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开发农村数学资源

如何开发农村数学资源

发布时间:2023-03-23 03:10:04

① 农村数学教育策略,都是什么

农村数学课程的教学虽说是小学阶段,但是对于没有基础的孩子来说,教育起来难度并不低,需要很形象才行,但是对于中高阶段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学难度并不算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最后,作为农村教师,因为面对的是农村比较薄弱的生源条件,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才行,不要好高骛远,这也是目前很多到农村支教的老师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总是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学生的想法,这样最终的教学效果就不太如意。

以上是农村孩子学习数学及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当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教育好孩子的办法就是好办法。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是不足取的,因为面对活生生的学生,要多想办法,多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②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农村初中数学课堂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很快地、效果显着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以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充分感知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的指导有了针对性,也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时让呆板的课堂活泼化,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运用现代教育世稿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学习过程中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占劣势。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的直观进行识字教学,分析结构,比较笔画,用色彩、闪烁、字的放大、缩小等手段来化难为易,能使学生快速牢固的掌握。《课标》要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种笔画,了解笔画的特点并记住名称,知道每个字的笔画组成,为今后识记字形,特别是识记独体字的字形打基础。
多媒体识字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他们看着画面,听着教师的点拨,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解。例如教“闪”,屏幕上出现扇门,一个人迅速从门里闪过。反复几次后,屏幕打出“门+人=闪”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字的意思。而且知道它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又如:教学“山”“田”“木”“目”这些象形字时先用课件出示这些字相应的具体图片,再由具体图片逐渐变化为方块字,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薯巧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把合体字分成部件,用不同颜色对比显示。如:稍、情、棒、珠等合体字,部首是红的、偏旁是黑色,这样的色彩鲜明对比,会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学习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还可以利用动画,让笔数返键画一笔一笔地飞入田字格,这样学生记住了笔顺笔画,书写起来更容易、更规范,汉字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直接,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习部首相同的字时,可以用动画换偏旁,变出新的汉字,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懂,降低了学习汉字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在教学《春笋》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上网收集和“春笋”有关的诗歌、散文、故事、童话等等。在完成教学后,让他们互相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阅读,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只有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精彩。
中年级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不可能达到见多识广的地步,再加上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所写的作文干枯无味,似乎在记流水账。在教学中,只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走出校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不现实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在个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互交性很强,充满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学什么内容,什么层次,练习,测评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点选。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这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我们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认识的深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富有趣味,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极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积极的作用。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要尽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一切可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积极地探索一些新的应用技巧,不断完善学校的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场所。我们努力,让学校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阵地,让老师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者和应用者,让学生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受益者和学习者,中国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③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对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一般而言,前迟逗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富有兴趣,在兴趣的刺激和引导下,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和深入学习,哪怕是遇到学习和探索的困难,他们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钻研获取成功。反之,没有兴趣或者丧失信心的学习,一定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即便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初中数学由于具有抽象和逻辑性强的特点,经常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单调,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机械地、被动旦樱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还有损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以致于学习效率大大下降。即便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中考的“利诱”之下,过于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可以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点并进行题目的计算,但是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掌握、综合素质的提升却没有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合理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
所有的知识和科学慧卖均来源于生活,都是生活规律和本质的综合体现,数学也是如此。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相联系,让学生学会有关数学的探索、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笔者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牧民早上领着羊群到草原上放羊,先到草地吃草、再到河边喝水,最后回到蒙古包。请同学们为牧民设计一条线路,让羊群既能吃到草又能喝到水,而且走过的路途也是最短的。这样的题目一经引出,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和争论。于是,笔者通过这个问题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带着无限的好奇和对解决生活问题的急切心理顺利完成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数学是服务生活的学科,把数学知识有机地应用到生活中,可以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把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还会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加强交流沟通的合作学习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技能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鼓励、分享经验和看法,从而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总结可以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在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与相互学习中汇聚智慧、激发潜能,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机会,还可以给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契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树立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利用先进手段的科技教学
数学学科的很多内容由于逻辑性强、抽象难懂,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难免会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点和概念的理解障碍,进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明显地让抽象问题变得具体生动,让枯燥问题变得有趣多彩,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三视图”的教学中,由于立体几何的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单纯的讲解和想象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和声音的交叉运用,却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三视图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把抽象问题变得具象、清晰,同时也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加深了对于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促进。只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现实情况进行有机、合理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④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的数学教育

