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任数学老师如何在一年级学生面前立规矩
第一节课要给学生树立的规矩:
上课前把书本准备好,等老师进班;上课前全班起立说”老师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不能想说就说;上课不能交头接耳说话、不能开小差、不能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下课时全班起立说”老师再见“;下课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作业按时完成,不懂的问老师或同学。
喜怒不形于色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让他们觉得你是深不可测的,一个深不可测的人,透着很强大的气场,自信而干练,底气十足,在这样的人面前没有人敢不尊敬。
学生以气老师为乐,如果某人今天把老师气得大发脾气了,那这件事一定是他今后炫耀的资本,所以一定要沉住气,就算很生气也要装作不生气,让他觉得这样做没意思,从而放弃继续气老师的行为。
⑵ 当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方法
导语:常听数学教师抱怨“这数学真难教!”“当数学老师是最苦的差事!”“学生真是太笨了,一点数学思维也没有。”……每当听到这些抱怨,我不禁扼腕沉思:是不是学生真的太笨了,没法接受数学知识?其实答案是令人心痛的,原因就出在我们这些数学教师身上。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异议,因为教师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就要专业知识过关。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大部分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在大学都经过了三四年的专业教育,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做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仅靠大学里学的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日常工作中继续我们的专业成长,比如通过不断反思和自学提升,或者通过向他人学习提升,等等。
二、学会欣赏
我为什么特别强调欣赏对于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性呢?因为欣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优秀品质。对欣赏者来说,经常欣赏别人意味着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对于被欣赏者来说,受到别人的欣赏,可以获得心灵的满足感,从而收获信心和勇气,做更好的自己。因此,我特别推崇欣赏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做一个学会欣赏的师者。
1.欣赏可以使人信心大增,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在世界文坛史上曾经流传这样的一则故事: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又一次外出游玩过程中,在书店发现了一本刊物,在翻看过程中,被上面的一篇小说深深吸引,于是看了看作者,发现是一个无名小辈,但是屠格涅夫通过自己的经验认定,这个人未来一定不可限量。于是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这个作者的家。了解到这个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由自己的母亲独自抚养大的。巧的是,此时这个人不在家,于是屠格涅夫托他的母亲给这个年轻人带口信,说这个孩子很有潜力,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有很大的前途。
孩子的母亲跟自己的儿子说,大作家屠格涅夫对你的作品很看好,说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的作为。本来,这个青年人是通过这样的小说形式述说自己心中的苦闷而已,不想会受到屠格涅夫的欣赏,于是信心大增,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笔耕不辍,最终成为俄国大文学家。这个人就是写出《战争与和平》等伟大着作的列夫・托尔斯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及自己的前途,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而此时,教师通过恰当欣赏,可以传递给学生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然后不断挖掘,从而成为自己想象中的人。事实上,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时就是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知道自己具备哪些方面的潜能,应该朝哪个方面努力,从而失去挖掘自己潜能,使自己成功的机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应该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恰当的语言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
2.欣赏可以使人改邪归正,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台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某雄,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案件,对作案人如何行窃的过程有过详细的`描述。通过这个描述,林某雄觉得这个小偷是一个心思十分细腻的人。于是他大发感慨道像这样一个心思如此细腻的人,如果不做这行窃违法之事,做什么事情也会大获成功,并在报刊上发文阐述了自己的这一想法。就是这样的一个无心之举,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二十几年后,当年的作案人已经是二十多家连锁火锅店的老板,在一次和林先生偶遇后,当面向其表达了谢意。当时,林先生的文章深深触动了这个青年人的心灵,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做好其他事情。正是林先生毫不吝啬的欣赏,成就了后来的火锅店老板。这也说明欣赏可以使一个本来走上邪路的人改正,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启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事实上,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如果此时,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打击,很有可能使其从此一错再错,从而走上不归路。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从孩子身上发现其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并对这一优点和长处给予发扬,就很有可能使得学生扬长避短,从此走上阳光之路。
3.欣赏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其中一个至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相反,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课堂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而教师学会欣赏则会使得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一次检查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合格。这时我没有批评,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对这个学生的情况作大致的了解,知道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一般都是由母亲负责,而这些天恰巧其母亲生病了,孩子的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于是在作业上就表现出来了。
于是,我在其作业中挑了几处不错的地方勾画出来,旁边写上了几句鼓励的话。结果孩子十分感动,后来,在作业中他通过一封短信向我表达了谢意和歉意,并且下定决心,不让家里的情况影响自己的学习。果真,接下来的作业,这个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后来我在教学反思时写道:如果当时我的处理方式不是这样的呢?会是怎样的一种后果呢?那很有可能引发一场师生冲突也未必不可能。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可冲动而为,要尽量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做出妥善处理,同时也表扬鼓励为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和学生和谐的关系,才能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⑶ 作为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么做
1. 不占课、不拖堂、作业少;
①有时按课程标准来上课,总会觉得数学课太少,内容太多,又想让学生学得好,所以总觉得课不够上,就会去占“副科”来上数学课,其实学生是很反感的,特别是学生喜欢的体育课、音乐课等,如果总被占来上数学课,学生就会对数学课开始厌烦了;
