分解成两道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

“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

“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 )名,一共有多少名?”(把上题的答案填入本题的括号里,作为已知条件。)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再同例题比较,启发学生说出解答例题必须先求出女运动员多少名。这样就会使学生清楚看到,要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定要先想出中间问题。

②变换简单应用题的条件,导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指导孩子探求中间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成起来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上述例题时,先指导学生练习一道简单应用题:“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43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然后把“女运动员437名”改成“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变成例题,再指导学生解答,最后家长引导学生就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使学生看到提中间问题的必要性。

③利用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寻求中间问题。 教学上述问题时,先让学生练习一道简单应用题:“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43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练习后,家长可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学生口答,家长作相应指出:“男运动员人数+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的一共人数”,并对照题目填上相应的数字。再把第二条件换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成为例题,相应把“女运动员437名”用问号代替,在问号下面写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最后根据数量关系式总结出寻求中间问题的方法。

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以培养孩子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辅导中要加强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利于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当孩子们较熟练地掌握了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同时,就要配合教材内容,对一些常见的,且具有较为稳定和一些特殊数量关系的典型应用题(如水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行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等)也要着眼于对这些典型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切不能让孩子们死记公式去套题。

(2)对小学生来讲,有两组数量关系是他们最容易混淆不清的,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做好这方面的辅导工作。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几种较难理解的数量关系,都是在小学生学习整数内容时出现的。为了巩固和加深对些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当孩子们学习小数和分数内容时,望家长们能配合学校做好巩固工作,以期帮助孩子们能达到扩大理解范围、提高理解水平之目的。

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要注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和发展思维能力,加强运算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❺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

怎么教好小学 一年级数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而数学本来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

一、导语激趣

课堂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成功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追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有趣味的导语吸引学生。

如:计算5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开展“考老师”活动,让学生出题,老师回答,然后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此时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成为有效的求知活动。

二、通过直观的 方法 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东西会更有兴趣,所以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掌握数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如:教学结果为5的加法,教师可在黑板的左边粘贴4只小鸭子,同时提问:“我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啊?一共有多少?”待学生回答完毕,写上“4”,然后在右边粘贴上一只,提问:“总共有多少只小鸭子?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以后在黑板上写上“+”,指着图提问:“4+1得多少?”学生回答以后写上“5”。通过图画来诱导学生,激发了其兴趣,也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听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是否能专心听讲,决定着他们接受知识的多少。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对听讲十分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没有听讲的学生予以眼神暗示。一年级的学生还很单纯,都喜欢受到表扬,所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效果更好。

一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的思维。教学中要使用更加多样和直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分神,把精力投入学习中,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听讲习惯。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学法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和“会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 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 教育 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引入游戏 教学方法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当他们和同龄人在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欢快和兴奋。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不妨借助孩子们爱玩的这个心理,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做游戏便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妨让孩子们多做做游戏,让他们在做游戏的快乐体验中加深对数学问题认知的印象。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律的时候,我们不妨用游戏来让他们认识这个规律。游戏的道具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塑料三角板和量角器,我们将小学生分成若干组,每小组同学测量三个三角板的内角和,并发现所测三角板内角和的规律,最先完成测量和发现规律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一个游戏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它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再者就是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竞争的存在,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的游戏,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益的,他们也会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内容的存在。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效率。

3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

合理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在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来,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如教学“十几减几”时,让学生摆小棒自主探索16-9的算法。有的学生是从16根小棒里1根1根的减,减到最后还剩下7根;有的学生把16分成10和6,10-9=1,1+6=7;有的学生把9分成6和3,16-6=10,10-3=7;

还有的学生想到用加法来算减法,即9+7=16,所以16-9=7。这些算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应当加以赞赏和肯定,给学生积极的鼓励,以便使他们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我坚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为学生营造合适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定会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通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正确答案的,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因此,只要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他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有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该有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4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一)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出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指引下,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进行数学的学习。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课堂学习氛围较好。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数学是一门思维型的学科,假如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不能积极活动起来,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不能进行数学的有效学习,长时间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当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期待着数学课的到来,在教学中表现出积极探求新知识的热情,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产生不愉快感的状况。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实现教师的快乐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最想看到的是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自己教学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各项综合技能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作为教师最大的欣慰就是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一天天进步和学有所成,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就是教师最大的宽慰。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成就学生的快乐学习、教师的快乐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快乐教学,让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乐教,最终达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境界。

相关 文章 :

1. 小学一年级数学快速学习方法

2. 学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有哪些方法

3.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4.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哪些学习方法

5. 如何教育一年级的小学生

❻ 一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上什么内容比较好

1.教具学生可自制 材料易选
2.与生活实际有关 如吃苹果 堆积木 之类出现的加减
3.师生教具易操作 学生 参与活动度高 手脑并用

❼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期末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复习课,还在于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觉得上好复习课,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授课要创设情境,复习课同样也不能缺少情境。因为复习课内容本来就缺乏新意,如果不弄点有趣的情节,学生不容易感兴趣。根据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喜欢听故事、喜欢有趣的动画、喜欢表演、喜欢竞赛,喜欢奖励。所以在复习计算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题目蕴涵在故事中、在动画中、在表演中,学生学得肯定很有兴趣。等到做题很熟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各类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同座位之间竞赛、小组之间竞赛或全班开展竞赛。赢得同学可以奖励红花、红旗等等。总之,让学生开心起来,学起来就不觉得累了。

