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什么是倾听?倾听是指一个人能够集中注意,认真安静地听他人讲述。倾听,是一个人能力的反应、素质的体现、品质的外露。倾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倾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礼貌的一种表现。缺少倾听的口语交际吵丛册不能算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学会倾听是小学生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它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学会倾听作为一种习惯和意识,必须努力培养。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在别人说话时,安静、耐心、专注、谦虚,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语,明确说话者表达的意思,并及时作出应对。这样听清楚了听明白了,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二、拉近距离,亲近孩子,激发交际热情
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心理,他们年纪小,胆怯畏缩,羞于表达,常常“金口难开”。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再认为眼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严师,而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从而打下“敢说”、 “乐说” 、“能说”的心理基础。这样师生情感得到沟通,课堂气氛就会活泼,学生才能做到无拘无束各抒己见。
1、既当老师,又当挚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确认心理安全郑型和心理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是最敏锐最活跃的。孩子喜欢亲切和蔼的老师,愿意和亲近他们的老师交朋友,说出心里话。课间十分钟,我经常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你喜欢哪一部动画片?你看到第几集了?你能说给我听听吗?你爸爸妈妈在哪打工?他们常回来看你吗?你生日时他们带给你什么礼物?……”孩子们争先恐后,踊跃回答,天真的本性流露无余。我发现,只要我有一颗不泯的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2、教师注意自身素养,充当典范
老师用规范的口语影响学生提高我们的民族的语言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要求,口语示范的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特级教师升宏斯霞说:教师的语言,应当成为学生的楷模。小学生崇敬信任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感染学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模仿,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径。作为一名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口语应当是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标准,发音清晰,语调自然适度。我要求自己平时无论课堂还是课余,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尽量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有时根据讲话内容和表达要求,适当放慢速度,讲究语感,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听得有趣有味,敢于发问。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还要利用言语的及时性特点,努力捕捉学生表现出的瞬间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一分赏识,即使说得不好也不训斥,而是给予鼓励:“你的声音真甜啊!你的想法真够大胆!你会用这个词真了不起!……”要知道赞扬和鼓励永远是学生口语交际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素质,丰富语言,善于抓住评价时机,提高评价的有效性、针对性。总之,教师口语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体现。改革课堂教学期待更多教师博大的爱和“润物细无声”的细心诱导。
三、用好教材,上好口语交际课
很多老师觉得口语交际课特别难上,学生表现沉闷。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如何解决学生懒于开口这一难题,就要求老师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学生说话活动的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的口语交际有两个模块,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活动方案。1、是“口语交际.习作”模块,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走,我们去春游》,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同学们准备什么时候去郊游?你们想开展哪些活动?你们都已经做了哪些准备?……”先分组商量讨论,再各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补充发言。然后评一评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安排的活动最有意义,想得最细致最周到。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在他们敢说想说的基础上,常常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就会出现各种语病,杂乱无序、零碎。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计划的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的表达在保持童真童趣的同时做到有序有法。2是“回顾拓展”模块中的“交流平台”。运用好这一“平台”,可以对本组的学习内容来一次“冷饭热炒”,更主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这个平台,选择身边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交流话题,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不断地锻炼不断地积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设计:“我国四川遭遇了大地震,甘肃舟曲遭遇了泥石流,大自然总是不断给人类制造灾难。同学们都经历了几场地震演练,假如有一天,你真的遭遇到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办?”使学生学会面对,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学会从特殊生活中找话说。总之,我们要把握教材特色,充分运用好教材,制定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方案,因文而异,找准训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
四、创设生动情景,焕发口语交际活力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特定的环境,有时需要人为的特意创造。教师可以根据交际内容,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实际情景,展示内容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点拨口语交际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气质和健康开朗的性格。
1、展现生活情景,激发健康情感
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因为它受教学和教育的。”所以,口语交际的“素材”可以向社会生活索取。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也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口语交际设计很好,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训练价值。例如,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上课开始,我面带微笑,亲切地向孩子们自我介绍:“我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妈妈。我非常疼爱我的女儿,她不在我身边,我很想念她,我们经常通话、写信、QQ,她虽然远在天边,但我感觉她近在咫尺。我想天下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表现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你们能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们的吗?”老师看似闲聊的“导入”,其实是在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交际话题——父爱、母爱。孩子们的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彩,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扬起小手抢着发言。有的说:“我妈妈每天早上到万利达上班,都会顺路骑车送我到校门口,嘱咐我听老师的话。”有的说:“我爸爸在厦门打工,他很久才回来一次,中秋节回来,他要给我买芭比娃娃。”有的说:“这一单元数学考试,我太粗心忘记写单位被扣了一分。爸爸严厉地批评了我,我知道是为我好,希望我改掉马虎的习惯。……”这样,课堂气氛浓烈,课堂灵动鲜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掌控教学秩序,灵活应变,以确保学生的讨论顺利进行。
2、扮演角色,体验交流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个“互动”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因此可以选择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教学手段,那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去实践,扮演角色,加深对角色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顺畅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例如:教学《劝说》一课,(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师设计表演的框架,规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给出总的思路,让学生扮演。(一个孩子正在劝说一个烟瘾很大的父亲,可父亲不听劝)老师扮演父亲,学生扮演孩子。下面是即兴表演的一段:
父:“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师坐在靠背椅里,翘起二郎腿,吞云吐雾)
子:“爸爸,吸烟有害健康,你能不能戒了。”(生正在做作业,一手捂着鼻子,被烟呛得不停地咳)
父:“改不了了,我这烟龄有二三十年了,全世界人都不吸烟,烟草公司岂不都倒闭了?”