提高农村中学的数学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下面就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和认识提出几点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所以我们要设法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这并不是简单地讲几个数学故事,或举几个和生活有关的东西就能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而是要学生真正的弄懂数学。首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枝族心理,向他们灌输数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然后在练习和作业上,以学生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要求让他们去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强化概念理解

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创建适合农村学生的数学情境。同时数学情境要注意和数学概念的外延及内涵相联系。比如讲集合的交集概念,使学生对交集的各种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全面理解交集的意义打下了思维的基础。还要要注意对概念的细化。数学概念是很抽象和精炼的语言,学生掌握的难点是语言的理解,忽视的是条件的约束。针对学生在猛纳弊学习概念中易忽视易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理解,让学生辨析概念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三、抓好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包含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思想方法,解题方法,并且具有较好的训练思维和各种能力的作用。

首先帮助学生读懂题目,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去分析题目中有怎么样的特征,引导学生怎样去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些条件在解题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些联系中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桥梁”,引导学生采用什么思想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再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基本的思路出来后,首先要学生明确解题步骤,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最后帮助学生对例题进行反思。反思本题的解题思想,并总结推广到一般的情形。让学生反思例题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解题思想是什么?反思本题的关键点。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点,当然司能因人而异。通过反思,发现各人在解题中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知识性的,还是能力性的,如何在这些地方进行加强。反思本题的易错点。要让学生反思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哪些错误,为什么会出错?在以后的解题中将如何避免。反思解题中的方法与步骤。很多典型的例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一题多解,有时候并没有让学生掌握某一种方法对解决同一类更有作用。反思不同的解法,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促使他们的思维南单向性向发散性转变,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解题中,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解题步骤,仍然是我们要注意反思的对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他们把解题过程有条理又严密的表达出来,这也是数学素质的体现。

四、注重基础的教学

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仍然是农村中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也要注意能力的渗透与培养,注意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进行“两基”训练的同时,也得到其他方面的提高。

五、科学合理安排好练习

练习的安排主要是对重点知识型练习,具有普遍运用的思维方法型练习,易多难少,让学生树立信心,并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

针对农村中学的数学现状,我们既要重视基础,也不能放弃对能力的要求,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个人认为,从教师本身上说,要注重自身的素质的发展;从教学方法上说,一要打好“歼灭战”,使学生真正掌握好每一个数学概念,有了茄纤基础,就容易提高,在考试中就能拿分。二要打好“攻坚战”,要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章节的重要思想方法和手段,就必须对这些章节中的题目典型例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通过一题或几题的学习,就基本上掌握这些章节中的题目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最后通过有效的练习与反馈,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地进步。

⑤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扒弯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1、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

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2、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或现象都和一定的数学知识相联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起春肆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3、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

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课程资源除了包括文本资源中的教科书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资源、生成性资源等。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5)如何开发农村数学资源扩展阅读

自从20世纪30年代视听教育兴起以来,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育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早期,教师被看成信息源,媒体只起单向传递作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到了90年代,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是极其迫切的任务。

⑥ 如何进行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开发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开发课程资源。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不少老师总是埋怨,我们的教学设备不如城市先进,教学手段不如城市多样化,我们的学生没有城市孩子的见识广,造成我们的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是的,数学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的不足,教具、学具的缺乏常常使得教师和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勤动手,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农村学校更贴近自然,农村的生产生活可以更方便地引入课堂,这是城市所不及的有利因素。这些需要我们好好地挖掘、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我们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调整、补充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如将教材中的例题,往往不是我们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这时候我们可以巧妙的利用例题的数量关系,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时间来叙述例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这样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其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有差异的,对于课本中的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学服务。如将教材提供的情境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插入他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甚至可以先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等。另外,教材上提供的资源有时还可以综合利用。如巧妙地运用“你知道吗”、“数学思考”,使学生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有趣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善于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并不是缺少课程资源,关键唤卖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潜在的资源。
1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在一年级理解数的序数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排成几队,听口令“第几个同学做什么”进行快速反应的游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序数的意义。
2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现阶段,信息技术发达,在我们农村也能了解到各种各类的信息,热点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往往也是学生渴望了解和知道的信息。利用这样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和2011年的亚运会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都可以作为我们开发和利用的具有时代感的课程资源。如奥运会期间,我上了一节以奥运会为主题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奥运会的宣传单、报纸、金牌榜等等,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进行编题练习、提出数学问题,期间还进行了相关的思想教育,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的积极性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选择教学现场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如我们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教室中就有很多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具:黑板、课本、桌子、门窗等等都有和祥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课本、铅笔、教学楼等等都有长方体、圆柱体。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走一走,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遇、相距、同时出发等关键词语,从而正确解答相遇问题。此外,课堂上教师还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善于倾听,积极体验学生的情感;关注不断生成的信息资源,善于观察思考,随机应变。
三、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
农村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先进的科技馆,没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却有着广袤的田野、丰富的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只要用心,就可以进行利用,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利用废旧纸盒作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教具;宴稿到山上取小竹棍做小棒,进行数数和加减法的学习;用小竹条钉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用薯仔、萝卜、红薯等农作物削成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或圆柱体,在课堂上当众切开,比多媒体演示的效果更佳。这样自制教具和学具,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演示材料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操作材料,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得以顺利地进行,而且还在学生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就让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盒,让他们在课堂上观察,展开,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的特点。
四、及时抓住课堂上的错误,使之生成课程成为资源
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财富”,变学生的“错误”为教学中的有效资源。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导入阶段,当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这一错误结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画图剪拼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自主纠正错误,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课程资源既广又富,如何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合理运用生活资源,善于利用家庭资源,巧妙运用社会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及时捕捉,巧妙转化了。事实证明,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而且丰富多彩,具有特色,我们要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⑦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利用现有资源