②有的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学点,心意是好的,其实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心已经飞到教室外了,多讲无益,应较短的时间内结束讲课准时下课,让学生在该休息的时间可以放松片刻,学生下次才会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③数学知识确实是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提升的,但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题海战术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以作业布置的针对性非常重要,要少而精,请学生愿意去完成,而且有效果。
2. 多表扬激励及奖励;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试错、改错的过程,当孩子做的不对、不够好时,我们要多鼓励、激励他们,给他们加油打气,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孩子表现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还可以给他们树立目标,开展评比活动、小竞赛,给他们优秀的学习表现一定奖励,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表扬信、小奖状也可以,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 轻松、有趣、易懂的课堂氛围;
学生喜欢不喜欢数学课,和整个数学课的整体氛围以及给学生留下的整体感觉很有关系,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喜欢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当然如果只停留在轻松、有趣是不够的,易懂才是关键,如果学生在一节课中听懂了,相信他的喜悦是由内而处的,轻松、有趣才会成为锦上添花。
4. 丰富的数学活动;
丰富的数学活动有数学游戏、数学竞赛、动手实践活动等,这些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有力补充,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⑷ 新任数学老师如何在一年级学生面前立规矩
一年级新生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的习惯
力求让孩子做到定时起床,定时睡觉,不睡懒觉。教师要及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教育家长不要由于自己爱看电视而影响孩子的睡眠,应该规定孩子起床的时间和出门上学的时间。上学时间过早,校门尚未开启,学生在马路上游荡,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上学迟到,不仅会影响孩子本人和班级同学的学习,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拖沓、不求上进的思想。孩子晚上睡觉前脱下的衣、裤、鞋、袜要求他自己折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穿着要整齐,穿戴时不丢三拉四。穿衣、脱衣、洗脸、刷牙动作利索,不拖延时间。通过不断的要求和督促,使孩子养成无论于什么事都不浪费时间的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于净。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饭后不作剧烈运动。坐、立、行、睡、读书、写字保持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时眼和桌面距离不少于33厘米;不在光线暗淡或直射阳光下看书;不躺着、走着或坐车时看书;看电视要有节制,每天不超过1小时,与屏距离至少保持2米以上,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三)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要求孩子对生活上的能自己做到的尽量自己去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如穿衣、叠被、洗脸、洗手、收拾房间、扫地倒垃圾、洗袜子、洗手帕等,并教育他们做事认真,不丢三落四,从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目前孩子自我服务习惯很差,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如果任其存在下去,孩子长大后就无法承担肩负的历史重任。应该说,这不是孩子的过错。孩子能力的逐步发展,加上好奇,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做些事情,这时如果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具体的指导,就能在孩子不断享受到成功欢乐的同时,使他们形成劳动观念,形成必要习惯。可是大多数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怕孩子劳动会吃苦受累,或者影响学习,就什么都由出己包揽。时间一长,孩子的劳动热情消失了,责任感也没有了,认为父母的照料是理所当然的,无形中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再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困难多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抓住入学后孩子具备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欲望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习惯。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主要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家中来客,做到尊敬有礼,家长与别人谈话时开别插嘴,客人问话,诚实回答,态度大方;不讲污言秽语;尊敬老师和长辈,友爱同学和同辈小朋友,爱护比自己年纪小的弟妹和小朋友;对残疾人有同情心,主动热情帮助;遵守纪律和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物;诚实;不说谎;不贪小便宜等。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 作业习惯、书写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
怎样真正使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面强化,晓之以理
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而良好的习惯最终要落在个体优良的外在行为上,因此,习惯的养成主要应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碰到孩子沾染了某些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早教育。先要诚恳地、耐心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错的,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再引导孩子分析这个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空间观念。然后可以以商量的语气建议用另一种好的行为来补充。切不可在孩子还没有真正认识错误时,满足于孩子的口头认错,或只是大声训斥,作为惩罚。这样做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循善诱,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乐意去学去做,并坚持下去。如在课堂上,针对有的孩子作业速度慢,经常拖拖拉拉的毛病,可以利用手表对他的作业进行记时,发现有进步及时鼓励:“你这一次的作业做得真快,比上一次快多了。”“你看,又快了二分钟”,从而激起孩子要求越做越好、越做越快的热情。经过反复锻炼,既加快了孩子的作业速度,又培养起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而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中有一些良好习惯的萌芽出现,老师的肯定、赞许的目光也是对这种行为的积极强化,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习惯。
同时以形象化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树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良好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养成教育的前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内容,又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班风、班规,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儿歌等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比如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一条“尊敬国旗、国徽……”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国旗的来历、国徽的含义及《国歌》的产生历程,同时从中国近代史中选取讲述了许多先烈们为缔造新中国、前赴后继、血染疆场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对国旗、国徽的崇敬、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由于每周坚持这样的宣传、诱导,每周宣传《规范》中的一条,以利于学生消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净化了学生的思想,形成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意识。
