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发布时间:2023-03-02 00:18:59

Ⅰ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四个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改组教材。我们的数学教材有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并不太紧密,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大润发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
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

Ⅱ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在新课程体系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更注重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的适用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然而,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道如何把它应用到实践当中,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去学堂,从中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去学堂,从中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在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其原型,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课堂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 数学离不开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进生活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操作: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为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 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情景出发,即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好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我针对学习内容,编排了一些游戏、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出一副美丽的郊外园,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丽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孩子的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面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问”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表现在:
(1)、师生平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争议权.
(2)、注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要让学生敢于提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不怕被他们问倒,就怕他们不问”的心态,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毕竟,“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问题情境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就要以学生具有的“数学现实”作为直接出发点,充分利用生活现实作为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原来那么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2、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情数学,运用数学,再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也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数学化.实践出真知”是人类长期以来的科学总结.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而是要和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而华罗庚也说过:“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其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汲取数学,使数学成为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做到“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还是采用直观的方法,这样有许多稍微复杂的问题小学生都感到很困难,有时即使一眼能看出解题要用的知识,但找不到问题症结所在,无法正确解答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导他们运用类比、归纳、猜想、想象、联想等方法去寻找解题策略,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趋势与途径.
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加强对学生思维策略的指导,要教学生解题策略和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化归思想、转换思想、统计思想等,同时交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归纳和演绎、联想和想象等.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学习数学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类事物想象出另一类与之有着相互联系的事物;想象是人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科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缺乏想象力的人是很难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出色贡献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由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可以联想到男生是女生的4/5或80%,女生是男生的5/4或125%,或者男生比女生少1/5或20%,女生比男生多1/4或25%,男生占全班的4/9,……这样的联想使学生对分数、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得更透彻,提高了学生解答较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灵活性,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散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在大冶附小学校实习时,听了指导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当时有从黄石来听课的一些老师,所以她先询问学生有没有到过黄石?再问一听到黄石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西塞山,然后出示西塞山全景的图片,再问深圳有哪些风景名胜?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树、欢乐谷、锦锈中华、野生动物园……老师再问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大吗?那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去查,看它们有多大?学生想到后汇报结果,它们的占地面积的单位有多少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就引出了这些单位之间怎样换算的问题,这提供给学生一个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数学知识、方法来解决的机会. 可见,加强对学生思维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等,更好地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我们应当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感受数学的意义,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要防止数学问题的绝对生活化,毕竟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不是单纯的生活的叠加. 二、数学不是生活 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有许多案例都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中的角,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墙角、书本的角、课桌的角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说得不明确,如把整个物体都说成了角,这时,教师可能还会追问,这个物体的哪一部分是角?再通过观察,讨论这些角的相同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来归纳概括出数学上的角,我们暂且不讨论不完全归纳法的可靠性,先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数学中明确规定:由一个端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形叫角,生活中没有一个端点的情况?没有!点或端点均是数学抽象的产物,并不完全存在,只有被看作端点的实物,这个被看作端点的实物往往因为被磨损而变为一条弧或已变为球体的一部分,那两条射线的情况呢?根本没有,现实中的边不可能无限延伸,所以从生活中的角归纳抽象为数学中的角根本走不通,即使勉强归纳出来,学生也不能准确的认识角,或者不能确定角的大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生活中根本没有数学上的角,数学中的角是高度抽象的产物,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若缺少了规定的某个要素,就不可能是数学上的角,以上的教学设计最后还要通过强化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如:判断选择等,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这样做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生活中的角不同于数学上的角,生活中没有数学上的角,数学上的角是规定的,是理性的角. 