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堂提问语有哪些

数学课堂提问语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24 07:34:37

A. 小学数学课堂老师如何提问

导语: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以上所述,显然不能穷尽其妙。但是,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熔为一炉,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提问质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老师如何提问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

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趣味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等。

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个片段: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笔者没有判定谁是谁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学生课堂辩论。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反方:“是!是!”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师:反方同学,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正方:“是。”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小声的):“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自始至终,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

辩论结束,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孩子们笑了。

教师接着向全班学生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分成两份’和‘平分成两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在这节课中,正是教师延迟了对标准答案的判定,才有了这个精彩片段,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只有成竹在胸,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不够正确,并点明原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切忌对学生回答只用“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课堂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求课堂提问妙法,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B.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怎样提问

导语: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呢?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怎样提问

一、提问的目的

数学教学活动都需要提问这个纽带来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数学讨论活动、实验活动、探索活动等。即使是教师想要了解一下学生的预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以及复习状态等,也需要借助提问这种方式来进行。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精深的、机动灵活的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和掌握新的知识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效提问的含义

高效提问,从广义上讲,就是通过使用有询问功能或询问形式的语言来引发他人进行思考并作出相应回答的一种活动。而所谓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为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课堂提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在备课中提前设置好教学问题。即: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在课堂上准备向学生提问的内容。(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阶段是师生互动的阶段。(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相应的评价。即: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要就自己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展开评价。

高效提问,应当符合下列四个条件:

(1)要求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有目的性

教师应当对数学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把握教材重、难点内容,然后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关键的地方引发学生思考,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

(2)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离不开启发性。

(3)设置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孩子们年龄和心理特征设置他们感兴趣的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以使孩子们对数学课程更感兴趣,能够更加轻松和快乐地学习。

(4)设置的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

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会让孩子们掉以轻心,难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很可能会让学生形成傲慢、浮躁的不良习惯;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超过了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范围,孩子们通过努力也找不到答案,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总而言之,高效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有目的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的一种课堂活动。

三、高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1.入课时的提问策略

入课时进行教学提问,要本着两个目的来问:

(1)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而进行提问。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感觉学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这样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比如说,教师在讲《圆的面积》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些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东西有哪些是圆形的”“同学们对于圆形,你们都想了解什么?”“同学们认为学习圆形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等等。

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对圆形这个知识点的看法和掌握情况,就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更好地实施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关于这节课的'知识。

(2)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走进课堂而进行提问。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学生的钻研兴趣激发出来。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认识人们币的时候,可以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钱可以做什么呀?”“同学们手里有钱吗?都有多少钱啊”等等。

这样,让实际生活走进课堂,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很轻易地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当中。

2.数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结合上文中提到的高效提问的内容,笔者认为,在数学活动中的提问首先要具体、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特点。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还是有限的。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最后,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指向同一个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讲《圆柱》这一课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到底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体呢?”“搞清楚了圆柱的平面图,那我们怎么计算它的表面积呢?”“计算圆柱的面积有什么用呢?”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同时,这些问题背后都指向了一个知识点,即圆柱的相关知识。

3.活动将结束时的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快要结束时的提问,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次概括提升的机会。比如,教师在讲《小数的加法》这一课的时候,在经过入课阶段和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已经对小数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能够自己总结小数加法的一些规律和计算方法了。这时,教师就要用简单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对小数点加法的规律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比如,教师首先可以问学生:“孩子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可以告诉我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孩子们回答完之后接着问:“我们学习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会回答出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说,在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就能够用到这些知识。然后老师可以接着问:“那么,谁可以告诉我,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小数的加法计算呢?”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概况和总结,深化学生对小数的加法这个知识点的记忆。

四、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提问的设计模式

笔者根据教学研究需要,将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分为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和小学高端三个阶段。其中小学低段主要是指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二年级;小学中段是指小学三年级和小学四年级;小学高段是指小学五年级和小学六年级。下面,笔者将分别详细论述入课时、教学活动中以及教学活动结束时低、高、中段课堂提问模式。

1.入课时低、中、高年级的课堂提问模式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入课时小学低段的提问数量位居第二,小学中段位居第一,小学高段排名第三。这就说明了在中段和低段,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要在入课时用科学有效的问题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

而小学高段的学生心理比较成熟了,有了自律意识,注意力保持时间较长,教师较少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鉴于这个研究结论,教师在对小学低段和小学中段的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在入课时,要多使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注重课堂提问的有趣性、启发性和难易程度,充分发挥入课时的课堂提问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而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已经不再太过于依赖教师在入课时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适当地安排入课时的课堂提问内容,这些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同时,要将大部分提问放在教学活动中。

2.数学活动中的低、中、高年级的课堂提问模式

经相关研究发现,在数学活动中,由于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的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不同,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了解到这个情况,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提问的时候考虑这些因素,注重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

