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进行数学研究

如何进行数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1 00:25:50

‘壹’ 数学的研究方法

学数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5、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的本体性知识?
6、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7、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8、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
二、教学资源研究
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教学评价研究五、

‘贰’ 如何开展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大纲中对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合作精神和应用能力;
(4)以书面材料、口头报告,墙报等形成反映研究性成果,学会交流。
这就要求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知识的教学。
根据高中新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数学大纲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有1/6左右的教学时间用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怎样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本文试图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实践与认识。以期为尽快实现研究性学习教学从理念到操作的转化抛砖引玉。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介绍:
(1)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要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
案例一,“一个等差数列的性质”的教学
如果 成等差数列,则有
即 …………(1)
在讲过这一性质后,我要求同学们推广上述命题(设计、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下面摘录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结论及一些思考。
问题一,如果 成等差数列,依照(1)式能得到什么结论?
即 =0…………(2)
问题二,如果 成等差数列,能得到什么结论?
即 …………(3)
问题三,如果 成等差数列,能得到什么结论?即 时,
…………(4)
问题五,如何证明上述结论,将上述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是否可行?
到此,同学们采取研究方法仍然是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但同学们很快发现当 时,上述反命题显然成立,当 时,上述反命题就不成立了,如1,2,4,7满足 ,但这此数显然不成等差数列。那是否研究到此结束了呢?
问题六,同学很快就发现当 时, 可以得出 ,这就提示给我们,如果要使数列 成等差只需再添一个条件, =0,从而 成等差数列就需添两个条件……这样,同学们又估计到了它的一个反命题:

成立,则 成等差数列………………(5)
问题七,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述命题。
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了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尝到的成功的喜悦。能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里显然比找到答案更为重要。其实很多规律就蕴藏在我们平时教学之中,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是否能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
(2)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情景,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一方面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思考、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欢迎学生争辩、发表独立见解,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从这层意义上讲,研究性学生即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学会合作交流。
案例二,一道例题引发的研究
已知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等式 对一切 均成立,求证 为偶函数。
这是高一理科班函数复习时的一道例题。这道例题很普通,但内涵却很丰富,颇有研究价值。例题教学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然后交流研究成果(老师提示:研究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从图像的角度进行研究;猜测具有怎样的性质,函数是周期函数;对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再作推广;通过研究得到什么启示等)。下面将各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后,各小组交流情况整理如下:
[小组I研究结论]两个条件和一个结论这三者中的任何两者都可以推证出第三者。
[小组II研究结论]由 为偶函数,则对称轴方程为
对一切 成立,对称轴方程
得出下列猜想并可证明:
(1)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两条不同对称轴,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2)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两个不同对称中心,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3)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一个对称中心和一条对称轴,则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小组III研究结论]对函数 存在常数 ,使函数在定义域内任意 ,若都有 成立,则 为偶函数,若都有 成立,则 为奇函数。
[小组IV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启示一,函数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与图象对称性是密切相关的;启示二,数形结合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
(3)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很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研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上是无法得到的。
案例三,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的本质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它反映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不少实际问题都可以抽象概括成函数表达式。即建上一个函数模型,从而简捷、准确地找到合理的答案。然而,由于本质上的差异,反映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函数模型呈现各种不同的面貌,这给我们的学生深入社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家庭生活中数学素材,从建立函数模型角度,为自己家庭解决实际问题”,一星期后,学生收集的资料五花八门,经分组整理,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如家庭生活中的分期付款问题(购房、买车等),知识售价、月利息、每月还款数,需多少时间还清,每次还款多少最合算;家庭装修问题;合理设计家庭开支问题;股票投资问题;家庭养殖业问题等等。老师把学生收集的素材分类,合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分小组确定研究方向。经小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如代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盈亏平衡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过程,问题解决(无论是有答案、无答案,还是暂时无答案)都会使学生兴奋、投入,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自始自终学生都是研究者,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发展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责任心,让同学在实践研究中获得直接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基本框架及思考。
1、研究性学习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比较,其最大区别在于传统课程有市统编教材,有较为成熟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评价体系,而研究性学习教学很多内容还是一块未开发的“自留地”,相对自由度较大,是教师自主的开发。根据新课程计划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提出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应强调(1)学生是“发现者”,在教师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探究、评价、总结有机结合。下面让我们试图勾勒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框架(如表所示)
过程 内容 目的 操作
问题情境阶段 确定课题 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有能力进行探索的问题 启发学生在已有一些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确定对课题的探讨步骤及研究方案
实践体验阶段 实证收集 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学会观察和检索 引学学生深入实际,围绕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收集数据与事实依据
进行分析 从各种信息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学会筛选和判断 要求学生对采集的事实及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对课题、议题作出“是什么”及“为什么”的初步解释
表达交流阶段 初步交流 认真吸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不断补充和完善 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中充分交流
得到结果 完成课题研究,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得到知识结论的体验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以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电子课件、网页等方式表达,进行相互交流和研讨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大都采用课内研讨型。让学生经历不同背景之中,去发现问题,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论证及交流所获得的结论。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研讨,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老师思考的现成的结论。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引起同学(或与老师)之间交流。因此,研究的问题应当具有不同的层次性,要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思考它,并且都有思考的空间。同时应允许结果的多元性,在可能的前提下,要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见解的机会。
3、研究性学习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与评价。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合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要有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要有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3)要有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研究地点、请教对像、研究小组的不同,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教师应以肯定为主,保护学生参与积极性。应从(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态度情况;(2)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情况;(3)学生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发展情况;(4)交流合作情况等综合起来加以评价。
4、研究性学习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地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必须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具备:(1)超前的教育观念;(2)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3)高超的教学技能: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的能力;②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③娴熟的德育技能;(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技能。