《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资源大全》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全免费资源,实时更新。建议收藏!

内容包括小学培镇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配吵粗等主课以及其碰誉他课程的各类学习资料、拓展资料和复习资料。可以在线查看,也可以免费下载,请关注。


⑧ 如何打造农村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导语:农村的中学生较城镇学生而言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狭窄、接受能力较低等各方面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使之达到学习有兴趣,有方法,爱学会学,提高课堂的效率。

如何打造农村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知识面窄,获得知识的途径大都靠书本而来,无法用于解决或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只有考上大学才有用。另外,家长多数忙于务农或者自己所学知识有限,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重视眼“钱”利益,也不懂怎样教育孩子,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孩子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能分清男女厕所就行了”。这当然是不正确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作为教师首要的责任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此,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充分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关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一门既枯燥又繁琐的学科,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觉得难,没意思。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2.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将会大幅度下降。

3.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4.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备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应适时的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教师早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由于知识有限,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差,所以培养以下四种能力极为重要。

1.分析与综合

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 2=0,求(a2- b2)+(a+b) 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 (a-b-5) 2+ (a-b+7) 2=0 (a2- b2)+(a+b) 2,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 得:a+b=5;a-b=-7,由 得(a2- b2)+(a+b) 2=(a+b)(a-b)+(a+b)2,综合 、 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

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

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刻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得到发展。

4.抽象与概括

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七年级数学(上册)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节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的舞台。教师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要精讲, “讲”要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教师讲应使学生爱听—听清—听懂—听得有兴趣,听后受启发,有收获,有提高。学生要练习,“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要练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练学生的疑问点和薄弱点。

总之,搞好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探索数学教学规律,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不懈努力、精益求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优质课堂。