既然在数学上角有明确的规定,为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正确地表象,教学时就可以从规定出发,从数学本身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前对角的认识,在白纸上画一画你认为的角,学生可能会出现上面所讲的几种情况,也可能会出现正确的角,再通过观察后让学生充分说一说,学生是能够得出什么是正确的角,如果真的不行也可以让学生参照角的定义来讨论,这样下来角的认识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种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得多,主要原因有: 1.教学的起点不同,第一种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起点,体现了数学来原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是进下流行的教学理念,问题在于全部的数学知识都有必要从生活中直接观察归纳出来吗?第二种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既然有明确地定义,就让这个定义和学生的实际认识发生冲突,在这个矛盾冲突中来让学生认识角,起点高,而且也能联系学生的实际,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2.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不同,怎样来组织教学,先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不是掌握在教师手里,而是掌握在学生手里,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有怎样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有怎样的学生,才是决定选用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关键,如要拿二本书到十二楼,必须要从一楼出发吗?如果学生在一楼,当然要从一楼出发,然后要一楼一楼的上升.最后到达到目的地,但如果学生在十一楼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直接从十一楼出发,学生只要上升一层楼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如要求学生从十一楼回到底楼再到十二楼,那不是很傻吗?有些教学设计就是这样办的.教学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好了,所有的教学设计也不管适用不适用都以生活为起点组织教学和选择教学方法,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其实在数学教学中,除了通过生活实际引入,还可以通过旧知识引入,通过计算引入等,各种方法彼此并不是孤立数,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还必须说明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数学课的数学味”,什么是数学课的数学味?无论是数学的新授课,还是数学的活动课,必须渗透数学思维与方法的教学,这是数学课的灵魂,没有了这一点,数学也不是真正的数学了,有些数学课听了,可能会使人迷惑,这是数学课吗?还是常识课,或是其他什么课,这是数学课没有数学味的典型表现. 就拿新课示教材《方位》教学来说,教材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东南西北,在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或者是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还远远不够,最后,还必须要渗透数学思维与方法,如在认识指向标和东南西北基础上,结合函数坐标系的简单思想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哪个方位,并估计两者之间的距离,再把这种思维引伸到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身边的事情. 再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在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后,让学生动手用橡皮、树叶、小刀、直尺等大小不同物体的面摆在同样大小的一张长方形的纸上,操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发现有的要摆21,有的要摆11个,而有的只要摆6个就可以了,它们的个数各不相同,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同样大小的面积,为什么摆的个数相差这私有多?如果要用一定的数,量来表示这样大的面积该怎么办?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掸撞击出矛盾的火花,进而体会到应该有一个规定,规定用一定大小面积作为表示面积大小的依据,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这个规定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就过渡到了面积单位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面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思维的力量. 三、总结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链接与交互”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学生认识与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现时,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运用多种教学原理、方法,来丰富我们的数学教学,使它更具有数学的味道,使它成这一介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整体,使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Ⅲ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走越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虽为一名身处山区的小学数学教师,但在近年的教学中,我紧密结合农村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他们自己身边的数学,做贴近自己生活的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在课堂上“乐中学,学中乐”,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等,然后把所学数学知识再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充分感知、领悟。从而让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课原来的枯燥、乏味、简单和抽象,巧妙的将“学数学 、做数学、用数学”三者 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国外,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的“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 在实践 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生活中的经历形象来描绘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很有限,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认知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概念,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想象概括的。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这就说明在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生活中的经历来描绘是多么重要。学生从家到学校每天都要走两次,他们早以习惯了,所以,我们在讲“成反比例的量”时,曾作过这样的设计:今天早上,我们班的牟维峰同学(我班的班长)和弟弟一同从家到学校,XX用了8分钟,弟弟用了16分钟,启发学生回答他们俩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所用的时间为何会不同,学生回答说:牟维峰的速度比弟弟的快,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路程一定时,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像这样速度和时间就是成反比例的量。又如:在三年级教学时,当学习时、分、秒及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说出起床时间,到校时间,每堂课的学习时间,试着说出钟面上的数字,并体会一下一分钟有多长,阐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数学方法与生活中的经历相联系
法国教育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结构美、对称美、逻辑美、形象美。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数学符号、线段、图形、色彩等因素,展示出数学知识的高度的系统性,材料间联系的巧妙性。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挖掘这些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他们热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如:我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我就引导学生们看:教室、课桌、窗户、钢笔,我们穿的衣裤以及正常人的面庞等。他们会惊讶的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呀!学好数学与将来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实际意义,真有用呀!从而使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运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
总之,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农村生活实际,深入观察,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让数学走进生活,真正让我们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农村生活化”。

阅读全文

与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