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上怎么组织学生自学

数学课上怎么组织学生自学

发布时间:2023-03-17 13:21:44

①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组成的一员,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类型、活动方式和个性品质,我们应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呼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直觉地进行学习活动。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可见,学生在课堂中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我在平时教学中利用就以下五点来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1、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注 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老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有可能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们,把微笑带给他们,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他们,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教师形象,以此去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构建起和谐的情感的背景层面。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小学生对教师对自己评价的关心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引导;当解决问题时,要加强表扬;当自主解题出现错误时,要赞赏他勇于自主学习的好表现。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反之,学生就会以马虎心态敷衍了事。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 2、促进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兴趣是良师益友,兴趣是成功之母。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学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好奇心,及要求理解,认识和发展的欲望,依然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策力之一。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强调;学习的兴趣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永远的兴趣,造就了永远向前的人。有此看来兴趣-爱好-理想-发展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做进一步的思考、探究。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一种终身教育的良好模式。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富有激情的言语去。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去发现,去探索。20世纪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了发现探索法。他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 3、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质量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去选择教学方法。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去确立课堂的目标。往往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因而学生是多样化的,学生的实际和需求也是多元的。如果能够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确立旨在激励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期望,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会给学生提供激励性的信息和力量,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然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动起来,手、口、眼、脑并用,认、知、情、意、行并行,让学生的思维充分的活动起来。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教师都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为学生创造足够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去自己去安排。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习惯把每个环节都安排的毫秒不差。上课等于是在走流程,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严重抑制。世上没有2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注重及时表扬 享受成功乐趣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他就会更加乐于去做学习。鉴于此,我在教学中改变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更多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如:给学生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期间老师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当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学生往往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自己的荣誉。这些表扬就往往成了他们下一步学习或课后延伸学习的动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脱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积极的自主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相反只有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成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组织与遇到作用,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努力研究学生的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成就动机,发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让我们的体育课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更美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快乐。

②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自己能够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能力。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精神,倡导自主学习。
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因此,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失去了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建立一个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其实数学是美的、统一和谐的、有趣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常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传授学生自学方法
学习活动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极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教会学习方法,正确进行学习评价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对数学而言,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因此,在解数学时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根本就没有什么自主意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经验准备,并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
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让学生试着看懂例题
现当前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有时一节课下了,学生连书都没翻开。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的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学生光等着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的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中出现过这样一道例题:一个长方体长和宽都是6分米,高3分米,问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虽然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8个顶12条棱背的滚瓜烂熟,但是由于平时没有练习过,试卷没有遇见过,所以错误率竟达69%,视为冷题。其实例题很简单:6×8+3×4=60(分米)。例题教学是整节课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出发点。所以在讲例题之前应让学生先预习,了解例题在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在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做好记录,以便于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发问。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走进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提高自学效率
1、引导、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运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育美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辨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精神,倡导自主学习。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2、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的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师就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的合作。比如,在教学“测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学生在测量中既要移动直尺,也要计数,如果学生的测量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个人为一组,一个人负责测量另一个人负责计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是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再比如教学“统计图表”一课时,有的统计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让学生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两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或者“六人小组”,这样的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的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做出成效、有意义。如:在班上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并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必须做好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的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三 、 数学的兴趣培养,要建立在自信的基础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教学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时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我们要尽力让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去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敢于发言,给学生“再试一次”的机会,这便是我们教育成功的第一步,时刻给孩子以自信,进而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我们要不断的通过建立孩子们的自信,达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效果。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标出自己思考的问题:(1)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在计算中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的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语
总之,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究知识的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层次、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③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紧紧抓住“以学定教”的三个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研究中,我们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主导环节”,同时抓好两头,“以学定教”,让学生“自能预习,自能上课,自能复习”。
①学会预习。根据学科特点学会预习。如任教老师根据不同的年级、课型、题材精心设计不同的预习表:先扶后放,预习的形式由课内向课外过渡;由具体的内容入手,逐步总结预习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由一次性预习到分教时多层次预习;学会自己独立预习、和同学一起预习、向老师请教相结合……这样逐步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式和方法。
②帮助学生学会上课。强调“一提高,三突破”。 “一提高”指的是提高课堂常规的质量。“三突破” 指的是在辩证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有突破;在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面有突破;在研究创新教学方面有突破。在活泼、严格的课堂常规训练中,让学生懂得上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自觉做好课前准备;注意运用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用眼仔细看,用耳细细听,用心勤思考,动口多发言,注重合作、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积极发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开发。
③精心设计作业。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迁移学法,适当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科统整的能力。如围绕学科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手抄报;围绕新授课内容,写写学后感;围绕实践性内容,开展调查统计活动等。
2、开展“以学定教”的自主学习指导活动。
(1)集体授课式。在各学期开学之际,我们根据年级、单元内容,抽出一定量的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学法,如怎样制订新计划,怎样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从而在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规范”,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2)讨论竞赛式。我们常常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就某自学方法的运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比比准的自学方法最快速有效;如举办“自学方法三分钟演讲”、“复习方法交流会”……这不仅促进了讨论者、演讲者强化自己的认识,使自己掌握的学法得以系统化,其他学生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间接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3)个别辅导式。对部分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的学生,我们鼓励教师发掘他自身的志趣、特长、爱好等优势,不厌其烦地与其个别谈话,进行当面指点,具体指明学习程度环节,具体介绍听讲、记忆、观察等学法,并助其拟定计划,促其自思开窍,引其升堂入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备学法,提示学法,暗示学法要求,并通过示范课、评优课等形式推广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力求通过多解析、多点拨,来让学生既知晓一定量的学科知识,又接受具体可感的学法指导。