⑨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上好农村学校数学课

在农村,新的教学方式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晌笑芹学之中。但是大部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老师们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在课堂中使用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情况屡有发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与新课程相应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建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还是以“教教材”为最终目的,没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新课程倡导我们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及实践基础等)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去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层层推进达到学习目的。大多数老师现在还是以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课堂常常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没有生机和活力。更有甚者,下课时间到了,还因书上一道题没讲仍在继续,既影响学生的课间活动,又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全面落实。
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的达成,好多老师现在还是把基础知识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部分教师对“三维目标”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却落不到实处。例如,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各自的算法后,老师只对简便易操作的一般性算法给予肯定,而对有些学生想出的较复杂的算法置之不理,甚至不让其发表看法;在测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后,只让测量准确的学生汇报结果,对测量误差较大的学生直接否定。这些看上去是小问题,实际上老师这些小小的举动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还是以教师教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学是宴毕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数学课堂常常出现教师一节课讲到底,或者是老师提出问题而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老师又自己回答问题的现象;再或者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启发性。经常会听到年轻教师整节课都只有“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毫无意义的问话。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数学课堂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新课教学之前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到学校来之前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的,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老师要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通过有效的引导,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四、教师缺少教育机智,不能有效抓住课堂生成。
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我们老师常常忽视这一教学资源,不能有效抓住课堂生成的时机。很多年轻教师特别害怕学生上课出现错误答案或者是提出和教师思想不一致的问题,尤其是上公开课,他们要么直接否定要么避而不答。曾经在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堂上看到这样一幕: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学生自己观察完人民币后交流观察结果。有学生说在人民币上有国徽,有学生说人民币上有数字等等,老师很满意,都给予了肯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老版百元人民币说:“人民币上有几个老头儿,他们是谁呀?”,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有些意外没有理睬,而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知道,那几个老头儿是毛主席。”老师依然故意没有理睬,继续下一个问题,两个学生都显得有些失落。面对“老头儿”这一不礼貌的措辞教师没有给予订正,对于“都是毛主席”的错误说法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课后与这位老师交流,他说是因为教材上没有要求知道人民币上的四位伟人,而且给学生纠正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错误浪费时间。就因为他这个“不理睬”让两个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见了老年人还会叫“老头儿”,还因为这个“不理睬”扼杀了孩子求知的欲望。还有这样一个例子:还是一位年轻教师教学升歼“几分之一”,学完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用圆形纸片涂一个其它分数,学生完成后上台交流,有四分之一的,有八分之一的等等。这时有一个学生也要求展示,老师看他是像刚才涂二分之一一样把圆形纸片涂了一半,就没有要他展示,学生显得十分失望。课下,我问那个孩子为什么又涂了一个二分之一,孩子说:“我涂得不是二分之一,是四分之二。”如果老师给这个孩子发言的机会,那么这个孩子的发言会使课堂变得多么精彩。好教师应具备教育机智,能够用智慧的眼光发现课堂的有效生成,并能灵活应对,能对课堂进行策略调整。这样课堂才能“生”出精彩,“错”出精彩。
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效率不高。
新课改以后,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说明我们的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有的课堂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学生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就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有的课堂小组合作,热热闹闹,你一言我一语,想说就说,像是在争辩,像是在讨论,仔细听听,什么意思也听不出,教师只是旁观,组织十分混乱。有的课堂,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内容的安排过于简单,缺乏讨论价值,不用合作学习人人已会,造成无效劳动。还有的课堂小组合作次数多达七八次,哪能谈得上效率。
六、课堂练习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就布置大量枯燥抽象的课堂练习,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练习,长期这样学生就渐渐地讨厌数学,甚至害怕学数学。究其原因是教师投入到练习活动设计上的精力太少。对于练习的设计,教师通常是拿一些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仅是针对课堂教学部分内容而言。设计出来的练习,大都是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并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年级越高越是这样,导致低效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此时,教师们还往往抱怨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不主动。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都是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透彻,对新课改研究不深入,特别是如何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教材的内容,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和教学过程不甚了了,对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是“好的”,没有清楚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好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用“活”教材,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对待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能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有用的数学。
1、联系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学生带到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游乐场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2、把数学知识放入童话情景中。如:教学《认识二分之一》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童话情景,熊哥哥和熊妹妹分一张饼,对怎么分饼,两人发生了争执,从而引出问题。童话故事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课前以这样的童话故事导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3、把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带入数学课堂。例如:我在执教《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时是这样导课的,先让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然后随机采访一位学生:“你叫什么,妈妈姓什么?”学生回答:“我叫王××,妈妈姓李。”老师接着问同学们:“王××和李阿姨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李阿姨是王××的妈妈,王××是李阿姨的女儿。”老师说:“哦,她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数与数之间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新概念:约束和倍数。”生活中的母女关系是学生最熟悉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我用一首儿歌,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十分自然的迁徙到约束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生活素材理解数学知识,学生才会学得自然,记得深刻。
二、在数学课堂中重视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落实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达成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2、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3、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数学兴趣。4、利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用数值大小变化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用图形的拼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利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运用巧妙的方法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影响学生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例如:我在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开头的:播放一名歌手参加歌咏比赛的录像,演唱结束,9位评委当场亮分,屏幕出现了一串评委亮分的结果:9.58、9.75、9.60、9.35……。然后问学生:“谁愿意当主持人把分数读出来?”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有读九点五八的也有读九点五十八的。老师没有给予评判,而是采取让真正主持人来宣布,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我让学生当主持人宣布结果目的就是在寻找学生的现实起点,当学生出现不同答案时,采用让真正主持人来宣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这样教学有助于教师落实“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理念。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开发农村数学资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