‘叁’ 数学教育的研究方法

数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

其他: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量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问题。

‘肆’ 怎样做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1、根据课题申报通知文件,了解课题申报具体事宜。
2、根据课题指南,选小学数学方向的选题,在围绕选题,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课题题目。
3、网上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完成后,提交(根据要求准备电子版和纸质版申报材料)。
4、课题申报审核立项,立项后的课题,正式开展研究。
5、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开展开题会议。
6、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每个研究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分析,以及沟通、监督,最终达到课题结题要求。
7、根据课题结题要求,准备结题署名材料,科研成果该发表的发表,该出版的出版等,最终把相应资料,提交后办理结题手续,通过鉴定验收,拿到结题证书,完成课题课题。

‘伍’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课题研究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享受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素质教育 探索有效教学 在体验中学习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问题在阅读、交流、借鉴先进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等等。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三、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而着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开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2、运用有效的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先予启发,让学生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有位教师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
3、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会采用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但还是老师讲的多,动得多,往往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是指导学生画出一个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用剪刀剪下。然后提出能否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接着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合作,没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长方形,对知识有了深层的感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应当转变角色,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探索新知、点燃智慧、树立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4、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识结构必然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学生把两个方程相减先消去y,有一位同学却想出先把第二个方程变化为2x+(x+y)=17,再由第一个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语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严密,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加以引导,逐步严密化。让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陆’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对于高中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订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各种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柒’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正稿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数学作为中学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芹伍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举首孝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三、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师应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总之,"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通过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玖’ 数学课题研究思路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10.4—201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10.9—2011.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11.7—2012.3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拾’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不容易学好,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学生很难学好。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研究数学知识,在学习中促进学生学会自学,提高学习效率。就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相关探讨。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但是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逻辑性强,学生很难掌握。研究性学习是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的研究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索发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来源于学生平常的生活与社会生活,是为了解决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社会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某学科的知识,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知识,具有开放性。
2.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肯定是有较强的探究性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但并非是教师主导的,是让学生自主对研究课题进行确定,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去主动探究,相互交流、学习,最终得出结论。
3.实践性
数学知识不是死板的书本知识,它是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因此,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融入环境问题、现代科技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为:(1)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促进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利用信息的能力。(4)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分享与互相合作。(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6)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对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提升主动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思想得到了解放,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探索争论与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气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学习能力。
2.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应用激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数学开放题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够显着地凸显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解答疑难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学生在解答数学开放题时,必须综合分析、综合探索,这样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激发,使学生体会成功,从而爱上数学。
(3)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恰当地选择学习课题,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数学知识,然后与实际的生活和生产相结合。可以使师生自拟课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4)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如何编制开放题
不管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开放性题目要围绕开放题的目的而进行,开放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开放题是补充基础题目的,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编制开放题要以基础知识为基础,切入点是以知识网络的交叉点为入口。依据某一数学定理或者是公式对开放题进行编制,以一定的封闭题开发出开放题,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而编制开放题,编制开放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5)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①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
它是面对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的优秀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数学研究性学习与现有的数学学科教学之间,不是两个独立的事物,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不容易学好,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学生很难掌握。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研究数学知识,在学习中促进学生学会自学,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对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的优秀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阅读全文

与如何进行数学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