比如,要对小学高段学生加重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和呈现有组织的信息的课堂提问实例方面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从这些数据或者是图表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几个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提问模式,而对于较小的小学低段和小学中段的孩子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的课堂提问实例。比如,“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大家来看这个图片”等这样的提问模式。

3.数学活动结束时的低、中、高年级的课堂提问模式

在数学活动结束时,对于小学中段和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还比较匮乏,认识和分析相关数学知识的水平较低,故而教师要提问一些基础性的、理解层次较低的、相对简单的问题。

而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除了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提问之外,还要对其进行综合性提问。因为高层次的提问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所以,它适合小学高段的学生。只有在数学活动结束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课堂提问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阶段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将提问教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C. 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

导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

一、讲究明确适度有效率

有的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没有真正在动脑思考。教师提问过于随意,问题没有明确性、适度性和创意性,提的问题没有价值等,都将导致课堂的低效和无趣。高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精简,且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设计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明确性。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是适度性。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表面上看似热烈的课堂气氛,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还会让学生养成滥竽充数的`不良习惯;过难过深的问题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还会让课堂瞬间冷场。

因此,要把问题设置在教学重难点与关键处,问题要提得必要且有效,不是问题提得越多越好。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旨在注重问题的适度性,提升问题的思考性。

二、讲究适时追问有艺术

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过分追求一个问题便能将教学重难点解决,学生却时常不能一次回答到位,因而影响教学效率。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知识,有时还须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那何时进行追问合适呢?笔者认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一是追深度。学生的原有知识有限,回答问题有时深度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追问。

例如,教学二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了几道整百数相加的习题,学生汇报得数。列出算式:400+500=900。教师提问:“为什么等于900?”学生说:“400和500的0先不看,4+5=9,所以400+500=900。”教学仅满足学生会计算是肤浅的,试想,如果在学生说先算4+5=9时能追问:“这里的4和5分别表示什么?”便能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通过算理理解算法,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是追错误。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试想,如果教师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者亲自把正确的答案加以展示,会抹杀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热情。

因此,教师应找机会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五下“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一道练习: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郾2米,高是3米,门窗的面积一共是12平方米。如果要粉刷这间教室的墙壁,一共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有学生这样列式解答:8×6?郾2+6?郾2×3×2+8×3×2-12,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是错误的。教师追问:“错在哪里?”学生:“因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他没有把8乘6?郾2后再乘2,所以错了。”

此时,教师语调缓慢地问:“那我就给他画个‘×’?”学生发现教师的变化,与同桌小声嘀咕。一位学生大胆地说:“其实这种解法没错。”教师顺势追问:“为什么?怎么没错?”学生答:“粉刷教室的墙壁是不包括地板的,所以只要算一个‘长×宽’的面积就可以了,不需要再乘2。”问题迎刃而解,这位教师在学生出错时,顺势追问错因,使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考,达到对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的目的。三是追疑惑。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学生常产生疑惑。

通过适时追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情绪,从而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五上“分段计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出示例题――行驶里程是6?3千米,它的计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求要付多少钱?学生汇报完常规解法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做法:(1)1?5×7=10?5(元),(2)7-1?郾5×3=2?5(元),(3)10?5+2?5=13(元)。这时就有激烈的反对声音,认为他是瞎蒙的。

此时,教师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该生在黑板上画好线段图后,边指着线段图边解说道:“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所以6?郾3千米就按7千米计算,用一条线段表示7千米,并把它分成7段,先按每千米1?5元计算:1?郾5×7=10?5(元),前3千米少算:7-1?5×3=2?5(元),所以应付:10?5+2?5=13(元)。”同学们听他这么一解释后豁然开朗,由衷地佩服他理解之透彻,思考之深入。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有价值的回答,适时追问,为学生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开拓思路,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讲究巧设疑问有深度

数学知识是具有连续性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的结尾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实很多教师也都想到了这问题的重要性,但该如何巧设延伸又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难题。因此,笔者根据平时的经验积累,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设疑。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而且它们都是一环紧扣一环。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设疑提问,以及拓展延伸。例如,在执教五上“小数除以整数”时,当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稍加掌握后,教师就可以留一个问题:“如果是小数除以小数,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样的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指明了方向,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止步。

二是激疑。每一堂课的结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留给学生一个疑问,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在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巧妙的升华,这样的课堂是不是更高效呢?