子:“书上说,每吸一根烟,生命就缩短三秒钟,你看你的牙齿、手指都熏黄了,还抽?”
父:“说什么,书上都是吓人的,你爷爷抽了一辈子还不活到85岁?”
儿:“老父不可教也。”
这样的交际情境,形象直观而丰富,同学们欢声笑语,观察、思维、想象、和交流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
3、设计组织活动,提高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若凭几节口语几节课是难以达到课标要求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交际空间。学生口语交际只有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才能不断提高。因而,教师可以把农村的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起来,因境制宜,积极开展适合本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题材,诸如开展“乡村采风”、“游山乡”、“家乡巨变”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田间地头,领略大自然风光,感悟淳朴的民风民俗,抒发对家乡的赞美和讴歌。学生对耳闻目睹耳详能熟的事物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与此同时,教师应教师应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我所用,从而在社会实践这一无边的课堂上让学生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体验乡土风情,自然景象、社会规则,懂得热爱家乡,尊重农民劳动成果,学会与他人文明交往。
总之,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小学正是孩子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当不负使命,持之以恒,灵活自如选择恰当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说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家一贯认为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从教十几年教了几个班,也听了很多堂课让我感受到,有可能许多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畅所欲言,但在数学课堂上却会语无伦次。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的载体。所以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位数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练。那么在平时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这十几年来的一点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尽力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为学生做出榜样,并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并提供模仿的机会,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并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作用。二、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让课堂更为和谐其实绝大部分的学生不愿表达的原因是不敢说,怕说错了会挨批评或被人笑话,所以教师想切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上课时要有亲切的教态,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即使他们答错了,也不要给予批评,最好是对他参与发言表示肯定,以鼓励他再次发言。尤其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还要细心地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话题,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表达兴趣。就以我今年接的这个毕业班来说,一开始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一个班最多只有两三个,有时甚至一个都没有,哪怕他知道答案也不会举手,现在经过这个月的鼓励、培养、训练,现在已经初见成效。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畅所欲言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做题会做,但是却不会用语言表达或表达有困难的现象,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几道练习题或多讲几道题。殊不知教师这样的行为正好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扼杀了他们思维的能力。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说话训练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平时说话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不仅存在于语文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也无处不在,数学语言高度抽象,因此数学阅读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一定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真谛,为“说”收集语言素材;其次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引导学生理顺思维。如: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写出计算结果,还要要求学生能用语言把计算法则和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公式教学不仅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死记硬背地做题,而是让学生组织语言说说推导的过程;解决问题时,不是只把题的算式写出来就行了,还要能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说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引导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优化自己的思维程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主要采用讲解、记忆的方式,几乎没有师生语言的交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变得内向、被动,这样长期下来,学生是越来越不喜欢动脑,越来越不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逐渐变成了“哑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合作必须以交流为基础,而有效的交流要以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为前提条件。我县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打造卓越课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在课堂中采用“五步教学法”: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展示评学―提升延学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收集说的素材,给每位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五、要能做到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反复地说、连贯地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运用语言大胆展示自己个性的思维,这样才能把数学“说”好,学好。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炼。因此,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资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在我教学中和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组活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木头人”,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说,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我和家长沟通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 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虽然有些人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但是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学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会用,会说数学语言。
(二)、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教师和教材的示范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方法
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同意吗”等类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教材编写要求简洁、明白,不可能把什么都写进去,需要在教学时加以指点。如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教材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这两种图形,至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边读边交流,然后形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象。
2、每节课都是学生形成数学语言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图意,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做好看图说话训练,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引导:①先学会看图。要求学生能全面观察,看清图,能简单说出图中有什么,并且有几个。②认真思考,弄懂图意。在看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对图的内容进行分析、口述,理清图中的数量关系。③发挥联想,要求学生能把看到的东西,能串联起来。④开口叙述,要求学生能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并且中心明确,有条理性。这时语言的连贯性是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的;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通过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小组讨论是学生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本组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效率。但是,小组讨论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组讨论组织的不好,就会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时间,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就会变成听众或者成为局外人,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说的人越说越好,不说的人一句不说。因此,组织小组讨论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和组织的方式,最好是让每一位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让那些不爱说的学生从被动的参与变成主动参与。
4、同桌交流是学困生形成数学语言的好途径
小组讨论虽然是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小组讨论时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机会或者害怕说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二个人比较熟悉,交流起来也没有陌生感,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不会产生恐惧,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解答、大胆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更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两个人,如果同桌两个人正好都是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在交流的时候效果就不会太好,因此,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爱说的孩子搭配的坐,这样他们会互相影响,从而取长补短。