④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数学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不仅可以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减少了在书本中学习原理的枯燥性,大大激发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脑思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预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发现生活原型,结合生活实际,大大的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这样再在生活中遇到其他类似的问题,学生可以迅速地通过已有的经验举一反三,解决这一个系列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自学就是学生独立学习,不同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但是自学也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方法。特别是课堂上的自学,教师在交待了任务之后,如果不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学生就像是走马观花般的随意翻着书,根本找不到重点,更不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给予自学方法的指导。学习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有需要圈画知识点定义的地方,就可以指导学生圈画出来,这个过程中多让学生提问“为什么”,如果去掉几个字行不行,如果用自己的话怎么说。也就是这样带着学生学几次而已,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独立学习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手脑并用
很多的几何问题并不能光靠用脑子想象就能想出来。低年段学习几何图形,一定要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如果不动手,几乎是想象不出来的;有的题目给出一些小正方体摆出的图形,问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不动手的话就很难理解,数量总是找不对;更弄不懂什么侧面图之类的,如果动手的话,直观地观察就很容易理解。这些都是老师无论用怎样的专业语言也描会不出的空间想象力。
四、结合各个的领域学习数学
对称美、简洁美、辩证美等,这些都应用于各个领域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其他知识,扩展数学思维,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把数学广泛地扎根于现实生活中。
五、鼓励学习各种形式的自学
自学除了学生的独立学习、教师的引导,还可以与同学交流,无论是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还是同学之间的合作,都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从多个方向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合作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众人的智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另外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气氛,又使整个团队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教师要以学定教
通常教师在讲课之前都会充分的备课,有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得非常精彩,但是精彩的不一定就是适合学生的。人们常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一定要预设出几种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对自己的授课进行调整。学生的自学成果未必能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拨。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断不可以忽视了教师的教。
学生大胆的假设,独立的思考,认真的探索,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最后的学习效果如何,还是要教师来组织课堂,答疑解惑,梳理知识,突出重难点,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给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一个评价。学生学会一堂课的知识很重要,但是学生通过自学训练达到一种能够自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这必将成为未来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⑤ 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数学

二、课内挖掘自主参与潜能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挖掘学生自主参与的潜能。然而,有的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教师“导”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星星之火,也可燎原。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深有体会。例如教学《正比例函数图像特点》一课时,我在尚未向学生讲解正比例函数图像特点的相关知识之前, 故意让学生先自己敞开思路,通过自学自主绘制正比例函数图像,并探究正比例函数图像特点。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质疑问难,此时我顺水推舟,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说出正比例函数图像特点, 而后我再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就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在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 较好地认识和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⑥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最开始,我们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丹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是主体”。让学生明白:我应该怎样预习,怎样记录,怎样思考,怎样发言和讨论等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年龄的差异,所以高年级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比中年级的学生好开展,同时也更快的进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中年级的孩子较之要慢慢的来,慢慢的渗透这种意识和方法。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老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拆蚂物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回到的物备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体温,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这是我感触最大的一点,以后会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努力。
三、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如何去突破,如何分解教学的难点,要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那些能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进行那些思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要有计划的进行。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揭示矛盾,或者从学生熟悉的选取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抓住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旅液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见解,敢于质问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者还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上来下工夫,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式的去记忆教师讲授书本知识,而去自己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教育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应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探究中学、实践中学。
四、注重预习,培养自学。
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应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工具书,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对新知的理解,从中初步获取知识,达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新课中“胸有成竹”。学生在其中不但获得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认知渐进过程中的自然演变。这就体现了提纲的重要性,要求老师的出示的提纲要结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教给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明确探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有章可寻,有的放矢。教师及时适度引导启发,在学生探究受阻时得到帮助,在认识不清、似懂非懂时获得指引。把“传授”新知变为“探究”新知,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事实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籍中了解相关知识,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电脑查找相关的信息,但是这往往有个弊端,因为现在网络上的“答案”太丰富了,反映出来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直接就体现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能够自己做实验探索,学生大胆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实验的乐趣,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老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

⑦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一、握住“自学”的金钥匙
在高效课堂指导下,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得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并着力去培养开发他们的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对学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识去详细讲解,其态度可谓认真负责,但效果较差。一堂课讲下来,结果自己很累,学生也没有尝到学习的乐趣。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她从不主张留课外作业,而是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习惯,而今要转变成自己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难免有些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就应给他们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时间是短暂的,今后工作的时间是漫长的,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层出不穷,只有自学才能不断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创造型地运用新知识,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对自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渴望掌握这把钥匙。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用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但老师一定要对预习的情况有所反馈;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使对学、群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质量。三提前预习学会质疑
在这个学期,我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对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镇信指者通过查工具书进行解决问题,要是这些办法都不行,就留到师生一起解决。目的是使一些浅显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为继续自学扫除障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适当讲解后,引导学生释疑、坦知探索、归纳和总结。御配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长期指导和训练。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上怎么组织学生自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