例如,教学五上“确定位置”时,笔者是从一条横线上的点引入,再教学用一对数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从点到面的学习也算是一次飞跃,但笔者并没有满足这一点,在课快结束时,又巧妙地运用课件设置一个疑问:“如果是空间上的一个点又该由几个数字来确定位置呢?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从对平面上点的认识引向了空间,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动力,知识得到了深化,思维得到了升华,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提问作为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理应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每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就是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讲究提问难易适中,适时追问,巧设疑问,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

D.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怎么提问

导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请参考我为大家整理的方法。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怎么提问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特点

(1)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构成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地、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构建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成切合实际的最佳的实施教学的方案。

(2)层次性

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心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层次性的。相应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策略应有的效果。

(3)针对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并参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当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发生变化时,教学策略也要随之而改变。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1.提出的问题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课堂提问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应尽量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口提问。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如:在讲工程问题时,经常将工程总量看成一个整体“1”,根据“总工程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式计算,这就是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透彻理解,就要根据练习题中的变换、转化设计问题。

例:碳厂存有石炭90吨,用甲拖拉机单独运需20小时运完,用乙拖拉机单独运需30小时运完,问两拖拉机同时运,需多少小时运完?同学看完这道题后就会很快列出:这时老师可以继续设问:这样解对吗?为什么?正确的解法究竟怎样列?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就可以加深同学对工程单位“1”的认识,同时也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调节提问的范围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接受能力,要注意生动形象,要注意提问不能太难或太易;要把握教材的内容,举出学生较为熟悉的实例,便于学生较为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了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3.提问也要紧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旧知识为学好新知识起着桥梁作用。因此,以知识的联系设计好一些问题,能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画一个长方形,所画长方形有几个角?每个角是多少度?再请同学在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能使长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

这时两个三角形的总内角和是多少度?那么每个三角型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再用正方形换长方形做一次。学生通过旧知识边回忆边思维边动手操作,再通过比较,能直观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样做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牢固掌握,一旦忘记可回忆当初的操作过程,从而自主推出定理。

4.教授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5.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创设数学情境就是教师用辅助教具或工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使学生积极性提高,刺激他们的感官,提高兴趣和热情,启迪思维,激发其好奇心和发现欲,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从数学内部创设数学情境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所谓的数学层级方法的运用,针对本课时或本单元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巩固刚学的知识内容。

(2)从数学外部创设数学情境

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二是可以在其他的学科中建立一些数学知识的维度,这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整体构建,比如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去领会一些数学概念,也是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的。

三、结束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基于“课堂提问”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论文首先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进而提出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E.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方法

导语: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以上所述,显然不能穷尽其妙。但是,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熔为一炉,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提问质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方法

一、有效的提问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课堂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

二、提问方式的转变

课堂提问, 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 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

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三、提问对象单一的转变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信条,是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提问,它可以是:师问生答,生生问答,教师引导。

例如:我在讲解《体积的换算》这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知识,这时一位女生马某问:为什么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紧接着我没有马上告诉她准确答案,而是让同伴回答她的问题,我实时点播。这样这节课学生学的有兴趣,对难点的理解很轻松。

四、问题的精心设计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

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六年级 “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体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看着立体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提问要遵循提问形式的科学合理,更要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时刻把握住一个“度”字。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提问的方法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客观而委婉,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

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F. 数学问题怎么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生活化、趣味化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生活化的问题不仅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数学。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他们答完就代替其回答,应坚持微笑提问,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回答,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G.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有那几种类型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课堂提问技术的应用水平教育心理学提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语亦云:学想于思,思源于疑。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下面谈谈有效提问的几种类型: 一、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成为“好知者”,自觉投入学习。一石激起千重浪,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提问。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三、联想式提问。 与启发式提问一样,联想式提问的意义 在于引发学和思考,不同的是:启发式提问注重启,注重思维广度的拓展,联想式提问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 四、比较式提问 这是种很直接直观的提问方式。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教师先何做好铺垫:8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长方形,16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一个正方形,10个同样大小的小方格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学生判断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组数据,三角形面积为10,长方形面积为6,正方形面积为4。学生再次判断: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后,反馈在组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况下,面积大小是不能判别呢。这一突如其来的分析,一下子引到了面积的单位,使课堂思路能够顺利的继续下去。 总之,课堂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如驱导式提问、连环式提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发散式提问--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诱思式提问等等。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法,才能使用权学生积极探讨知索知识源泉,自掘知识宝藏。才能把学生带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艺术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H.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提问

导语: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提问

一、衡量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一)提问的种类

教师提问多种多样,国内也曾有人分析过此项专题。西方教学界根据提问的内容及其功能,一般将教师提问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封闭式(有惟一正确答案)和开放式(有多种答案);2.回音式(确认检查理解度)和认知式(导致学生知识的习得);3.展示式(教师本人知道答案)和咨询性提问(教师本人不知道答案)。

(二)提问的有效性标准

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在师生间的交互中,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迅速、准确、全面的回答,而且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

PennyUr(1996)总结出下列衡量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一是明确性,即学习者能否立即、准确地领会问题的涵义及所需回答的种类;

二是学习价值,问题能否引发学生对所学材料作进一步思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材料;