(二)言传身教 ,动之以情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因为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好奇、善模仿,教师是他们的偶像,必然会成为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良好的言行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道理,而《论语子路》记述孔子的言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更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
所以,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平时, 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道德要自己做得到。上课起立时,教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随手关灯,就是最好的榜样。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擦;桌椅歪了,排一排……那么,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师即使不提明确的要求,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好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此外,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检查、鼓励、表扬、批评等手段进行强化,促使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不少教师为培养习惯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总是收获不大,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严格要求。如有的教师虽然也对孩子提出—定的要求,但为了抓教学质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在行动上不加以督促,遇到困难后就任其打退堂鼓。这样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还会加深孩子的惰性,使他们越来越缺乏迎战困难的勇气,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要切合他们的实际。要求一旦提出,就要督促孩子做到,决不轻易改变。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为此,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同时要讲究科学性和渐进性。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由易到难,把握好训练的层次,将学生应掌握的规范分解成若干个小点,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一个规范可以分“小步子”实施,一步一步地训练,使学生一步上一个台阶,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抓一个训练重点,一点一点来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内容,将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中去实现,而且要允许学生反复。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常常会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并熟记了各种规范和要求,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工作的成果付之一炬。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抓苗头,强化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讲究科学。不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有时只会适得其反。
(四)家校合一,导之以行
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现实存在即身体,是由家庭提供的;学生成长的第一社会存在即教育环境,也是由家庭提供的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的实施者是教师,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家长,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目的、原则方面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环境、方式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则差距很大,需要相互补充、配合和支持。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言谈举止影响着孩子,孩子总以自我为中心的品行形成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也恰恰在家长。如在学校,我们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可是在家里许多父母却总是无休止地疼爱孩子担心这,担心那,却没有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这样,两种教育脱钩,就使学校进行教育留于形式。研究发现,所谓“问题儿童”多数出生在对子女溺爱、父母对孩子态度不一等因素的家庭。所以只有把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让父母配合学校,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既然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一个从学校到家庭或从家庭到学校的过程,那么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为了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可以通过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与家长建立联系本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并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认识,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习惯的培养,使他们懂得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不仅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还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习惯。要通过言辞、情感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催发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时配以具体指导,这里既包括对某些行为动作在技术上的指导,也包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它的指导。这样家校合一共同施教,在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家长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并且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将这种带强制性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内化为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从而使孩子较为顺利地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并顺利地融入小学生活。
总之,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好习惯的培养是个繁琐细致的工作,它是需要所有老师共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要把这项工作认真细致地坚持下去,使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习惯。
⑸ 新上任的数学老师第一节课可以制定什么样的规矩和要求
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立规矩,给学生来个下马威,过于严肃的老师,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语气要温和,不要生硬,课堂气氛要活跃,不要死板。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心悦诚服。要做到情绪饱满,文才飞扬,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注意
在上第一节课前,老师最好是修饰一下自己,理理发,沐浴一下。一是显得干净利索,二是显得对学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张叫年轻人追逐迷恋的明星脸,多少会有助于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长得没有什么特点,那么,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焕发。
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最好是不要讲课。
语气要温和,不要生硬,课堂气氛要活跃,不要死板。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心悦诚服。要做到情绪饱满,文才飞扬,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