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级数学不会找“单位1”该怎么办
单位“1”,是小学分数应用题永远绕不开的一个知识点,是分数应用题的基石。由于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只知其义,不知其理,甚至一做分数应用题就头大。如何找单位“1”,如何利用单位“1”解决问题,就本人教学经验简单谈谈。
一、单位“1”怎么来的?因为有分率,所以有了单位“1”。分率占谁,谁就是单位“1”。通常在题目中为“比”后面的量或分率前面的量。
二、单位“1”是个标准量,被其它量比较。引导的时候可从低年级所学的“倍”入手,逐渐转入把“倍”换成分率,其做题的思路是一样的。例:甲是100,是乙的5倍,乙是多少?
甲是100,是乙的5/6,乙是多少?
三、对于“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的理解:就是在单位“1”的基础上多(少)几分之几,必须看成两个量的关系为(1±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已知就用单位“1”去乘(1±几分之几);未知就用已知量÷(1±几分之几)=单位“1”。明白其原理之后再强化生活用语“增长了”“节约了”“降价了”……等等的理解。
四、画线段图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功。画线段图是学生对复杂题目再次理解的过程,更容易在图中明确单位“1”,明确已知量和对应分率。最常用的公式是:已知量÷对应分率=单位“1”。
总之,找出单位“1”,才能明确每一步求出来的量是谁,做到心中有数,步步为营。
B. 六年级数学找单位一的方法
找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与关键,只有找准了单位“1”,才能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单位“1”分三步走:标准句(直接找)→省略句(补充找)→特殊句(慎重找)。
如果有“是”“占”“比”等定位词,单位“1”就是该定位词后面的。假设后面还有“的”就更容易了。就是定位词和“的”之间的那部分。
如果没有定位词或者“占”后面直接是分数。或者分数后面有“是”等那单位1就是前面的整体。
举例:
五年级有54人,其中女生是男生的4/5。 单位1是男生
五年级有54人,其中女生比男生少1/5。 单位1是男生
五年级有54人,女生占男生的4/5。 单位1是男生
五年级有54人,其中女生占4/9。 单位1是五年级全部人数(54人)
五年级有54人,4/9是女生。 单位1是五年级全部人数(54人)
五年级有54人,六年级多1/6。 单位1是五年级全部人数
C.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怎么找单位一
它有个很简单的规律:
找单位一 先找题里面的“的”“比”“是”“相当于”等字 记住这句话的前比后如:
1.牛的4/10和羊相等,就是把牛看做“1”了。
2.鸡比鸭少20%,就是把鸭看做“1”。
D.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中该怎样找准单位“1”
一般来说,***的几%,的前面的量为单位1,***比**多(或少)几%时,比字后面的为单位1,如果没有这两个次,如增加、减少、提高、降低百分之几等 ,均以变化前的那个量为单位1,如:商品先提价10%,再降10%,第一个10%是以原价为单位1,第二个10%是以提后的价格为单位1。还有一种情况,如一堆煤用了20%、一个馒头吃了50%……这样的情况,一般是以总体为单位1
E. 六年级数学如何找单位一的方法。
1、工程问题一般把总工作量看作单位“1”;行程问题一般把总路程看作单位“1”。就是看看已知条件中占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如果是两个数量了,把哪一个看作单位“1”都可以。
2、把产生关系的方法看作单位“1”,例如:把3米长的木头平均锯成4段。单位“1”就是木头的长度,即:3米是单位“1”。
亲,具体的应用还是要放在题目中去讨论的,我只有帮你到这了。
F.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单位一怎么找
首先说这道题的单位一是大米,找单位一的方法有很多,有几个在六年级很实用:1.找“比”字后面的。2.找是字后面的。例如:苹果是梨的五分之一,梨就是单位一。单位一和单位是不一样的,单位是在一个数字后面有一个标准的量,例如:cm dm mm m 这些的。而单位一是一个标准,所有的量都用这个标准去分,例如:你的问题,面粉比大米多五分之一,就是把大米分成五份,面粉比大米的五分还多一份。敢问我的回答你能明白吗?不明白你能继续问我。
G. 六年级数学单位一怎么找
在小学六年级,学习分数应用时,找单位“1”是解分数题的关键。只有找准了单位“1”,才能明确题目的各种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怎样快速准确找到“单位一”呢?
一、分数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句子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正好”等。在含有此等字的关键句中,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
1、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3。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补充:
有些关键句比较特殊,就像“吃去的比剩下的多总量的2/5”这个关键句中,既出现了“的”,又出现了“比”,怎么办?这就要仔细思考了。当“比”和“的”都出现时,以“的”优先,所以单位“1”是总量,而不是剩下的量。
有的句式隐含比较,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6天,甲乙合作需要2天,求已单独做需要几天?”这里甲乙和一项工程相比较,一项工程是单位“1”。
有的句式需补充完全再找单位“1”,如:“今天降价1/3”,先补充成“今天(比原价)降低1/3”,“原价”就是单位“1”的量。
2、六(1)班女生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2/5,全班人数是总数,女生人数是部分数,所以,全班人数就是单位“1”。(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7。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
4、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5、小明的年龄正好为妈妈的1/3。在这关键句中,小明和妈妈比较,妈妈是标准,妈妈是单位“1”。
……
二、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分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
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像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其实我们只要看,原来的数量是谁?这个原来的数量就是单位“1”!(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1”。)
总的来说:找单位“1”重在理解,对文字呈现的释意理解的越深刻,就学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