三是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回答问题很有挑战性,充满乐趣;四是参与性,能否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是否只有少数几个成绩优秀、自信心强的学生回答;五是扩展性,问题本身是否有助于扩展出多种多样的回答;六是教师的反应,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确信其回答受到教师的尊重,即使回答不恰当,也不会受到轻视或嘲笑。

按照上述各条标准,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材料、内容及学生状况,预先设计课堂交互中的问题,从而引导交互活动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提问,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有些过于简单,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二是提问过多,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三是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四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并且课堂多数是师问生答,使学生处在应付状态。对学生的提问不重视,在提问时不能灵活应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在引入新课处设问。

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开展联想,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怎么办?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并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在教学重点、难点处提问

教师的提问,应突出实质问题,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抓住那些至关重要的内容,对于哪些内容该如何提问,怎么提问应“心中有数”。还可在预设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预设,临场才能做到将“意外”转变为课堂的资源,甚至成为课堂的“亮点”。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

3.在知识本质处提问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较以前更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但要想通过课堂,使学习更有效,如何使数学的本质得到有效地揭示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揭示知识内容本质处“精心”设问,尤其是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时,教师的提问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性,更要起到点拨和启迪作用,为学生塔桥铺路,从现象看本质。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本质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4.在认知提升处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个性的激发,体现在数学课堂上,则需要教师通过提问,适时加以引导,抓住时机,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拓展空间,通过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独创性,以便更好地开发、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结语

总之,教师可以从功在课前――精在课中――思在课后三个阶段下功夫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中教师巧妙提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后回答;课后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改进下一步的教学。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不断反思,逐步改进,课堂提问的效率一定会提高,真正实现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I. 小学数学课堂老师怎样有效提问

导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非常必要;要求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课堂老师怎样有效提问

一、提问要明确

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讲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就是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信口开河,或形式主义地为提问而提问。

所提问题本身要明确,要求用语规范妥帖,答域清晰确定;问题不明确,学生便无法准确地回答,提问就失去了意义。造成提问不明确的原因多种多样,问句中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答域不明,教师不注意语言的动态变化(指语言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链的停连、语调的升降与语气的强弱等变化)等,都是造成问题不明的主要原因。如有教师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学生往往会莫名其妙,2000米当然还是2000米啊?若老师的提问读作“两千――米――等于多少――千米”,学生就比较容易听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提问要通俗易懂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还不丰富,难以接受深奥、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名词、术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儿童能够理解的问题去提供给学生。

1、不用文言文,改说白话文

例如少用“若”、“则”,改用“如果”、“就”,“两数之和”改称为“两个数的和”,等等。

2、尽量少用深奥的近代词语,改用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

近来常听到教师提问低年级学生“你能从这幅图上提取什么信息”,或“你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什么叫“信息”和“处理信息”,儿童能听懂吗?因此,凡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专门数学术语,教师就要慎重对待,有的还必须要像语文教师一样,先标音,再读准字音,讲清词义。凡是能用白话文、儿童化词语代替的话语,决不用教材外使用的深奥的词语。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首先表现在提问语言上,能够启发思维是高质量提问的标志之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和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得巧。

提问的启发性主要通过形式与角度的创新来体现。例如选择背面切入的角度,巧妙地利用矛盾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富于启发性的提出问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思考,顺理成章地想与同伴讨论解决。

四、提问要形象化

数学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提问来创造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抽象的数学知识。好教师非常注意选用那些表现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语言,运用比喻、摹状、转换、形示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确保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表象。

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有几个名称是“三同三相”:同时出发、同时到达、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距、相遇。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就利用形象化的拍手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五、引导学生提问解疑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话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还有的学者指出:“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提出疑惑,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力量,而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敢问。师生是教学活动中的有机整体,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营造师生“一体化”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要善于观颜察色,当学生不知所措时,当学生眉头紧锁时,当学生互相张望时,可能就是有疑惑时,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疑团。其次,要引导学生会问。要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并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经常表扬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进行“看谁的问题好”的比赛等,有利用学生提高问题的质量。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指,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处理,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够解答的.让学生解答,教师不能越厨代庖;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启发,让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只能充当“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例如,学习“平均数”,设置问题:“学生去离学校5千米的公园春游,行走了20分钟,休息20分钟,继续行走了20分钟到达目的地。同学们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问:“老师,‘休息20分钟’要不要计算呢?”教师不置可否,把绣球抛给了大家:“你们说呢?”同学们争论不休,许久没有结论。就在学生愤悱状态,教师引导:“请对照我们讨论的数量关系‘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思考一下”。

最后,教师必须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在提问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适时

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

(2)提问不宜太多

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讨论时间,多设计一些问中有练、练中有问的题型,提问与练习两者互相融。

(3)提问涉及面要广

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收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堂提问语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