5、学生小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课堂小结时,老师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就会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慧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手段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折、二看、三涂、四想、五说”进行。一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二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几个问题:1,几种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几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样?三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五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1、让课堂更和谐,让学生敢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援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启用。只有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感到自己的尊严。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主动说之后老师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有所反应,对说得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可以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要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要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没有考虑清楚,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教师应及时进行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下次主动说打好了基础,从而养成了把自己的想法主动的说出来的习惯。
2、要求学生说话要正确、完善、准确、精炼。比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2是因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说都不准确,虽然学生明白意思,但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时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1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又因为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所以19是质数。”在很多时候老师只注重孩子回答的结果,对为什么是这个结果不去追问,因此,有些学生的答案是听别人说的,有些学生知道结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说不清依据,更有甚者是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表情、口气瞎猜的答案;所以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多问个“为什么”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吗?”“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③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了解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 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维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教师和教材的示范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方法。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同意吗”等类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教材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这两种图形,至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边读边交流,然后形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象。
④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兴趣,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已经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所肯定,有位教育家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童正处在多动期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他们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说”的氛围。
二、传授方法,陈述思路,引导学生“说”的技巧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要求说话者能准确、清楚把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数学语言展示给听众,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所以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中尤为重要。
而所谓陈述思路,就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思路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在全班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陈述思路自己解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表述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按运算意义口述列式根据、解题程序和解题方法。
三、精炼语言,逐层提升,提高“说”的条理性
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不同课型培养其说的侧重点有关,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地回答问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学会反思,培养“说”的能力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也就是反思智慧,反思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对认识活动的再认知。新的课程标准从全面育人的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反思意识”的目标。
⑤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炼。因此,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在我教学中和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组活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木头人”,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说,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我和家长沟通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 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虽然有些人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但是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学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会用,会说数学语言。
(二)、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教师和教材的示范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方法
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同意吗”等类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教材编写要求简洁、明白,不可能把什么都写进去,需要在教学时加以指点。如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教材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这两种图形,至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边读边交流,然后形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象。
2、每节课都是学生形成数学语言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图意,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做好看图说话训练,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引导:①先学会看图。要求学生能全面观察,看清图,能简单说出图中有什么,并且有几个。②认真思考,弄懂图意。在看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对图的内容进行分析、口述,理清图中的数量关系。③发挥联想,要求学生能把看到的东西,能串联起来。④开口叙述,要求学生能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并且中心明确,有条理性。这时语言的连贯性是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的;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通过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小组讨论是学生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本组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效率。但是,小组讨论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组讨论组织的不好,就会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时间,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就会变成听众或者成为局外人,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说的人越说越好,不说的人一句不说。因此,组织小组讨论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和组织的方式,最好是让每一位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让那些不爱说的学生从被动的参与变成主动参与。
4、同桌交流是学困生形成数学语言的好途径
小组讨论虽然是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小组讨论时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机会或者害怕说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二个人比较熟悉,交流起来也没有陌生感,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不会产生恐惧,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解答、大胆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更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两个人,如果同桌两个人正好都是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在交流的时候效果就不会太好,因此,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爱说的孩子搭配的坐,这样他们会互相影响,从而取长补短。
5、学生小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课堂小结时,老师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就会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手段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折、二看、三涂、四想、五说”进行。一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二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几个问题:1,几种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几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样?三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五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