二、适度的给予指导。

复习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对于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尤其在解题方法上,要教会学生如何走捷径,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这就是点拨。这不是偷懒,是提高效率、是变通。而且学生很喜欢走捷径,显得自己有本事。

三、精心设计练习。

精选题可以是书上例题,或学生平时作业、试卷里错的多的题目,或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到复习时,再给学生讲解并练习。不会的提前先讲,让学生弄懂了再独立做,这样,既能检测学生上课听的质量,又能检测出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复习情况,可谓一举两得。设计的练习尽可能的涉及到多方面的训练。如:复习看图列算式时,可以将条件和问题进行互换;或者将其中的一个条件改动一下,问题不变;或条件不变,问题变一下,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训练。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省得他们没事做,自我感觉太好,还可以避免滋生骄傲情绪。

四、教一些考试的技巧。

低年级的学生认字较少,考试一般老师都读题,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弄懂题目的意思再解答。还要检查是否漏题,一年级学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另外,书写也不能忽视,经常有学生在在考试时吃了书写的亏。还有一些学生,如果遇到一道难题,会花好长时间一直在苦苦纠缠,结果后面题目也来不及做了。这些方面教师都应教给学生如何应对。

这样有针对性的讲解、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要坚持下去,复习课一定会变得精彩纷呈。

❽ 哪里有小学数学讲课视频

现在有好些平台都有数学讲课视频,而且还是那种全套的,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三年级,比价系统吧可以说,不过有些教材版本不全,这也是咱们国内教材体系众多的缺点之一,比如就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译林版,外研版,各种各样的。所以想看视频最好找全的同步课程,不然东看一个西看一个不系统。

❾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❿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又如,2000年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8个生日,你们猜小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同学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8岁"我就问了:"小明的爷爷28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吗?"学生们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儿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儿。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学生充满疑问时,我说;"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了'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就明白了。"新课这样导入,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小小运动会、数学扑克、争当优秀邮递员、猎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例如,在讲"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玩具店"的游戏。教师将5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比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一位老师在课的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教师在讲桌上出示两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长方体透明玻璃容器,第一次让两名学生分别往里面倒水表示出长方体,学生都往容器里倒满了水。第二次老师又提出谁能很快地倒出一个长方体来,一名学生只是加快了速度,一名学生倒了2/3玻璃容器的水。第三次老师又找了两名学生做这个实验,一名学生是快速地倒,另一名学生只往容器里倒了高约1厘米的水,但他所表示的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学生要用刚刚学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老师提出的实际问题,老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令听课的老师和在座的评委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说、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活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1.教学方法灵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和其他要素如教学任务、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教材时,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教材时,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技巧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来看,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应用题教学,一般以谈话法辅之以讲解法。对不同的新教材,教学方法亦不同,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可用谈话注、引导发现法等;教学崭新的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法、探究研讨法。从教学对象来看,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实验法;中年级多用启发谈话或引导发现法、探究研讨法;高年级可适当用讲解法、自学辅导法。一般来讲,年级越高,教学方法也应该越开放。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强,可以加强独立作业;有的抽象概括能力较为突出,那就可以减少直观手段;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从教学设备来看,有电化教学设备的学校,就应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2.把教材用活。 修订版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现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 如,在"第五届全国小学我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上,福建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课,所创设的"今天我当家"的生活情境,成功地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融入"给妈妈买生日礼物——买早餐——买葡萄酒"等各个事件中,通过录像镜头贯穿全课始终,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把学生教活。
(1)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具有运檬е度ソ饩鑫侍獾哪芰倘缓苤匾翘岢鲆桓鑫侍馔冉饩鲆桓鑫侍飧幸庖濉⒏呒壑怠Q芄惶岢鑫侍猓歉矣诤蜕朴诮沂咀约喝现系拿苡氤逋唬角笪粗男睦硇枨蟮木咛灞硐郑且恢帜涯芸晒蟮难捌分省?/P>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我们在教学中,常采取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所谓集中就是比较各种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如,比较 与 的大小,方法一,先通分再比较大小;方法二,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 与 后,再比较;方法三,与同一量比较, > , < ,所以 > 。显然第二、三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单,但要让学生自己有这种体验,由他们判断何种方法简单,到底选择第二种方法还是第三种方法,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时各种方法中不一定存在孰优孰劣。如,甲仓库有货物15吨,乙仓库比甲仓库多 ,乙仓库有货物多少吨?通常有下面两种解法:方法一, 15+15× ;方法二,15×(1+ )。当然也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一般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好";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觉得第二种方法好,有的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好想,更直接一些,也有的认为用分步列式比较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就不应当让学生用统一的方法解题,而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用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去解题。同样,教材中例题的讲解,教师应该作为一种方法介绍给学生,但决不限制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如;口算 35+ 24,教材讲解的方法是 35+20=55,55+4=59,但如果学生根据竖式的表象,马上口算出 59,也应得到鼓励,这恰好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体现。
(3)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要重视教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精心安排好课堂练习,做到练有重点、练有层次,题型多样,针对性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中、差生的帮助,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回答一些问题,学生答错了,不应错过机会,要帮助他们学懂,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答对了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就是说,对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缺少评价的教学,是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更谈不上把学生教聪明。
(4)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①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后进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②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撑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阅读全文

与怎么上好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视频教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